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墩台

房或柱的基础部分。清初,于各省边境扼要处设立墩台营房,有警则守军举烟为号。有寇至则挂席鸣炮以报讯。现今许多地方仍然以XX台为地名。如沈阳附近有:胡台、门台、虎石台、三台子等,营口地区有:田庄台等皆由清初墩台制度演变而来。

墩台基本信息

墩台烽燧墩台

烽燧墩台是古代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城沿线和关的附近,城堡周围,均根据需要修筑。有的修筑在高山险要之处,有的建在平地较高的地段,有的修在交通要道,有的建在长城墙上。据戚继光《练兵实纪》谓:“堆烽解:自古守边不过远斥堠,谨烽火。”根据《太白阴经》卷五烽燧台篇第四十六记载:“经曰:明烽燧于高山四望险绝处置,无山亦于平地高回处置。”

《史记·索隐》引《纂要》云:“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立昼,燧立夜。”又据《史记·正义》记载:“昼日燃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烽,土橹也;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则举之。”每当遇到敌情时,夜间举火,白天放烟,及时通报敌情。

纵然在千里之外,边塞敌情仍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到上级指挥机关,直到京城。

嘉峪关附近墩台的布防很严密。早年已有隋朝以及更早的汉朝的墩台,隋代从武威修往玉门镇的墩台;在关上闸门附近有一座汉代修往玉门关的墩台,在张掖市花海农场有四座,东西走向。

明朝在此建关,修筑长城,在关内关外修筑了大量的墩台。

关外墩台,早年只有大草滩墩、石烟墩、黑山儿墩三座。嘉靖八年(1529年)又添筑了扇马城、上柏杨、下白杨、回回墓、仁泉墩五座。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抚杨情巡视时又增筑榆树泉、三条沟、火烧沟、古墩儿四座。这样,关外墩台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防御网。

在距关十公里的断山一带,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由肃州参将崔麒修筑了断山口墩。现查明,西起断山口,东到泥沟大队北面山上,沿山共有十二个墩台,是作为新城堡、野麻湾堡的外墩台,这一线的防御也是完整的。

距关百里外卯来到泉堡附近的山上,南北走向有十一个墩台,把住了这一带的山口。

关附近的黑山外围距关十公里左右的山头上,有头墩山、三墩山、五墩山,这些墩燧是了望通讯墩台,为关的耳目。

关两翼的明墙暗壁外侧,墩台林立。明墙东侧约半公里处有龟盖山,是天然屏障,山上有龟盖山墩,是这一带最高的墩台,为了望墩。明墙西侧,紧靠明墙到一公里半处的山头上,有三处烟墩,其中第二墩,距关五公里,为长城(野麻湾方向)的起墩。

由关向东到肃州亦有一路墩台,都在兰新公路附近,为关到肃州的通讯墩台。据说,原来也是十二个,可是多已不存。丁家坝以西一段,只有市区到安远沟大队中间的“安远沟过路墩”保存完整。墩台紧靠兰新公路北侧,平面呈正方形,底宽约8米,上面小,下面大,高约6米。夯土筑成,夯层厚20厘米。外有方形堡子,宽约18米。

夯土围墙残高1——4米,南面开一小道,堡子内可容数十人居住。

明朝政府还制定了出现敌情时长城沿线墩台举烟放火同时鸣炮的制度。为便于防守和执行勤务,墩台内配备旗帜、鼓、弩、软梯、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嘉峪关防区墩台内配备情况没有文字考证。甘肃师范大学内保存明代的“深沟儿墩”碑,一块可作参考,上面记载着:

深沟儿墩

墩军五台

丁囗妻王氏

丁海妻刘氏

李良妻陶氏

刘通妻董氏

马名妻石氏

火器

钩头炮一箇

线枪一杆

火药火线全

器械

军每人弓一张、刀一把、箭三十支

黄旗一面

梆玲一付

软梯一架

柴堆伍座

烟皂(灶)伍座

擂石二十堆

家俱

锅五口、红五只、碗十个、箸十双

鸡犬狼粪全

万历十年二月一日立

此碑为1538年所立,长0.6米,宽0.4米,厚0.15米。

据传,当时筑长城用的黄土,在经过筛选后,放在青石板上,在烈日下焙干或用火烤干,使土中的草籽不再发芽,才能夯筑长城。工程结束后,要经过严格的验收。在距墙一定的距离,用箭射墙,箭头碰墙落地就说明坚固合格,如箭头射入夯土墙,就是不合适,要返工重筑。

由于当时修长城时,讲究质量,责任明确,才能达到“版筑甚坚,锄耰不能入”,才能保存至今,仍然挺立在戈壁山间,雄伟壮观。

查看详情

墩台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5米会议桌

  • 5000*1800*760/AM0850 实木皮贴面
  • 13%
  • 成都晶煌家具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6米会议桌

  • 6000*2000*760/AM0860 实木皮贴面
  • 13%
  • 成都晶煌家具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4.2米会议桌

  • 4200*1600*760/AM0842 实木皮贴面
  • 13%
  • 成都晶煌家具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品种:机柜配件;规格:600×600×80mm;系列:机柜配件;型号:HYJD-66-80;说明:600×600机柜配置,定制;
  • 紫光物联
  • 13%
  • 福州紫光物联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规格(mm):Ф380×450;品种:圆凳;说明:黑蓝色YL112-43;
  • 驰远
  • 13%
  • 广州市驰远家具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钢筋头机

  • 直径5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筋头机

  • 直径5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筋头机

  • 直径5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筋头机

  • 直径5mm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筋头机

  • 直径5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墩及石墩铁链

  • 花岗岩石|Ф250×550mm、黑色铁链(石连接用)
  • 40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8-09
查看价格

成品石

  • 1.Ф300哑光面芝麻灰成品石,间隔2米布置一个2.石安置
  • 1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8
查看价格

坐凳

  • (1)柱坐凳 (2)Ф90mm,厚4mm铸铁钢管,预埋柱
  • 22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21
查看价格

空心柱

  • 1、石材种类:柱,正矿山西黑,整石 ;2、直径:400mm
  • 30个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0
查看价格

空心柱

  • 1、石材种类:柱,正矿山西黑,整石 ;2、直径:500mm
  • 20个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0
查看价格

墩台桥梁墩台

桥墩和桥台的合称,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建筑物。桥台位于桥梁两端,并与路堤相接,兼有挡土作用;桥墩位于两桥台之间。桥梁墩台和桥梁基础统称为桥梁下部结构。 中国周代以前,在河中堆集石块供涉水。秦代在咸阳渭水上架了一座用石柱作桥墩的横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三辅黄图》)。唐代长安中桥“岁为洛水冲注,……李德昭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分水势,自是更无漂损”(《中国石桥》),这种类端桥墩形式沿用至今。近代,墩台由石砌向混凝土浇筑发展。同时,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有些桥梁的桥墩桥台成为桥梁上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例如 T型刚构桥、斜腿刚构桥的上部结构同桥梁墩台的上部是连为一体的;悬索桥锚索的锚固部分一般是同桥台结合在一起的;开启桥的衡重部分常设置在桥墩台体之内;斜拉桥的索塔架往往包括基础以上的墩身部分等。 在墩台工程方面,中国古代有创造性的成就,如汉代长安灞河桥采用了卯榫相联结构,并应用若干节叠置的石鼓作成具有柔性墩性质的石柱墩。宋代泉州洛阳桥用船上起吊工具悬吊大石块砌筑石墩,石块有重达10吨者,实为用水上浮吊进行墩台施工的最早实例。近代,各种类型混凝土墩台和预制装配式墩台逐步向机械化拼装施工方向发展。随着施工装备的改进和施工技术的提高,桥梁墩台深水施工,峡谷中高墩台建造,以及受复杂应力的空间结构的墩台建造,不断获得发展。国内外对中等跨径桥梁多采用施工便捷、圬工量省的排架桩柱式桥墩。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跨越庞恰特雷恩湖的大桥全长约39公里,有跨径为25.6米的基本桥孔1526个,其中1500余座双桩柱(直径为1.64米的桩节段用12根预应力钢丝束串联)桥墩在15个月内完成,全桥在26个月内完成,创世界最长桥快速施工的记录。 桥墩 由帽盖(顶帽、墩帽)和墩身组成。帽盖是桥墩支承桥梁支座或拱脚的部分,其作用是把桥梁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墩身,并加强和保护墩身顶部。桩柱式墩的桩柱靠帽盖联结为整体。墩身是桥墩承重的主体结构,其作用是把桥梁上部结构荷载传给桥梁基础和地基。 实体墩 也称重力式墩,依靠自身重量保持稳定的桥墩。它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好。实体墩的墩身常用抗压强度高的石料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当墩身较大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不超过墩身体积25%的片石,以节省水泥。实体墩也可用预制的块件在工地砌筑,各块件用高强度钢丝束串联施加预应力。砌筑时,块件要错缝。用这种方法建造的实体墩又称为装配式桥墩。 薄壁墩 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实体薄壁桥墩或空心薄壁桥墩。实体薄壁桥墩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空心薄壁桥墩多用于大跨径桥和高桥墩桥。 柱式墩 在基础上灌筑混凝土单柱或双柱、多柱所建成的墩。中国通常采用两根直径较大的钻孔桩作基础,在其上面建立柱作成双柱墩,并在两柱之间设横系梁以增加刚度。此外,也常用单桩单柱墩。 排架桩墩 由单排桩或双排桩组成的桥墩。一排桩的桩数一般同上部结构的主梁数目相等。将各桩顶联系一起的盖梁可用混凝土制作。这种桥墩所用的桩尺寸较小,因此通常称这种桥墩为柔性桩墩。它按柔性结构设计可考虑水平力沿桥的纵轴线在各墩上的分配。 构架式桥墩 以两棂或多棂构架作成的桥墩,多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构架式桥墩轻型美观,但不宜在有漂流物或流冰的河流中建造。 桥台 由帽盖(顶帽、台帽)和台身组成。台身有前墙和侧墙(冀墙)两部分。前墙是桥台的主体,它将上部结构荷载和土压力传达于基础。侧墙位于前墙的侧后方,主要支挡路堤土方并可增加前墙的稳定性。前墙和侧墙均可用石料或混凝土砌筑。当上部结构为拱式体系时,除在桥面系同前墙相会处需设置台帽之外,在台身支承拱脚之处需另设拱座。和台帽相连的胸墙同桥面系端部之间应留伸缩缝。 重力式桥台 依靠自重来保持桥台稳定的刚性实体,它适于用石料砌筑,要求地基土质良好。重力式桥台的平面形状有U形、T形以及山形等。U形的整体性好,施工方便,但是台背易积水,故在台后填土中应设盲沟排水,以免发生土的冻胀。在土质地基上,翼墙同前墙相会合处应设置隔缝,将两者分开砌筑,以避免两者沉降不均,产生破坏。 埋置式桥台 埋置于路堤锥体护坡中的桥台,它仅露出台帽以上的部分以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由于是埋置土中,所以这种桥台所受的土压力很小,稳定性好。但是锥体护坡往往伸入河道,侵占了泄水面积,并易受到水流冲刷,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护坡的保护;在设计中应验算护坡万一被冲刷毁坏时的桥台稳定性和强度。 薄壁桥台 以 L形薄壁墙作成的桥台。这种桥台有前墙和扶壁,前墙是主要承重部分,扶壁设于前墙背面,支撑于墙底板上。扶壁有若干道,其作用是增加前墙的刚度。台帽置于前墙顶部。底板上方的填土有助于保持桥台的稳定。 木墩台 主要用于木桥。仅在一些易于取材的林区采用这类墩台,其他形式桥梁在维修抢险时也用木墩台或木垛作为临时支承。

走近吐孜托尔烽火台烟墩墩台

  在新疆,就怕自己走的少了,看的少了,听的少了,这种感觉,在我以往去过的其它区域,从没遇到过。

走近吐孜托尔烽火台,就是出于这种感觉。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吐孜托尔烽火台位于新和县西出口附近,距县城30公里。属于唐代遗址。

有关资料记载:现高约11米。其基部为夯筑,顶部用土坯垒砌。平面为方形,剖面呈梯形状。基部:东西长15.2米,南北长11.8米,面积约179.4平方米。距烽火台北部约10米处的地表上散布着许多夹砂红陶片、灰陶片,附近采集到龟兹五铢钱。

这里说到龟兹。所谓龟兹,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龟兹国所在地,汉唐两代先后在这里设都护府。龟兹在汉西域50余国中,为第三大国,人口81000余,户6900余。统辖包括今库车、轮台、沙雅、拜城、新和等地。国都延城,即今库车。龟兹地处西域中心地带,扼“丝绸之路”中段要冲。

新和县古代为龟兹的西南屏障,分布于县境50余处古代遗址中,经专家考证属于军事活动、屯田戍边的遗址就达10多处。

从新和县古迹示意图不难发现,这10多处军事活动、屯田戍边的遗址大多处于新和县的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在这些遗址的包围下,有它乾城(东汉班超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玉奇喀特古城(发掘了西域都护李崇的铜印和“汉归义羌长印”)和通古孜巴西古城(龟兹大城市)。

吐孜托尔烽火台就是这10多处遗址中的一处。

目测了一下,烽火台高不足5米,与相关资料记载的有很大出入,带我来的朋友告诉我,能看到现在这个模样,算是我的眼福了。她说,她每次来,每次看到的高度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要矮很多。

围绕烽火台走了一圈,四周倒塌的很厉害,以至于底部是怎么的结构已经无法看清楚,全被坍塌下来的土坯掩埋,而土坯已变成黄泥。在烽火台的中间部位靠北侧,有一个洞窟。洞窟的四周,一块块土坯清晰可见。

在底部的东侧,也有一个洞窟,洞口已被泥土埋住了二分之一,朝洞内察看,洞内有丢弃的矿泉水瓶、烟蒂等,看来,早些时候,这个洞窟还能让人进去歇息,但是,现在要想进入洞内,除非匍匐而行。

唐代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对当时的烽火台作了详细的记载:“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孤迥平地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二丈,上阔一丈。形圆。上建圆屋覆之。屋迳阔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为。上覆下栈。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开觑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口、鼓一面、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率,知文书、符牒、转牒。”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多少了解到当时烽火台的模样和运作模式。

朋友约我爬上烽火台顶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违心地爬了上去。(之所以说违心,一方面是这样的古代遗迹,实属罕见,我们不该在它瘦弱的躯体上,再踩上一脚,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住爬上烽火台“山高人为峰”和“一览众山小的”欲望,更何况没任何约束。)当然,爬上去的通道并不是过去的通道,而是当今到过此处的人踩下的痕迹。

爬山底部,极目四望,戈壁荒漠肆无忌惮地伸展开来,一眼望不到头。黑的是盐碱地,白的是沙,红柳或者是骆驼草稀稀拉拉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点绿色,给大地一丝生命迹象。

我不知道,1000多年前驻守在烽火台上的士兵,是处于生什么情形,或许很威严,或许很孤单,或许很恐惧,或许很饥饿,或许一夜之间被乱箭射死。我不敢作更多的设想。

离开吐孜托尔烽火台时,已接近黄昏。一整天阴天,到这个时候,太阳似乎被遮挡的不耐烦,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去撕破云层,把落下地平线之前的最后一屡屡强光猛烈照射下来,云层也不甘示弱,没等太阳露出脸,又紧紧地将太阳裹住。

在这样的天幕映衬之下,回望矗立在戈壁荒漠之间的吐孜托尔烽火台,显得既威严又孤单。

盛桥烟墩墩台

  从庐江县盛桥镇出发,沿316省道往西,再折向南,便来到了七里村。在七里村的野外,当地居民口中提到的“烟墩”就矗立在此。虽然在当地传说中,烟墩曾是三国时曹军使用的烽火台,但却一直未受关注。直到2011年6月,一起轰动省内的盗墓案,才稍稍揭开了这一垄黄土之下掩藏着的数千年历史。

当地传说:是曹操的烽火台

烟墩并不雄伟,只是一个十几米高的土台,占地一亩许,顶部平整,上面已长满野草。它仿佛就是附近农家随意堆放的土堆,然而,当地却传说这里是三国古烽火台,便不可不登顶一览。沿旁边的小径登上顶部,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之下,视野极好,周围的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据当地居民说,三国时期,曹操率83万人马下江南时路过庐江,看上了白湖一带,认为适合屯兵,便指挥士兵施工,准备排干湖水后平整地面养马练兵。盛桥的烟墩据传便是当时所建。不过有一天,士兵们正在大兴土木之时,一只喜鹊却口衔“天意”而来。当时,士兵们以铜鼓为号,鼓响就收工开饭。这只喜鹊飞临铜鼓之时,口中衔着的树枝正好掉落下来,击响了铜鼓。士兵们听到鼓声,便纷纷从工地上离开。就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刚刚排完水的地方又被涨满。见到此景,曹操认为是上天的启示,只得长叹一声“此处不宜屯兵”,将大军撤离。结果,这里没有成为曹操的练兵场、养马场,却留下了一段古烽火台的传说。

现在,烟墩周围已看不到水,烟墩顶部也被村民种上了庄稼。历史的真相被庄稼、野草和黄土层层掩盖,沉睡数千年。

盗墓大案:揭开千年古墓

沉睡千年之后,烟墩下掩埋的真相却被一群“不速之客”揭开。2011年6月,一起震惊全省的盗墓案在这里发生。据盛桥镇文化站站长盛业升介绍,当时,一伙跨省流窜作案的盗墓团伙来到此地,以埋电线杆为名进行挖掘。这伙盗墓贼离成功仅差“半步之遥”,因为就在他们准备将挖出的文物交给买家时,却出现了“内讧”,一名成员愤而向警方举报。接到举报后,警方“一锅端”了这个团伙。

盗墓贼固然可恶,却揭开了烟墩下神秘古墓的面纱。盗墓贼们挖出的文物是玉佩和玉玦各一块。破案之后,当地文物部门曾进入盗洞对古墓进行了初步勘验,初步判断为战国或西汉时期的古墓。我国战国至汉代这段历史考证有许多“空白”,如果这座古墓确定为这一时期的墓葬,将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研究与考古价值。盛业升还介绍说,古墓内的棺木为楠木所制,他们在棺木内发现了丝绸等物品。而且,古墓内的棺椁为四层结构,棺椁外面还有封土层,初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小可。

专家观点:最早应是“神墩”

烟墩原来是一处古墓?庐江县文史专家吴守春却认为烟墩的真相不止于此。他表示,根据多年考证,烟墩最初应该是先民们聚居的“神墩”。先民们为求平安,便垒土而居。全村都住在用土堆起来的高台上,以抵御野兽、洪水的袭击。这种高台保留下来的,便被后人称为“神墩”。

吴守春认为,为方便村民进出,神墩大多依水而建。此外,由于世代居住,世代修缮,神墩的土层分层明显,堪称“文化堆积层”。他考察了庐江县境内已发现的200多处神墩,均有这两个特点。

按照这两个标准,他认为盛桥烟墩最初也是一处神墩。他说,烟墩周边现在虽然没有水流,但在历史上却是一处河道。此说法正与民间传说中曹操放水屯兵的说法相吻合。他也对烟墩的土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完全符合“文化堆积层”的特点。

按照吴守春的观点,烟墩最初是神墩,后来才被人在里面修建了陵墓。他认为,古人修陵墓注重风水,神墩依水而建,形似山,非常符合风水的要求,达官贵人在此建造墓穴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实,神墩、古墓也好,烽火台也罢,历史都已远去。如今,烟墩已成为盛桥镇的一处景致。目前,盛桥镇烟墩古墓发掘工作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烟墩的真相、烟墩内的“遗产”,将在不久的将来重见天日。

出行小贴士

行:自驾游,从合肥市内出发,由小西冲枢纽进入G4212高速,沿G4212行驶约55公里,从庐江/军铺出口下。再进入S319省道,进入庐巢路,到达盛桥镇。从盛桥镇出发,沿316省道往西,再折向南,便来到了烟墩古墓所在的七里村。

乘车,在合肥新亚汽车站搭乘合肥至盛桥的大巴车,到达盛桥镇后,再打当地的“面的”去七里村。

玩:盛桥镇内除烟墩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金城寺遗址等去处,以及明代庙碑、圣旨碑等大量遗散于民间的珍贵文物。

吃: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大饺、粑粑。

寻访明代烟墩墩台

7月4日下午,深圳首个户外走读项目“山海之旅·走读盐田”开展第六期走读活动,寻访明代盐田烟墩。深圳地方史研究专家、深圳博物馆研究员张一兵带领近30名通过公开报名的市民读者登上梅沙尖,通过“户外 阅读”的方式,将深圳人最喜爱的户外登山与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学习进行结合,穿越历史,寻访明代烟墩遗迹,感受盐田土地上曾经的烽火狼烟。

在盐田区首家书吧式图书馆——“习学书吧”,市民读者先了解了明清时期深圳烟墩的基本概况,了解盐田烟墩在中国海防历史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据张一兵介绍,烟墩,即烽火台。深圳烟墩的历史从明代洪武年间设立卫所开始。盐田烟墩直到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中才有明确记载,当时盐田隶属大鹏守御千户所。但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粤大记·卷三十二·广东沿海图》中,盐田墩台则找不到踪迹,应该是遭到了裁撤。而后康熙七年展界,新安沿边奉设墩台21座,其中有盐田墩台一座,同时还有大梅沙、小梅沙墩台各一座。据此推断,现存的烟墩应该是盐田烟墩,属明嘉靖朝遗存。

随后,市民读者乘车前往梅沙尖方向,沿登山道拾级而上,经过约40分钟后,终于看到一座石块垒砌的墩台。墩台距离登山道很近,残存的墩基只有约两米高,周围被荒草和灌木所包围。墩基的石块间已经看不到粘连的痕迹,站到墩基上会感觉摇摇晃晃的。据张一兵介绍说,盐田烟墩在整个广东境内极具代表性,同时保存得相对完整,它的发现为盐田这块土地曾经作为古代海防要塞提供了重要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活动现场,张一兵也现场带领大家了解烟墩的结构,功能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认定它的年代。

据悉,“山海之旅·走读盐田”系列户外走读活动,今年共分为“与文学同行”、“山海考察季”、“滨海生活季”、“历史人文季”四大系列,10场活动,分别以盐田疍民、梅沙尖烟墩遗迹、三洲田首义、梧桐山自然笔记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与城市、海洋与文学、海洋与创意、沙滩音乐等10个不同的主题角度切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与市民读者一同行走。2015年度“山海之旅·走读盐田”系列活动将每月举办1期,活动全部面向市民免费公开报名,广大市民可通过盐田区图书馆海报、官方网站、“走读盐田”微信公众账号报名及了解活动最新动态。

查看详情

墩台简介

【墩台】dūn tái 明清设立的报警台。

【简介】明 黄瑜 《双槐岁钞·车战器械》:“车骑连云炮震雷,边墙如月接墩台。”《明史·杨博传》:“又以暇修筑 肃州 榆树泉 及 甘州 平川 境外 大芦泉 诸处墩台,凿 龙首 诸渠。”

《满文老档》载:天命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汗降书谕曰:“明人之法,既敌人进入,头台之人,疏而不觉,不发炮,不燃号烟,则他台之人,难知敌进,亦不发炮,不燃号烟。。”此处台指墩台也。

查看详情

墩台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墩台墩台村

村名由来:该村有处遗迹,为辽金时期点将台,故名墩台村。

在该村西侧,有一处上窄下宽的土丘,高3米左右。土丘下立着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写着“吉林省文化保护单位墩台遗址”,另一块写着“榆树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墩台遗址”字样。

碑文上记载,遗址位于新庄镇墩台村西侧,为一梯形土丘,底座直径四41米,高3.6米,顶部直径11米,在墩台附近曾发现石斧、石铲、夹砂褐陶陶片,属西团山文化类型,地表还有辽金时代布纹瓦、青砖分布,可知此遗址在青铜时代、辽金时代都曾使用。

查看详情

墩台文献

块石砌墩台 块石砌墩台

块石砌墩台

格式:pdf

大小:5KB

页数: 2页

一、石砌墩台施工 石砌墩台具有就地取材和经久耐用等优点, 在石料丰富地区建造墩台时, 在施工期限许可的条件下, 为节约水泥,应优先考虑石砌墩台方案。 (一)石料、砂浆与脚手架 石砌墩台用片石、 块石及粗料石以水泥砂浆砌筑的, 石料与砂浆的规格要符 合有关规定。 浆砌片石一般适用于高度小于 6m的墩台身、基础、镶面以及各式墩台身填 腹; 浆砌块石一般用于高度大于 6m以下的墩台身、镶面或应力要求大于浆砌片 石砌体强度的墩台; 浆砌粗料石则用于磨耗及冲击严重的分水体及破冰体的镶面工程以及有整 齐美观要求的桥墩台身等。 将石料吊运并安砌到正确位置是砌石工程中比较困难的工序。 当重量小或距地面不高时,可用简单的马凳跳板直接运送; 当重量较大或距地面较高时, 可采用固定式动臂吊机或桅杆式吊机或井式吊 机,将材料运到墩台上,然后再分运到安砌地点。 用于砌石的脚手架应环绕墩台搭设, 用以堆放材料,并支承

混凝土墩台、石砌墩台施工 混凝土墩台、石砌墩台施工

混凝土墩台、石砌墩台施工

格式:pdf

大小:5KB

页数: 1页

介绍了混凝土墩台、石砌墩台的施工。就地浇筑的混凝土墩台施工有两个主要工序,一是制作与安装墩台模板;二是混凝土浇筑。

墩台沉降观测

【学员问题】墩台沉降观测?

【解答】a、进行墩台沉降观测前,在承台施工时埋设沉降观测点。

b、每个墩、台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必须与高程控制网中的基本水准点联测,确定其高程,或者采用相对高程,就近选择牢固可靠的高程点参考,记录下初始观测站。

c、观测以承台砼浇注完毕后开始,在承台顶面上、下游端或4个转角处选择固定的点位。

d、当墩身砼施工灌注完毕后,承台顶的各个高程点再观测一次,以比较墩身浇筑前后的高程变化。同时及时将后一次各点的高程传递到墩身离既有地面1.0m左右高度范围内,不会被顶帽覆盖的相对稳固的构件上或墩身侧面设置的标志处。当顶帽砼施工浇筑完成后,对上述高程点亦观测一次。

e、承台建成到墩身、台帽建成,所测高程变化即认做为墩身、台帽修建阶段中桥墩可能发生的沉陷情况,可只将沉陷量记为观测成果。此后即以墩身高程点为固定的观测点,其高程测量同时就与上述观测点联系,以避免沉降观测的间断。

f、沉降观测成果按观测时间和实测高程编制时间与高程关系曲线,可以清晰了解墩、台沉降全过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查看详情

墩台盖梁简介

墩台盖梁是桥墩台盖梁的施工作业方式。

盖梁施工

桥墩台盖梁采用托架法现浇,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利用预留的孔洞安装托架纵横梁,在横梁上拼装好底模。然后先绑扎盖梁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再拼装两侧的模板。盖梁模板可用钢管撑成缆绳拉将其固定。2100433B

查看详情

墩台的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将基础顶面冲洗干净,混凝土基础应凿除表面浮浆,整修连接钢筋。

2、墩台模板、支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3、模板采用分段整体吊装时,应连接牢固,保证其整体性,可视吊装能力确定分段高度。

4、浇筑墩台混凝土时,脚手架、T型平台等不得与模板支架连接。支撑应作用在可靠的地基上。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6、墩台模板安装的检查内容:墩台模板安装一般需要检查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表面平整度、相邻两板面高低差、同一墩台两垫石高差、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7、墩台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当间歇浇筑时,施工接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