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滇揪木材结构细,纹理通直,花纹美观,重量和力学性质中等,加工性能好,胀缩性很小,不易开裂变形,抗虫、防腐、防湿性能强,作电杆可使用15年左右,用于造船可使用25~30年。是家具、装修、建筑、造船等的优良用材。
傅本重、杨敏、李国元、王立华、邹礼平、吴瑶对引起滇楸叶斑病的围小丛壳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室内杀菌剂的抑菌效果测定。生物学特征方面,发现了培养基、探源、氮源和pH值等对病原菌的影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在pH1.0~1.5和pH11~14条件下均不能生长;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3.0~10.0,分子孢子萌发的pH值的范围较广。滇楸叶斑病菌在pH4~10的范围内都生长良好,切无明显差异。该病菌是否能在pH值更高或更低的环境生长,可进行试验以确定其耐受性。这种病菌的耐酸碱性是否与该病菌的寄主广泛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药剂的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下,10%苯醚甲环唑对滇楸叶斑病原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大93.6%,而以45%石硫合剂为最差,相对抑菌率仅为13.4%,吴良庆等对砀山梨炭疽病菌试验结果,同样表明10%苯醚甲环唑7000倍液抑菌率达100%,但是该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仅为67.78%,在对砂仁炭疽病的是哪药剂筛选中,10%苯醚甲环唑浓度越高,抑菌率反而降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则随浓度的升高二升高。这说明药剂筛选不能仅考虑对病菌某一方面的作用。
姚淑均为选育适应于西南高山地区栽培的良种,探究滇楸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的选育,在贵州、云南滇楸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滇楸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取样调查,对优良的种质进行选择收集评价、对优树进行苗期子代测定,按照良种选育程序通过遗传参数估算选育优良的家系和无性系。通过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
滇楸群体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非常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17个种群花部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及种群内差异均显著。种群间变异系数为19.88%~35.75%,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8.26%,分化幅度为18.91%~42.15%,表型频率分化系数(Pst)为0.5147,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值(H’)在1.3490~2.5225之间,滇楸花部表型性状的重复力高,最高值花下萼唇长平均为0.685,花性状中花上萼唇长、下萼唇长和花径性状的稳定性强。花部性状与地理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花上萼唇长、下萼唇长、花径与纬度呈极显著相关,花枝长度与经度显著相关并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滇楸果实8个表型性状在滇楸的种群间及种群内均表现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变异系数为31.03%(24.53%~39.28%),性状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22.81%(10.53%~39.28%),果实平均多样度系数Lst、Ls和Pst分别为0.0359、0.755和0.045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6184~2.3617之间。果实性状间重复力平均值为0.543,变化幅度在0.399~0.694之间。相对花的重复力较低。对来自不同省份的9个种群果实性状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滇楸果实的表型变异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与花部性状聚类结果一致。
滇楸不同气候区、种源、家系种子发芽性状遗传变异。滇楸的种子质量和播种品质在气候区、种源、家系间及家系内性状间变异系数的差异十分明显。其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4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1%~20.57%、3.67%~28.89%、8.92%~30.82%和8.75%~34.13%之间。种子千粒重与7月均温和有效积温均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593和-0.662。
滇楸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十分丰富。一、二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等性状方差分析显示,在气候区类型、种源、家系三个层次上的差异显著。一年生苗高、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二年生苗性状在不同家系间除苗高、地径在气候类型区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一、二年生地径生长与产地七月均温均呈显著相关(R=0.672,和R=0.595),二年生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9),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在一、二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一年生苗高、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05和0.664,二年生苗高、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7和0.603。一、二年生家系间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8.798%、11.053%和10.141%、6.589%;一、二年生家系间苗高、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9.477%、28.461%和28.818%、35.408%;一二年生的遗传增益最高分别为24.96%和35.32%。对二年生苗木按I值选出最优家系31个,他们分别来源于兴仁、盘县和瓮安等10个种源。
滇楸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无性系生长性状、叶部性状、木材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无性系高、叶柄长、叶面积、基本密度、胞壁率、纤维实际长和双壁厚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0.921、0.960、0.946、0.842、0.872、0.792和0.725。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与解剖性状胞壁率、双壁厚、弦向胞腔直径、弦向中央直径分别显著相关。纤维实际长与各性状间相关不显著。通过遗传参数、相关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分方法等,生长性状与叶部性状结合,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联合生长、木材解剖与力学性状,选出生长量大,解剖结构好,木材物理性状稳定的5个优良无性系。
滇楸的结实、出种、发芽率低和扦插生根困难等原因,制约了其发展,致使其资源日益萎缩。传统繁殖主要是用大树根段或从起苗后的根段进行育苗,采用不同激素处理和基质配方可提供滇楸嫩枝扦插成活率,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保护酶与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相关,嫁接苗以梓树做砧木,适应性强,生长快,且表现出很好的抗逆性和遗传品质。叶培忠等人对滇楸的开花特性进行了观察、并作了大量的杂交试验和杂交育种。由于结实的品种甚少,或结实年份不正常,种子缺乏,有关滇楸播种育苗研究较少,张锦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苗木质量在苗高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高径越小越好。
组织培养技 术繁殖滇楸的研究已成为趋势。用滇楸茎尖为外植体,建立了滇楸的再生体系,其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 6-BA0.8毫克/升 IBA0.1毫克/升和1/2MS IBA0.5毫克/升;根长1厘米~2厘米、苗高3厘米~4厘米的组培苗经过7天的炼苗移栽成活率达100%。滇楸的腋芽用1/2MS BA1.0毫克/升 BA1.0毫克/升 ZT0.2mg/l IBA0.2毫克/升进行诱导,丛生芽用MS IBA0.5毫克/升 BA4.0毫克/升 PVP100毫克/升进行继代增殖。滇楸不定芽的要到、增殖培养、不同类型胚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关系列研究。综合运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想结合的方法,建立滇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培养体系,筛选出较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了滇楸体细胞胚胎再生植株。
滇楸为围小丛壳菌(G.cinguiata)引起的叶斑病的新鉴定寄主。此病原菌可以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并造成严重损失,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园艺植物病原菌。该病原菌种内株系复杂切寄主广泛。前人对分离于不同寄主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药剂筛选做了相关研究。
中国湖北(来凤,鹤峰,恩施,利川,建始,房县,十堰。)、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海拔:500~1200,山坡,路旁,村宅附近。
生于村庄、公路附近。
滇楸为植物灰楸的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为叶片、花序均无毛。
原变型灰楸:乔木,高达25米;幼枝、叶柄均有分枝毛。叶厚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心形,长13~20厘米,宽10~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侧脉4~5对,基部有3出脉,背面较密,无毛;叶柄长3~10厘米。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7~15朵。花萼2裂近基部,裂片卵圆形。花冠淡红色至淡紫色,内面具紫色斑点,钟状,长约3.2厘米。雄蕊2,内藏,退化雄蕊3枚,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广歧,长3~4毫米。花柱丝形,细长,长约2.5厘米,柱头2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蒴果细圆柱形,下垂,长55~80厘米,果爿革质,2裂。种子椭圆状线形,薄膜质,两端具丝状种毛,连毛长约5~6厘米。花期3~5月,果期6~11月。
改革方案的设计需要价值工程
改革方案的设计需要价值工程●中南工学院颜长跃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各种改革方案一个接一个,令人应接不暇。各个领域改革的设计者们忙于设计各种改革方案。如何更好地分析这些方案的功能作用和设计成本、实施成本,以及寿命周期内预期的社会收益等状况,以...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前景_王鹏
农产品加工 Tel:0351- 4606086 E- mail:ncpjg@163.com 2009·9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前景 王 鹏 1 ,姜镇荣 1 ,张 平 2 ,马艳丽 1 (1.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 建平 122400;2. 建平县林业种苗管理站,辽宁 建平 122400)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蔷薇科多年生灌木 。 上世 纪 90 年代初,由国外引入我国辽宁省西北部半干旱 地区 [ 1]。其果实为球形,直径为 1.5 cm 左右,质量为 0.6 g~1.5 g[2]。果皮为黑紫色,果汁呈暗宝石红色,味 感偏于苦涩 。 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中富含多酚类物 质,如原花青素 、 花色苷 、类黄酮 、酚酸等,因此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 目前,在我国对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研究仅限于成分分析和鉴定方 面,而对其产品开发的研究还很少 。但随着黑果腺 肋花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