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现代光亮镀镍配方以1961年发明的瓦特镍液为基础,加入各种光亮剂和润湿剂构成。
由于电镀加工业所面临的惨烈竞争局面,使电镀加工业对电镀工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光亮镀镍来说就是要求镀层薄、出光快、分散能力好、色泽好,而管理上则要求组份少、最好单一添加,分解产物少,处理周期长。
如何满足这些新的技术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用适合的镀镍光亮剂中间体和如何合理组合中间体。
通常认为光亮添加剂是通过影响阴极极化过程而起作用的,也就是说有机添加剂对金属电沉积过程有足够大的极化作用,这从一些使用了光亮剂的镀镍液的阴极极化曲线可以得到印证。但是,某些新一代的镀镍光亮剂并不一定遵守这一原则,测试表明,有些新的镀镍光亮剂的极化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其出光速度很快,且分散能力也好。
有机添加剂在阴极表面的作用从其吸附到起作用(以参与电子交换的方式或以改变键能的方式、或影响结晶的方式等)直至脱附,总是有一个完成的速度的。这个速度对电镀过程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速度实际决定这种光亮剂的出光速度和二次电流分布的最初覆盖面的形成,也就是说有一类光亮剂在阴极表面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参入还原的过程,这不仅是可以快速出现光亮镀层,而且对提高二次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也是有利的。从电镀实践中可以知道,不同的镀种和镀液在第一次通电后形成的镀面的多少是不同的,并且这种初始镀面要想扩大,需要一定镀覆时间,对于低电流区,甚至于无论延长多少时间都再也镀不上。事实上,这种低区的电沉积和通电后的最初的二次电流分布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所使用的添加剂在一开始就不能让这些区域得到可以获得电沉积物的能量,以后的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类光亮剂并不是一定要以增加阴极极化来起作用的,这也就是新一代镀镍光亮剂的技术特征。在低电流区的界面内如果有提供电子的氧化过程,是有利于金属离子在这一区域的还原的。当然,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只可能有一种主要的作用方式,当影响晶核的大小时,就不会对晶核的距离也有大的影响,这时选用另一种有协同效应的添加剂就是有意义的了。事实上,现在成功的镀镍光亮剂都是组合光亮剂,并且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是这些组份的消耗平衡,由于它们作用原理的不同,在什么样的量的范围内是有作用的和在作用过程中的消耗量是多少,对电镀添加剂的实用性能有很大影响。可见是多种中间体的协同效应和影响结晶过程特别是低电流区的电子供给是新一代光亮剂的特征。
成分 | 代号 | 含量(g/L) |
丙烷磺酸吡啶嗡盐 | PPS | 60-70 g/L |
烯丙基磺酸钠 | ALS | 3-8 g/L |
丙炔醇乙氧基醚 | PAE | 5-10 g/L |
丁炔二醇乙氧基醚 | BEO | 5-10 g/L |
N,N-二乙基丙炔胺甲酸盐 | DEP | 8-15 g/L |
水 | / | 余量 |
1908年,美国默克公司布劳德提出芳基磺酸为有机添加剂,以及用锌盐作无机添加剂。
1912年,英国爱尔金顿工厂采用镉盐作光亮剂,无机盐称为第一代镀镍光亮剂。
1927年,开始使用萘三磺酸,是最早使用的有机光亮剂。
1930年,赫劳特实验室用芳香多磺酸衍生物。
1935年,哈公司的都洛斯发现香豆素有突出的整平作用,因而创立了高耐蚀半亮镍。
1936年,哈夏公司以磺化a-蒎烯为光亮剂。具有防针孔的表面活性剂。 威士伯和斯托达德提出添加硫酸钴、甲酸镍和甲醛的镀镍专利,特点是镀层没有裂纹、针孔少,但是亮度、整平性比有机光亮剂差,镀液对铜、锌、铅等杂质敏感。
1938年,发现硒酸和1,5-奈二磺酸可做光亮剂,但硒会引起镍层钝化。
1940年,泊格劳采用品红染料代替硒的芳香磺酸。布朗开始应用糖精,糖精是最早使用的初级光亮剂。
1941年,默克根公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润湿剂消除针孔。所用光亮剂为1,5-萘二磺酸和锌盐。
1950年,布朗用丙烯基磺酸和乙烯基磺酸作光亮剂,适用于空气搅拌。后来发现二甲基乙炔醇与糖精合用,可以获得非常光亮的镍层。
1957年,布朗获得磺化炔类的专利,并用环乙氧化反应改进炔醇和炔二醇的活性和稳定性,用季铵化的吡啶、喹啉和吖啶作为镀镍的整平剂,但是它们在低电流区吸附太强。
1959年,默克根公司改用三芳基甲烷染料代替锌。
1955年,卡陀斯发现使用1,4-丁炔二醇可使镀层全光亮,使用寿命较长。1,4-丁炔二醇的使用使光亮镀镍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是第二代镀镍光亮剂。
1976年,中国何鸿星用环氧丙烷与丁炔二醇缩聚,陈永生以环氧氯丙烷与丁炔二醇缩聚,制成BE光亮剂系列。
1979年,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将BE光亮剂进行磺化,制成791镀镍光亮剂。791光亮剂比BE光亮剂在低电流区的亮度略好些。。丁炔二醇衍生物称为第三代镀镍光亮剂。
1980年后,国外发展了以吡啶类、丙炔醇、丙炔胺衍生物为主的镀镍光亮剂,其优点是用量少、出光速度快、分解产物少、镀层白亮。被称为第四代镀镍光亮剂,多用中间体复配而成。
镀镍添加剂的分类:
按作用分类,包括光亮剂、整平剂、应力消除剂和润湿剂。有的添加剂具有多种作用,如糖精是应力消除剂,也是光亮剂;香豆素既是整平剂,又是光亮剂。
按功能分类,初级光亮剂又称第一类光亮剂或载体光亮剂,次级光亮剂又称第二类光亮剂或主光剂,辅助光亮剂又称初级辅助光亮剂。
根据自己所镀的方式可以选择滚镀镍添加剂,挂镀镍添加剂,一般选择镀镍添加剂考虑整平性,走位,还有韧性,如果外观要求高还要考虑镀后的亮度,产品有深孔的要选择深度能力强的镀镍添加,你可以试一试铭丰化工的镀镍...
氧化铬?氮化钛?
首先用Hull Cell检测稀释到那个程度合适,然后稀释补充镍盐和导电盐,多出来的镀液可用干净胶桶暂时储存,反正都是要加热电镀,蒸发后的需要补充的水量,用余下镀液添加,这样就节约了成本。电解和双氧水不...
工程添加剂配方
本研究中心集合了国内专业的研发团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吸取国外同行人 的经验,专门从事研发建筑材料精细化工助剂,先以开发出如下品种产品。 如需要,本研究 中心可转让以下产品配方,联系电话 13371615612 刘先生 。 DC-W 建筑防水材料: DC-W1 无机铝盐防水剂 (粉体、液体 )— Inorganic aluminum salt waterproof agent DC-W2 有机硅防水剂—憎水剂— Silicone waterproofing agent DC-W3 永凝液 DPS—Ultimate waterproof agent DC-W4 抗渗微晶防水剂— Microcrystal waterproof agent DC-W5 膨胀抗裂防水剂 DC-W6 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 DC-W7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DC-W8JS 聚合物防水涂料 (弹性、刚性
新型饲料添加剂..
新型饲料添加剂: 低聚果糖 GF13 低聚果糖 GF13(Burdock oligosaccharide ,BOS,分子式 GF13)是从植物中提 取的天然、功能性低聚果糖,属于菊糖( Inulin )家族;其分子结构、分子量以 及功能明确,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聚合度 (DP)均一、最具生物诱导活性、 纯度最 高(90%-99%)的低聚果糖(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到目前为止还 没有证据证明 DP小于 8的低聚果糖具有诱导活性, 而目前市场上的商品 FOS 的 聚合度一般在 3-8)。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无任何污染,是绿色天然的高科技 生物制品。该产品技术领先,适用广泛,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在功能上完全可 以替代壳寡糖 (oligochitosan, chitooligosaccharace) 。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其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镀镍液的类型主要有硫酸盐型、氯化物型、氨基磺酸盐型、柠檬酸盐型、氟硼酸盐型等。其中以硫酸盐型(低氯化物)即称之谓Watts(瓦特)镀镍液在工业上的应用最为普遍。几种不同镀镍溶液中所获得的镀镍层的物理性质,如表2-3-45所列。氨基磺酸盐型、氟硼酸盐型适用于镀厚镍或电铸。柠檬酸盐型适用于在锌压铸件上直接镀镍。这几种镀液的成本比较高。
◆ 普通镀镍(暗镀)
1.普通电镀又称暗镍工艺﹐根据镀液的性能和用途﹐普通镀镍可以分为低浓度的预液﹐普通镀液﹐瓦特液和滚镀液等。
预镀液﹕经预镀可保证层与铜铁基体和随后的镀铜层结合力良好。
普通液﹕该镀液的导电性好﹐可在较低温度下电镀﹐节省能源﹐使用比较方便。
瓦特液﹕满足小零件的电镀﹐但镀液必须要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覆盖能力。
2.镀液配制方法
根据容积计算好所需要的化学药品﹐分别用热水溶解﹐混合在一个容器中﹐加蒸馏水稀释到需体积﹐静置到所需体积﹐静置澄清﹐用虹汲法或过滤法把镀液引入镀槽﹐再加入已经溶解的十二基硫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取样分析﹐经调整试镀合格后﹐即可生产。
3.镀镍用阳极
镍阳极材料的纯度是电镀中最重要的条件﹐镍的含量>99%﹐不纯的阳极导致镀液污染﹐使镀层的物理性能变坏。在镀镍中比较适宜的镍阳极有以下几种﹕1.含碳镍阳极﹐2.含氧镍阳极﹐3.含硫镍阳极。
◆ 光亮镍
镀光亮镍有很多优点﹐不仅可以省去繁重的抛光工序﹐改善操作条件﹐节约电镀和抛光材料﹐还能提高镀层的硬度﹐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但是光亮镀镍层中含硫﹐内应力和脆性较大﹐耐蚀性不如镀暗镍层﹐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采用多层镀镍工艺﹐使镀层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得到显著的改善。
◆ 高硫镍
高硫镍一般含量为0.12~~0.25%。这种镍具有比铜﹐铜锡合﹐暗镍﹐光亮镍﹐半光亮镍﹐铬等都高的电化学活性。高硫镍镀层主要用于钢﹐锌合金基体的防保-装饰性组合镀层的中间层﹐其原理是上层光亮镍比下层半亮镍含硫量高﹐因而使两层间的电位差到100~~140mV﹐这样使双层镍由单层镍的纵向腐蚀转变为横向腐蚀﹐构成对钢铁基体的电化学保护作用。
◆ 镍封
镍封是在一般光亮镍液中加入直径在0.01~~1um之间的不溶性固体微粒(Sio2等)﹐在适当的共沉积促进剂帮助下﹐使这些微粒与镍共沉积而形成复合镀镍层。当在这种复合镀镍层表上沉积铬层时﹐由于复合镀镍层表面上的固体微粒不导电﹐铬不能沉积在微粒表面上﹐因而在整个镀铬层上的形成大量微孔﹐即形成微孔铬层。表面存大的大量微孔﹐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普通铬层中存的巨大内应力﹐因而减少了镀层的应力腐蚀﹐尤为重要的是铬层上的大量微孔﹐将铬层下面的镍层大面积地暴露出来﹐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铬与镍组成腐蚀电池﹐铬层为阴极﹐微孔处暴露的镍层为阳极而遭腐蚀﹐从而改变了大阴极小阳极的腐蚀模式﹐使得腐蚀电流几乎被分散到整个镀镍层上﹐从而防止了产生大而深的直贯基体金属的少量腐蚀沟纹和凹坑﹐并使镀层的腐蚀速度减小﹐且向横向发展﹐因而保护了基体金属﹐显著的提高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 缎面镍
缎面镍又叫缎状镍。缎面镍与镍封工艺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具绸缎状的外观﹐镀络后不会像光亮镍镀层镀铬那样有闪光﹐因而人眼注视后不会觉得疲劳﹐可以作为避免光线反射的防眩镀层。这类镀层在汽车反光镜﹐车辆内部注视零件﹐医疗手术器械﹐机床零件﹐眼镜镜框等表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 高应力镍
在特定的镀镍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能获得应力较大的容易龟裂成微裂纹的镍层﹐这种镍层﹐叫做高应力镍。
高应力镍是在光亮镍的表面上再镀一层1um左右的镍层。由于高应力镍的内应力大﹐所以在它的表面按常规再镀0.2~~0.3um的普通铬层后﹐在铬层与高应力镍应力的相互作用处﹐高应力镍层即产生大量微裂纹﹐并导致铬层表面也形成均匀的微裂纹。与镍封一样﹐铬层成为微间断铬﹐只是由高应力得到的是微间断铬﹐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这些裂纹部位殂成无数个微电池﹐使腐蚀电流分散在微裂纹处﹐从而使整个镀层的耐蚀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 镀多层镍
镀多层镍是在同一基体上﹐选用不同的镀液成分及工艺条件﹐获得二层或三层的镀镍层﹐目的是在不增加镍层厚度或减低镍层的基础上﹐增加镍层的耐蚀能力。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多层镍/铬组合层休系有
双层镍 半光亮镍/光亮镍/铬
三层镍 半光亮镍/高硫镍/光亮镍/铬
半光亮镍/光亮镍/镍封/铬(微孔铬)
半光亮镍/光亮镍/高应力镍/铬(微裂纹铬)
◆ 氨基磺酸盐镀镍
氨基磺酸盐镀镍的主要优点是所得到的电镀层应力低﹐镀液沉积速度快﹐但价格较贵﹐用于电铸和印刷电路板镀金前镀镍。
◆ 柠檬酸盐镀镍
柠檬酸盐镀镍工艺主要用于锌压铸件的电镀。主要的维护措施是﹕控制硫酸镍与柠檬酸盐之比在1﹕1.1~~1.2﹐温度不可过高﹐以防止柠檬酸盐分解﹐严格控制﹐pH值﹐零件入槽进采用冲击电流(2~3A/dm2)以保证结合力良好。柠檬酸盐镀镍应用还不广,成功生产的厂家不多。
镀镍润湿剂是在镀镍工程中,润湿基体表面,同时具有润滑功能的一种有机添加剂。又名镀镍防针孔剂。
镀镍防针孔剂(润湿剂)
金属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快速镀镍或电铸镍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在电镀镍过程中常常出现针孔与麻点,它们系镀层上微小凹处,其外形上是对称的,且有深有浅。根据其特征分:基体缺陷型、气体析出型和气体滞留型三种类型。
镀镍光亮剂 也叫镀镍添加剂 是化学镀镍溶液中的一种常用高效添加剂,一般由初级、次级光亮剂和辅助光亮剂组成,添加Q/YS.603(贻顺)后可以显著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及镀层结合力,同时可以大大提高镀镍液的稳定性,提高镀液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广泛用于各种用途的化学镀镍溶液中,对化学镀镍液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