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钻探准备工作
5 钻进方法与工艺
6 成井工艺
7 特种钻探
8 钻孔冲洗液与护壁堵漏
9 钻探工程质量
10 与钻探有关的试验
11 钻探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2 孔(井)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3 钻孔(井)竣工与验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岩土可钻性分级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工程地质钻孔及钻具口径系列
条文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739号)的要求,对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5096-1999)进行修订的。
本次修订在《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5096-1999)和《电力工程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5171-2002)的基础上增加电力工程岩土施工钻探,把电力工程钻探有机地结合,改名称为《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L/T)5096-1999和DL/T)5171-2002的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一些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将两个标准合并成一个,统一了技术要求;
——增加了电力工程岩土施工钻探工作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波、张大明、张美南、华操、卢玉杰。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2100433B
《电力工程探钻技术规程》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4 钻探准备工作
4.1 接受任务、现场踏勘
4.1.1 接受任务后,应及时确定钻探专业负责人。应详细了解任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并组织现场踏勘,了解施工中的电源、水源、气候、交通、食宿、工作条件和设备、器材储存条件等。
4.1.2 应搜集当地以往与勘探有关的资料,如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勘探施工难易程度、工艺方法和经验教训等。
4.2 编制钻探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计划
4.2.1 钻探施工技术措施应根据《勘测大纲》、《施工方案》、现场踏勘资料制定。
4.2.2 制定钻探施工技术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钻探工程整体施工设计。
2 应有各类具有代表性钻孔(井)的施工技术措施,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孔身结构、井身结构;
2)各类地层的钻进方法及工艺技术参数;
3)钻探设备、钻具、工具的选择等。
3 应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4 应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 应有钻探劳动组织。
6 应编制钻探工作量、工期及进度计划。
7 应编制材料消耗、备品配件和采购计划。
8 应做财务预算。
4.2.3 钻探施工技术措施,应向参加工程的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当工程中采用新设备、新工具、新技术方法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系统接线 4.1 直流电源 4.2 系统电压 4.3 蓄电池组 4.4 充电装置 4.5 接线方式 4.6 网络设计 5 直流负荷 5.1 直流负荷分类 5.2 直流负荷统计 6 保护和监控 6.1 保护 6.2 测量 6.3 信号 6.4 自动化要求 7 设备选择 7.1 蓄电池组 7.2 充电装置 7.3 电缆 7.4 蓄电池试验放电装置 7.5 直流断路器 7.6 熔断器 7.7 刀开关 7.8 降压装置 7.9 直流柜 7.10 直流电源成套装置 8 设备布置 8.1 直流柜的布置 8.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布置 8.3 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和镉镍碱性蓄电池组的布置 9 专用蓄电池室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9.1 专用蓄电池室对相关专业总的技术要求 9.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9.3 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组和镉
IO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oc 直流系统 I /O 表 序 号 名 称 直流柜或就地 直流系统监 控装置 发电厂、变电所 监控系统 开关量 模拟量 开关量 模拟量 开关量 模拟量 1 蓄电池及其回路(按每组蓄电池统计) 1.1 蓄电池电压 √ √ √ 1.2 蓄电池电流 √ √ √ 1.3 蓄电池浮充电电流 △ △ △ 1.4 蓄电池试验放电电流 √ 1.5 蓄电池保护设备开关状态 √ √ √ 1.6 蓄电池回路保护设备事故跳闸 √ √ √ 1.7 蓄电池过充电 △ △ 1.8 蓄电池温度 △ △ 1.9 蓄电池室温度 △ △ 2 充电装置(按每套充电装置统计) 2.1 充电装置直流输出电压 √ √ △ 2.2 充电装置直流输出电流 √ √ △ 2.3 直流侧保护设备开关状态 √ √ △ 2.4 交流侧保护设备开关状态 √ √ △ 2.5 直流侧保护设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作为中国地质矿产行业地热钻探领域的首部行业标准,共分15节,主要内容包括“地热钻探工程设计、钻井设备选择与安装、地热井钻进、钻井液、成井工艺、压裂增水、常见井内事故预防与处理、地热井修复、地热井工程质量、工程技术报告与资料归档、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基本涵盖了地热钻探领域的技术方法和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
深海钻探计划(DeepSeaDrillingProgram,DSDP)是1968年至1983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海洋钻探计划,其目的是在世界大洋打大量不太深的钻井,采集沉积岩心,取得洋底地壳上层的资料。
1964年5月,迈阿密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组成了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机构联合体(Joint Oceangraphic Institutions Deep Earth Sampling,JOIDES),不久华盛顿大学加入联合体。1965年,JOIDES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海岸钻了14口井,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1966年6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指定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为 JOIDES 的操作单位,与之签订协议,由基金会提供1260万美元实施深海钻探计划,以取代耗资不菲的莫霍计划。1968年,深海钻探计划的专用钻探船,由环球海洋钻探公司建造的“格罗玛·挑战者号”建成下水并交付使用。
在1968年至1983年的15年里,“格罗玛·挑战者号”完成了96个钻探航次,总里程超过60×10公里,在624个钻位上钻探了1092个深海钻孔,采集深海岩心总长超过97公里,采集范围覆盖了除北冰洋之外的全球各大洋。随着第一阶段(1-9航次)、第二阶段(10-25航次)和第三阶段(26-44航次)的顺利展开,1975年,苏联、联邦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加入了该项计划,深海钻探计划进入了大洋钻探的国际协作阶段(International Phase of Ocean Drilling,IPOD)。1983年11月,“格罗玛·挑战者号”退役,接替它的是更加先进的“乔迪斯·决心号”,深海钻探计划也随之改称为大洋钻探计划。
一个主要的技术进步是在钻孔后扩大使用孔。钻探期间和之后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偶尔在孔中安装了长期的地震监测装置。这扩大了对板块构造涉及的动态过程的理解。另一项技术进步涉及1979年引进液压活塞芯(HPC),允许恢复几乎未受干扰的沉积物核心。这大大增强了科学家研究古代海洋环境的能力。
深海钻探计划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验证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此外还还根据海底钻探所取得岩心,重建了大西洋的海底扩张历史,提出距今约9000万年前,南极洲与澳洲、南美洲先后脱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还证明了印度板块曾以超过10cm/a的速度向北漂移,在近6500万年移动了4500km。
发明涉及一种用一钻探设备进行的钻探方法,用一种钻探设备进行的钻探方法,该钻探设备有一钻探装置,创始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钻井方法,于11世纪传入西方。
是指向地下钻孔破碎孔底岩石的方法及钻进工艺的总称。为了满足不同的钻探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钻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