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缅甸、泰国。2100433B
光照: 明亮散射光
湿度: 60-80
最低生存温度: 10
适宜生长温度: 18-28
长吻蝴蝶兰又称作“洛氏蝴蝶兰”或“象鼻蝴蝶兰”,具有一个向下拉长并勾起的蕊喙,看起来就像是大象向下弯曲的鼻子一样,是一种花型非常奇特的蝴蝶兰。最早发现于缅甸。后来在1996年,泰国西部海拔约800公尺高的石灰岩地区,人们也发现了它的芳踪。
1860年,知名的英国植物学家--休‧洛(Hugh Low,1824~1905)爵士收到定居缅甸的英国业余植物学家--传教士查尔斯‧派瑞许(Charles Samuel Pollock Parish,1822~ 1897)寄来的一个包裹,当中有几株不知名的蝴蝶兰植株。派瑞许牧师在信中表示:这是在缅甸毛淡棉(Moulmein,缅甸第二大城,现称为Mawlamyaing )发现的。它的花朵为白色、泛着紫水晶般色泽,蕊柱前端拉长,看起来就像是大象的鼻子一样,建议命名为Phalaenopsis proboscidioides(长吻蝴蝶兰)。
经过二年的栽培之后,这种来自缅甸的蝴蝶兰,终于开出了具有长鼻子的奇特花朵。休‧洛爵士将它交给了德国的赖兴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教授,在《Bot. Zeitung》期刊中发表为Phalaenopsis lowii(洛氏蝴蝶兰)。后来,赖兴巴赫教授知道了查尔斯‧派瑞许的建议,但在《国际植物学名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优先权原则下,Phalaenopsis proboscidioides只能被视作一个不合法的名字。
缅甸的德林达依(Tenasserim)毛淡棉的东边,是最早发现长吻蝴蝶兰的地方。这里是一个由吉因河( Gyne)、萨尔温江(Salween,怒江下游)及阿特兰河(Ataran)所形成的三角洲流域,雨季长达10~11个月,几乎一整年都泡在水里。
长吻蝴蝶兰生长在这里的石灰岩地形的森林当中,但是只长在山丘的东北面,刚好躲去了中午过后的阳光直射及高温。它附生于石灰岩砾石上或灌木丛的树冠层,尽可能地争取到充沛的阳光。11月中旬后,进入干季,多数的长吻蝴蝶兰会落叶进入休眠,并在这个时候开花。虽然降雨减少了,但夜晚仍有十分丰沛的露水及湿气, 让根群保持湿润避免干涸。长得特别强壮的长吻蝴蝶兰,不但没有落叶,花梗更长达了1公尺左右,有许多的分叉花,可以开放上百朵花,非常壮观。干季很短,大约只有1~2个月的时间,当雨季再度降临,长吻胡蝶兰便会停止休眠,并长出新的叶片。
目前,花市上所见到的大多是来自泰国的山采植株。因此,栽培时如果能保时常绿,给予充分的水份避免落叶,才有机会栽培出强壮的植株。
蝴蝶兰的栽培包括三个阶段:①生长阶段②低温处理③完成阶段。当植株长出3-4片最小为20cm的叶子时,植株就具有了足够的营养生长诱导成花,可以从生长阶段转换到低温阶段了,低温处理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期进行...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
1、温度:家庭养蝴蝶兰首先要保证温度。蝴蝶兰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时期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蝴蝶兰适宜生长温度为16℃至30℃。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气温低时应注意增温,一般冬季有供暖设备...
蝴蝶兰育种途径和方法综述
本文简述了蝴蝶兰育种的历史、现状和主要成就,介绍了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各种育种途径、操作程序和方法,对初步开展蝴蝶兰育种者不无裨益。
吻是一种象征权威的兽形动物,置于正脊的两端。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龙形,多称为“大吻”或“龙吻”,面饰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春住正脊,龙背上插一柄宝剑,多用于较高级建筑上,如宫殿、庙宇等。另一种是望兽,头带两角,面视远方,多用于较低一级建筑上,如城门、鼓楼等。
蝴蝶兰出生于热带雨林地区,本性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温高湿河川海岸边的森林树木是蝴蝶兰附着生长的地方。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
正吻,也称"吻""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为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而在当时的南方有些地区则将之称为"鳞尾",与大吻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尾部卷曲时不并拢,或在边缘有许多花纹等。
根据现存资料来看,吻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代的石厥,明器上面就有"吻"的形象,不过其形象与现今所能看到的明清时期的吻有很大的区别,汉代的"吻",大多是用瓦当堆砌的翘起的形状,尊贵的建筑中则多用凤凰,朱雀,或者孔雀等。由汉代至清代,"吻"有一个不断的发展过 程,并且在工艺上也是越来越精美生动。
[pre]
龙吻-龙纹造型,四爪腾空,尾部上翘,张口吞脊,背负宝剑,这便是"大吻"。 大吻是由古代建筑上的鸱(chi)尾演变而来的。因其安置在建筑的正脊上又称"正吻"。形似龙而称"龙吻"。
走兽-檐角上垂兽和仙人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