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 依托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及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由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牵头的优秀教学团队。中心拥有10个实验室和1个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工程水力学实验室与基础力学实验室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年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伴随着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一、创建初期(1949年-1966年)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建校,1960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在1949年(其前身水利系)建立初期,就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作为办学主导思想,注重工程实践、在真枪实战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学院坚定不移的育人方略。
建立初期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学院教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显示出不凡的实力。此间,学院建立了两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基地——水力馆和材力馆,即为工程水力学实验室、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和基础力学实验室的前身,当时在全国高校中堪称一流。
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经过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形成了在当时国内高校处于领先水平的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实验系统,为土木水利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向高水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出以谢世愣院士为代表的优秀工程建设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在此期间承担了亚洲最大的渔港(大连渔港)和我国第一座开敞式10万吨级油港(大连新港)的全部设计任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圆满完成设计任务,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之路,是学生参与科研和生产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典型范例,同时科学研究工作也获得丰硕成果。
二、改革发展时期(1978年-2002年)
十年浩劫,实验室建设停滞不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大。土木水利学院的本科专业由两个(水利水电和港口航道工程专业)发展到七个(水利水电、港口航道与海岸、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英语强化、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特别是1998年高等教育高速发展时期,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兴建了多个供教学科研使用的实验室。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高校及水利、交通科研单位中最早建立的抗震实验室扩建成抗震大厅,建设了国内唯一的水下振动台。根据结构工程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发展需要建成了结构实验室。随着专业领域的拓展和教学科研的深入,先后建立了桥梁实验室、道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86 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这期间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建成了基础力学实验室。
随着国家新世纪教育改革项目的启动,掀开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新篇章。学校以改革为龙头、以教改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对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1997年“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校内学、研、产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与素质培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出水利部副部长周英(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蒋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等大量的工程建设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土木水利行业的骨干力量。
三、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今)
2002年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211工程”、“985工程”建设极大促进了学校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着凝练学科方向,宽口径、厚基础培养人才的通识教育理念,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土木水利学院以学科内在的相互联系和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发挥其能力潜质为目的,通过合理架构学科,有效分配教学资源,使教学实验朝着有利于学生广泛涉猎、重点培养的方向进行整合:成立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专业教学实验中心。2004年建成新的综合实验1号楼,成为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岩土工程、建筑材料、桥梁工程、基础力学的教学实验和科研的重要基地。2005年,综合实验3号楼建成,实验室面积扩大,设备大幅度更新改造,形成了基础水力学与工程水力学的系统化的实验体系。
经过多年建设,本科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工程水力学实验室、基础力学实验室分别在2007年、2008年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两个专业(水利水电和土木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三门课程(均含实验)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我院学生在全国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学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为实施精英教育,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新体系,学院结合土木和水利工程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综合实验4号楼的投入使用,学校进一步整合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以及创新实验中心,成立了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结构等多个实验室的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实验设备水平得到提高。中心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面向土木、水利类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成为开展创新训练的实验、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国家21世纪土木水利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整合后的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年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发挥教学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形成了以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核心、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梯队、科研团队,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平台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充分发挥中心在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实现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经过60年的积淀,已经发展成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基地,整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对全国同类高校实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100433B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1个国家培训基地(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等。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235人。
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土木水利学院是有土木工程硕研的。http://gs.dlut.edu.cn/zs/ZSINDEX/2009zs/master/zszy.htm在0814 ▲土木工程这一大方向下还有很多...
后勤公寓目前对外开放,就和旅店差不多,不需要什么资格。具体要看你需要什么住宿条件。通铺35-40,4个人。双人间100-120,价格随季节浮动。如果要长期住宿的话可以和经理谈。但是长期住哪里的话开销实...
你四川娃啊,我原来本科在西南交大就读,现如今正好在大连理工读研,而且恰好我专业土木相近,大类吧!是看到你的提问,不才就说说个人的愚见,仅供参考!土木工程,个人觉得如果在四川,肯定是西南交大好,什么川大...
建筑用制冷技术讲义-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教学中心
《建筑用制冷技术》 实验教学讲义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 2011年 10月 1 一 .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运行工况下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了解系统主要部件的工作特点。 2) 掌握制冷系统循环过程以及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 测定制冷系统工作时的制冷量、放热量以及压缩机的轴功率,并计算该压缩机的制冷 系数、制热系数。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系统是典型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如下: 测温电阻 压力表 冷凝器 转子流量计 压缩机 测温电阻 测温电阻 转子流量计 加热器 压力表 蒸发器 调节阀门 浮球节流阀 图 1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示意图 本装置采用的制冷压缩机是冰箱用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所演示的制冷过程是采用 液体气化制冷中的蒸汽压缩式制冷。 其工作原理是使制冷剂在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阀
混凝土砂浆试验-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试验教学中心
混凝土砂浆试验-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试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隶属于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是兰州理工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甘肃省立兰州职业工业学校的土木科,1958年随甘肃工业大学的建立更名为土木系,2003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从1941开始招收土木科学生,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测绘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1986年起陆续获得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结构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土木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可在材料学、工程力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具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土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和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资格。学院已积蓄了厚实的办学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构建起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土木工程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等两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围绕“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基础,强化专业融合,突出实验创新,构筑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其前身建于1951年,设备投资约10万元,开设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工程测量、土工等课程试验。1972年发展为建筑面积1200m2、设备投资达到60万元。截止2010年,学校累计投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2800多万元,设备总数978台套。目前实验室总面积 5620m2,实验仪器设备完好,使用效率高,满足教学需要。中心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已经成为区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承担:
(1)全校3个学院12个专业的本科教学实验;
(2)土木工程学院各类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3)服务于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等所需的土木综合类相关实验。
(4)甘肃省建设厅核定的建筑业省甲级实验室;
(5)甘肃省建设厅核定的试验检测单位;
(6)甘肃省建设厅确认的有对外试验权实验室。
实验教学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本科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努力构建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设计与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已经申请成功了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目前,中心能够满足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设备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测绘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专业本科生,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全部6个二级学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教师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还能为能动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技术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有5个专业实验室,分别为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室、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测绘工程专业实验室;合计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结构教学实验室、结构静力实验室、结构动力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交通土建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测绘工程专业实验室等11个学科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现在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
1)根据“专业口径宽、学科基础实、工程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按照“以质量为根本,以技能为基础,以开放为特点,以创新为动力”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了大土木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了实验- 实训-实践-创新的教学格局,达到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土木行业的目的;
2)多层次的实验内容,在注重学生的技能、思维、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体现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生产过程的“工程特色”;
3)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紧密联系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特色,推动了校企合作,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
4)结合甘肃省地方经济建设,对省内土木工程类专业建设和我省的土木工程教育已经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为我省的基本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体现了示范功能和开放特色。
近5年来,中心人员共参加教学研究课题 12 项,编写著作、教材与讲义54部,发表教学及实验教学论文99篇,主持科研课题72 项,获得批准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 项,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取得科技成果3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2100433B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依托的我校学科平台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公路工程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工程硕士四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1个国家培训基地(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等。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2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