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静电场
1.1 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1.1.1 电荷的量子性
1.1.2 点电荷
1.1.3 电荷守恒定律
1.1.4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1.5 电场强度
1.1.6 点电荷的场强
1.1.7 场强叠加原理
1.1.8 电场线与电通量
1.1.9 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1.2 电势与电势差
1.2.1 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
1.2.2 电势能
1.2.3 电势
1.2.4 电势差
1.2.5 等势面
1.2.6 静电场聚焦
1.3 电容与静电场的能量
1.3.1 电容
1.3.2 电介质对电容器的影响
1.3.3 电场的能量
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磁场与电磁感应
2.1 磁感应强度与安培环路定律
2.1.1 磁感应强度
2.1.2 电流的磁场
2.1.3 磁感线
2.1.4 磁通量
2.1.5 安培环路定律
2.2 磁场力与磁介质
2.2.1 洛伦兹力
2.2.2 霍耳效应
2.2.3 安培力
2.3 电磁感应
2.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3.2 自感现象
2.3.3 磁场的能量
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电磁波
3.1 交变电磁场
3.1.1 感应电场
3.1.2 位移电流
3.2 电磁波
3.2.1 赫兹实验
3.2.2 电磁波的发射
3.2.3 电磁波的性质
3.2.4 电磁波的能量
3.2.5 电磁波的动量
3.2.6 电磁波谱
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1 电路模型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1.1 电路模型
4.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2 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4.2.1 理想电压源
4.2.2 理想电流源
4.2.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4.2.4 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4.3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与计算
4.3.1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4.3.2 等电位点
4.4 基尔霍夫定律
4.4.1 电路中几个常用的名词术语
4.4.2 基尔霍夫定律
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5.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5.1.1 电阻的串联及其分压
5.1.2 电阻的并联及其分流
5.1.3 电阻的混联
5.2 电阻的Y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5.3 支路电流法
5.4 回路电流法
5.5 节点电压法
5.6 叠加定理
5.7 戴维南定理
5.7.1 二端网络
5.7.2 戴维南定理
5.8 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分析的简介
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电容、电感及线性动态电路
6.1 电容元件
6.1.1 电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1.2 电容元件的储能
6.2 电感元件
6.2.1 电感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2.2 电感的储能
6.3 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
6.3.1 稳态与暂态
6.3.2 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确定
6.3.3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4 直流激励下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3.5 RL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
6.3.6 一阶动态电路的全响应
6.3.7 三要素法
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正弦交流电路
7.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7.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7.1.2 周期与频率
7.1.3 正弦量的相位、初相和相位差
7.1.4 正弦量的有效值
7.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7.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2.2 正弦量的相量图
7.3 纯电阻的交流电路
7.3.1 正弦电路中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7.3.2 电阻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7.4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7.4.1 正弦电路中电感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7.4.2 电感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7.4.3 电感的功率
7.5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7.5.1 正弦电路中电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7.5.2 电容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7.5.3 电容的功率
7.6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7.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相量形式
7.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
7.7 RLC串联电路
7.7.1 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及复阻抗
7.7.2 电路的功率
7.8 RLC并联电路
7.9 交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7.9.1 阻抗的串联
7.9.2 阻抗的并联
7.10 电路的谐振
7.10.1 串联谐振
7.10.2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与通频带
7.10.3 并联谐振
7.11 三相交流电路
7.11.1 三相正弦交流电源
7.11.2 三相负载的连接
7.11.3 三相电路的功率
小结
习题七
第8章 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
8.1 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分析
8.1.1 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的合成
8.1.2 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的分解
8.1.3 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的频谱
8.2 非正弦周期波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8.2.1 最大值
8.2.2 有效值
8.2.3 平均值
8.2.4 平均功率
8.3 线性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计算
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互感电路
9.1 互感
9.1.1 互感系数
9.1.2 耦合系数
9.1.3 互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同名端
9.2 互感电路的计算
9.2.1 互感线圈的串联
9.2.2 互感线圈的并联
9.3 空心变压器
9.3.1 初、次级电流
9.3.2 反射阻抗
9.3.3 原、副方单回路电路模型
小结
习题九
第10章 传输线
10.1 基本概念
10.2 传输方程及正弦稳态解
10.2.1 传输线方程
10.2.2 传输线方程稳态解
10.3 波动规律
10.3.1 入射波与反射波
10.3.2 行波
10.3.3 反射系数
10.4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10.5 无损耗的短路线和开路线
10.5.1 无损耗的短路线
10.5.2 无损耗的开路线
10.6 传输线的应用
10.6.1 常用的传输线
10.6.2 传输线的几种应用
小结
习题十
第11章 无线电信号
11.1 概述
11.2 调幅波信号
11.2.1 基本概念
11.2.2 频带宽度
11.2.3 能量关系
11.3 调频波信号
11.3.1 基本概念
11.3.2 频带宽度
11.3.3 能量关系
11.4 数字信号
11.4.1 基本概念
11.4.2 数字信号波形
小结
习题十一
附录 EWB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1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2 验证叠加定理
实验3 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4 串联谐振电路
实验5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参考文献
本教材根据高职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精选了原电磁学、电路基础及无线电技术基础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和安排,使本书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
《高职系列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强化了基本内容的应用,降低了理论分析的难度,增加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并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全书包括电场、磁场、电磁场、直流和交流电路、线性动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谐振电路及无线电信号传输等。
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及高、中级技术人员参考。
比如说电压与电流吧,对一个二端元件来说如果你选择电压方向为左正右负,而你选择电流从元件的左端流入这时电压与电流就是关联参考方向,如果选择从右端流入这时电压与电流就是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呵呵 电路分析基础包含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电路分析基础的子集。
个人觉得是光纤通信,这一个专业比较容易一点。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第 1 页 共 17 页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 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 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 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 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 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 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 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 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 、消耗 能量的负载 (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 (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120分钟)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 (120 分钟 )— III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入提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 图示电路中电流 i 等于( ) 1)1A 2)2A 3)3A 4)4A 2、图示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 sci 等于( ) 1)1A 2)1.5A 3)3A 4) -1A 3、图示电路中电压 u 等于( ) 1)4V 2) -4V 3)6V 4) -6V 4、图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 ocu 等于( ) 1)3V 2)4V 3)5V 4)9V 7A 2 14 i 6V 2 4sci 2 4 + _ 22 - 2V + - 10V + u - + 1 2 6V + _ 3V + _ + - ocu 5、图示电路中电阻 R吸收的功率 P等于( )
书名:电路分析基础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出版日期:2014-08-25
ISBN:978-7-5606-2869-1
作者:张永瑞
开本:16开
字数:529千字
定价:¥39.00
装订:平装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是作者结合40余年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好的编写理念, 精心修编的一本适应当代电子科技发展需要的著作。
该书内容符合教育部修订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书共7章,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电路频率响应和二端口网络。
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晰,基本分析方法讲解透彻,步骤明确,举例联系实际,经典内容取舍合理,新器件、新方法介绍适度; 每节后的思考题能启发读者深思联想, 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概念;每章后的习题难易度适中, 方便读者习作;各章小结归纳提纲挈领, 主次点鲜明, 易于读者掌握。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各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电子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1
1.1 电路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1
1.1.2 电路模型 2
思考题 4
1.2 电路变量 4
1.2.1 电流 4
1.2.2 电压 5
1.2.3 电功率 8
思考题 10
1.3 欧姆定律 11
1.3.1 欧姆定律 11
1.3.2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2
思考题 13
1.4 理想电源 14
1.4.1 理想电压源 14
1.4.2 理想电流源 16
思考题 18
1.5 基尔霍夫定律 18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9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1
思考题 25
1.6 电路等效 26
1.6.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26
1.6.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27
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33
思考题 36
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36
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 36
1.7.2 实际电压源、 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37
思考题 39
*1.8 电阻Π、 T电路互换等效 40
1.8.1 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 40
1.8.2 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 42
思考题 44
1.9 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44
1.9.1 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 44
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46
思考题 48
1.10 小结 48
习题1 52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57
2.1 支路电流法 57
2.1.1 支路电流法 58
2.1.2 独立方程的列写 59
思考题 63
2.2 网孔分析法 63
2.2.1 网孔电流 63
2.2.2 网孔电流法 64
思考题 69
2.3 节点电位法 69
2.3.1 节点电位 70
2.3.2 节点电位法 70
思考题 76
2.4 叠加定理、 齐次定理和替代定理 77
2.4.1 叠加定理 77
2.4.2 齐次定理 80
2.4.3 替代定理 81
思考题 83
2.5 等效电源定理 84
2.5.1 戴维宁定理 84
2.5.2 诺顿定理 86
思考题 92
2.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93
2.6.1 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93
2.6.2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93
思考题 97
2.7 小结 97
习题2 100
第3章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104
3.1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104
3.1.1 电感元件 104
3.1.2 电容元件 107
3.1.3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串并联等效 110
思考题 112
3.2 动态电路方程及其解 113
3.2.1 动态电路方程 113
3.2.2 动态电路方程解 114
思考题 122
3.3 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122
3.3.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22
3.3.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24
3.3.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26
思考题 130
3.4 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130
3.4.1 阶跃函数 130
3.4.2 阶跃响应 132
思考题 134
*3.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34
3.5.1 α>ω0(R2>4L/C), 过阻尼情况 136
3.5.2 α=ω0(R2=4L/C), 临界阻尼情况 137
3.5.3 α<ω0(R2<4L/C), 欠阻尼情况 138
思考题 139
3.6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139
3.6.1 正弦激励下一阶RC电路的全响应 139
3.6.2 一个重要结论 141
思考题 142
3.7 小结 142
习题3 145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51
4.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51
4.1.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51
4.1.2 相位差 154
4.1.3 有效值 155
思考题 157
4.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157
4.2.1 复数的两种表示形式及四则运算复习 157
4.2.2 相量代表正弦交流电 158
思考题 162
4.3 基本元件VCR的相量形式和KCL、 KVL的相量形式 163
4.3.1 R、 L、 C的电压、 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163
4.3.2 KCL、 KVL的相量形式 167
思考题 169
4.4 阻抗与导纳 169
4.4.1 阻抗与导纳的概念 169
4.4.2 阻抗和导纳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171
4.4.3 阻抗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的等效互换 173
思考题 179
4.5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法分析 179
4.5.1 串、 并、 混联电路的分析 179
4.5.2 网孔、 节点分析法用于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82
4.5.3 等效电源定理用于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83
思考题 186
4.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86
4.6.1 基本元件的功率和能量 186
4.6.2 一端口网络的功率 191
4.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196
思考题 199
4.7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传输 199
4.7.1 减小损耗和高效传输问题 200
4.7.2 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200
思考题 204
*4.8 三相交流电路概述 204
4.8.1 三相电源 204
4.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07
4.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11
思考题 213
4.9 小结 213
习题4 216
第5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221
5.1 耦合电感元件 221
5.1.1 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 221
5.1.2 耦合电感线圈上的电压、 电流关系 223
思考题 228
5.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228
5.2.1 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 228
5.2.2 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 229
思考题 232
5.3 含互感电路的相量法分析 233
5.3.1 含互感电路的方程法分析 233
5.3.2 含互感电路的等效法分析 234
思考题 239
5.4 理想变压器 240
5.4.1 理想变压器的三个理想条件 240
5.4.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 241
思考题 246
5.5 实际变压器模型 247
5.5.1 空芯变压器 247
5.5.2 铁芯变压器 250
思考题 253
5.6 小结 253
习题5 254
第6章 电路频率响应 259
6.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259
6.1.1 网络函数 259
6.1.2 网络频率特性 260
思考题 261
6.2 常用RC一阶电路的频率特性 262
6.2.1 RC一阶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262
6.2.2 RC一阶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266
思考题 268
6.3 常用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268
6.3.1 串联谐振 269
6.3.2 频率特性 274
6.3.3 通频带 277
思考题 279
6.4 实用r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280
6.4.1 并联谐振 280
6.4.2 频率特性 283
6.4.3 通频带 285
思考题 289
6.5 小结 289
习题6 290
第7章 二端口网络 295
7.1 互易定理 295
7.1.1 互易性 295
7.1.2 互易定理 296
思考题 301
7.2 n端网络与n口网络 301
思考题 302
7.3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302
7.3.1 Z方程与z参数 302
7.3.2 Y方程与y参数 305
7.3.3 A方程与a参数 306
7.3.4 H方程与h参数 307
思考题 311
7.4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311
7.4.1 串联 311
7.4.2 并联 312
7.4.3 级联 313
7.4.4 二端口网络连接有效性检验 314
思考题 316
7.5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 317
7.5.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等效电路 317
7.5.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等效电路 319
思考题 320
7.6 二端口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320
7.6.1 策动函数 321
7.6.2 转移函数 324
7.6.3 特性阻抗 327
思考题 329
7.7 小结 330
习题7 331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35
索引 341
参考文献 348
第 1章 安装与启动Office 2003中文版 1
1.1 Office 2003中文版简介 2
1.2 安装Office 2003中文版 3
1.2.1 首次安装Office 2003 3
1.2.2 重新安装Office 2003 5
1. 添加或删除功能 5
2. 重新安装或修复 6
3. 卸载 6
1.3 启动与退出Office 2003中文版 7
1.3.1 启动Office 2003 7
1.3.2 退出Office 2003 8
1.4 认识Office 2003的基本操作 9
1.4.1 对菜单的操作 9
1. 使用鼠标执行菜单命令 9
2. 使用快捷菜单执行菜单命令 10
3. 创建自定义菜单 10
1.4.2 对工具栏的操作 11
1.5 认识Office 2003的帮助系统 13
1.5.1 使用【帮助】任务窗格 13
1.5.2 使用Office助手 14
第 2章 Word 2003基础——制作公司章程 15
2.1 Word 2003工作界面 16
1. 标题栏 16
2. 菜单栏 16
3. 工具栏 16
4. 工作区 17
5. 帮助窗口 17
6. 任务窗格 17
7. 视图切换区 18
8. 状态栏 18
9. 标尺 18
10. 滚动条 18
2.2 新建文档 18
2.2.1 新建空白文档 19
2.2.2 使用模板创建新文档 19
1. 根据现有文件创建新文档 20
2. 使用本机上的模板创建新文档 20
2.2.3 使用向导创建新文档 21
2.3 基本编辑 22
2.3.1 输入文本 22
1. 输入文字 22
2. 输入日期和时间 24
3. 输入特殊符号 24
2.3.2 选定文本 25
1. 使用鼠标 25
2. 使用键盘 26
3. 同时使用键盘和鼠标 27
4. 使用扩展功能 27
5. 使用菜单命令 28
2.3.3 修改文本 28
1. 插入文本 28
2. 改写文本 28
3. 删除文本 29
4. 撤消和恢复 29
5. 移动文本 30
6. 复制和粘贴 31
2.3.4 保护文档 32
1. 设置文档密码 32
2. 设置只读文件 33
3. 使用【保护文档】命令 33
2.4 视图操作 35
2.4.1 视图方式 35
1. 普通视图 35
2. Web版式视图 35
3. 页面视图 36
4. 大纲视图 36
5. 阅读版式视图 37
2.4.2 显示段落标记 38
2.4.3 显示网格线 38
2.4.4 显示比例 39
2.5 文档保存 39
2.5.1 保存文档 39
1. 保存新建文档 39
2. 保存原有文档 40
3. 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 40
2.5.2 设置文档的默认保存位置 40
2.5.3 设置文档的自动保存 41
第3章 初级排版——制作招聘简章 43
3.1 设置页面与版心 44
3.1.1 设置纸张 44
3.1.2 设置版心 45
3.1.3 设置文档网格 46
3.2 设置字体格式 47
3.2.1 设置字体 48
3.2.2 设置字符间距 50
3.2.3 设置文字效果 51
3.2.4 设置首字下沉 51
3.2.5 设置中文版式 52
1. 拼音指南 52
2. 带圈字符 52
3. 纵横混排 53
4. 合并字符 53
5. 双行合一 53
3.3 设置段落格式 54
3.3.1 设置对齐方式 54
3.3.2 设置缩进方式 55
3.3.3 设置间距 56
3.4 设置边框和底纹 57
3.4.1 添加边框 58
3.4.2 添加底纹 59
3.5 插入页眉和页脚 59
3.5.1 添加页眉和页脚 59
3.5.2 删除页眉和页脚 61
3.5.3 设置奇偶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62
3.6 插入页码 63
3.7 设置分页 64
3.8 设置分栏 65
3.9 打印文档 66
1. 打印预览 66
2. 开始打印 67
3.10 制作文档模板 68
1. 设置文档页面 68
2. 保存为模板 71
3. 管理模板 72
第4章 高级功能——制作管理手册 73
4.1 应用样式与格式 74
4.1.1 使用样式和格式 74
4.1.2 新建样式 74
4.1.3 修改样式 76
4.2 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77
4.3 使用格式刷 78
1. 单次引用 78
2. 多次引用 79
4.4 文字操作技术 80
1. 拼写和语法检查 80
2. 字数统计 82
3. 查找、替换和定位 82
4.5 定位文档 85
1. 使用滚动条 85
2. 使用键盘 85
3. 使用【选择浏览对象】按钮 86
4. 使用即点即输功能 86
5. 使用书签 86
4.6 添加批注 88
4.7 自动生成 89
第5章 图文结合——制作生日卡片 91
5.1 插入图片 92
5.1.1 插入剪贴画 92
5.1.2 插入外部图片 93
5.1.3 简单编辑图片 95
5.2 插入艺术字 98
5.2.1 添加艺术字 98
5.2.2 编辑艺术字 99
5.3 插入文本框 100
5.4 插入数学公式 102
5.4.1 安装公式编辑器 102
5.4.2 编辑公式 105
5.5 插入自选图形 108
5.5.1 绘制自选图形 108
5.5.2 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111
5.6 保存为Web页 115
第6章 表格和图表——产品销售管理 117
6.1 设置文档背景 118
6.2 插入组织结构图 118
6.3 插入表格 123
6.3.1 创建表格 123
1. 使用【插入表格】对话框 123
2. 使用【插入表格】按钮 125
3. 手动绘制 125
6.3.2 设置表格属性 126
1. 设置文本格式 126
2. 插入行和列 127
3. 调整行高和列宽 128
4. 调整对齐方式 129
6.3.3 绘制斜线表头 130
6.3.4 设置边框和底纹 131
1. 使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 131
2. 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131
6.4 管理表格数据 132
6.4.1 数据排序 132
6.4.2 使用公式计算 133
6.4.3 表格转换 135
1. 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135
2. 将文本转换成表格 135
6.5 插入图表 136
6.5.1 插入图表对象 136
6.5.2 简单编辑图表 139
1.设置图表区格式 139
2. 设置绘图区格式 140
3. 设置坐标轴格式 141
4. 设置图例格式 143
5. 设置数据系列格式 144
6. 设置图表位置和数据表 147
第7章 Excel 2003基础——制作职工信息表 149
7.1 Excel 2003工作界面 150
1. 基本工作界面 150
2. 工作簿 150
3. 工作表 150
4. 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 150
5. 公式编辑栏 150
7.2 工作簿的一般使用 151
7.2.1 新建工作簿 151
7.2.2 初次保存工作簿 152
7.2.3 打开工作簿 152
7.2.4 切换工作簿 152
7.2.5 关闭工作簿 153
7.2.6 工作簿的特殊保存 154
1. 自动保存工作簿 154
2. 保存备份工作簿 154
3. 保存为工作区 155
7.2.7 保护工作簿 155
1. 保护工作簿的结构和窗口 155
2. 设置工作簿的打开和修改密码 156
7.3 工作簿的特殊使用 157
7.3.1 共享工作簿 157
1. 创建共享工作簿 157
2. 显示对共享工作簿的修订 157
3. 选择性接受对共享工作簿的修改 158
7.3.2 格式化工作簿 159
1. 更改样式 159
2. 合并样式 160
7.4 工作表的使用 160
7.4.1 设置默认工作表的数量 160
7.4.2 插入和删除工作表 161
1. 插入工作表 161
2. 删除工作表 162
7.4.3 移动和复制工作表 162
7.4.4 隐藏和显示工作表 163
7.4.5 重命名工作表 163
7.4.6 设置工作表标签的颜色 163
7.4.7 切换工作表 164
7.4.8 显示工作表 165
7.4.9 发布工作表 165
7.4.10 保护工作表 166
1. 设置可编辑区域 166
2. 设置锁定区域 167
第8章 编辑工作表——企业新进人员统计表 169
8.1 输入数据 170
8.1.1 输入文本 170
1. 设置记忆式键入 170
2. 输入一般文本和数值 170
3. 输入身份证号 171
4. 使用快捷键快速输入性别 171
5. 拖动鼠标填充员工编号 171
6. 取消单元格上的绿色小三角 172
7. 使用下拉列表输入员工所在部门 172
8.1.2 输入日期和时间 172
1. 输入日期和时间 172
2. 以特殊形式显示日期 172
8.1.3 输入小数 173
8.1.4 输入幂函数 174
8.1.5 快速输入数据技巧 174
1. 通过自动更正输入数据 174
2. 输入序列数据 174
3. 自动切换输入法输入数据 175
8.2 替换数据 175
8.3 设置数据有效性 176
8.4 调整单元格 177
8.4.1 插入列 177
8.4.2 移动和复制单元格 178
8.4.3 删除列 178
8.4.4 调整行高和列宽 179
8.4.5 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180
8.4.6 链接单元格 180
1. 在单元格之间建立链接 180
2. 在单元格与工作表和网页间建立链接 181
3. 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182
8.5 插入批注 182
8.5.1 插入批注 182
8.5.2 编辑批注 183
1. 调整批注的大小和位置 183
2. 设置批注的格式 183
3. 设置批注的阴影效果 184
4. 设置批注的显示样式 184
8.5.3 显示和隐藏批注 185
1. 显示批注 185
2. 隐藏批注 185
8.5.4 复制批注 186
8.5.5 删除批注 186
1. 逐一删除 186
2. 全部删除 187
8.6 设置和预览页面 187
8.6.1 页面的一般设置 187
1. 设置打印区域 187
2. 设置打印标题 189
3. 设置打印页数 190
4. 设置居中打印 190
5. 设置页眉 190
6. 设置页脚 191
8.6.2 页面的特殊设置 191
1. 不打印网格线、行号以及列标 191
2. 打印数字列标 192
3. 打印批注和错误值 192
8.6.3 分页预览 193
1. 设置分页预览 193
2. 插入新的分页符 193
3. 删除分页符 194
第9章 美化工作表——员工请假月统计表 195
9.1 设置单元格格式 196
9.1.1 设置字体格式 196
9.1.2 设置文本对齐方式 197
9.1.3 添加和消除边框 198
9.1.4 设置单元格图案 199
9.2 设置工作表格式 200
9.2.1 自动套用工作表格式 201
9.2.2 设置工作表背景 202
9.2.3 隐藏网格线 202
9.3 插入图片 203
9.3.1 插入剪贴画和分割线 203
1. 插入剪贴画 203
2. 插入分割线 203
9.3.2 插入自选图形和艺术字 204
9.4 插入图示 205
9.4.1 关于图示库 206
1. 组织结构图 206
2. 循环图 206
3. 目标图 206
4. 其他图示 206
9.4.2 创建图示 206
9.5 删除多余的格式 207
1. 删除单元格的格式 207
2. 删除工作表的格式 207
第 10章 公式与函数——员工入厂统计表 209
10.1 输入公式 210
10.1.1 公式中的运算符 210
10.1.2 输入公式 210
10.1.3 公式中的错误值 211
10.2 审核和编辑公式 211
10.2.1 审核公式 211
10.2.2 编辑公式 213
10.3 公式使用技巧 213
10.3.1 输入公式文本 213
10.3.2 引用显示值 214
10.3.3 快速输入技巧 214
10.3.4 自动控制运算结果 215
10.3.5 定义名称 215
1. 定义常量和文本名称 216
2. 定义区域名称 216
3. 定义公式名称 217
4. 在公式中显示定义的名称 217
10.4 显示公式 218
10.4.1 在运算结果和公式之间转换 218
10.4.2 显示公式的部分值 218
10.5 函数的基础知识 219
10.5.1 函数的种类 219
10.5.2 快速了解函数 219
10.5.3 输入函数 220
10.6 文本函数 222
10.6.1 常用的文本函数 222
1. 返回字符串的文本函数 222
2. 用于转换的文本函数 224
3. 用于查找和复制的文本函数 226
10.6.2 其他文本函数 228
1. EXACT函数 228
2. REPLACE和REPLACEB函数 228
3. TRIM和CLEAN函数 228
10.7 逻辑函数 228
1. 有关逻辑函数的基本知识 229
2. 逻辑函数的具体应用 229
10.8 日期与时间函数 230
10.8.1 日期函数 230
1. Excel中的日期系统 230
2. 常用日期函数的基本知识 231
3. 其他的日期函数 232
10.8.2 时间函数 233
1. 时间函数的基础知识 233
2. 时间函数的具体应用 233
10.9 查找与引用函数 234
10.9.1 查找函数 234
1. 查询函数的基础知识 234
2. 查询函数的具体应用 235
10.9.2 引用函数 237
1. 引用函数的基础知识 238
2. 引用函数的具体应用 238
3. 其他引用函数 239
10.10 统计函数 240
10.11 财务函数 243
10.11.1 计算投资和收益的函数 243
1. 常用的相关函数 243
2. 其他相关函数 246
10.11.2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函数 247
1. 相关函数的基础知识 247
2. 相关函数的具体应用 248
10.11.3 计算证券利率和价格的函数 250
10.12 信息函数 252
1. 返回逻辑值的信息函数 252
2. 其他信息函数 253
10.13 数学与三角函数 255
1. 数学函数 256
2. 三角函数 259
3. 数组函数 259
4. 数学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260
10.14 数据库函数 262
第 11章 图表与数据透视图表——制作销售总结表 267
11.1 创建图表 268
1. 创建图表 268
2. 认识图表各项 269
3. 常用的标准图表类型 269
4. 常用的自定义图表类型 275
11.2 编辑图表 275
11.2.1 调整图表的位置和大小 276
11.2.2 调整数据系列 276
11.2.3 处理特殊数据 278
1. 处理隐藏值 278
2. 处理空格 278
11.2.4 设置坐标轴 279
1. 设置坐标轴的格式 279
2. 设置数值轴的刻度 279
3. 设置对数刻度 280
4. 反转分类次序 280
5. 设置分类轴的分类数 280
11.2.5 添加标题 281
11.2.6 修改图表的源数据 281
11.2.7 改变图表系列 282
1. 改变数据点的值 282
2. 更改系列的显示次序 283
3. 改变系列的显示名称 283
4. 显示系列的值 284
5. 隐藏系列的值 285
6. 删除系列 285
7. 为系列添加垂直线 286
11.3 增加图表功能 286
11.3.1 添加趋势线 287
11.3.2 添加误差线 289
11.3.3 在图表中显示源数据 290
11.3.4 保存自定义的图表类型 290
11.4 创建特殊图表 291
11.5 美化图表 297
11.5.1 隐藏和显示图表项 297
1. 隐藏和显示坐标轴 297
2. 隐藏和显示网格线 298
3. 隐藏和显示刻度线标签 299
4. 隐藏和显示图例 299
11.5.2 设置图表区和绘图区格式 300
1. 设置图表区格式 300
2. 设置绘图区格式 300
11.5.3 设置数据系列的透明效果 301
11.5.4 使用图片填充系列 302
11.6 显示和打印图表 303
11.7 编辑数据透视表 304
11.7.1 创建数据透视表 304
11.7.2 更改数据源 306
11.7.3 设置数据透视表字段 306
1. 添加和移动字段 306
2. 改变字段的汇总方式 307
3. 改变字段中的数据量 307
11.7.4 更新数据 308
11.7.5 设置数据透视表格式 308
11.8 隐藏和显示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309
1. 显示和隐藏列区域中的明细数据 309
2. 显示和隐藏数据区域中的明细数据 310
3. 显示和隐藏总计项 310
4. 创建和显示自定义公式 310
11.9 编辑数据透视图 311
第 12章 处理和分析数据——销售统计表 315
12.1 数据的基本操作 316
12.1.1 查找记录 316
1. 使用【查找】对话框 316
2. 在数据列表中使用记录单 317
12.1.2 添加记录 317
1. 一般添加 318
2. 使用记录单输入 318
12.1.3 删除记录 318
1. 一般删除 319
2. 使用记录单删除 319
12.2 数据筛选 319
12.2.1 自动筛选 319
12.2.2 高级筛选 320
12.3 数据排序 321
12.3.1 简单排序 321
12.3.2 复杂排序 322
12.3.3 自定义排序 323
12.4 数据汇总 324
12.4.1 切换汇总行 324
12.4.2 简单分类汇总 325
12.4.3 多级分类汇总 326
12.4.4 分级显示汇总数据 326
12.5 使用规划求解 327
12.5.1 安装规划求解组件 327
12.5.2 使用规划求解计算 327
12.5.3 修改规划求解参数 329
12.6 使用模拟运算表 329
12.6.1 单变量模拟运算 329
12.6.2 双变量模拟运算 330
12.7 使用其他特殊计算 331
12.7.1 单变量求解 331
12.7.2 合并计算 332
12.8 使用方案管理器 333
12.8.1 创建和编辑方案 334
12.8.2 合并方案 335
12.8.3 生成方案摘要 336
第 13章 PowerPoint 2003基础——制作演示文稿 337
13.1 PowerPoint 2003工作界面 338
13.2 PowerPoint 2003视图方式 338
13.2.1 普通视图 339
13.2.2 幻灯片浏览视图 339
13.2.3 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幻灯片放映 339
13.3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340
13.3.1 创建演示文稿 340
1. 创建空演示文稿 340
2. 利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341
3. 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341
13.3.2 保存演示文稿 342
13.3.3 关闭演示文稿 344
13.3.4 打开演示文稿 344
1. 打开**近使用过的演示文稿 345
2. 使用【打开】菜单项打开演示文稿 345
13.3.5 打印演示文稿 346
13.3.6 共享演示文稿 347
13.4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349
13.4.1 插入和删除幻灯片 349
1. 插入幻灯片 349
2. 删除幻灯片 351
13.4.2 移动和复制幻灯片 351
1. 移动幻灯片 351
2. 复制幻灯片 351
13.4.3 丰富幻灯片颜色 352
1. 设置幻灯片颜色 352
2. 使用配色方案 352
3. 设置幻灯片背景 354
第 14章 编辑幻灯片——葡萄酒营销案例 357
14.1 设计幻灯片母版 358
14.1.1 设计Office主题幻灯片母版 358
14.1.2 设计标题幻灯片母版 361
14.1.3 应用幻灯片母版 363
1. 应用标题母版 363
2. 应用Office主题幻灯片母版 363
14.2 编辑标题幻灯片 364
14.3 编辑其他幻灯片 366
14.3.1 编辑引言幻灯片 366
14.3.2 编辑幻灯片 368
14.3.3 编辑过渡幻灯片 371
14.3.4 编辑正文幻灯片 372
1. 编辑图表 372
2. 编辑数据表格 373
14.3.5 编辑结尾幻灯片 375
第 15章 PPT的说服力——模板设计 377
15.1 PPT的设计理念 378
15.1.1 关于PPT的那些事 378
1. PPT的来源 378
2. 为什么要用PPT 378
3.PPT的用途 378
4. PPT的分类 378
15.1.2 PPT的通病 379
1. 为什么我的PPT做不好 379
2. PPT常见的三大通病 379
3. 优秀的PPT应该是这样的 379
15.1.3 视觉化和逻辑化 381
1. PPT的目的在于有效沟通 381
2. 视觉化 381
3. 逻辑化 381
15.1.4 PPT的设计原则 382
1. PPT不是Word文档 382
2. 站在观众的角度设计PPT 382
3.三大原则 382
4. 好的PPT都是自己做的 382
15.2 PPT的文字设计 383
15.2.1 关于文字的点点滴滴 383
1. 字体选择技巧 383
2. 字体大小的设置 384
3. 如何让文字视觉化 384
15.2.2 简洁即美 385
1. 简洁,再简洁一点 385
2. 给文字瘦身 385
3. 用好备注栏 385
15.2.3 不得不用的艺术字 386
1. 多变的艺术字效果 386
2. 艺术字的应用 386
15.2.4 文本型幻灯片模板展示 387
1. 并列式模版 387
2. 递进式模版 387
3. 对比式模版 387
4. 阶梯式模版 387
15.3 PPT的图片设计 388
15.3.1 图片知识盘点 388
1. 常用的分类 388
2. 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388
15.3.2 图片设计技巧 388
1. 找图有技巧 389
2. 不可不用的剪贴画 389
3. 剪出你想要的 389
4. 图片的视觉化 390
5. 创建自己的PPT图库 391
15.3.3 图片型模版展示 392
1. 全图型模版 392
2. 半图型模版 392
3. 多图型模版 392
4. 图文混排型 392
15.4 PPT的图形设计 393
15.4.1 做个绘图高手 393
1. 插入基本形状 393
2. 幻灯片中的图形应用 393
15.4.2 图形的填色技巧 394
1. 填充分类 394
2. 纯色填充 394
3. 图片填充 396
4. 渐变填充 396
5. 纹理填充和图案填充 397
6. 幻灯片背景填充 397
15.4.3 图形的组合排列 398
1. 简单的图形组合 398
2. 复杂的图形组合 398
3. 图示应用 398
15.4.4 常用图解模板展示 400
1. 并列关系图解模版 400
2. 综合关系图解模版 400
3. 扩散关系图解模版 400
4. 层进关系图解模版 401
5. 冲突关系图解模版 401
15.5 PPT的表格和图表设计 401
15.5.1 表格设计技巧 401
1. 字不如表 401
2. 美化表格 402
3. 经典表格模板展示 402
15.5.2 图表设计技巧 403
1. 电子表格类数据图表 403
2. 图形组合类数据图表 404
3. 让你的图表专业起来 404
15.6 PPT的动画设计 405
15.6.1 让你的PPT动起来 405
1. 使用内置动画 406
2. 进入动画 406
3. 强调动画 406
4. 路径动画 407
5. 退出动画 407
15.6.2 PPT组合动画 408
1. 流星雨动画 408
2. 雪花飘动画 408
3. 立体翻转动画 409
4. 卷轴展开动画 409
5. 其他动画效果展示 410
第 16章 PowerPoint综合实例 411
16.1 设置文字效果 412
16.1.1 统一文字格式 412
16.1.2 统一段落格式 413
16.2 巧用剪贴画和艺术字 414
16.2.1 插入剪切画 414
16.2.2 插入艺术字 416
16.3 设置图片效果 416
1. 压缩图片 417
2. 设置阴影效果 417
3. 裁剪图片 418
4. 组合图片 418
16.4 设置动画效果 419
1. 设置进入动画 419
2. 使用强调动画 421
3. 使用动作路径 422
4. 使用推出动画 423
5. 使用幻灯片切换动画 424
16.5 使用多媒体文件 426
16.5.1 插入和播放音频文件 426
16.5.2 插入和播放视频文件 428
16.6 演示文稿的应用 429
16.6.1 放映演示文稿 430
1. 设置排练计时 430
2. 设置放映方式 431
3. 放映幻灯片 431
16.6.2 演示文稿的网上应用 432
1. 保存为单个网页 432
2. 保存为网页 432
3. 发布为网页 433
第 17章 Access 2003基础——创建工资管理数据库 435
17.1 Access 2003工作界面 436
17.2 认识数据库对象 436
1. 表对象 437
2. 查询对象 437
3. 窗体对象 437
4. 报表对象 437
17.3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38
17.3.1 创建数据库 438
1. 建立空数据库 438
2. 使用数据库向导 439
17.3.2 打开数据库 441
17.3.3 保存数据库 442
17.3.4 备份数据库 442
17.3.5 查看数据库属性 443
17.3.6 查找数据库文件 443
17.3.7 创建工资管理数据库 445
17.4 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445
17.4.1 创建数据表 446
1. 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446
2.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448
3. 使用向导创建表 450
4. 使用数据表视图创建表 452
17.4.2 打开数据表 453
17.4.3 重命名数据表 453
17.4.4 删除数据表 454
17.4.5 格式化数据表 454
1. 调整行高和列宽 454
2. 设置字体格式 455
3. 设置网格属性 457
4. 使用【格式】工具栏 458
5. 修改数据的显示格式 459
17.4.6 查看数据表中的数据 460
1. 使用定位功能 461
2. 使用查找功能 462
17.5 字段的基本操作 463
17.5.1 设置字段属性 463
1. 设置自动的数据类型 463
2. 设置有效性规则 464
3. 设置输入掩码 466
4. 设置字段主键 467
17.5.2 简单编辑字段 468
1. 添加、删除与更改字段 468
2. 显示与隐藏字段 470
3. 冻结与取消冻结字段 471
17.5.3 数据筛选和排序 472
1. 数据筛选 472
2. 数据排序 473
17.6 创建表关系 475
1. 表关系类型 475
2. 创建表关系 476
17.7 设置数据库安全性 479
1. 设置数据库密码 479
2. 设置安全机制 480
第 18章 数据查询——查询工资管理数据 485
18.1 使用选择查询添加数据 486
18.1.1 单表查询 486
1. 创建查询 486
2. 数据排序 487
3. 查询准则 488
4. 计算字段 489
5. 表达式生成器 490
6. 单表中应用总计查询 491
18.1.2 连接查询 492
1. 等值连接查询 492
2. 外连接查询 493
3. 多表中应用总计查询 494
18.1.3 设置查询属性 494
1. 【输出所有字段】属性 495
2. 【上限值】属性 495
3. 【唯一值】和【唯一的记录】属性 495
18.2 使用操作查询更新数据 496
18.2.1 更新查询 496
18.2.2 生成表查询 498
18.2.3 追加查询 500
18.2.4 删除查询 501
18.3 使用高级查询功能SQL 503
18.3.1 SELECT查询 503
1. SELECT语句格式 503
2. 查看SELECT语句 503
3. 简单的SELECT查询语句 504
4. WHERE子句 504
5. GROUP BY子句 504
6. HAVING子句 505
7. JOIN子句 505
8. ORDER BY子句 507
18.3.2 谓词查询 508
1. 谓词BETWEEN 508
2. 谓词 IN 508
3. 谓词LIKE 508
4. 谓词NULL 509
5. 比较符 509
18.3.3 计算查询 509
1. AVG函数 510
2. COUNT函数 510
3. MAX函数 510
4. MIN函数 510
5. SUM函数 511
18.3.4 数据操作 511
1. DELETE语句 511
2. INSERT语句 512
3. SELECT…INTO语句 513
4. UPDATE语句 514
第 19章 窗体和报表输出——完善工资管理数据库 515
19.1 窗体概述 516
19.2 创建窗体 516
19.2.1 使用设计视图 516
19.2.2 使用窗体向导 518
19.3 添加窗体控件 520
19.3.1 创建子窗体 521
19.3.2 创建标签 524
19.3.3 创建命令按钮 526
19.4 设置窗体属性 529
19.4.1 窗体内容属性 529
19.4.2 窗体外观属性 532
19.4.3 数据筛选 535
19.5 设置报表 537
19.5.1 创建报表 537
19.5.2 设置报表 541
19.5.3 条件格式 544
第 20章 Office 2003系列之间的协作 545
20.1 Word与Access协作打印信封 546
20.1.1 创建Access数据表 546
20.1.2 创建Word信封 548
20.1.3 邮件合并 549
20.2 Word与PowerPoint协作制作简介 552
20.2.1 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 552
20.2.2 将PowerPoint幻灯片发送到Word文档中 555
1. 使用发送命令 555
2. 插入对象 556
20.2.3 在Word中编辑PowerPoint幻灯片 556
20.3 Word、Excel与Access协作创建报表 558
20.3.1 在Excel中创建数据及图表 558
1. 创建Excel工作表 559
2. 创建数据图表 562
3. 添加下拉式菜单 565
20.3.2 在Access中创建数据报表 567
1. 导入Excel数据 567
2. 创建数据报表 570
3. 设置数据报表 571
20.3.3 在Word中粘贴打印报表 573
1. 导入Access数据表 573
2. 粘贴Excel图表对象 575
附录 Office 2003应用技巧1060招 5772100433B
书 名 电路分析基础(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高校系列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9402-9
作 者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编著
责任编辑 邹文波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0.75
字 数 518 千字
页 数 322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本 印 次 2012年10月
首 印 数 -- 册
定 价 42.00 元
本书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会设计、可操作、能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的。
全书较全面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理论,并适当引入电路新技术。内容遵从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等效变换、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动态电路分析、非直流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频率响应、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双口网络、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非线性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4章内容。每章精选适量例题及填空、选择、计算题,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叙述中力求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自动控制、计算机等电类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 1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
1.2 电路的基本变量 2
1.2.1 电流与电压 2
1.2.2 功率和能量 4
1.3 基尔霍夫定律 6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7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
1.4 电阻元件 10
1.5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12
1.5.1 理想电压源 12
1.5.2 理想电流源 14
1.6 实际电源的模型 15
1.7 受控源 16
本章小结 19
习题 19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2.1 等效变换的概念 23
2.2 电阻的联接 24
2.2.1 电阻的串联 24
2.2.2 电阻的并联 25
2.2.3 电阻的混联 29
2.2.4 星形电阻网络与三角形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 29
2.3 电源的联接及等效变换 34
2.3.1 电压源的联接 34
2.3.2 电流源的联接 35
2.3.3 电压源串联电阻与电流源并联电阻的等效变换 35
本章小结 37
习题 39
第3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
3.1 图论基础 43
3.1.1 图的基本概念 43
3.1.2 树的基本概念 44
3.2 基尔霍夫方程的独立性 46
3.3 网孔分析法 47
3.4 节点分析法 52
3.5 回路分析法 56
*3.6 割集分析法 60
3.7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 66
本章小结 69
习题 69
第4章 电路的基本定理 73
4.1 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 73
4.1.1 齐次定理 73
4.1.2 叠加定理 74
4.2 替代定理 78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80
4.3.1 戴维南定理 81
4.3.2 诺顿定理 88
4.4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91
4.5 *特勒根定理 93
4.6 *互易定理 95
4.7 对偶原理 100
本章小结 101
习题 102
第5章 直流动态电路的分析 106
5.1 动态元件 106
5.1.1 电容元件 106
5.1.2 电感元件 111
*5.2 微分方程的求解 115
5.3 直流一阶电路的分析 118
5.3.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18
5.3.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22
5.3.3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125
5.4 直流二阶电路的分析 131
5.4.1 二阶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31
5.4.2 二阶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137
5.4.3 二阶并联电路的响应 138
本章小结 140
习题 141
第6章 非直流动态电路的分析 146
6.1 正弦交流动态电路的分析 146
6.1.1 正弦电压(电流) 146
6.1.2 有效值 147
6.1.3 正弦激励下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 148
*6.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49
6.2.1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50
6.2.2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151
*6.3 一阶动态电路的应用 154
6.3.1 积分电路 155
6.3.2 耦合电路 156
6.3.3 微分电路 156
本章小结 158
习题 158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61
7.1 复数 161
7.2 相量法基础 162
7.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67
7.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的相量形式 167
7.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相量形式 167
7.4 相量模型 169
7.4.1 基本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69
7.4.2 阻抗和导纳 173
7.4.3 相量模型 175
7.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77
7.5.1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77
7.5.2 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 180
7.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84
7.6.1 元件的功率 185
7.6.2 单口网络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 187
7.6.3 最大功率传输 194
本章小结 197
习题 198
第8章 三相电路 202
8.1 三相电路概述 202
8.2 三相电路的连接 203
8.2.1 三相电源的连接 203
8.2.2 三相负载的连接 205
8.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05
8.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08
8.5 三相电路的功率 209
本章小结 210
习题 210
第9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214
9.1 正弦激励下稳态电路的响应 214
9.1.1 同频率正弦激励下稳态电路的响应 214
9.1.2 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下稳态电路的响应 214
9.2 正弦稳态的网络函数 216
9.3 RLC电路的频率响应 218
9.4 谐振 221
9.4.1 串联谐振 221
9.4.2 并联谐振 223
9.5 非正弦周期函数激励下稳态电路的响应 224
*9.6 波特图 228
*9.7 滤波器 232
9.7.1 低通滤波器 232
9.7.2 高通滤波器 234
9.7.3 带通滤波器 235
9.7.4 带阻滤波器 236
本章小结 236
习题 237
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241
10.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式 241
10.1.1 耦合电感 241
10.1.2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及电路模型 243
10.1.3 耦合电感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 244
10.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 244
10.2.1 用受控源表示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 245
10.2.2 有一个公共端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T型电路去耦) 245
10.3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247
10.3.1 耦合电感电路的串联 247
10.3.2 耦合电感电路的并联 249
10.3.3 空心变压器 249
10.4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252
10.4.1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极限条件 252
10.4.2 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伏安关系 252
10.5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254
10.6 理想变压器的实现 255
本章小结 255
习题 256
第11章 双口网络 259
11.1 双口网络 259
11.2 双口网络的伏安关系 259
11.2.1 双口网络的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及其相互关系 259
11.2.2 双口网络的混合矩阵和传输矩阵 261
11.2.3 各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 263
11.3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64
11.3.1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64
11.3.2 含有受控源的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65
11.4 双口网络的连接 267
11.4.1 双口网络的串联 267
11.4.2 双口网络的并联 267
11.4.3 双口网络的串并联和并串联 268
11.4.4 双口网络的级联 268
本章小结 269
习题 269
第12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73
12.1 拉普拉斯变换 273
12.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73
12.1.2 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274
12.1.3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275
12.2 拉普拉斯反变换 277
12.3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解法 279
12.3.1 电路元件的复频域形式 279
12.3.2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281
12.3.3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 281
本章小结 285
习题 286
第13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 289
13.1 非线性电阻元件 289
13.1.1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289
13.1.2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91
13.2 非线性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293
13.2.1 非线性电容元件 293
13.2.2 非线性电感元件 294
13.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294
13.3.1 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列写 295
13.3.2 非线性电阻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 295
本章小结 299
习题 300
第14章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04
14.1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简介 304
14.1.1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的特点 304
14.1.2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的操作界面 305
14.1.3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的仿真方法 306
14.2 仿真软件Multisim 10.0在电路中的应用 306
附录 中英名词对照 317
参考文献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