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桥梁墩台基础日常养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 必须采取措施,保持桥梁墩台基础附近河床的稳定。桥梁上下游200m的范围内(当桥长的1.5倍超过200m时,范围应扩大 至1.5倍桥长),应做到: ①河床应适...
您好,建议套取市政桥涵矩形柱。
在GCL2008中怎么没有钻探回填孔构件,应如何设置计算? 用建筑面积构件绘制好后,向外偏移3米
墩台基础课程设计
学 号 墩台与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摩擦桩及端承桩设计 (净 -9+2×0.75m,跨径 L k=10m,公路 I 级) 起止日期: 2013 年 12 月 3 0日 至 2014 年 1 月 8 日 学 生 姓 名 班 级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 1月 6 日 桥梁墩台与基础课程设计 1 / 29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设计目的 .........................................................
墩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一、工程简介、桩基础的选择及相应施工方法简介 江阴市某大桥上部结构形式主跨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双幅桥, 桥面双幅并立, 中央空间 9m,单幅横向布置为栏杆 0.35m、非机动车道 5m、隔离栅 0.4m、车行道 12.25m 及防撞护栏 0.5m,总计 18.5m,总宽 46m,为公路—Ⅰ级荷载标准; 主跨跨径采用 49+82+49,三级航道, 净 70*7m,最高通航水位为 2.98m;本桥采用钻孔灌注桩( C25混凝土),承台为混凝土等级 C30, 15#墩左幅承台地面控制中心处设计控制荷载为 N=60000KN(↓ ) 、H=600KN(→ ) 、 M=5250KN·m(↖)。 本桥桩基础选择低桩承台,其基础全部埋入土中(桩的自由长度为零) ,而且承台也埋 入土中一定深度, 所以在计算其承受水平力的土抗力时, 还要考虑承台侧面土抗力参加工作。 其桩身内力和位移量都较小, 稳定性较好。
【学员问题】桥梁墩台基础养护包括哪些?
【解答】桥梁墩台基础日常养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必须采取措施,保持桥梁墩台基础附近河床的稳定。桥梁上下游200m的范围内(当桥长的1.5倍超过200m时,范围应扩大
至1.5倍桥长),应做到:
①河床应适时地进行疏浚,每次洪水过后,应及时清理河床上的漂浮物,使水流顺利宣泄;
②树立警示牌,禁止任意挖砂、取土、采石、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活动;当发现有上述现象时必须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③不得任意修建对桥梁有害的水工建筑物,当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拓宽河床的,应事先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必须保持墩台结构表面的整洁,及时清除墩台表面的青苔、杂草、灌木和污秽物。
三、对因长期受大气影响,雨水侵蚀,而发生灰缝脱落的圬工砌体,应清除缝内杂物,重新用水泥砂浆勾缝。
四、桥梁墩台、桩柱排架混凝土结构物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裂缝、露筋等病害时,应及时采用水泥砂浆修补。对受行车振动影响大、不易用水泥砂浆补牢的应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混凝土等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修补。
五、圬工砌体镶面部分严重风化和损坏时,应用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补砌更换,新老部分要求结合牢固,色泽质地与原砌体基本一致。
六、基础局部掏空,护底、护坡等构筑物局部损坏,应及时分析情况抓紧修复。当损坏严重时,应按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七、对原有的防撞、导航、警示等附属设施要经常维护,保持良好的状态。当发现墩、立柱被船只碰撞发生损坏时,对被碰撞的墩台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包括墩台构件的损坏情况、立柱的垂直度等,并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八、对严寒地区的桥梁墩台基础的养护,应特别重视采取防冻措施,以保证河床状态稳定和加固设施可靠。
九、对于大桥及特大桥应在桥梁墩台设置沉降观测点,并每年进行观测记录,拱桥应设置桥台水平位移观测点。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发明涉及一种用一钻探设备进行的钻探方法,用一种钻探设备进行的钻探方法,该钻探设备有一钻探装置,创始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钻井方法,于11世纪传入西方。
是指向地下钻孔破碎孔底岩石的方法及钻进工艺的总称。为了满足不同的钻探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钻探方法。
深海钻探计划(DeepSeaDrillingProgram,DSDP)是1968年至1983年期间实施的一项海洋钻探计划,其目的是在世界大洋打大量不太深的钻井,采集沉积岩心,取得洋底地壳上层的资料。
1964年5月,迈阿密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组成了地球深部取样海洋研究机构联合体(Joint Oceangraphic Institutions Deep Earth Sampling,JOIDES),不久华盛顿大学加入联合体。1965年,JOIDES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海岸钻了14口井,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1966年6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指定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为 JOIDES 的操作单位,与之签订协议,由基金会提供1260万美元实施深海钻探计划,以取代耗资不菲的莫霍计划。1968年,深海钻探计划的专用钻探船,由环球海洋钻探公司建造的“格罗玛·挑战者号”建成下水并交付使用。
在1968年至1983年的15年里,“格罗玛·挑战者号”完成了96个钻探航次,总里程超过60×10公里,在624个钻位上钻探了1092个深海钻孔,采集深海岩心总长超过97公里,采集范围覆盖了除北冰洋之外的全球各大洋。随着第一阶段(1-9航次)、第二阶段(10-25航次)和第三阶段(26-44航次)的顺利展开,1975年,苏联、联邦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加入了该项计划,深海钻探计划进入了大洋钻探的国际协作阶段(International Phase of Ocean Drilling,IPOD)。1983年11月,“格罗玛·挑战者号”退役,接替它的是更加先进的“乔迪斯·决心号”,深海钻探计划也随之改称为大洋钻探计划。
一个主要的技术进步是在钻孔后扩大使用孔。钻探期间和之后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偶尔在孔中安装了长期的地震监测装置。这扩大了对板块构造涉及的动态过程的理解。另一项技术进步涉及1979年引进液压活塞芯(HPC),允许恢复几乎未受干扰的沉积物核心。这大大增强了科学家研究古代海洋环境的能力。
深海钻探计划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验证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此外还还根据海底钻探所取得岩心,重建了大西洋的海底扩张历史,提出距今约9000万年前,南极洲与澳洲、南美洲先后脱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还证明了印度板块曾以超过10cm/a的速度向北漂移,在近6500万年移动了45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