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篇
地区建筑学的发展与展望/吴良镛
地域的价值/单军
当代城市与建筑的世纪转型:走向生产性城市/张玉坤
地区建筑的解读/王竹
台湾省史前建筑的一个人类生态学假说/关华山
与传统对话:意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李晓峰
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营造的技术类型与区划探讨/李浈
求异向求同:地区建筑脉络/范霄鹏
台湾省乡村环境的策略与实践/毕光建
藏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调查研究/索朗白姆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传统聚落仪式空间研究/林志森
地域中的他者:郑东新区建筑文化阐释/郑东军
基于vR技术的传统村落地区特征空间认知实验/苑思楠
基于“地区性”传承的城市设计策略/孙诗萌
实践篇
建筑的“实在感”/刘燕辉
小有所乐/周恺
条件与参照:一个院子的空间记忆/王路
平实的建造/张鹏举
日本季节与风景营造/川添善行(日本)
城乡之间/龚恺
一位建筑师对地区建筑的理解/王昀
地域逻辑/魏春雨
建筑的地点性及其表达/翟辉
地域文化与乡村实践/周凌
乡村遗产与建筑设计/罗德胤
乡村弱建筑设计/何崴
相与象/王戈
文旅产业的生态/王旭
笔墨当随时代:以希望小镇为例试论新农村建设中
的地区性/王志刚
论坛篇
“地区人居环境的多元化发展”论坛发言/2015
“城乡视野中的地区建筑”论坛发言/2016
附录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周畅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邵韦平
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庄惟敏
第二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张颀
后记2100433B
2015、2016年“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分别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召开,来自国内为地区建筑研究与实践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和论坛发言。本书分“研究篇”“实践篇”“论坛篇”三部分收录了这些报告与发言,用以呈现当代地区建筑领域的核心关注问题和新成果。
适用法律、法规 国家、地方政府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 (1)综合 专利商及设备供货商关于本装置(设备)的标准规范、安装指导性文件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把构件块存盘试一下,然后新建一个工程块提取。不行的话,就导出图形文件,保存导出的图形文件即可。
建筑常用图集目录
04 CJ01-1 变形缝建筑构造(一) 04 CJ01-2 变形缝建筑构造(二) 04 CJ01-3 变形缝建筑构造(三) 04 CJ02 飞机库大门 07 CJ03-1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吊顶 05 CJ04 合成树脂(符合塑料)瓦屋面构造 06 CJ05 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 AAC)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 06 CJ06-1 开窗机 (一) 06 CJ07 改性膨胀珍珠岩外墙保温建筑构造- XR无机保温材料 07 CJ08 医院建筑施工图实例 07 CJ09 防水透汽膜建筑构造-特卫强防水透汽材料 07 CJ10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建筑构造- RG防水涂料 07 CJ11 铝塑复合板幕墙建筑构造-“加铝”开放式幕墙系统 07 CJ12 节能铝合金门窗-蓝光系列 07 CJ15 波形沥青瓦、波形沥青防水板建筑构造 03 J001 围墙大门 02 J003 室外工程 93 J007-1
《建筑规范》目录大全
GB50001-2001-T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2-86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J6-86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2-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GBJ1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97年修订)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97年修订)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1年修订版)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
内容简介
清中晚期,岭南地区的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重要建筑的屋顶上,流行用陶塑屋脊作为装饰。开展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的意义在于,既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建筑的装饰风格,又能够探讨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与地域经济、文化、民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为今后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陶塑屋脊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本书不同于从建筑学、艺术学角度对陶塑屋脊的研究,而是从考古学的角度,用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研究和处理分析材料。本书的材料,主要来自作者的田野调查,作者很好地发挥了其史学的基础,做出了既使用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年代学方法研究,又具历史考古学特点的考古学著作。这样的尝试是成功的。
借鉴生物气候学和仿生学理论,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实体检测结合的手段,整合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索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提出适合地区气候特点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新设计方法和新技术手段。从建筑环境、单体建筑及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表皮三个层次展开研究,本研究对节省资源,减少污染,优化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2100433B
本书针对全球文明和现代建筑国际风格所造成的地区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人与技术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甚至危机,以自然、文化和技术为三个切入点,研究了建筑与地区自然、社会因素和技术传统的内在关联。借助“可持续发展”、“全球-地区建筑”、“适宜技术”等核心概念,提出了整体地区主义建筑思想;倡导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相结合;遵循地区生态机制,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的发展与地区条件和社会心理的协调,创造一种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上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师生、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以及上述学科理论研究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