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播种繁殖。由于坚果成熟落地后,大部分受到虫害,且种子寿命很短。所以宜从树上采收果实,并及时播种。
1、采种
选择20-40年生的健壮母树在4月中旬当翅果由绿色转为棕红色时,应马上采种。因成熟后数天就会四处飘飞,无法收集。翅果千粒重5-6克左右,每公斤种子18万粒,瘪粒多。随采随播,因种子袋藏一个月后,就失支发芽率。
2、育苗
大果青冈可播种育,也可扦插育苗。
播种育苗:选取排灌方便,沙质壤土和黄泥土的圃地,每亩均匀撒施菜饼300公斤,耕耙后筑畦。4月中旬种子采收后,除支瘪粒,即可播种。采用条播,条距25厘米,带翅播下,每亩播种量2-2.5公斤。覆焦泥灰,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盖狼衣草。播后约7-10天发芽出土,种子发芽出土后,揭取苗床覆盖的草,并及时除草,施追肥。若管理精细,1年生苗高约1米以上,根径粗1.1厘米,可出圃造林。每亩产苗约1.5-2.0万株。
扦插育苗:采用硬枝扦插。于2月上旬至3月初芽萌动前,剪取幼树或萌蘖树上1-2年生枝条,粗0.3-1厘米,剪成长10-15厘米插穗,插入土壤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插后约40-50天发根,萌芽有数个,长到10厘米左右,摘除侧芽。一年生扦插苗高1米左右,根径粗2厘米。
1.造林地选择
营造速生用材林,造林地宜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向阳山坡下部,或山谷两侧的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山地。
2.整地方式
秋末冬初劈山,清除杂灌草,块状整地。挖定植穴,穴径60厘米、深50厘米。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株行距2.5×3.0米(即每亩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方式
早春用裸根苗造林。起苗后,需在根部蘸泥浆,防止过度失水。栽植时用表土填在苗根四周和定植穴内,做到苗正、根舒、泥紧。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
造林后,头3年应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每年除草松土1-2次,扩穴埋青。在造林后的第3年冬开始要适当整枝,促进树高生长。树冠郁闭后分次间伐。
20年左右可间伐期,主伐年龄在35-45年。
4-5月间金龟子成虫出土,喜吃嫩叶、幼芽,把叶子吃后只留叶脉。在温暖无风天气出现最多,影响生长。可利用其假死特性,在成虫出现盛期,于傍晚摇树震落捕杀,或用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毒杀。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8月采种。适合秋播,若翌年春播,往往延至第二年春季出苗。扦插,在梅雨季节剪取充实的半木质化枝条10-15厘米,插后20-25天生根。每年早春萌芽前,在根际周围开沟施肥1次,并剪去枯梢,修剪整形。梅雨季节注意土壤排水,秋季干旱时,需灌水1-2次,保持土壤一定湿度,有利于枝叶生长,否则会提前脱落。播种时,因种子有胚胎休眠现象,宜种子成熟采收后即秋播,或低温沙藏翌年春播。扦插繁殖宜在梅雨季采用嫩枝插,其成活率甚高。移植可在落叶后或萌芽前进行,中小苗需多带宿土,大苗需带土球。栽培管理简便,每年早春萌芽前剪去枯梢或根据需要进行整形修剪。
大果青冈结产率高,用种子繁殖很容易,秋季采种层积沙越冬,使坚硬的果皮软化,或用工具将果实尖端钳去少许,次年春季皤种上育苗,1年生苗即可栽植。亦可在母权周围移植幼苗。生地利用嫩枝扦插,亦可繁殖。
濒危种。中国分布区内仅有零星衰老的高大植株,幼树稀见,天然繁殖能力较差。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植株极少;保护区以外,雨林过度毁坏,几乎绝迹,有灭绝的危险。
是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中稀有的植物,分布区极窄小,植株极少,且材质坚重、耐腐,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
建议选择适当地区建立保护区(点),创造天然繁殖的环境,促进天然更新,并及时采种,防治虫害,进行人工繁育。
继续全面深入地开展珍稀特有植物物种的调查工作,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域跨度大,建区时间相对较短,资金和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对特有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特有植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上,应加大人力、财力和科技的投入,坚持一般性调查和专性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调查的结果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做到"以研促保",为保护区特有植物物种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信度较高的依据。
加强环境的监控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作用因子都无法进行测定。
首先,时间对分布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都不应该被忽略,它们的影响深远,生态学中认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物种的动态特征使得很难从生态系统若干变化中分离出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于物种自身变异造成的;第三,同一物种可能和其他不同的物种混生在一起,其他物种对于同一种环境变化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可能变得更为复杂;第四,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使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反应进一步复杂化,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特有植物种对于同一种环境变化的反应可能相差很大;第五,气候和气候变化本身的时空分布异质性一很大,气候的时空分布异质性与物种、生态系统及地形地貌的异质性相结合导致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因此很难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进行这类分析时往往要针对某种生态系统或某个物种对于某种特定环境变化的反应。
宽幅条播种方法,条宽10-15厘米,条距3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内施足基肥,填些细土,再插入。池杉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厘米左右为宜。覆土后随即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利保墒并防止土壤板结。...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菇棚...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菌种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用品,适宜于专业菌种厂生产。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本节仅对平菇的菌种分离和一些平菇专用的...
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在更大尺度(100m*100m)上对该物种的研究结果一致(党海山等,2004),也与多数珍稀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张文辉等,2002)。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通过影响其种群个体数量和密度而改变种群的分布格局。在沿渡河海拔1200m和香溪河海拔1200m处均有村庄和农田,人为干扰相对严重,导致大果青冈在沿渡河1100m和香溪河1200m处为零星分布(实地踏查发现),并使该海拔附近的分布格局要么为随机分布,要么为聚集强度较低的集群分布。
大果青冈分布海拔上限时聚集强度较低或者为随机分布,这与高海拔温度降低不适合大果青冈生长导致其数量减少有关。因此,虽然大果青冈种群在整个神农架地区的分布范围收缩到河岸带,则表现为沿河流的"一带多岛"现象。贺善安和郝日明(1999)研究发现,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种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因被多次分隔、隔离,在整体上也呈现"一带五岛"的分布格局。
|
|
产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和西部。生于海拔1 100-1 800米的沟谷密林中。越南、印度、缅甸、老挝均有分布。
主要零星分市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季节性雨林中。分布区于(11-4月)湿(5-10月)季交替分明,年平均温21℃,极端最低温在2℃以上,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土壤为黑色石灰土,pH值6.8-7.5。花期5-6月,果期11-12月。结实能力较强,果大,虫害严重;天然下种大部局限于树冠下及其周围,在有灌木和草本的荫蔽和枯枝落叶的覆盖下,少数种子可以萌发,但成苗率低;无荫蔽和未覆盖的坚果,基本不会发芽,天然繁殖受到极大的限制。
常绿乔木,高30米。幼枝被黄色绒毛, 后渐无毛。
叶常聚生于枝顶,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5-20 (-27) 厘米,宽 (4-) 6-9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叶缘近顶部有疏浅锯齿,中脉、侧脉在叶面凹陷或平坦,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8-22条,叶背支脉明显,幼时两面密被褐色绒毛,老时无毛,叶柄长2-3厘米,有褐色绒毛。
壳斗浅盘形,包着坚1/2或1/3,直径3.5-5 (-6)厘米,高1.5-1.8厘米,壁厚达4毫米,内外壁均被黄褐色长绒毛;小苞片合生成7-8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波状,下部几环与壳斗壁分离。
坚果扁球形,直径3.5-5厘米,高2.5-3.5厘米,幼时有灰黄色绒毛,老时仅顶端与下部有毛,顶端圆或凹陷,果脐内凹,直径2-2.5厘米。
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
|
|
天津地区火龙果设施栽培技术
文章简述了火龙果的特征特性及在天津地区栽培对环境的要求,并介绍了天津地区设施温室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育苗和定植、水肥管理、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植株修剪、适时采收等。
木棉的栽培技术
木棉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的、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实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阴凉处。过 数天,摊开晾晒,果裂种脱,除去絮毛杂物,阴干后贮存。早春 2-3 月间播种,播前催芽, 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顷用种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强管理,待幼苗长 至 5-6cm时,可进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达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 形硕果,内为卵圆形的种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术 用播种、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开裂前采集, 种子发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随采随播,也可用湿沙短期贮藏,条播,覆土 2cm,平均气 温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齐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进行, 用长 80-10
常绿乔木,高达20米。
小枝有沟槽及长圆形淡褐色皮孔,无毛或幼时有柔毛。
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9-20厘米,宽2-4 (-5)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1/3以上有细锯齿,中脉、侧脉在叶面均微凸起,在叶背显著凸起,侧脉每边15-20条,叶背支脉明显,老叶两面无毛;叶柄长1-2.5厘米,无毛。
壳斗盘形,包着坚果基部,直径2.5-3.5厘米,高5-12毫米,壁厚3-5毫米,内壁被黄色丝状毛;小苞片合生成6-9条同心环带,环带边缘牙齿状,被稀疏绒毛。
坚果扁球形,直径1.5-2.7厘米,高1-2.2厘米,顶端圆,基部平截,无毛或基部有疏毛,果脐平或微凹,直径约 1.5厘米。
产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的西畴、屏边、麻栗坡。
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沙坝。
生于海拔1 300-2 000米的沟谷湿润常绿阔叶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