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型浅层地热能的成功应用
项目组负责人袁东立教授介绍,地源热泵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在大型项目中应用需解决以下三大难题:1)工程造价;2)地下土壤热堆积效应;3)水力平衡。
首先,经过详细分析计算后,本项目采用了混凝土桩基埋管 垂直埋管的联合换热形式,合理地降低了工程造价。其次,通过深入研究地温供冷、热空调系统应用于示范工程的适应性以及地下能量堆积效应和地温变化特性,成功地提出了平衡补偿源头能量的混合式热泵系统和冷凝热回收制备生活热水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实现对示范工程的源头能量补偿技术及方法的综合评价和优化设计。此外,因本项目地下换热器环路数量多,如何保证各环路间的水力平衡是设计的难点,也是降低地埋管循环泵功耗的重要途径。
经优化设计后,最终采用两级分集水器,二级分集水器置于各栋楼专设的窗井内,一级分集水器置于地源热泵机房内。而且,本项目组除了对每个孔进行水力计算外,在埋管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如:将阻力较小、离分集水器较近的孔采用W型,较远的采用单U型来实现自平衡,并对其根据阻力大小进行分组,效果甚好。
优化、匹配、集成、协调难题的成功解决
该项目成功地解决了“低供能系统”室外取、放热系统与能量提升系统,室外取、放热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能量提升系统与辐射顶棚系统,能量提升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新风处理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辐射顶棚系统与新风处理系统,新风处理系统与排风系统之间的协调、优化、匹配、集成等实际工程难点,以及相关设计技术、产品、装置与工程应用中的协调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完善的“低供能系统”技术集成体系。总体实现了“低供能系统”的“舒适”与“节能”两大目标。
150万平米大型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和应用
“低供能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常州、上海等南方高湿地区12项近150万平方米的大型示范工程,成功解决了“舒适”与“节能”这一实质矛盾。项目规模之大,设计、施工难度之复杂均为国内首创。
辐射顶棚系统设计 主要用于承担室内显热负荷,冬季供回水温度为28-26℃的低温热水,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夏季供回水温度为18-20℃的高温冷水,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整个供能季室内温度场非常均匀。由于该系统具有系统惯性大、启动时间长、动态响应慢的特点,控温和调节需要较长时间,故大大减少了机器和水泵的运行时间。此外,交换终端不采用风机盘管,没有机械转动部件,没有噪音,也没有风吹,舒适度非常高。
24h持续置换全新风系统设计 为营造高舒适的室内环境,采用了置换新风系统,夏季新风主要承担室内潜热负荷及很小部分的显热负荷。新风冬夏均以比室温低的温度从墙角地面以小于0.3m/s的风速送入室内,在地面蔓延形成新风湖,遇到人体等室内发热体加热后自然上升包裹人体,使人体始终吸入的是新鲜空气,而人体呼出的废气亦随上升气流带走,从卫生间、厨房等顶部的排风口排出室外。置换新风系统让人始终处在健康的新风环境中。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置换新风系统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去除室内的CO2和水蒸气。送风量需满足居住人的呼吸卫生要求和防止顶板结露需要。新风量不宜过大,以降低新风处理的能源消耗。经过对该建筑物全年的动态能耗分析发现:因为外围护保温的加强,建筑传热能耗大大地降低,而新风的处理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60-70%。因此,如何减少新风能耗是十分重要的。本工程采用了排风能量回收装置。能量回收率可达70%以上,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能量回收装置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生活热水免费制取系统 一个良好的节能系统仅仅利用冷量或热量是不够的,应讲究冷、热兼用。生活热水系统的设置在夏季实际上是冷凝热回收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减少能量损失,平衡地下热场的有效途径。热水加热系统中因为热泵机组造价和空调负荷与热水加热负荷时间上的不统一,设计中在系统中加装了蓄热装置,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初投资的经济性。
通过与建筑专业协商、配合,主动合理地利用了居住本身的体形、朝向、材料、构造、空间组织等设计因素来适应该地区气候特点,被动地降低了建筑对HVAC供能系统的依赖。因此,在少增加或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可被动实现节能,这种直接向大自然求答案的方式,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起后续采用先进的HVAC设备,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等主动式设计方法来解决生态问题、能耗问题会更适合我国国情。比如:项目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按朝向分别考虑设计遮阳形式的想法,有效地解决了夏季建筑防晒的问题;倒置式屋面保温体系与绿色种植屋面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改善了顶部房间室内热环境效果。
全年动态能耗模拟分析计算是设计“低供能系统”的最基础条件,通过对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负荷动态模拟,不断对围护结构中的外墙、外窗、遮阳、保温体系等各环节进行设计调整,协助建筑专业设计者来调整相关参数设计,总体实现了不同围护结构构造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及评价,最终形成了一套全方位阻隔能量损失的闭合保温隔热体系,大大超过了现有节能设计标准。窗户采用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有效地阻隔室外的冷热,窗框和窗洞的结合空隙也采取阻热设计,隔绝这些细微之处的热传导,并采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中间充氩气),实现了内外双向阻热,冬天室内的热出不去,冷进不来,夏天室外的热进不来,室内的冷也出不去。围护结构系统中外墙实现了传热总热阻为2.525m2·℃/W,传热系数为0.396W/m2·℃的技术指标;屋面实现了总热阻为3.565m2·℃/W,传热系数为0.28W/m2·℃的技术指标;地面实现了总热阻为1.84m2·℃/W,传热系数为0.54W/m2·℃的技术指标;外窗实现了平均传热系数为1.85W/m2·℃的技术指标。整个围护结构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对供能系统的依赖。
在对能量流结构理论与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首次提出了适用于建筑整体节能、系统节能的“低供能系统”,并明确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能质匹配、冷热兼用、准可逆、温度对口、被动节能)。该系统是一个涉及全过程节能、被动节能与主动节能相结合的综合技术集成,覆盖了整个HVAC供能系统中的冷、热源、输配、末端三大环节,而且通过最优匹配策略,将整个建筑HVAC系统对常规能源的依赖降到最低、全过程能耗降到最小的一种新型供能型式,是在保证室内环境健康、舒适的基础上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系统。
“低供能系统”倡导节能、舒适的居住观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了传统的空调系统,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建设理念,整合当今领先的建筑科技,营造"恒温、恒湿、恒氧"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该系统形式提供了典型模式,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前景。
节能效益显著、舒适效果明显 本项目研究背景明确,实用性强,创新性突出,效益显著。其中,“南京朗诗·国际街区B1、B2地块项目”已经成功交付近四年,整个系统运行平稳,节能监测系统显示,在最冷月1月及最热月7月,单位面积运行费约3.0元/m2,全年运行费用(涵盖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全年生活热水)共计24.78元/m2,如不含生活热水系统,HVAC全年运行费用(涵盖夏季制冷、冬季供热)仅为18.56元/m2,与常规空调相比,单位面积耗电量和运行费用均可节省60%以上,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室内舒适性效果明显。
科技成果评估、鉴定 2007年5月16日,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低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估会。评估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报告,审查了相关文件,并向课题组进行了质询,经过认真讨论,评估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工作在工程应用中引入了“低供能系统”的新型理念,在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均取得了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性能参数、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权威测试 2007年7月27日,示范工程在连续运行了一个夏季和一个冬季后,经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权威测试,天棚热泵机组平均COP=5.17,新风热泵机组平均COP=4.76,系统整体能效为3.07,典型房间的客厅和书房的舒适度PMV-PPD评价指标均在舒适范围之内,卧室舒适度PMV-PPD评价指标为稍凉快。为了解“低供能系统”在连续稳定运行数年后的具体使用效果,2010年1月,经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再次复测,天棚热泵机组平均COP=5.24,新风热泵机组平均COP=4.52,系统整体能效为3.17,继续保持在高效运行范围之内,节能效果持续明显。
住户的实际调查与反映 通过对朗诗国际街区住户的实际调查发现,将近有100%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结论:节能性较好,优于常规空调系统,符合国家相关节能环保政策;舒适性较好,恒温、恒湿、恒氧,感觉舒服;使用费用较低,乐于接受。此外,从住户的资料分析来看,有73%的购房者选择朗诗国际街区的原因是它的“居住舒适度”,而其它的原因就很分散了。因此可以得到很明确的结论,技术含量对住房的销售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筑科技应用奖项的荣获 截止到目前,“低供能系统”技术集成体系的成功应用使得示范工程屡获大奖。其中,2007年10月,示范工程项目中的“苏州朗诗国际街区”和“杭州朗诗国际街区项目”同时获得了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之建筑科技应用奖。2008年10月,“苏州朗诗国际街区”获得国家科技部第五届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绿色生态建筑奖金奖;而且,“低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整个项目获得了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此外,“南京朗诗国际街区B2地块项目”同时获得了国家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补助资金,明确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列为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大型示范工程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证明了“低供能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适用的集成应用型技术。
长期合作团队的培养与练就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集合了科研、设计、施工、材料供应、检测、调试等多个团队,进而保证了“低供能系统”的成功应用和示范工程的实际质量,最终建立起了一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项目团队来完成后续的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随时施工、随时检测 “低供能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做到了随时施工,随时检测实际效果。基本上做到了每施工完一个子系统或一个环节便进行相关效果的测试和确认,尤其对相关子系统的协调环节,真正意义上保证了示范工程的实际效果。
系统集成技术的升级应用 在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充分兼顾了节能、生态、环保等诸多因素。在工程的建设中通过成熟的、规范化的成套技术,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住宅的舒适性、适用性、耐久性,从而达到提高住宅居住功能的目的。同时,对后续的建设方案也在不断地完善,从多个机房的设计方案到目前采用的集中式供能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攻关。本项目提出的“低供能系统”在示范工程中的每一次应用,都使建设费用下降,节能效果增加。
示范效应的扩展与延续 截至目前,已完成12项近150万平方米的大型示范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所有工程进展情况一切良好。其中“南京朗诗·国际街区B1、B2、B3地块项目”、“无锡朗诗·国际公园B1地块项目”以及“苏州朗诗·国际街区地块项目”运行正常;“无锡朗诗·国际公园B2地块项目”、“杭州朗诗·国际街区地块项目”以及“常州朗诗·国际街区地块项目”施工完毕,系统正在调试运行中;“苏州朗诗·嘉业地块项目”、“上海朗诗·长宁地块项目”、“上海朗诗·绿岛地块项目”,“上海朗诗·南翔地块项目”以及“南京朗诗·板桥地块项目”正在按照节能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低供能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将提高我国建筑节能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将代表和引领节能型、舒适的居住小区的建设方向。
社会效益显著,产业化前景巨大 “低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居住小区自身的品质,为入住的业主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恒温、恒湿、恒氧的感受。其次,因整个项目集成采用多项先进技术,环保效果显著,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节约了大量的煤炭能源和电力消耗量,大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了空气污染,减少了温室效应。因此,综合来看,项目的收益者囊括了入住的业主、开发商乃至整个社会,这样的项目也将代表和引领节能型、舒适的居住小区的建设方向。该项成果如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城市发展对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缓解国际上要求的各项污染物减排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前景。只要认真规划设计好系统中各个环节、优化匹配好各个子系统、协调处理好系统集成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对于大范围、大面积开展该系统的工程应用是指日可待的。2100433B
化工系统工程发展前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化工系统工程发展前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国家大剧院扩声系统工程监理实践与认识
介绍了国家大剧院扩声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在监理过程中如何行使监理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国家大剧院扩声工程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