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川西荚蒾生于海拔1800~2400米的山地。川西荚蒾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宝兴。
川西荚蒾聚伞花序稠密,直径4~6厘米,总花梗长 (1~) 1.5~3 (~3.5) 厘米,第一级辐射枝5~6条,长1~3厘米,花生于第二级辐射枝上,具极短花梗;萼筒钟形,长约1毫米,萼齿披针形,顶端尖,长约为萼筒之半;花冠暗红色,辐状,直径约5毫米,裂片圆形,直径约2毫米,为筒长的2~4倍。
川西荚蒾雄蕊长达花冠之半,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红黑色,长不到1毫米。果实蓝黑色,卵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4毫米;核有1条狭细浅腹沟。花期6月,果熟期9~10月。
川西荚蒾叶厚革质,椭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长6~1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具基部3出脉,全缘或有时中部以上疏生少数不规则牙齿,上面有光泽,常因小脉深凹陷而呈明显的皱纹状,下面各脉凸起,仅脉腋有集聚簇状毛;叶柄粗壮,带紫色,长0.8~2.5 (~3) 厘米。
川西荚蒾同樟叶荚蒾很相似,但叶质地较厚,上面小脉凹陷而呈明显的皱纹状,花序较小而稠密,萼齿披针形,花冠暗红色,果实较长大,而那个种的叶质地较薄,上面不为明显的皱纹状,花序大而松散,萼齿半圆形或三角形,花冠黄绿色,果实较小,易与川西荚蒾区别。
川西地区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工程边坡“开口线”以上的自然边坡在风化、卸荷、地震动等的影响下,其表层任一局部失稳均会对其下工程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西6座重要水电站的环境边坡危险源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不同种类危险源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环境边坡岩体在顺倾、陡倾裂隙发育以及裂隙式和夹层式风化作用强烈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危石、危石群和危岩体等危险源;危险源的体积集中在小型和中型规模范围内;危险源主要分布在环境边坡相对高程0~ 500m范围内,其中,危岩体的发育具有垂直分带性且集中分布在0~ 200m范围内;危险源所在环境边坡的坡度均大于25°,当坡度在35.~40°范围内时,危险源数量最多;对于相对高程0~500m、坡度35°~75°的环境边坡应进行重点勘察,根据危险源的种类和发育分布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种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变化分析
为保护和恢复水杉原生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对中国湖北利川水杉原生母树及其生境194 8~2 0 0 3年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主要结果有:1194 8年初步调查为10 0 0多株,1983年普查有5 74 6株,涉及4个镇(场)、4 5个行政村,分布面积为6万hm2 ;2 0 0 3年普查为5 388株,分布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有2种分布类型:散生分布的有896株,群落分布的有4 4 92株,最大的种群为10 5和12 3株。2中国政府对水杉的保护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过去只重视对个体的保护,忽视了对群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导致由混交林变为纯林、结构趋于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更新困难,1983~2 0 0 3年的2 0年间已有386株水杉原生母树死亡,亟需对水杉原生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3应运用现代恢复生态学手段,开展水杉植被恢复重建理论研究,首先加强对集中分布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就地保护,其次小河河谷实施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与重建。4人为活动对水杉的危害加重,应减少及停止一切有害的人为活动,改善水杉原生母树生境,提高居民、社区自主参与水杉保护的意识;进行生态移民和实施退耕还林等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