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电气工程概论
1.1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
1.2电力系统
1.3发电系统
第2章电力系统负荷
2.1电力系统负荷与负荷曲线
2.2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
2.3尖峰电流的计算
2.4无功功率补偿
2.5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及模型
第3章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3.1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
3.2变压器的参数计算与等值电路
3.3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3.4电力网络的潮流计算
3.5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第4章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4.1短路故障
4.2标幺制
4.3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网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4.4有限容量电力网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4.5电力系统各元件的负序与零序参数
4.6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建立
4.7简单不对称短路的计算
4.8电力网短路电流的效应
第5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5.1继电保护概述
5.2电流保护
5.3电力变压器保护
5.4电动机保护
5.5距离保护
5.6安全自动装置
第6章电气设计与设备选择
6.1载流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
6.2主变压器和主接线的选择
6.3电气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
6.4电气设备选择
第7章电气工程发展
7.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7.221世纪电力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7.3电气工程新技术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共分7章,具体包括:电气工程概论、电力系统负荷、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电气设计与设备选择和电气工程发展。
本书采用的体系结构合理,内容组织方法新颖。既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注重内容的启发性,文字表达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较大发展;这项技术的发展也间接反应了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以及发展空间;应用领域逐渐向高精领域发展.本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研究,首先,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本内容。然后,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特点,包括远程控制特点、集中控制特点。最后,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研究的相关知识。共分10章,包括环境与环境科学概述,生态学基本原理,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检测、评价与管理,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研究》在章节设计和内容编撰上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对一些新概念与新知识展开了探讨,使读者重点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充分调动读者对于环境科学的兴趣,以及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热爱。
《环境科学理论及其发展研究》可供环境学相关专业工程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参考研究。
电能是最便于利用的能源形式之一,电力及相关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电力及相关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电力及相关工业人才需求旺盛。
可报考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学生毕业后可能够从事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亦可从事其他行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工作。就业范畴举例如下:
(1)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研发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可从事单位主要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下属的各级电力公司和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及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下属的各类发电厂;各级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公司;各类电力技术专业公司;新能源发电企业;能源、航空、航天、冶金、有色、石化、船舶、电子、医药、机械、建筑等大中型企业的供电部门或自备电厂;
(2)在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电力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和运营工作;
(3)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误差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已经历2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生产与科技而并行发展,总体进程可分为经典误差理论和现代误差理论两个阶段,经典误差理论以严格统计理论为基础,主要限于以随机误差为对象的一系列数据处理方法现代科技的发展,暴露出它存在许多不足现代误差理论则以传统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以多种性质不同的误差为对象的处理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分析误差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漫长过程,可以看出始终困扰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处理测量数据隐含的系统误羌初期的经典误差理论仅有误差这个概念,而且是采用统计理论来处理测量结果和进行误差评定,很显然这是认为测量数据中只存在随机误羌但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一些著名科学家发现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不仅仅是随机误差,而且还有其他因素,提出了误差的可分性,即将误差进一步分为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等三类,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即剔除粗大误差、修正系统误差,而用随机误差统计参量来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从误差的单一性发展到误差的可分性,这是误差理论的重要进步虽然它对系统误差的处理还不完善,特别是还不能发现所有的系统误差,在测量结果中仍存在系统误差影响,但它明显提高了测量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误差评定的可靠性。
本世纪中期,随着测量准确度的不断提高,对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科技工作者在深入研究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处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误差转化概念,即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可以互相转化,其中特别是将系统误差进一步分为己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两类,并给出相应处理方法即对己定系统误差进行修正,而对未定系统误差则计入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这是误差理论又一次重要发展,并由此必然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在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中必须包含随机误基转化后的随机误差和只知误差限的未定系统误差,对这些误差需用一个误差数值来表示,为此必须进行误差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