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多波束系统进行海底地形测量的测线布设要根据任务要求和测区条件来确定。测线布设的技术要求有以下几点:
(1)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多波束系统在不同水深段的覆盖率的大小,把调查区按水深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水深变化均在多波束系统相同覆盖率的范围内 。
(2)测线布设要尽可能地平行等深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海底覆盖率,保持不变的扫描宽度。如果可能的话,也要尽量使纵摇降至最小,以避免换能器充气。
(3)测线布设原则是,主测线沿海底地形的总体走向平行布设,检查线垂直于主测线 。
(4)测线间距以保证相邻测幅有10%的相互重叠为准,并根据实际水深情况及相互重叠程度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探测盲区。在每次测量实施过程中,至少布设1条跨越整个测区并与主测线方向垂直的检查线。
(5)在测线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设计测线穿越主要水团,并根据海水垂直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采集海水声速剖面。如果水团完全混合,就在每天调查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采集;如果水团不完全混合,至少在每个新水团的开始和结束时采集;如果难以确定,就在每条测线的开始和结束时采集 。
在测深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应正确选择测深线的方向。依据不同的海域情况,测深线可采用以下3种方向布置 。
(1)测深线垂直于水流方向。使测深线正好通过地貌变化比较剧烈和有代表性的地方,有利于全面如实地反映测区的海底地形。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测深线与水流轴线成45’方向。通常用于狭窄海道和可能存在礁石、水下沙洲或其他障碍物地区的水深测量。由于斜距大于平距,因而它比垂直于水流轴线的测深线容纳的水深点更多,有利于反映狭窄海道的地形。
(3)测深线成辐射线方向。大多用于岛屿的延伸部分或孤立的岛屿周围的水域。辐射线方向布设使测深线间距内密外疏,不仅有利于暗礁、浅滩的发现,而且近岛部分水深点较密,也有利于选择适宜的靠船及登陆地点 。
平缓区域布线
对于深度变化比较平缓的区域,测线布设时采用平行布线,测线之间的间距由海水深度和多波束测深仪的扫幅宽度决定 。
特殊地形布线
对于测区内有海沟等剧烈深度变化的区域,测线布设时应根据测区的不同深度将测区分成若干区域,并根据深度设置测线的间距。多波束测深仪中对于不同的海深对应着不同的条带宽度,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某型条带测深仪中条带的宽度浅海时(水深小于等于150m)为四倍海深,深海时(水深大于150m)为两倍海深 。
检查测深线和补充测深线
一般每15~20条测线设计一条垂直于主测线的检查线,用于在测量开始时进行系统校正,并且可以在测量过程中检测测量精度。
补充测深线用于对于测线设计中未包括的区域,进行补充测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测量精度。
检查测深线和补充测深线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系统中采用了鼠标绘图形式绘制 。2100433B
对于一定海域内进行的水深测量作业,测量前要进行海区技术设计,根据测量区域的特点和作业要求,有规律地布设计划测线。在测量中,测船按照预定的计划测线航行,不断修正航行中与计划测线的偏移量,使测船尽可能地航行在计划测线上,这样才能保证采集的水深数据符合要求。因此,在测量前有效、合理地确定这些计划测线与测量中控制测船尽可能航行在计划测线上,不仅是确保水深测量工作与成果资料满足作业规范与要求的前提,也是高效率实施多波束水深测量作业的重要保障 。
测线布设的原则是根据多波束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调查区的水深、水团分布状况,以最经济的方案完成调查区的全覆盖测量,以便较为完善地显示海底地形地貌和有效的发现水下障碍物。测深线可分为主测线、补充测线和检查线(联络测线)三种。主测深线是测深线的主体,它担负着探明整个测区海底地形的任务;补充测深线起着弥补主测深线的作用;检查测深线是检查以上测深线的水深测量质量,以保证水深测量的精度 。
测线,如地震勘探中的地震剖面(由检波器组成的线状排列);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勘探中布在一条条直线上的测点组成的线。布置测线一般应当垂直矿体或地质构造走向。
第一种方法:如果你手上没有试电笔只有万用表,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万用表区分出火线和零线。用万用表的一支表笔接火线或零线,另一支表笔接地或墙壁、金属水管等,如果有电压的话(一般大于20V),就是火...
正等轴测图X,Y,Z三个轴之间的角度是120°,并且三个轴的轴向伸缩系数都是1 斜二轴测图X,Y轴之间的角度是135°,X,Z轴之间的角度是90°,Y,Z轴之间的角度是135°,且Y轴的轴向伸缩率为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的规格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控制坐标系统的选择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a).采用1980西安...
基坑工程结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测点布设
基坑监测测点的布设科学与否以及设备选型,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能否正确反映基坑的实际受力、形变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本文档详细讲解了基坑施工工程监测点的布设及传感器设备的选型。
大坝结构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测点布设
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是当前最有效的大坝安全管理方法,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大坝的安全,帮助管养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监测项目的设计和测点布置作为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称作测地线进动(Geodetic Effect或Geodetic Precession)是指在广义相对论预言下引力场的时空曲率对处于其中的具有自旋角动量的测试质量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了测试质量的自旋角动量在引力场内沿测地线的进动。这种效应在今天成为了广义相对论的一种实验验证方法,并且已经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04年发射的科学探测卫星“引力探测器B”在观测中证实。
由于广义相对论本身是一种几何理论,所有的引力效应都可以用时空曲率来解释,测地线效应也不例外。不过,这里自旋角动量的进动也可以部分地从广义相对论的替代理论之一——引力磁性来理解。
从引力磁性的观点来看,测地线效应首先来源于轨道-自旋耦合作用。在引力探测器B的观测中,这是引力探测器B中的陀螺仪的自旋和位于轨道中心的地球的质量流的相互作用。本质上这完全可以和电磁理论中的托马斯进动做类比。这种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进动在全部的测地线进动中起到三分之一的贡献。
另外的三分之二贡献不能用引力磁性来解释,只能认为来自于时空曲率。简单来说,平直时空中沿轨道运动的自旋角动量方向会随着引力场造成的时空弯曲而倾斜。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于理解:垂直于一个平面的矢量在平面发生弯曲后定然会改变方向。根据推算,引力探测器B的绕地轨道周长由于地球引力场的影响会比不考虑引力场时的周长缩短1.1英寸(约合2.8厘米),这个例子在引力探测器B的研究中经常被称作“丢失的一英寸”。在引力探测器B的位于642千米高空的极轨道上,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和时空曲率而产生的轨道平面上的测地线效应总和为每年进动6.606角秒(约合0.0018度)。这对于弱引力场中相对论效应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显著的影响了(作为同为引力探测器B的观测任务之一的地球引力场的参考系拖拽要比测地线效应弱170倍)。引力探测器B的观测结果首先在2007年4月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四月年会上进行了快报,其观测结果与理论误差小于1%。
初测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
初测的导线测量的内容包括:(1)水平角观测;(2)边长丈量;(3)导线联测。
高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
地形测量时沿线路测绘带状地形图。2100433B
线路测量的任务有初测和定测,初测是为初步设计提供资料而进行的勘测工作。初测对初步设计方案中认为有价值的方案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