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结构设计中通过控制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破坏的顺序来达到抗震防御目标的一种抗震概念设计原则。
《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2100433B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 用震级; 衡量一次地震对某地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 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就是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 设置抗震等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地震烈度是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相应这次地震,不同地区 则有不同的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 据的地震烈度。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 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地震震级 =2/3* 震中
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防 震减灾工作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 震减灾法》)将于 2009年 5月 1 日正式施行。《防震减灾 法》对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中的学校、医院等人 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特别规定,为保 证该项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广泛调研和咨询论证的基础 上,中国地震局依法确立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 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合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 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一旦遭遇地震破 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在抗震救灾中,医院 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学校可作为应急避险安置的重 要
无论选用何种材料、何种结构体系的抗震结构, 都宜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少则几秒, 多则十几秒甚至更长。这样长时间的地震动, 一个接一个的强脉冲对建筑物产生多次往复式冲击, 造成累积式破坏; 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单结构体系, 仅有一道抗震防线, 一旦破坏后接踵而来的持续地震就会使建筑倒塌; 而设了多重抗震体系的建筑物, 在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体系遭破坏后, 后备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立即接替, 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 特别是对于因“共振”而引起的破坏, 在第一道防线失效后,结构转入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工作, 此时随着第一道防线破坏塑性铰出现, 结构基本周期已生变化, 从而错开了地震动卓越周期, 建筑物免遭进一步破坏。这种抗震设计概念是对付高度地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 且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如前面提到的马那瓜美洲银行就是一个应用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成功实例。
美国林同炎国际设计公司设计这一工程(美洲银行)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是: 在风荷载和规范规定的等效静力地震荷载作用下, 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推刚度以满足变形方面的要求; 当遭遇更高地震烈度, 建筑物所受的地震力很大时,通过某些构件的屈服过渡到另一个具有较高变形能力的结构体系。据这一指导思想, 该大楼采用了12. 55 m×12. 55 m 的芯筒作为主要的抗风和抗震构件, 不过, 该芯筒又由4 个“L”形小筒构成, 小筒外边尺寸4. 6 m×4. 6 m, 在每层楼板处, 采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将4 个小筒连成具有较强整体性的芯筒 .进行抗震设计时, 既考虑了4 个小筒作为大筒组成部分发挥整体作用时受力状况, 又考虑了连梁损坏后4 个小筒各自作为独立构件时的受力状态。这样, 当小筒间连梁完全破坏后, 整个结构的抗侧力能力也不至降低很多, 同时由于各层连梁两端出现朔性铰之后, 整个结构自震基本周期加长, 地震反应减弱, 有利于保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该大楼的震害表现( 表1) 说明这种设计思想是成功的。据测算, 该次地震在大楼中引起的水平地震力至少是0. 35 g, 大楼是1963 年设计的, 设计的水平地震力相当于0. 06 g, 这就是说大楼经受住了6 倍于设计的地震力。
震后,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对这幢大楼进行了动力分析, 分别考虑了4 个“L”型小筒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和4 个小筒单独工作两种状态,计算出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对马拉瓜地震的反应(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大震”时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了1. 5 倍, 结构底部地震力减少了一半, 但结构顶部位移增加了一倍。
结构抗震措施之多道抗震设防体系有哪些要求?
无论选用何种材料、何种结构体系的抗震结构,都宜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少则几秒,多则十几秒甚至更长。这样长时间的地震动,一个接一个的强脉冲对建筑物产生多次往复式冲击,造成累积式破坏;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单结构体系,仅有一道抗震防线,一旦破坏后接踵而来的持续地震就会使建筑倒塌;而设了多重抗震体系的建筑物,在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体系遭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特别是对于因“共振”而引起的破坏,在第一道防线失效后,结构转入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工作,此时随着第一道防线破坏塑性铰出现,结构基本周期已生变化,从而错开了地震动卓越周期,建筑物免遭进一步破坏。这种抗震设计概念是对付高度地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且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前面提到的马那瓜美洲银行就是一个应用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成功实例。
美国林同炎国际设计公司设计这一工程(美洲银行)时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是:在风荷载和规范规定的等效静力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推刚度以满足变形方面的要求;当遭遇更高地震烈度,建筑物所受的地震力很大时,通过某些构件的屈服过渡到另一个具有较高变形能力的结构体系。据这一指导思想,该大楼采用了12.55m×12.55m的芯筒作为主要的抗风和抗震构件,不过,该芯筒又由4个“L”形小筒构成,小筒外边尺寸4.6m×4.6m,在每层楼板处,采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将4个小筒连成具有较强整体性的芯筒。进行抗震设计时,既考虑了4个小筒作为大筒组成部分发挥整体作用时受力状况,又考虑了连梁损坏后4个小筒各自作为独立构件时的受力状态。这样,当小筒间连梁完全破坏后,整个结构的抗侧力能力也不至降低很多,同时由于各层连梁两端出现朔性铰之后,整个结构自震基本周期加长,地震反应减弱,有利于保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该大楼的震害表现说明这种设计思想是成功的。据测算,该次地震在大楼中引起的水平地震力至少是0.35g,大楼是1963年设计的,设计的水平地震力相当于0.06g,这就是说大楼经受住了6倍于设计的地震力。
震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对这幢大楼进行了动力分析,分别考虑了4个“L”型小筒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和4个小筒单独工作两种状态,计算出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对马拉瓜地震的反应。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大震”时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了1.5倍,结构底部地震力减少了一半,但结构顶部位移增加了一倍。
多层多道焊缝,由多层且每层又分多道焊接而成对接、角接或塞接焊缝。是厚板对接焊缝和角接焊缝的常见形式。对接焊缝要开单面或双面V形或U形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