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能源材料
纳米锂电池电极材料制备、锂电池检测、太阳能薄膜材料与器件,
1. 动力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2. 新能源电池的检测
3. 太阳能光伏材料、光热材料与器件,包括铜铟硒类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材料,CuInAlSe薄膜,ZnS膜层,铜铟硒类粉体及其应用;
4. 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研发,主要有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研究;太阳能光伏、光热集成系统;高真空设备;太阳能光伏供电LED照明系统;太阳能光伏供电LED集成一体化系统
5.功能材料方面主要是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锡,氧化硅以及氧化锡/氧化硅多层膜工艺和性能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绿色纳米涂料
无机超细粉体、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备以及纳米无机涂料的制备与研究。在研究无机超细粉体湿化学法制备、颗粒尺寸与形貌控制、抑制与消除团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首次采用微区沉淀法制备了无团聚超细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粉体,并提出了抑制团聚产生的理论模型。在功能陶瓷材料制备方面,采用新颖的低成本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并通过对其成型机理、组成设计、料浆制备、注模凝胶过程、烧结制度等条件的研究,成功制备出厚度可调、尺寸可控的ZrO2电解质,多孔锰酸镧阴极材料及Al2O3导热基片。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工模具材料
1、 纯钛的表面纳米化机理研究 自1999年卢柯院士等提出表面纳米化以来,人们已经在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表面纳米化机理研究中作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用次表层变形量低的区域的塑性变形结果,代替最表层纳米化处理初始阶段的塑性变形状况,没有细致地考虑塑性变形速率对塑性变形机理和纳米化机理的影响。本方向主要以密排六方金属钛为对象,研究纳米化机理。
2、 表面纳米化对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 许多研究均表明,表面纳米化可以大大地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表面纳米化处理过程中,由于弹丸对金属表面的撞击将导致表面粗糙度的提高,甚至形成微裂纹,造成表面损伤而使疲劳性能下降。如弄清楚表面纳米化动力学、表面损伤情况及其对表面性能的影响,将为该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焊接结构构件上应用,提高疲劳寿命和运行可靠性奠定基础,使表面纳米化技术在工业上获得应用。另外,利用这种简单易行的表面纳米化技术,还可以大大提高晶粒正效应合金的耐高温氧化性,无论是机理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压水气穴喷丸技术,是利用在水中的高压水射流所产生的气穴效应打击金属零件表面, 使表层材料产生塑性变形, 并形成残余压应力层的一种新技术。可有效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与传统的喷丸相比,被处理表面粗糙度降低不大,疲劳强度比传统喷丸提高4 %~36 %。如果有效地控制处理参数,将非常方便地实现不同强度喷丸的转换,控制材料的强化过程,而且由于采用的是水介质,低噪声,无污染,是理想的表面强化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实验样机,性能已达到日本实验设备水平,正在进行基础研究和工艺试验。
该研究所是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基地,是从事纳米材料、材料表面纳米化、材料保护和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的科研机构,是辽宁省轨道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轨道交通工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研究生就业: 下面是在电气学院的5个班,150个同学的就业情况,因为能力有限,还是有10多位同学去哪里没搞清楚~ 因为很多单位师兄师姐在里面,括号号内就标注了年薪状况,基本是0...
不高,国家复试分数线b区。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考研招生简章六、复试和录取(一)复试和复试形式1、复试是入学考试的一部分,是对初试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一般方向是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可以进地震局、国土资源局、高校、建筑行业以及继续搞研究,关键看毕业之后的意向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IEM)成立于19...
纳米机械加工与材料表面性质研究
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涉及纳米器件的加工、制作以及加工表面特征、性质和功能等研究。获得能够控制在微小区域的纳米加工技术手段、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纳米加工以及能对过程和加工表面进行检测分析等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扫描探针显微镜和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 ,对金刚石纳米切削展开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结合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直接使用金刚石刃具进行材料的纳米量级机械加工 ,能够适应对不同材料微去除加工的要求 ,可同时对加工表面、机械加工机理以及表面的加工力学性能等进行综合研究 ,是一种良好的纳米加工方法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表面工程事业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大连交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5月8日,隶书于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挂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所承担辽宁省、铁道部、大连市以及轨道交通等大型企业的科技项目几十项,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将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规程纳入本科教学体系,实现了毕业证、学位证和国际认证的工程师证的三证教育模式。
· 1983年首次由Prof. T.Bell提出。英Birmingham大学成立澳福森表面工程研究所
· 1985年发行表面工程(Surface Engineering)杂志
· 1986年在布达佩斯国际热处理联合会更名为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
· 1987年在英国,1988年在日本召开ICSE
· 1987年12月在京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研究所。88年创刊《表面工程》杂志。11月召开首届表工程 研讨会。1998年表面工程杂志更名为《中国表面工程》(C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