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院围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方针,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200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国家重点研计划两项(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973”等纵向科研项目544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2.19亿元,年均增长33.9%;发表学术论文7314篇,年均增长31.6%,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676篇;出版专著、教材141部。
学院先后培养出博士毕业生875人,硕士毕业生5397人,本科毕业生9042人;现有在校本科生3247人,研究生2027人,其中博士生551人。
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国际性、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400余项大奖;学院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三好学生”1人、3人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超过97%;每年推荐、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向外推荐的研究生全部被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国内一流高校录取;自1993年(学院成立前)以来,学院一直坚持对康平县沙金乡奥力小学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18年来累计捐款物达20多万元,使720名贫困儿童免于失学。在当年资助的学生中,如今有的已经考入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2006年10月,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奥力小学已经正式更名为“东信希望小学”,成为学院建立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学院成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构建了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建立了研究生“副导师制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管理办法”等,开展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建设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顾树生、王永军、吴成东、张斌、王建辉教授等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刘建昌、王国仁、吴成东、李晶晈教授等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建模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学》、《电路原理》、《软件工程》等11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5门教材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刘建昌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
说实话,很一般,太杂了,有搞岩土的,有搞海洋动力的,又搞浮游生物的,不像别的院校那么正规,牛人少,学院发展前景看似很好,只要领导者英明,环科院可以上一个档次,但我不认为现在领导有多么英明
我觉得不用转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偏向于强电,也就是对工程或机械中的电路涉及的较多,就业的话,去工厂较多,不太适合女生,光电信息是这几年兴起的一个专业,开这个专业的学校不是很多,华南理工能开,说明它在...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不是粉末冶金院,这是两个不同的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国粉末冶金领域(专业)教学、科研与新产品试制开发三结合的学科综合基地。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
全院现有教职工373人,其中专任教师26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其中海外杰青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 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调整培养计划,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院级平台课程,构建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重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电子、电力电子、微控制器系统等7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形成了自主研发设备、虚拟仿真与实际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实验教学特色。同时,学院还先后与美国罗克韦尔、摩托罗拉、法国施耐德、澳大利亚Altium、日本三菱、台湾华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软硬件设备等总价值达1.8亿元民币,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条件。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计算机控制系统》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原理》、《电工学》、《软件工程》、《现代控制理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教材;“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被列为教育部“九五”和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3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5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10个博士点,通信与信号系统等15个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嵌入式软件”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4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还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等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同时还承担着二期“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2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学院成立了3个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重点对本科生、研究生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构建了模块化新知识课群,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行了研究生“副导师制度”,开展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立项工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7项,辽宁省教改立项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4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4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软件建模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工学》、《电路原理》、《软件工程》等8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和辽宁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控制网络》等15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优势,设立了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电子、微控制器系统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与美国罗克韦尔、摩托罗拉、法国施耐德、日本三菱、澳大利亚ALtium、台湾华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10个高水平实验室,获赠仪器设备等总价值达2300多万元人民币,为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学院实验中心、国家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际粉体检测与控制联合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劳恩霍夫工业与环境信息技术教席挂靠或设立在学院 。
院长: 杨光红,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书记:武建军,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副院长:张斌,负责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院长:吴成东,负责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副院长:李鸿儒,负责本科生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工作;
副院长:任丽,负责人事、行政管理工作;
副书记兼副院长:石昌远,负责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院长助理:姚羽,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学院现有学科整体覆盖6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还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和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和“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等6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同时承担了“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二期“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并继续承担了“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2010-2020年)建设任务。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备注 |
|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0808 电气工程 |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
||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
080902 电路与系统 |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省重点学科 |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 |
|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国家重点学科 |
||
081103 系统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 |
||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国家重点学科 |
||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国家重点学科 |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
*省重点学科 |
|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省重点学科 |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国家重点学科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
081120 系统仿真与应用 |
||
081121 物流优化与控制 |
|||
081122 生物信息技术 |
|||
081123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 |
|||
081125 综合电气化及自动化 |
|||
081220 智能信息系统 |
|||
081221 网络与信息安全 |
|||
081222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注:“*”表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系统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物流优化与控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管理与集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应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面向先进装备业的嵌入式技术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11”“985”工程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学院”,学院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学科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尤其重视和大力支持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通过“211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和“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进行学科结构调整,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211工程”复杂工业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
“211工程”多媒体信息网格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新一代网络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985工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
(2010-2020年)
正在建设中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相继聘请了73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大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开展合作交流、讲学与合作科研等。 经过十多来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和学院自2000年以来先后15次被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工会先后被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沈阳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学院团委5次获得共青团沈阳市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 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2021年7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博士拟录取名单
学院代码 拟录取学院 专业代码 拟录取专业 姓名 报名号 考试方式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曹* 1014599345 硕博连读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陈*格 1014599209 硕博连读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冷*江 1014599225 硕博连读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李*来 1014598983 硕博连读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刘*梁 1014599296 申请考核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王*宇 1014599913 申请考核 019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J1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 张*宇 1014599379 申请考核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工作届末总结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工作届末总结 2006,1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成立已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我们信息学院党总支积极配合院行政 开展工作的,起到了监督、保障作用,同时也配合分院行政作了一些具体工作。下面对信息学院党总支工 作进行总结: 一、搞好总支和支部的建设 信息学院成立时,建立了由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教师组成的总支委员会,为开展党总支工作提供了组 织保证,同时组建了四个教师党支部,支部书记都是由系主任或系副主任担任。党总支首要工作: 一是搞好分院班子自身建设,分院班子是我们分院的领导核心,一个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有较高的 工作效率和公平公正无私精神的班子是搞好分院各项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班子中每个成员都自觉维护班 子的团结,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上多配合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我们分院班子成员之间 已形成了团结和谐、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局面,我们坚持党
信息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是一个涵盖多学科、多专业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3452平方米。
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面向全校服务,包括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电类专业2670名学生,还包括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全校非电类总共有26个专业4800名学生,形成了规模化实验教学,年人时数达34.38万人时。
中心包括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和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
6个实验教学研究室下设33个实验室,分别为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研究室的电工技术实验一室、电工技术实验二室、电路原理实验一室、电路原理实验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亚控共建)、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研究室的电子技术实验一室、电子技术实验二室、电子技术实验三室、电子技术实训室;微控制器实验教学研究室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Altra共建)、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TI共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Altium共建)、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室(飞思卡尔共建);通信电子系统实验教学研究室的通信电子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微波与天线技术实验室;自动化实验教学研究室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三菱共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虚拟仪器实验室、工业供电技术实验室、继电接触控制实训室;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研究室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一室、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一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二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