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词目:电化学法
释文:电化学法是根据饱和粘性土在电场中产生电动现象的原理进行排水加固的方法。在粘性土中插上电极并通直流电,土中产生电渗和电泳现象,土中的水向负极移动聚集后用专门排水设备将水排出,降低土的含水量。同时,电极的铁或铝离子被分离出来后与土中低价离子交换,使水膜变薄,这样就提高了土的强度和抗水性、减低了压缩性。这种方法称为电渗排水法。此外,可借通电后电渗作用把硅酸钠等溶液渗透到极小孔隙中,使土胶结得更好,这种方法称电动硅化法。
概念三
电化学法具有:絮凝、气浮、氧化和微电解作用。在废水处理中电絮凝、电气浮和电氧化过程往往同时进行。可溶性阳极铁或铝不断地失去电子,以 Fe2 或 Al3 进入溶液中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 Fe(OH)2 或 Al(OH)3 等,能有效地去除染色废水中的染料胶体微粒和杂质。在电流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可能分解为低分子有机物,还有可能直接被氧化为CO2 和 H2O。同时阳极产生的新生态氧可氧化破坏染料分子结构而脱色。同时,阴极上产生的新生态的氢,其还原能力很强,可与废水中的污染物起还原反应,或生成氢气。未被彻底氧化的有机物部分还可和悬浮固体颗粒被 Al(OH)3吸附凝聚并在氢气和氧气带动下上浮分离,从而提高水处理效率,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到 GB4287-92规定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电解法处理效果虽然较好,但消耗能源大,不能广泛使用。2100433B
电化学法主要是指阴极保护,即牺牲阳极而保护阴极的方法,使被保护的金属成为阴极而受到保护,如地下管道或化工设备,可用一金属块作阳极与之联在一起,通入电流进行保护。
现在有激光打标机来制作标牌了,再上电化学法制标牌有些过时呢?
激光只能够打印一般平面,不能够打印曲面,而且因为功率的问题,一般打印深度有限,立体效果较差。电化学腐蚀工艺是基本功,而且蚀刻深度可以控制,成品立体感较高。各有所长。
电化学传感器对工作电源的要求很低。实际上,在气体监测可用的所有传感器类型中,它们的功耗是最低的。因此,这种传感器广泛用于包含多个传感器的移动仪器中。它们是有限空间应用场合中使用最多的传感器。传感器的预...
一防止生锈二外观可以好看点三防电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水箱中水的电化学法处理
水箱中水的电化学法处理——利用研制的电极电解水产生强氧化剂,进行杀灭微生物、除铁改善水箱中水质的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单程通过处理,杀菌率>99%,电耗≤0.1kWh/m3;除铁率>99%,电耗≤0.08kWh/m3。通过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确认杀藻效果。循环处...
一般用于加固渗透系数小于0.1米/日的淤泥质地基。但此法昂贵,需由专门的设备作试验,确认有效后才采用。
高分子化学加固法 将高分子化学溶液压入土中进行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砂类土地基加固、帷幕灌浆,以及地下工程的止水堵漏;对坝基工程的泥化夹层与断层破碎带的加固亦有成效,如将氰凝灌入砂土后的抗压强度可达10.0兆帕。
用于地基加固的高分子材料品种较多,有脲醛树脂、丙烯酰胺类(也称丙凝)、聚氨酯类(也称聚氨基甲酸酯或氰凝)等,其中以聚氨酯类比较好。60年代末,日本首先研制的TACSS灌浆材料和中国在 70年代初研制成的氰凝,都是以过量的异氰酸酯与聚醚反应而得,称为预聚体。预聚体含有一定量的游离异氰酸基(-NCO)能与水反应,当浆液灌入土中时,-NCO基遇水后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聚合和交联,反应物的粘度逐渐增大而凝固,生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氰凝灌浆的特点是:遇水反应后,由于水是反应的组成部分,因此,浆液被水冲淡或流失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在遇水反应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浆液发生膨胀,向四周渗透扩散,又扩大了加固范围。高分子材料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使用。有剧毒,施工中应有防毒措施,并应考虑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1)电沉积层具有独特的高密度和低孔隙率,结晶组织取决于电沉积参数。通过控制电流电压、电解液组分和工艺参数,就能精确地控制膜层的厚度、化学组分、晶粒组织、晶粒大小和孔隙率等;
(2)适合于制备纯金属纳米晶膜、合金膜及复合材料膜等各种类型膜层;
(3)电沉积过程,过电势是主要推动力,容易实现、工艺灵活、易转化;
(4)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节约了能源,避免了高温引入的热应力;
(5)电沉积易使沉积原子在单晶基质上外延生长,易得到较好的外延生长层;
(6)有很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生产率,初始投资低。 2100433B
批准号 |
20003007 |
项目名称 |
电化学法研究常温常压合成氨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B0201 |
项目负责人 |
张树永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山东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1-01-01 至 2003-12-31 |
支持经费 |
1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