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镇与建筑》由斯坦·埃勒·拉斯穆森著,不仅仅将建筑作为纪念物加以阐释。建筑的目的是建造房屋供人居住,当然建筑物的立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城镇与建筑》所涉及的建筑物,不仅是描绘其外表,还要弄清楚室内与室外的关系、房屋建造时的人民生活状况及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准,才能了解当时的室外装饰阿以如此复杂考究。要把这些事情以图解形式详细说明并使人获得一个印象是很艰难的。从技术观点而言,要造房屋必须绘制好平面图、立面图及剖面图。若使其成为一幢优秀的建筑物,那么这些图纸都要协调一致,对建筑师来讲很容易明白,可是内容抽象,不易使人心领冲会。从照片上看来,见到的往往是富丽的外表,却没有一张室内或室外的照片或图样,能拿来说明各房间相互的关系,及与整幢大厦的关联。因此,《城镇与建筑》尝试用另一种图解叙述的方法,即把介绍的房屋或它的透视图,印在每一页的上端,并加以说明,好像这幢房屋就竖立在观众的面前。在图下或相应位置,是对该房屋的介绍,就像玩具小屋,把正面的墙壁除掉,可以见到室内房间的情形。这样,我们得见隐藏在外墙上门窗后的天地。再下面,我们将提供一些较普通剖面图更明晰的室内图片,譬如把上一层的楼板除去,俯视底层,得见这些主要房间布局的情形。
今天在步履匆匆的旅程之中,行者虽然可以结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士,但是却会错过很多城镇与景色;另一方面,人们的目光只聚焦于独立的地标性建筑,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却模糊不清。斯坦·埃勒·拉斯穆森将城镇作为一个由建筑与场所构成的整体加以考察。
书中绝大多数城镇平面图的比例尺确定为1:20000,利于综合比较;少数几处名胜场所的比例尺扩大为1:2000,以便细致研究。建筑物大多从三个角度加以呈现:首先是正面图;第二种是移除了墙体之后的立面图,可以看到室内布局;最后是好像拿掉了上层楼面的俯瞰图。从而场景的效果不是僵硬静止的立面图,而是人们在其间生活、富于生机的房间、住宅与城镇。 2100433B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材料与检测 主编殷凡勤张瑞红 副主编赵书远孙玉龙 参编周玮陈宏宇纪殿彬王娟 主审王秀花常传立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依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摄影测量学》内容简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地下工程测量》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及工程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领域测绘的能力。本修订版在传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新增测绘新技术元素,操作适用性更强,新的地铁工程测量一章更具有针对性。全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测量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九部——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4)。其中所载69篇论文,是从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2014)所征集的80余篇学术论文中精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内陆地区近代城镇与建筑,近代建筑技术研究,近代城市发展与建筑变迁,近代建筑类型与特征,近代街区及建筑考察研究与保护,史料考辨、建筑传媒、建筑师等。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一、建筑科学文化——走向自然的中国城市、建筑、园林合一的整体建筑观
走向自然的中国城市、建筑、园林合一的整体建筑观
21世纪城市与建筑发展趋势
走向自然的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建筑科学”
探讨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
建筑科学“三个走向”的发展趋势——走向自然共生、走向公共大众、走向地域文化
城市与建筑的空间环境和文化艺术
中国城镇与建筑发展的几个理念
走向自然、节能环保、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二、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理念
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
关于珠海特区总体规划的几点咨询意见
城市设计的整体性与层次
大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
大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展城市、建筑与环境
中国城市文化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加强监督实施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政策及其科学规划设计
三、建筑设计创作——体现“新而中”的自然、人文地域特点
创造城市与建筑的自然人文地域特点——低耗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创造“新而中”的新建筑,发展地域文化
城市的新旧建筑协调问题
吸取和隔断传统并存于建筑创作中
建筑创作初步形成多元格局
展望建筑创作发展
走向自然的建筑发展趋势
适用、经济、美观的双重意义
从大文化视角思考城市建筑设计创作
四、风景园林绿地——首次提出世界园林发展的六个阶段和现阶段的生态
平衡、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
世界园林发展概论
从拙政园实例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古为今用
精巧秀丽的苏州网师园
五、历史名城保护——1980年提出整体保护的理念
历史名城要整体保护
北京旧城保护规划几个原则问题的探讨——从巴黎旧城规划谈起
从北京城的历史来研究北京旧城的保护规划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几个问题的探讨
开罗城的历史保护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六、中国台湾建筑——1993年首次率中国大陆建筑师代表团赴台进行建筑
学术交流,促进两岸建筑发展与合作
中国大陆23位建筑学者赴台参加“1993年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
中国文化是中国建筑的根
台湾建筑
七、建筑摄影绘画——提出主题突出、意境成景等理念和以专注的情趣去进行摄影绘画艺术创作
建筑文化摄影艺术
1995年《中国建筑画选》前言
1998年《首届全国电脑建筑画大赛获奖作品集》前言
谈建筑摄影——兼析《建筑学报》第二届建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八、UIA建筑师大会——1985~1999年参与到召开首次在中国也是在亚洲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大会,促进中外建筑的交流与发展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及21届代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争取举办国际建筑师大会的前前后后
未来建筑(学)理论与实践的侧重点——兼谈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