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植株矮小,高不及1厘米。根状茎纤细如丝,长而横走,密被黑褐色多细胞的节状毛,无根。叶近生, 相距1-3毫米或通常彼此接近并稍呈复瓦状;叶柄极短,长仅约1毫米, 或几无柄, 被密毛叶片卵形, 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仅5-6毫米, 先端钝圆, 基部阔圆形或截形, 全缘或很少呈波浪形。叶脉羽状, 密接, 通直, 沿叶缘没有连续的近边内生的假脉, 叶肉间有断续的假脉 中肋明显达到叶片中部以上。叶为薄膜质,干后褐色并常有较多白霜。孢子囊群单生于叶片先端;囊苞管状, 常全部突出于叶缘之外, 长约2毫米, 口部膨大, 全缘或很少呈波浪形;囊群托突出。
锡兰、琉球、小笠原、所罗门等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2100433B
黑木蕨的根3mm左右,茎较细,叶齿较少、较圆润,叶面不平整,透明度较高,较薄。是一种水生蕨类,具有互生性的叶部,叶片全裂呈羽毛状,色泽呈暗绿色。不论水上叶或水中叶只要有足够的光线,叶片就会直立生长。适...
陆生大型或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有管状中柱(如栗蕨属),或短而直立或斜升,有网状中柱(如凤尾蕨属),密被狭长而质厚的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叶一型,少为二型或近二型,疏生(如栗蕨属)或簇生(如凤...
核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宽几相等,直径1-3厘米,黄色、红色或黑色,微被蜡粉,具有浅侧沟,粘核;核椭圆形或卵球 形,先端急尖,浅褐带白色,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时呈蜂窝状,背缝具沟,...
单叶钢制蝶阀流量特性的研究
单叶钢制蝶阀流量特性的研究
假瘤蕨属(水龙骨科)植物叶片附属结构的生态意义
电镜下观察并研究了假瘤蕨属植物的叶片附属结构.报道了蜡质颗粒、片层、柔毛和鳞片.叶片附属结构在数量及性质上的差别显示出种类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结果表明,假瘤蕨属植物中土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蜡质颗粒、柔毛及鳞片,而附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颗粒及片层,这些叶片特征均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植株高3-10厘米。根状茎细长,粗线状,粗0.5毫米,横走,黑褐色,密被黑褐色的短毛,分枝。叶远生,相距1-2厘米;叶柄长1-3厘米,粗约0.5毫米,暗褐色,通体有翅达到或近于基部,翅连叶柄宽1-1.5毫米,其两侧通常有睫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心脏形,二回羽裂;羽片5-10对,互生,无柄,斜向上,长圆状斜卵形,长0.5-1.5厘米,宽4-10毫米,密接或稍呈复瓦状,基部的羽片通常不缩小,先端钝圆,基部斜楔形,深羽裂几达有阔翅的羽轴;裂片4-6对,互生,极斜向上,长圆线形至披针状线形,长2-4毫米,宽0.8-1.2毫米,密接,急尖头,全缘,多少为浅波浪状或有褶皱。叶脉叉状分枝,两面明显隆起,暗褐色,无毛,沿叶缘无连续不断的假脉,叶肉间有1-2行短而稀疏的断续假脉,假脉和叶脉并行或几并行。叶为薄膜质,干后淡褐色至淡绿褐色,无毛;叶轴及羽轴暗褐色,全部有翅,稍曲折,无毛。孢子囊羣生在叶片上半部,着生于向轴的短裂片顶端,每个羽片有1-6个;囊苞长管状,尖头,长约2毫米,宽约0.5毫米,两侧有翅,其下的裂片不缩狭,口部稍膨大,浅裂达1/3成两唇瓣,唇瓣三角形,长与宽约相等,尖头或近于尖头;囊羣托突出,长2-3毫米,褐色,通直。
本种在中国西南及华南很常见,产于江西(庐山)、广东(罗浮山)、香港、广西(凌云、傜山)、四川(峨眉山)、云南(车里、南峤)。除中国上述地区外,印度北部、阿萨姆及越南也有分布。 2100433B
小形附生植物,植株高仅2-3厘米。根状茎纤细,丝状,横走,黑褐色,疏被黑褐色开展的短毛。叶稍远生,相距3-10毫米;叶柄纤细,长5-8毫米,暗褐色,光滑无毛,上部有狭翅;叶片外形为阔卵形至近于三角形或斜方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中部或下部最宽,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而下延,二回羽状深裂;羽片3-4对,无柄,极斜向上,下部的为斜方状楔形,最大,长6-8毫米,宽3-4毫米,上部的渐缩小,楔形,深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2毫米,宽0.5-0.6毫米,先端尖或稍凹入,全缘,接近。叶脉多回叉状分枝,两面均可见,沿叶缘有1条连续不断的假脉,叶缘与该假脉间有1行细胞相隔,在叶肉间有短线形而间断的并且与叶脉略平行的假脉。叶为薄膜质,干后呈暗绿色,两面光滑无毛。叶轴两侧有翅。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的先端,着生于小脉顶部;囊苞椭圆形,长1-1.2毫米,基部稍狭而钝,口部有两唇瓣,唇瓣三角形,先端短尖,基部扩大而宽于囊苞的管;囊群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