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电离层的形成

电离层的形成,地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从宏观上说仍然是中性的等离子体区域,即电离层。 

电离层的形成基本信息

电离层的形成简介

带电粒子通过碰撞等过程又产生复合,使电子和离子的数目减少;带电粒子的漂移和其他运动也可使电子或离子密度发生变化。电子密度N随时间t的变化дN/дt,是电子生成率Q、电子消失率L和电子因漂移而离开单位体积的速率的代数和。即式中V是电子的漂移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除F2层上部以外,输运项∇·(NV)引起的损失是可以忽略的,所以电子密度达到平衡的条件主要决定于电子生成率和电子消失率。电离过程 中性大气的电离主要是吸收太阳X射线和远紫外线(波长小于0.175微米)辐射的结果。中性大气分子吸收太阳辐射光子的几率用吸收截面σa表示,其定义是吸收能量率与单位面积上入射能量率之比,它与波长有关,而被吸收的光子能产生电离的几率则由电离效率η表示,乘积ησa=σ1称为电离截面。在远紫外区,σa的最大值可达10-17~10-18厘米2;而在X射线范围则小得多。对于原子型气体,η=1,即所吸收的能量全部用于产生电子-离子对。对于分子型气体,则η<1。最早提出电离层形成理论的是英国S.查普曼。20世纪30年代初,他假设:①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为单色波,②大气成分单一、温度恒定、密度水平分层且随高度按指数律减小。在这两个条件下,对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进行计算,得到了第一个理论模式,后人称为查普曼模式。如果辐射进入的方向与天顶成角χ(称为天顶角),则由于沿途受到气体的吸收,到达高度为h的辐射通量ϕ(λ)将比进入大气之前的通量ϕ∞(λ)减弱e-τ倍,而τ=nσaHsecχ,其中n为气体中性粒子的密度,是高度的函数,H为标高。由此可见,τ是度量吸收程度的指标,称为光学深度,它是高度的函数。将τ=1定义为单位光学深度,在它所对应的高度以下,入射辐射通量很快地趋近于零,即接近被完全吸收。如果去掉温度恒定的假设,则标高也将随高度而变,密度n也不再是高度的简单函数。此外,当天顶角χ相当大时,由于地球的曲率不能忽略而使大气平面分层的假设不再成立,于是τ值必须修正。电子生成率 中性气体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后发生电离。单位体积内每秒产生的电子数,即电子生成率Q,同太阳辐射通量ø、中性粒子的密度n和它的电离截面σ1成正比:Q=nσ1ϕ∞(λ)e-τ。由于n和τ都是高度h的函数,故Q也随高度变化。在较高的高度上,辐射通量虽强,但粒子密度却小;辐射深入大气层后,虽然能遇到更多的可电离粒子,但辐射通量因沿途被吸收而大大衰减。这两种因素相互制约,使得电子生成率在中间某一高度hm上达到最大值Qm。求Q表达式的极值,可以证明hm即在τ=1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求出Qm和hm的值,并进而求得Q值随高度而变化的关系。图1表示了不同天顶角情况下Q值的差别。图中横坐标为比值Q(χ)/Qm0,Q(χ)是天顶角χ时的Q值,Qm0是天顶角χ=0时电子生成率的最大值。纵坐标为约化高度ζ,ζ=(h-hm0)/H,hm0是电子生成率取Qm0时所对应的高度。由图可见,当χ增加时,Q的极大值变小,且其取极大值的高度向上移动。电子的消失 当不考虑电子的漂移运动时,单位体积每秒消失的电子数,称为电子消失率L。电子的消失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子和正离子的复合,另一种是电子附着到中性粒子上,变成负离子。电子和正离子的复合有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其反应式为:X e-─→X (hv),其中X代表中性粒子。因复合引起的电子消失率同电子密度N和正离子密度[X ]的乘积成正比,如[X ]和N相等,则L=α[X ]N=αN2,α称为复合(或辐射复合)系数,是高度的函数。电离与复合达到平衡时,Q=L,因而Q=αN2,或N=(Q/α)½。将图1所表示的Q/Qm0与ζ的关系代入,可得:,式中Nm0为χ=0时最大电子密度。具有这种电子密度与高度关系的简单层称为查普曼层(图2)。这种描述叫查普曼模式。将上式对ζ取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即可求得电子密度最大值的高度hm。除χ=0的情况外,hm与出现电子生成率最大值的高度hm是不同的。图2虚线是将上式展开后略去高于二次的项所得的抛物线近似。符合这种关系的层次称为抛物线层,在处理实际问题中,这种近似常被采用。电子附着到中性粒子M上,变成负离子的电子消失过程,反应式为:M e-──→M-。由于中性粒子的密度[M]远大于电子密度N,所以附着引起的电子消失率主要由N决定,即L=βN,β称为附着系数,也是高度的函数。当电离和消失相平衡时,Q=βN。在大部分电离层中,电子的消失不是单纯的复合或附着过程,而是下列两步过程的联合,即①X A2→AX A;②AX e-→A X。这里A2代表一种分子,例如O2或N2。上述反应称为离解复合。反应①也是一种附着反应,它的速率为β[X ],而反应②的速率为α[AX ]N。在电离层较低部分β的值大,因此所有的X 迅速变成AX ,故总的反应率是由反应②所控制,即整个说来过程是α型的。在电离层较高部分β的值小,因而反应①相当慢并控制总反应率;由于[X ]=N,所以整个说来过程是β型的。这样,当高度增加时,反应将逐渐从α型转变成β型。电子的扩散 由于只是研究电子运动引起的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所以,只涉及电子在垂直方向的漂移运动,这种漂移可以假定主要是由垂直扩散作用引起的,即式中D是电子的扩散系数。于是,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由于扩散引起的电子数的变化。在垂直运动中还必须考虑重力的影响,它使电子或离子向下运动,与扩散的方向相反。在电离层中,由于电子和正离子的质量不同,在向上扩散的过程中电子群和正离子群将分开一段距离,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电场。该电场同重力场保持平衡,从而使正负电荷保持一定距离而一同扩散(相对于中性气体)。这种扩散称为双极扩散。双极扩散的扩散系数DP与电子的扩散系数D不同。计算表明,当电离达到平衡态时,在扩散情况下等离子体按高度有指数型的分布 ,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HP为等离子体的标高,比中性大气标高要大。和其他电子消失过程比较,电离层中垂直扩散的重要性决定于等离子体扩散系数DP与复合系数的相对大小。以上只是分析了单色辐射进入成分单一、温度恒定的大气而产生简单电离层的经过。实际上电离辐射有多种波段;大气在不同高度上温度和气体组成都是不同的,对辐射的吸收截面也都不同,因而辐射的单位光学深度也不同;各种气体的分子原子还有不同的电离电位。在这些复杂因素的支配下,电离层从下向上,形成D、E、F1及F2等层次(见电离层结构)。参考书目 赵九章等编著:《高空大气物理学》上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 2100433B

查看详情

电离层的形成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塑料膜隔离层

  • 0.3mm
  • m2
  • 东方雨虹
  • 13%
  • 湖南一山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二布一膜+热沥青防水隔离层

  • 两布一膜
  • 13%
  • 广西南宁桂迪合纤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离动态系统

  • KW-DSS-6C/F DN150
  • 康为
  • 13%
  • 广州市康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离动态系统

  • KW-DSS-10C/F DN250
  • 康为
  • 13%
  • 广州市康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离动态系统

  • KW-DSS-14C/F DN350
  • 康为
  • 13%
  • 广州市康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机械用
  • kW·h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机械用
  • kW·h
  • 阳江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机械用
  • kW.h
  • 阳江市阳西县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机械用
  • kW.h
  • 阳江市海陵岛区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机械用
  • kW·h
  • 潮州市饶平县2022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云雨形成霍尔沃兹墙

  • 投影仪播放对应内容动画影片4、定制动画:云雨形成各个环节动画;5、定位器:定制位置识别系统,自动感应墙面触摸位置;6、定制控制路.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25
查看价格

形成(仿真雷)

  • 900X500X1200
  • 1.0台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6-12
查看价格

电离

  • AEROSTAT XC2
  • 2台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17
查看价格

视觉形成过程

  • 展项通过互动装置,进一步展示视觉成像原理及近视、远视、正常视力不同成像.展项由两组互动装置组成.第一组互动装置包括按钮、转轮及光源,观众按下"开始"按钮,点亮光源,并转动转轮,选择近视镜片、远视
  • 1项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16
查看价格

视觉形成过程

  • 展项通过互动装置,进一步展示视觉成像原理及近视、远视、正常视力不同成像.展项由两组互动装置组成.第一组互动装置包括按钮、转轮及光源,观众按下"开始"按钮,点亮光源,并转动转轮,选择近视镜片、远视
  • 1项
  • 1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14
查看价格

电离层的形成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电离层的形成文献

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 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

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

格式:pdf

大小:317KB

页数: 6页

等离子体对大功率电波的欧姆耗散会使电子温度升高,进而导致电子密度和其他等离子体参数改变,实现电离层的地面人工变态.本文基于大功率无线电波与低电离层相互作用的自洽模型,分析了不同入射条件下电离层参数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电离层D区是电波的主要吸收区,并且其吸收强度随入射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当入射频率为6 MHz(有效入射功率为200 MW)时电子温度的最大增幅约为520 K,电子密度最大增幅为7300 cm~(-3)左右;电子温度达到饱和所需时间小于电子密度的饱和时间,前者具有μs量级,后者具有ms量级;停止加热后,电子温度和密度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恢复时间均小于各自的饱和时间,但量级相当;入射功率越高,电子温度和密度的增幅越大,并且饱和时间也越长,在相同入射条件下,夜晚的饱和时间要大于白天.

基于VLBI和GPS测量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变化 基于VLBI和GPS测量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变化

基于VLBI和GPS测量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变化

格式:pdf

大小:317KB

页数: 6页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鹿岛站开展了VLBI联合观测实验。与此同时,TEC测量还配合使用了GPS观测站。本文介绍了此次日全食观测实验的背景、测量方案、观测实验详情和数据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处理结果,利用二维条纹搜索方法在上海-乌鲁木齐基线获得了优质干涉条纹,预示着VLBI测量取得成功。对单站GPS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日全食食甚时刻TEC值存在快速下降。此次观测实验预期将首次获得电离层TEC变化的VLBI实测结果,并开展VLBI与GPS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电离层形成机理

大气的电离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和X射线所致。此外,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地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紫外线、Χ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等离子体区域即电离层。电离层从宏观上呈现中性。电离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而电子密度达到平衡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电子生成率和电子消失率。

电子生成率是指中性气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发生电离,在单位体积内每秒钟所产生的电子数。电子消失率是指当不考虑电子的漂移运动时,单位体积内每秒钟所消失的电子数。带电粒子通过碰撞等过程又产生复合,使电子和离子的数目减少;带电粒子的漂移和其他运动也可使电子或离子密度发生变化。

查看详情

电离层电离层中自由电子的运动

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式是随机的热运动与有规则的振动相叠加。在与其它较重粒子碰撞时,其振动动能由被撞的粒子吸收,而这种动能是由对电子施力的电磁场能流转化而来,因此碰撞使电磁波受到吸收衰减。在D层,由于大气密度高,碰撞频率约有8×107次/秒。在F层,除在太阳爆发时(热骚动)以外,其碰撞几乎可以忽略。电离层中自由电子的运动还受地磁场的影响。电子热运动的轨迹并不是直折线。在电离层中有外电磁场作用时,由于电离程度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中的磁场对电子的作用都相对很弱,决定电子有规运动的力来自电磁波的电场和地磁场。地磁场力的方向正交于地磁场与电子速度所共的平面,使电子随时得到横向加速度,因而电子的有规振动不与电场共直线,于是等效电极化强度矢量与电场强度矢量不平行。电离层在地磁场影响下成为磁旋各向异性媒质。电离层的等效折射率具有双值n1、n2,且与波的传播方向和地磁方向的夹角有关,在n1、n2,都是实数的情况下,n1

查看详情

tec电离层

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及其变化不但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精密定位、导航和电波科学中电离层修正的重要参数。它是描述电离层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参量,有助于研究电离层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TEC是每平方米上从电离层底部(约90公里高度)的到电离层的顶部(大约1000公里高度)的电子数量总和。许多的TEC的测量是由GPS卫监测得到。目前,GPS的TEC监测已经被分布在很多国家的超过360个台站所实时监测。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及其变化不但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精密定位、导航和电波科学中电离层修正的重要参数。它是描述电离层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参量,有助于研究电离层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电离层的预报目前有Klobuchar模型、Bent模型、IRI模型、ICED模型、FAIM模型等,GPS是主要的测量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电离层预报是对未来时刻地面上空一定高度的网格点的电子含量预报。目前国际上通常是每两小时给出经度方向间隔5°、纬度方向间隔2.5°的电子含量,这样每两小时全球共有5184 (72×72)个网格点,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网格的TEC及GPS测量的硬件误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