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东北溲疏白花朵朵而密集,枝叶繁茂,可广泛用做行道、公园、庭院、花径花篱等地的绿化,为优良的城市观赏绿化树种。同时,树皮,辛,苦,寒,可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
在扦插前对扦插基质用0.5%的高锰酸钾液喷洒消毒灭菌,在扦插后的管理中,每周喷1次800倍多菌灵,以便防止腐烂病的发生。
扦插繁殖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扦插前插穗和基质的处理是否科学,扦插时期和扦插方法是否合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扦插以后的科学管理,因此扦插后的管理是影响扦插育苗成败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扦插后开启自动间隙喷雾装置,喷雾时间和时间间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保证水分能及时供应,以便能保持适宜湿度。在一天中日照强度和温度非常高时,应适当增加喷雾次数,缩短间隔时间,以便满足植物插穗在高温下对水分的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插穗不会失水,另一方面也不会因喷水次数增加而产生积水现象。在日照强度和气温下降时,叶片的蒸腾作用也随着降低,要减少喷雾次数。当大部分生根后,应逐渐减少喷雾次数,及时进行移栽。平时要保持插床的清洁卫生,及时将落叶或死去的插穗清除掉,及时拔除杂草。
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抑制生根物质逐渐增加,因此插穗的再生能力是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所以在扦插繁殖时,要强调插条母树的“幼龄化”。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选择木质化良好、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1-2年生东北溲疏野生苗木为采穗母树。利用其个体发育年幼,生理代谢旺盛,细胞分裂强,幼龄母树体内不含或很少含有生根抑制物质的优点,进行嫩技扦插。采用幼龄实生苗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90%,而采用高龄穗条进行扦插,生根率为21.5%。
夏季生长旺盛期过了之后,多以7月采条扦插效果较好。应选择壮年干条或根茎处萌发枝条为优,这是因为树龄小,生长旺盛,营养及代谢活动能力强有利于扦插生根。优先选择那些生长良好的半木质化的枝条,太柔嫩的新梢或萌条不宜采用,因为在生根前容易腐烂,已木质化的老枝不易生根,也不宜采用。
插穗最好采用随采随插,插穗的剪切一般都去梢进行,选取枝条的中、下部比较充实的部位,但不要已经木质化的枝段。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短穗,每根插穗要保留2-3个芽,插穗要使剪口平滑,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成马蹄型,上切口应距顶芽1厘米,每根插穗要留有1-2片叶子。当年生的东北溲疏插穗叶片较宽大,为了保持插穗的平衡,可将叶片先端部分切除。通过试验对比看出,没有保留叶片的插穗,生根率不到20%,大大低于保留叶片的插穗。
药剂处理所用的容器,可用玻璃、塑料的清洁容器。插穗应保持洁净和含水饱满的状态,即随采随剪随处理。基部切口朝下,每20-50根一捆,不可颠倒,插入处理液中2-4厘米深浸泡。处理后直接进行扦插。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扦插株行距为2厘米×2厘米,全光雾插育苗设备的插床是以粗沙作为扦插基质,而插穗又多是半木质化的嫩枝,在沙床上用插穗直接扦插,很容易受到损伤,应先打好孔再进行扦插,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扦插后压实插穗四周基质,防止透风失水。
在东北溲疏全光雾插育苗技术工作中,速蘸法不宜采用,因为嫩枝插穗的表皮一般都比较光滑,采用速蘸法使其基部附有表面上的药物,在扦插时容易被擦掉;而采用浸泡法,能使药液充分吸收在插穗体内,所以多采用低浓度的浸泡法处理插穗,其效果也比较稳定。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生长于海拔300-800米杂木林下或灌丛中。 阳性,喜生于排水良好之地。
灌木,高约2米;老枝灰褐色或灰色,表皮片状脱落;花枝长3-8厘米,具4-6叶,褐色,被星状毛。叶纸质,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疏被5(-6)辐线星状毛,下面被大小不等6-12辐线星状毛,叶脉上的星状毛无中央长辐线;叶柄长3-8毫米,疏被星状毛。
伞房花序直径2-5厘米,多花;花序梗被长柔毛和星状毛;花蕾球形或倒卵形;与碎花溲疏不同点在于花较大,花冠直径10-15毫米;花梗长2-12毫米;萼筒杯状,高约3.5毫米,直径约3毫米,密被星状毛,裂片三角形,较萼筒短,先端钝;花瓣白色,阔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7毫米,宽3-5毫米,先端圆,基部急收狭,两面均被毛,花蕾时覆瓦状排列;外轮雄蕊长4-4.5毫米,花丝钻形或具齿,内轮雄蕊长3-4毫米,花丝钻形或具齿,齿长不达花药,花药球形,具柄;花柱3,较雄蕊稍短。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改革方案的设计需要价值工程
改革方案的设计需要价值工程●中南工学院颜长跃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各种改革方案一个接一个,令人应接不暇。各个领域改革的设计者们忙于设计各种改革方案。如何更好地分析这些方案的功能作用和设计成本、实施成本,以及寿命周期内预期的社会收益等状况,以...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明确区域种植结构时空变化过程,可为东北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2005-2015年东北地区40个市/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以及作物组合状况,划分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类型,进而分析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扩大,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及其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均呈现\"上升-下降\"趋势,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稳定上升,水稻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在2011年超过大豆;(2)种植结构类型共出现8种,以作物主导型为主.其中,玉米主导型和水稻主导型地区数量增加,大豆主导型地区数量减少;(3)玉米主导型地区分布最广,由辽宁省、 吉林省向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地区扩散,大豆主导型萎缩至大、 小兴安岭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单一化趋势明显,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地区、 吉林省东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种植结构类型向玉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