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种的根、叶入药,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肿散瘀之功效。叶含熊果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根加水在锈铁上磨汁内服,能解砒霜和毒菌中毒。
别名:岗梅
性状:落叶灌木。野生灌木丛中。产全区各地。根、叶药用。
性味:微苦、甘、凉。
功效:清热消炎,生津止渴。
主治:根:治感冒,高热,气管炎,咳嗽,喉炎。叶:治感冒发热,跌打红肿,或作清凉饮料。毒蛇咬伤,用根二层皮浸酒服。
单方验方:
1.感冒:秤星树根、卤地菊各30g,生姜3g,水煎服:或秤星树根、水杨梅根各30g,生姜3g,水煎服。
2.小儿感冒、高热不退:秤星树根、地胆草、丁葵草各9g,积雪草15g,水煎服。
3.肺痈:秤星树根250-500g,水煎,连服数次。
4.扁桃体炎、咽喉炎:鲜秤星星树根、蜂蜜各适量,捣烂、纱布包好,口内含咽;或秤星树30g,赤地利适量,水煎服。
5.过敏性皮炎:秤星树叶、食盐各适量,揉烂后擦患处。
6.淋浊:秤星树60g,水煎服。
7.蛇伤:鲜秤星树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2100433B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分布于菲律宾群岛。
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丛中。
宽筋藤为防已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茎,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抗糖尿病活性:心叶青牛胆茎的水醇提取物给兔、大鼠口服,能快速减低禁食动物血糖水平;提高大鼠对葡萄糖耐受性;水提取物更显着而持久。水提物的苦味部分...
【别名】:扭曲草、拖鞋花、青竹标、百足草、红雀掌【来源】:大戟科红雀珊瑚属植物红雀珊瑚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性味归经】:酸、微涩,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生肌。外用治跌...
当药,中药名。别名紫花当药、地格达,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干燥全草。主产于中国、朝鲜、俄罗斯,国内广泛见于北方各省,全草均可入药,有清湿热,健胃的功效,主要用于用于湿热黄疸,...
落叶灌木,高达3米;具长枝和宿短枝,长枝纤细,栗褐色,无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皱,具宿存的鳞片和叶痕。叶膜质,在长枝上互生,在缩短枝上,1-4枚簇生枝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4-6(-7)厘米,宽(1.5-)2-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头长6-10毫米,基部钝至近圆形,边缘具锯齿,叶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主脉在叶面下凹,在背面隆起,侧脉5-6对,在叶面平坦,在背面凸起,拱形上升并于近叶缘处网结,网状脉两面可见;叶柄长3-8毫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无毛;托叶小,胼胝质,三角形,宿存。雄花序:2或3花呈束状或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位于腋芽与叶柄之间;花梗长4-6(-9)毫米;花4或5基数;花萼盘状,直径2.5-3毫米,无毛,裂片4-5,阔三角形或圆形,啮蚀状具缘毛;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花瓣4-5,近圆形,直径约2毫米,稀具缘毛,基部合生;雄蕊4或5,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败育子房叶枕状,中央具短喙。雌花序: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4-6基数;花萼直径约3毫米,4-6深裂,裂片边缘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近圆形,直径2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状,直径约1.5毫米,花柱明显,柱头厚盘状。果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变黑色,具纵条纹及沟,基部具平展的宿存花萼,花萼具缘毛,顶端具头状宿存柱头,花柱略明显,具分核4-6粒。分核倒卵状椭圆形,长5毫米,背部宽约2毫米,背面具3条脊和沟,侧面几平滑,腹面龙骨突起锋利,内果皮石质。花期3月,果期4-10月。
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樟树茎能否替代沉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浓氨水致咳法、磷酸组胺致喘法研究沉香与樟树茎的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樟树茎与沉香的醇提物均对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小鼠有显著的止咳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磷酸组胺致喘的豚鼠有显著的平喘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相似;樟树茎可能取代沉香在中药临床上对于镇痛、止咳、平喘疗效的应用。
蒙藏医常用药沙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是蒙医、藏医最常用的药材之一。该文就近年来沙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沙棘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种中文名:秤星树(原变种)
种拉丁名:Ilex asprella (Hook. et Arn.) Champ. ex Benth. var. asprella
国外分布:分布于菲律宾群岛
中国植物志:45(2):259
落叶灌木,高达3米;具长枝和宿短枝,长枝纤细,栗褐色,无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皱,具宿存的鳞片和叶痕。叶膜质,在长枝上互生,在缩短枝上,1-4枚簇生枝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4-6(-7)厘米,宽(1.5-)2-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头长6-10毫米,基部钝至近圆形,边缘具锯齿,叶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主脉在叶面下凹,在背面隆起,侧脉5-6对,在叶面平坦,在背面凸起,拱形上升并于近叶缘处网结,网状脉两面可见;叶柄长3-8毫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无毛;托叶小,胼胝质,三角形,宿存。雄花序:2或3花呈束状或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位于腋芽与叶柄之间;花梗长4-6(-9)毫米;花4或5基数;花萼盘状,直径2.5-3毫米,无毛,裂片4-5,阔三角形或圆形,啮蚀状具缘毛;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花瓣4-5,近圆形,直径约2毫米,稀具缘毛,基部合生;雄蕊4或5,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败育子房叶枕状,中央具短喙。雌花序:单生于叶腋或鳞片腋内,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4-6基数;花萼直径约3毫米,4-6深裂,裂片边缘具缘毛;花冠辐状,花瓣近圆形,直径2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状,直径约1.5毫米,花柱明显,柱头厚盘状。果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变黑色,具纵条纹及沟,基部具平展的宿存花萼,花萼具缘毛,顶端具头状宿存柱头,花柱略明显,具分核4-6粒。分核倒卵状椭圆形,长5毫米,背部宽约2毫米,背面具3条脊和沟,侧面几平滑,腹面龙骨突起锋利,内果皮石质。花期3月,果期4-10月。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香港等地;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菲律宾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