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据电能转换方式的不同,电加热通常分为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和介质加热等。
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通常分为直接电阻加热和间接电阻加热。前者的电源电压直接加到被加热物体上,当有电流流过时,被加热物体本身 电加热熨平机
便发热。可直接电阻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但要有较高的电阻率。由于热量产生于被加热物体本身,属于内部加热,热效率很高。间接电阻加热需由专门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由发热元件产生热能,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到被加热物体上。由于被加热物体和发热元件分成两部分,因此被加热物体的种类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简便。
间接电阻加热的发热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在高温下变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铁铝合金、镍铬合金等金属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钼等非金属材料。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根据材料种类可达1000~1500℃;非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0~1700℃。后者安装方便,可热炉更换,但它工作时需要调压装置,寿命比合金发热元件短,一般用于高温炉、温度超过金属材料发热元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场合。
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60赫)、中频(60~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工频电源就是通常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工频为50赫。感应加热用的工频电源加到感应装置上的电压必须是可调的。根据加热设备功率大小和供电网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压电源(6~10千伏)通过变压器供电;也可直接将加热设备接在380伏的低压电网上。
中频电源曾在较长时间内采用中频发电机组。它由中频发电机和驱动异步电动机组成。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围内。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使用的是晶闸管变频器中频电源。这种中频电源利用晶闸管先把工频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转变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由于这种变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运行可靠等,已逐渐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
高频电源通常先用变压器把三相 380伏的电压升高到约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然后用闸流管或高压硅整流元件把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用电子振荡管把直流电转变为高频率、高电压的交流电。高频电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有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感应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当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趋肤效应,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导体中心电流密度小。
感应加热可对物体进行整体均匀加热和表层加热;可熔炼金属;在高频段,改变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器)的形状,还可进行任意局部加热。
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加热物体。电弧是两电极间的气体放电现象。电弧的电压不高但电流很大,其强大的电流靠电极上蒸发的大量离子所维持,因而电弧易受周围磁场的影响。当电极间形成电弧时,电弧柱的温度可达3000~6000K,适于金属的高温熔炼。
电弧加热有直接和间接电弧加热两种。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直接通过被加热物体,被加热物体必须是电弧的一个电极或是媒质。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不通过被加热物体,主要靠电弧辐射的热量加热。电弧加热的特点是:电弧温度高,能量集中,炼钢电弧炉溶池的表面功率可达560~1200千瓦/平方米。但电弧的噪声大,其伏安特性为负阻特性(下降特性)。为了在电弧加热时保持电弧的稳定、在电弧电流瞬时过零时电路电压的瞬时值大于起弧电压值,同时为了限制短路电流,在电源回路中,必须串接一定数值的电阻器。
利用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物体表面,使之被加热。进行电子束加热的主要部件是电子束发生器,又称电子枪。电子枪主要由阴极、聚束极、阳极、电磁透镜和偏转线圈等部分组成。阳极接地,阴极接负高位,聚焦束通常和阴极同电位,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加速电场。由阴极发射的电子,在加速电场作用下加速到很高速度,通过电磁透镜聚焦,再经偏转线圈控制,使电子束按一定的方向射向被加热物体。
电子束加热的优点是:①控制电子束的电流值Ie,可以方便而迅速地改变加热功率;②利用电磁透镜可以自由地变更被加热部分或可以自由地调整电子束轰击部分的面积;③可增加功率密度,以使被轰击点的物质在瞬间蒸发掉。
利用红外线辐射物体,物体吸收红外线后,将辐射能转变为热能而被加热。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在太阳光谱中,处在可见光的红端以外,是一种看不见的辐射能。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在0.75~1000微米之间,频率范围在3×10~4×10赫之间。在工业应用中,常将红外光谱划分为几个波段:0.75~3.0微米为近红外线区;3.0~6.0微米为中红外线区;6.0~15.0微米为远红外线区;15.0~1000微米为极远红外线区。不同物体对红外线吸收的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吸收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用红外线加热,须根据被加热物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红外线辐射源,使其辐射能量集中在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范围内,以得到良好的加热效果。
电红外线加热实际上是电阻加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钨、铁镍或镍铬合金等材料作为辐射体,制成辐射源。通电后,由于其电阻发热而产生热辐射。常用的电红外线加热辐射源有灯型(反射式)、管型(石英管式)和板型(平面式)三种。灯型是一种红外线灯泡,以钨丝为辐射体,钨丝密封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壳内,如同普通照明灯泡。辐射体通电后发热(温度比一般照明灯泡低),从而发射出大量波长为1.2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若在玻璃壳内壁镀反射层,可将红外线集中向一个方向辐射,所以灯型红外线辐射源也称为反射式红外线辐射器。管型红外线辐射源的管子是用石英玻璃做成,中间是一根钨丝,故亦称石英管式红外线辐射器。灯型和管型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在0.7~3微米范围内,工作温度较低,一般用于轻、纺工业的加热、烘烤、干燥和医疗中的红外线理疗等。板型红外线辐射源的辐射表面是一个平面,由扁平的电阻板组成,电阻板的正面涂有反射系数大的材料,反面则涂有反射系数小的材料,所以热能大部分由正面辐射出去。板型的工作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可用于钢铁材料和大直径管道及容器的焊缝的退火。
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易于被物体吸收,并一旦为物体吸收,立即转变为热能;红外线加热前后能量损失小,温度容易控制,加热质量高,因此,红外线加热应用发展很快。
利用高频电场对绝缘材料进行加热。主要加热对象是电介质。电介质置于交变电场中,会被反复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表面或内部出现等量而极性相反的电荷的现象),从而将电场中的电能转变成热能。
介质加热使用的电场频率很高。在中、短波和超短波波段内,频率为几百千赫到300兆赫,称为高频介质加热,若高于300兆赫,达到微波波段,则称为微波介质加热。通常高频介质加热是在两极板间的电场中进行的;而微波介质加热则是在波导、谐振腔或者在微波天线的辐射场照射下进行的。
电介质在高频电场中加热时,其单位体积内吸取的电功率为 P=0.566fEεrtgδ×10(瓦/厘米)
如果用热量表示,则为:
H=1.33fEεrtgδ×10(卡/秒·厘米)
式中f为高频电场的频率,εr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δ为电介质损耗角,E 为电场强度。由公式可知,电介质从高频电场中吸取的电功率与电场强度E的平方、电场的频率f以及电介质的损耗角δ成正比。E 和f由外加电场决定,而εr则取决于电介质本身的性质。所以介质加热的对象主要是介质损耗较大的物质。
介质加热由于热量产生在电介质(被加热物体)内部,因此与其他外部加热相比,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而且加热均匀。
介质加热在工业上可以加热热凝胶,烘干谷物、纸张、木材,以及其他纤维质材料;还可以对模制前塑料进行预热,以及橡胶硫化和木材、塑料等的粘合。选择适当的电场频率和装置,可以在加热胶合板时只加热粘合胶,而不影响胶合板本身。对于均质材料,可以进行整体加热。
一、热处理:、退火、回火、透热;
二、热 成 型 :整件锻打、局部锻打、热镦、热轧;
三、焊 接:各种金属制品钎焊、各种刀具刀片各种金属的局部或整体淬火、锯片锯齿的焊接、钢管、铜管焊接、同种异种金属焊接;
四、金属熔炼:金、银、铜、铁、铝等金属的(真空)熔炼、铸造成型及蒸发镀膜;
五、高频加热机其它应用:半导体单晶生长、热配合、瓶口热封、牙膏皮热封、粉末涂装、金属植入塑料
可按需要使被加热物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分布。电加热能在被加热物体内部直接生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并可根据加热的工艺要求,实现整体均匀加热或局部加热(包括表面加热),容易实现真空加热和控制气氛加热。在电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残余物和烟尘少,可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洁净,不污染环境。因此,电加热广泛用于生产、科研和试验等领域中。特别是在单晶和晶体管的制造、机械零件和表面淬火、铁合金的熔炼和人造石墨的制造等方面,都采用电加热方式。
陶瓷电加热圈牌子好的推荐: 贵奇电陶炉 内外环双圈加热 伺服恒温 大喜陶瓷电加热圈 &...
1、L1,L2之间是根据欧姆定理计算出来的功率电阻。(如:3KW,380V,发热体就是一个等效为48.1欧的电阻)。2、发热体就是水本身,因为我们平常的生活用水不是纯水,而是有一定“杂质”的溶液,正是...
适合你的就好,电磁的效能强,红外节能省电。没有那个什么好,那个不好之分。
高频的高频大电流流向被绕制成环状或其它形状的加热线圈(通常是用紫铜管制作)。由此在线圈内产生极性瞬间变化的强磁束,将金属等被加热物体放置在线圈内,磁束就会贯通整个被加热物体,在被加热物体的内部与加热电流相反的方向,便会产生相对应的很大涡电流。由于被加热物体内存在着电阻,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焦耳热,使物体自身的温度迅速上升。达到对所有金属材料加热的目的。
不锈钢加热圈
不锈钢加热圈 产品简介: 不锈钢加热圈 以 0.3~0.5mm 不锈钢板为外壳,中间以高绝缘性耐高温 的云母板为绝缘,均匀绕以各种标准规格的镍铬合金电阻丝作为发热 体,经成型机加工成各式所需形状。不锈钢加热圈可根据用户需求的接 线方式加接线盒、不锈钢插头、熨斗插座等,电压 12-440V ,最高功率 负载每平方 3.5W。将外散热面增加保温装置,内散热面烧结红外线这 样可节约用电 35%。不锈钢云母加热器有圈型和板状,异型等规格。 产品图片: 产品参数: 参数 指标 工作电压 220V 380V 额定功率 100-5000W (可特殊订货) 使用材质 铁、铜、不锈钢、陶瓷等 形状规格 圈型、弧型、异形、特殊形式 产品特点: 不锈钢加热圈具有加工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升温迅速,热效率 高,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制作不受型号和规格限制、大小最小可做 内径 25mm 的等优点。 产品用途:
简述电加热的原理及电加热暖风机
简述电加热的原理及电加热暖风机 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生活中我们运用到这个原理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是。 自从发现电源通过导线可以发生热效应之后, 世界上就许多发明家从事于各种电热电器 的研究与制造。 电热的发展及普及应用也与其它行业一样, 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 从先进的 国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从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由集体使用发展到家庭、再到个人;产 品由低档发展到高档。 十九世纪处于萌芽阶段的电热电器大都是拙劣的,最早出现是用于生活的电热电器, 1893 年电慰斗的雏型首在美国出现并使用,接着到 1909 年出现电灶的使用,那是在炉灶中 放置电加热器, 也就是说加热从柴禾转移到电气, 即从电能转变为热能。 但是真正电热电器 工业的急速发展,却是在用作电热元件的镍铬合金的发明之后。 1910 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作的电慰斗,这就从根本上改善了电慰 斗结构,使用慰斗迅速
不锈钢云母电加热圈性能优点:该产品由于采用不锈钢和云母为原料,在制作上不受规格大小的限制既可以做射嘴用的小规格加热,又可以作塑胶机炮筒上的加热。具有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加热均匀、散热快,使用寿命长,绝缘性能良好,耐高压等特点。
型号 | 第三代新型制棒机 |
产量 kg/h | 350-450 |
电机功率 (kw) | 18.5kw |
电加热圈 (kw) | 3*3 |
重量(kg) | 1500kg |
外形尺寸 | 2300*1050*1200mm |
价格 (RMB ) | 17000.00 |
黄益宾等对气体辅助共挤过程的气垫膜层形成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用两台挤出机为螺杆直径分别为65 mm和50 mm的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大的称为主机,螺杆直径较小的称为共挤机,螺杆加热采用电热圈加热,沿螺杆长度方向由三段电加热圈加热。螺杆温度用热电偶测量并反馈到温度控制仪,温控仪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来控制加热电路通断,最终实现螺杆的温度控制。实验所用材料分别为聚丙烯(牌号为RB2.0HC)、聚丙烯(牌号为T300)和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DPE6908)。研究发现,气体压力和温度对气垫膜层有影响时,先开启挤出机螺杆,待共挤出稳定后,再开启气阀,然后,调整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当进入口模的气体温度、压力与熔体的温度、压力很接近或完全一致时,在通气初期气辅共挤出不稳定,但挤出一段时间后,能逐渐达到稳定的气辅共挤出状态。实验表明,在气辅共挤出过程中先开启螺杆再打开气阀,在气体具有合适的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形成稳定的气垫膜层。
卢臣在进行异型材气辅挤出实验时发现,若先启动挤出机螺杆进行挤出再打开气体,不能实现气体辅助挤出。这是由于先开启挤出螺杆进行挤出时,部分聚合物熔体粘附于口模壁面上,当再通入高压气体时,粘附于口模壁面的熔体就会在气体和口模壁面间形成一不规则的粘附层,影响到气垫膜层,进而影响挤出过程。但此时将气体温度升到高于聚合物的熔体温度,使挤出逐渐恢复到稳定的气辅挤出状态,再将气体温度降到和口模温度一致,才可形成稳定的气垫膜层。而当先打开气阀、后启动挤出机螺杆时,只要气体压力、气体温度及有气辅段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就会形成稳定的气垫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