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这样的瓷器,我家有七八个,最早的一个,听说是我祖太母的外婆送给她的嫁妆品,现在有相传下来十几代了
板谷波山(1872~1963)原名板谷嘉七。明治五年生于下馆町(今天的下馆市)。 明治22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科就读,受教于冈仓天心、高村光 云等人,明治27年毕业。29年赴石...
鉴定方法一: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
陶瓷器装饰纹样——缠枝莲纹(组图)
1 中国传统瓷器装饰花纹形式——缠枝莲纹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 其绘花朵上下周转, 枝叶相互缠绕 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 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 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 上流行开的。魏 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 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 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 成 为这一时期瓷器 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 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2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 38cm,口径 7cm,足径 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主体图 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 冬纹等边饰。足内有青花楷书 “大清光绪年制 ”六字款。 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 其器型有一定
陶瓷器装饰纹样——岁寒三友纹
1 陶瓷器装饰纹样——岁寒三友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通常以松、竹、梅为主题,此外,亦 见以梅、竹、石或柏、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纹饰。 岁寒三友题材源于文人画。 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 凋;梅耐寒开花。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 受其风气影响,自宋以后常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 元青花瓷器上,有单纯描绘松竹梅的,也有加洞石芭蕉衬景的。 江西波阳出土的元青花瓶和江苏丹徒窑藏出土的元青花高足杯 上,均为单纯描绘;而元釉里红玉壶春瓶上则有洞石芭蕉相伴。 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 如永乐青花松竹 梅纹碗、青花松竹梅纹带盖梅瓶、成化青花松竹梅纹盘等。 清代瓷绘松竹梅纹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如故宫博物院藏雍正青花 釉里红瓶,苍松、青竹与红梅交相辉映, 生意盎然,并以竹叶藏诗“竹 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 2 宣德松
龙是古老中国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纹是陶瓷装饰的经典纹样。在明清两代时龙纹瓷器达到全盛,主要通过釉上彩,釉下彩等彩绘方法来绘制龙纹,同时也有印花,刻花等工艺。龙纹的样式多而富于变化,常见的龙纹主要有:云龙、戏珠龙、 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清宫旧藏。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高4.7cm,口径25.1cm,足径16.7cm。
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想品味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请关注公众号:那年故事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
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出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界看点
而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在瓷器上出现大抵是在五代时期。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上朝艺术化方向发展。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明清,龙纹在瓷器上达到了全盛期。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瞭望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你我他
欢迎关注公众号:纵深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联盟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以龙纹为主要纹饰的艺术作品很早便出现,直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往往被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所钟爱。
黄地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天球瓶
不同时期的龙纹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龙纹”的风格往往与当时的时代气息相当吻合。以明代为例,永宣时期为明朝国力最昌盛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体现在龙的形态与表情上就形成威猛神气的姿态。而发展到明中期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稳定而发展乏力,人们更愿意享受富贵生活而不是不断开疆拓土,同时期龙纹就显得规矩有余而霸气不足。再到明晚期的嘉万年间,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皇帝甚至出现不理朝政的现象,龙纹画片也就变得如皮影画一样民俗风味十足。
嘉靖 黄地红彩穿云游龙纹罐
由此可见,社会气质的变迁会影响艺术家与工匠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从而直接体现在艺术风格的转变上。同样的道理如轮回般再次出现在清代的艺术品领域,比如龙纹风格的转变上。从顺治康熙时期龙纹的霸气甚至狂放,到雍正乾隆时期的气派而富有张力,到嘉庆道光时期的安详而富贵,最后到晚清时期的作意甚至呆板。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龙纹折沿大盘
康熙帝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帝王,年幼登基,灭鳌拜、平三藩,北抗沙俄、南收台湾,康熙时期的龙纹显得桀骜不驯、放荡不羁、霸气张扬,龙的额头高起,长须短鬣,蟒身多曲,四肢伸展有力。
黄地龙纹鹿头尊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工艺美术精品众多,乃至许多乾隆以后的作品尽管精彩纷呈,却难以进入藏家的视线。古瓷专家认为,中国文化将会不断往下传承,而大清瓷器也会因其对现代文化特有的冲击力,而独具收藏价值,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