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秦耀辰,男,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专业,留校任教至今。获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理事长、地理模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信息系统。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出版著作12部。
《低碳城市研究的模型与方法》可作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气候变化、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参考。《低碳城市研究的模型与方法》是一部低碳城市研究的方法论著作,系统阐述了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全面梳理了城市碳排放核算、影响因素分析、低碳水平评价、土地利用碳效应评估、低碳城市动态模拟以及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与优化等模型与方法。结合典型城市案例,从不同视角和时空尺度探讨了低碳城市的特征与机理。 《低碳城市研究的模型与方法》可作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气候变化、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参考。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低碳城市研究背景
1.1.1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行动
1.1.2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1.1.3透视低碳城市发展
1.2低碳城市概念与内涵
1.2.1相关概念解析
1.2.2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1.3低碳城市研究的空间尺度与范畴
1.3.1空间尺度
1.3.2层级与范畴
1.4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1.4.1研究领域
1.4.2研究方法
1.5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环境经济与资源经济理论
2.1.2循环经济一生态经济一绿色经济理论
2.1.3生态承载力理论
2.2碳代谢、碳循环与碳足迹理论
2.2.1碳代谢与碳循环
2.2.2碳足迹理论
2.3碳排放脱钩理论
2.4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理论
2.5技术创新理论
2.6“隧道效应”理论
2.7低碳理论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
3.1碳排放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
3.1.1实测法
3.1.2系数法
3.1.3物料衡算法
3.2碳排放核算的系统方法
3.2.1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法
3.2.2生命周期法
3.2.3投入产出分析法
3.2.4经济投入产出一生命周期评价模型(EIO—LCA)
参考文献
第4章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低碳水平评价
4.1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4.1.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1.2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4.1.3Divisia指数分解法
4.1.4投入产出分析法
4.1.5其他方法
4.1.6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4.2低碳城市发展的评价方法
4.2.1低碳城市发展评价的意义
4.2.2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4.2.3单指标评价方法
4.2.4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评估与系统模拟
5.1 方法框架
5.1.1碳库划分
5.1.2土地利用数据的获取
5.1.3碳效应评估
5.2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评估方法
5.2.1土地利用分类
5.2.2计算方法
5.2.3参数的确定
5.3碳循环的区域系统模拟
5.3.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5.3.2碳循环过程的系统模拟
5.3.3系统模拟的精度及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章低碳城市动态模拟
6.1宏观经济学模型
6.1.1MARKAL模型
6.1.2LEAP模型
6.1.3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6.1.4情景分析法
6.2系统仿真与优化模型
6.2.1集成评估模型
6.2.2系统动力学模型
6.2.3元胞自动机模型
6.2.4自主体模型
参考文献
第7章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与优化
7.1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体化模型
7.1.1建模原理
7.1.2模型内涵
7.1.3模型分类
7.1.4典型模型介绍
7.2建筑能源—气候耦合模型
7.2.1建模原理
7.2.2模型内涵
7.2.3典型模型介绍
参考文献
第8章城市碳排放结构与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 京津沪渝4市CO2排放结构与低碳水平测度
8.1.1城市CO2排放总量分析
8.1.2城市CO2排放结构分析
8.1.3城市低碳水平变动与预测分析
8.1.4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特征
8.2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2.1中国低碳城市影响因素识别
8.2.2中国低碳城市影响因素分析
8.2.3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第9章郑汴都市区碳排放演变机理与脱钩分析
9.1郑汴都市区概况
9.2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机理
9.2.1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分析
9.2.2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分析
9.2.3基于一次能源消费的郑汴都市区碳减排模式与对策
9.3郑汴都市区产业CO2排放演变机理及脱钩分析
9.3.1郑汴都市区CO2排放结构演变
9.3.2郑汴都市区CO2排放变化的机理分析
9.3.3郑汴都市区产业发展与CO2排放的脱钩分析
9.3.4基于产业部门的郑汴都市区碳减排模式与对策
参考文献
第10章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研究
10.1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
10.1.1引言
10.1.2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10.1.3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类型
10.1.4影响因素分析
10.1.5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能低碳化建议
10.2城市居住区内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差异
10.2.1研究区域的选择与数据获取
10.2.2城市居住区内家庭碳排放对比
10.2.3家庭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10.2.4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徐韦华,在台湾很有影响力的著名拼布作家,从事拼布材料包设计多年,经验非常丰富。
据我个人了解的情况,自然事件的不断发生不只是低碳这一方面的因素。比如不可循环资源的不合理的开采、核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工业生产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等。
你说的是城市规划模型沙盘么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建设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能源消 耗的逐渐增多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使得未来我国将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以 及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挑战。 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改变当前的经 济增长模式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强调以较少的温 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城市作为人类 经济活动的中心,构建低碳城市应当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重要途径。 【关键词】气候变暖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上的蓬勃发展, 但工厂生产所排放的废 气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对化石能源需求增多所产生温室气体是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 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但世界 上各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 战。而且,世
《低碳发展方案编制原理与方法》是在“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下,研究了中国气候影响经济发展的方案的编制。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低碳发展概述
第一节 低碳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发展的内涵
二、低碳发展的特征
三、低碳发展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低碳发展的历程
一、理论探索阶段
二、实践起步阶段
三、实质推进阶段
第三节 国际低碳发展现状
一、美国低碳发展现状
二、日本低碳发展现状
三、欧洲低碳发展现状
第四节 中国低碳发展现状
一、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低碳发展的现状概况
三、中国低碳发展的前景
四、中国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五、中国低碳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五节 碳排放趋势分析的研究方法概述
一、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篇 方法篇
第二章 低碳发展方案的编制实施程序方法
第一节 选择可行的减碳目标
一、确定合适的目标类型
二、设置合理的目标值
第二节 制定低碳发展方案
一、低碳发展方案的内容框架
二、初选低碳发展的行动路径
三、确定低碳发展的行动路径
第三节 实施低碳发展方案
一、把低碳发展方案分解为短期行动计划
二、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
第四节 监测和评估修改
一、建立相互补充的监测评估体系
二、选择合理的监测评估指标
三、选择恰当的监测评估时机
四、公布和应用监测评估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内容
第二节 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
第三节 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边界
一、电力消费的间接排放
二、移动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编制低碳发展方案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主要功能区域编制低碳发展方案的比较
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特点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二、中部地区发展特点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三、东北地区发展特点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四、西部地区发展特点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第二节 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编制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一、城市化地区的发展方向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四、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编制低碳发展方案导向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篇 部门篇
第五章 工业部门低碳发展
第一节 工业部门发展及碳排放现状
一、我国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二、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情况
第二节 工业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优化三大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
二、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三、促进工业用能结构“低碳化、清洁化”
第三节 促进工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二、合理分解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改进监督考核机制
三、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增强企业节能的内在动力机制
四、健全和完善法律和标准体系
五、加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服务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能源供应部门低碳发展
第一节 能源部门碳排放概况分析
一、能源部门碳排放的来源
一、主要国家能源部门碳排放现状
三、我国能源部门碳排放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能源供给低碳化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一、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三、优化化石能源供给结构
四、开发和推广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
五、发展安全智能的电力系统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建筑部门低碳发展
第一节 我国建筑部门碳排放概况
一、我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一、我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现状
三、我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特点
第二节 降低建筑部门碳排放的途径
一、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一、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三、引导节约的建筑用能方式
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第三节 建筑部门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目标责任
三、健全法律法规
四、完善标准体系
五、加快技术研发
六、发展关联产业
七、实施经济激励
八、增强基础能力
九、强化监督管理
十、深入宣传教育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概况
一、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的来源
一、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现状
三、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的问题
第二节 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化的途径
一、完善交通网络服务,提供节能高效的运力供给
一、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各类运输工具的能效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四、构建紧凑城市空间,加强土地利用整合
五、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六、完善法律法规,鼓励绿色出行
七、难点和未来突破方向
第三节 不同等级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措施
一、市辖区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城市
二、市辖区人口在100~300万之间的城市
三、市辖区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农业部门低碳发展
第一节 农业部门碳排放概况
一、农业部门碳排放的来源
二、我国农业部门碳排放现状
三、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农业部门低碳化途径
一、提高种植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二、改进养殖业动物粪便处理和营养管理
三、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四、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五、其他措施
第三节 小结
第十章 土地利用和林业低碳发展
第一节 土地利用和林业碳排放概况
一、土地利用和林业碳排放的影响
二、我国土地利用和林业低碳发展情况
第二节 土地利用和林业低碳化途径
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
二、实施重点林业工程,扩大森林面积
三、加强森林管护,减少森林碳排放
四、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汇造林项目实施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篇 政策篇
第五篇 案例篇
附录Ⅰ:名词解释
附录Ⅱ:实施低碳发展方案的政策保障体系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第1篇:理论篇
第一章 低碳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低碳生态交通的内涵
二、低碳生态交通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规划任务对方法与技术的需求
四、低碳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支撑
第二章 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规划控制引导指标
一、控制引导指标的要求
二、控制引导的指标体系
三、指标说明
第Ⅱ篇:方法篇
第三章 优先型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法
一、内涵解读与技术路线
二、优先型城市公交枢纽布点规划模型
三、优先型城市公交网络规划模型
四、案例研究
第四章 友好型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
一、内涵解读与技术路线
二、基于可达性指标的慢行网络规划方法
三、基于慢行环境因子的慢行环境改善方法
四、案例研究
第五章 调控型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
一、内涵解读与技术路线
二、供需统筹预测方法
三、调控型停车设施规划布局方法
四、调控型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制定方法
五、案例研究
第六章 协调型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法
一、内涵解读与技术路线
二、协调型道路功能分类
三、道路网络及横断面规划
四、案例研究
第七章 便捷型的城市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方法
一、内涵解读与技术路线
二、客流需求预测方法
三、设施布局规划方法
四、案例研究
第Ⅲ篇:技术篇
第八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规划分析技术
一、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模型
三、案例研究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