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东垟现存古民居有三片,一为新厝下民居,二为西村民居,三为门楼外民居。东垟林氏一世祖林建(唐天柘二年(905)内阁长史)原籍福建莆田,后为避乱于后唐同光三年(925)迁居泰顺筱村东奥(新楼)。宋建隆二年(961)再迁泗溪上段(后池)。林建从莆田迁徙筱村东奥时共捷有六子,后来除第六子顷随父从东奥迁往泗溪外,其余五子均留居东垟。东垟现存的三片古民居均为林建后裔在繁衍发展过程中留给今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东垟三片古民居中以门楼外片保存最为完整,规模也最大,文物价值也最高。门杰外村落地盘宽广,山脉连绵,林木茂盛,溪流环绕。村落前方案山有非常优美的笔架峰。这一切非常符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风水理念。关于林氏后裔从东奥迁居门楼外,当地有一个传说,林豳通晓堪舆,深谙天文地理,在多次对东奥进行堪察后认为此地"沙飞水走",不是生息耕作之地。后才寻"宝地"溪坪(即门楼外)。据推算,门楼外古村落开基于明朝中叶。
民居为合院式,正房或七开间或九开间,厢房一般是五开间。民居总体结构布局依次为门楼(多为一进,也有两进的)、庭院、两厢、正房、后院(花圃);附属建筑有厕所及猪栏、牛栏等。
(1)门楼:门楼外村口原建有一座大门楼,为防御山匪侵扰,后毁。民居普遍建两座门楼,一进门楼大多为砖石作,突出了防御功用,石作门楼的门楣上方常有横额和门联。二进门楼则为木构。
(2)院落:院落是一个活动场所和休闲场所,可供实和和休闲。
(3)正房:正房厅堂(明间)是婚丧等仪式的举行场所。厅堂左右的木板壁常贴有诗联、家训。厅堂左右的房屋(次间、梢间、尽间)均有前后两间,前为待客进餐之处,后作厨房。
(4)厢房:子孙们常住在厢房。有的厢房明间亦做成厅堂,更有文人雅士依个人所好,在厢房小厅堂太师壁上悬匾,取名某某轩,匾上书上诗文。古时妇人终日待在两厢,足不出户,她们的生活、活动圈子也仅限在厢房,"老父三年不见其女"、"新娘七年不出楼"便是封建社会妇女之境遇的写照。
(5)后院:门楼外民居后院多建有花圃,养花植木,鱼游鸟跃,清风明月,吟诗作赋,自又是一处别有洞天的小天地。
(6)楼层:民居为二层建筑,一楼的功用如上所述,二楼通常是卧室,或作书房、贮藏室等。
民居梁架结构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插梁架,或是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门楼外民居普遍使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插梁架两大类。其中插梁架属于一种特殊的梁架技术,这种梁架结构多见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梁木一头插入中柱,另一头则又落在金柱(童柱)上。这种梁架结构与抬梁式的承重梁落在柱头上,以及和穿斗式的柱间无承重梁仅有起到联络作用的串梁不同。
斗拱有柱头科(在柱头上的斗拱)和平身科(两柱头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拱)两大类。总得来说,门楼外民居的斗拱形式比较简单,以一斗二升居多,即在斗座上横安正心瓜拱一道,拱两端各安槽升子。平身科出现在厢房的额枋上,较长的额枋贯通三开间,平身科斗拱也只置一道正心瓜拱,区区三踩。
(1)博风板 博风板是为了保护外伸的檩和椽而钉的木板,多使用于屋顶两端的山面上。木构门楼的椽口也有使用。
(2)悬鱼 房屋两端山面的博风板正中,有一装饰物悬挂而下,即悬鱼。悬鱼一名是因为初期此块木板上常雕有鱼形而得名,有主人自示清廉之意。门楼外民居的悬鱼虽有较多使用,但已完全变异,举目找不出"一条鱼",虽已脱离原形,但仍称悬鱼。
(3)惹草 钉在博风板边沿(一般处于檩头位置)的三角形木板。门楼外民居惹草用得不多,所见的也是做成长方形,不刻纹饰,简朴率性。
(1)格扇 民居常在正房和厢房的次间、梢间、尽间做格扇。格扇从上方到下部依次是上绦环板、花心(格心)、中绦环板、裙板。上绦环板常进行镂空雕刻,中绦环板进行浮雕,花心则用棂条拼装,裙板大多不作雕饰。绦环板上的雕刻题材生动丰富,主要有牡丹、喜鹊、梅花、如意、人物、吉祥字符等。
(2)栏杆 二楼楼厅的外部即椽椀里侧设有坐凳,所以在椽椀上做有靠背栏杆,栏杆心部分做有花样。在此处做栏杆,不但有倚靠作用,同时起到栏护功能。
太师壁位于厅堂两棵后明柱之间,前面设有供奉祖宗的"香祭桌",桌上置放香炉。太师壁上端楼板梁上常悬挂牌匾。神龛常见于每座民居的二楼大厅,主要是为供奉福德(香火)神位或先祖的牌主而设,四季祭祀神灵、祖先。简单的做成单间,大多做成三开间。神龛常贴有"联子",如"玉盏祥开吉庆花,金炉永蒙平安宝"等。
屋顶的形式为悬山顶,歇山顶也有使用。屋顶的瓦作多用青灰色的板瓦,并且有使用滴水与瓦当。滴水与瓦当上的纹饰丰富多变,以花草纹样居多。屋檐的中段在两排盖瓦间铺垫两块板瓦,形成上下两层瓦,加强透风度。屋脊正脊皆用瓦摞成脊垄,中墩用瓦片堆成某种形状,脊端则微微起翘,抹以灰泥。垂脊只简单的多加几层瓦。倒是在歇山的戗脊上有线条较热闹的卷草。
墙主要有围墙和院墙;壁除木板壁外有竹编壁。
(一)墙 围墙,指与门楼相接的庭院围墙,构作材料一般是泥石结合,下层为石砌,上部夯土墙。围墙也有做成花墙形式的。同时花墙也出现在后院(花圃),用特制青砖砌成花样。院墙用材丰富,由石、砖、土、瓦组成,先在底层用石作墙脚,再砌砖身,一顺一丁交替砌置,砌成砖墙后再在其上夯一段土墙。夯土墙上粉刷,并绘以图画。绘画虽然费工,但为庭院增辉不少。
(二)壁 编壁主要在厢房的门窗上部,用竹篾条编成"壁",壁的两边抹上泥土,再作粉刷。
铺地有两种,一为石板地,即用经过打凿平整的石板块在庭院中铺成甬路,从门楼通向正房,宽在1.8米左右。另一为鹅子地,即卵石铺地。
卵石铺地是门楼外民居的一大特色,它不仅题材丰富,寓意深涵,而且图案规整精致、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匠心之妙。铺地首先要挑选无数规整的卵石,工匠们用竹筒"量"取。铺地的工序是这样的,首先夯实庭院地面,要求庭院地面中央略比周围高,这样才能使雨水向庭院左右两边渗开去;夯实地面后,根据原定的图案用石灰在地面洒出轮廓;之后便是着手用卵石铺地。许多铺地图形的外围(轮廓)并不用卵石,而是用瓦片替代,因为卵石不吸水,瓦片易吸水,瓦片渗水后顿能清晰的显现出图案形状。门楼外民居铺地图案有蝙蝠(寓意福)、鹿(禄)、鹤(寿)、花瓶(平安)等,还有金碧辉煌的龙宫金殿、鲤鱼跳龙门(登仕)等等,它们无限的透视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芹川村是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整个村庄以小桥流水古民居为主要特色,尤其是部分建筑的雕梁画栋,乃古民居建筑之精品。 芹川村内至今有古民居约300幢,其中明代建筑有2处,其余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现保存完...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与策 农工党黄山市委员 程江 2008农工党黄山市委利用近4月间市区县文物部门力支持我市境内古民居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现进步做徽州古民居保护工作提几点意见建议 1、尽快完善古民居保护办并...
嘉兴地方古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10. 3969 /.i issn. 1008- 6781. 2010. 02. 008 收稿日期 : 2009- 08- 18 基金项目 : 2009年嘉兴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 ( 003090498BW )。 作者简介 :张新克 ( 1978- ),女 ,河南郏县人 ,嘉兴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嘉兴地方古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张新克 , 上官嫚嫚 , 包 琳 (嘉兴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 : 建筑因其地域环境差 异 , 时代 变迁、地方民俗习惯 、功能等多种因素而体现出不同的 地域性特 征。试从嘉兴地方古民居 建筑的分布现状及建筑特征分析道家的 / 道法自然 0 思想 , 儒家的 /形式法度和秩 序和谐 0 , 以及佛教的吉祥寓意等传统文化在嘉兴地方古民居建筑中的体现 。 关键词 : 古民居建筑 ; 道法自然 ; 秩序和谐 ; 佛教思想 ; 吉
古民居的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
古民居建筑蕴含的文化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洞察古人智慧;融贯中西;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向前发展;古建筑渗透的自然、秩序、仁爱等文化精神;依然是当今建筑者们需要汲取的精华;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也应该注意选址、布局、装饰;做到依山傍水、科学规划、精巧装饰;古民居建筑作为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内涵有助于解构古人智慧;古为今用;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建设发展;同时能坚定改革发展的传承思路;探索发展矛盾在精神层次的优化思路;古民居建筑在建筑风格、方位布局、装饰摆设上从宏观到微观渗透了自然、秩序、仁爱的文化精神;这三方面的古民居建筑文化精神与现代改革中解决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困境的内在诉求也不谋而合;据此;文章以古民居建筑蕴含的敬畏自然、遵从秩序、儒雅仁爱的文化精神为线索;逐一探索了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