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是201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江亿。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基本信息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简介

内容介绍

十多年来,江亿院士在教学领域、研究领域率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编写了众多的专著,出版了很多书籍。在这些文献中,他常常亲自作序或撰写前言,点评出著作的背景、意义和后续的科研计划。由于成果的丰厚,所作之序和前言也积累了相当的数量。本书汇集所写之序,内容分两部分:23篇序和3篇关于建筑节能文章,吴德绳先生为本书作序。

2100433B

查看详情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建筑节能轻质LYM外墙板

  • 厚度(mm):30,
  • m2
  • 13%
  • 湖北恒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建筑节能轻质LYM外墙板

  • 厚度(mm):30,
  • m2
  • HB1号
  • 13%
  • 湖北恒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思考帽智能装置雕塑

  • Ф1200-1500,进口透明树脂 开磨造型 Ф68直径镜面不锈钢杆 内置感应灯光 感应音响装置
  • 众象雕塑
  • 13%
  • 江苏众象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酚醛复合型建筑节能保温板

  • 屋顶 25mm
  • 中野
  • 13%
  • 湖南中野高科技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建筑节能轻质LYM隔墙板

  • 厚度(mm):120,
  • m2
  • HB1号
  • 13%
  • 湖北恒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多乐士ICI家

  • L
  • 清远市英德市2008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甲苯亚磺酸

  • kg
  • 广东2021年全年信息价
  • 水利工程
查看价格

甲苯亚磺酸

  • kg
  • 广东2020年全年信息价
  • 水利工程
查看价格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 粒径大于15CM
  • 揭阳市揭西县2018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 粒径大于15cm
  • 揭阳市揭西县2017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节能运营管理平台软件

  • 能源管理软件v1.0;设备监控、能耗计量、节能分析、能源调度平台软件.支持历史数据及时时数据曲线,报警管理,报表管理,动态组态画面.建筑物能源均衡控制管理;建筑物热平衡控制算法,能源优化控制模块
  • 1套
  • 1
  • 国内一线品牌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21
查看价格

建筑节能运营管理平台软件

  • 能源管理软件v1.0;设备监控、能耗计量、节能分析、能源调度平台软件.支持历史数据及时时数据曲线,报警管理,报表管理,动态组态画面.建筑物能源均衡控制管理;建筑物热平衡控制算法,能源优化控制模块
  • 1套
  • 1
  • 国内一线品牌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15
查看价格

酚醛复合型建筑节能保温板

  • 墙体 25mm
  • 5275m²
  • 1
  • 中野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6-04
查看价格

酚醛复合型建筑节能保温板

  • 屋顶 30m
  • 9213m²
  • 1
  • 中野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3-29
查看价格

ESVision建筑节能运营管理平台软件

  • Esvision能源管理软件v1.0;设备监控、能耗计量、节能分析、能源调度平台软件. 支持历史数据及时时数据曲线,报警管理,报表管理,动态组态画面.建筑物能源均衡控制管理;建筑物热平衡控制算法
  • 1套
  • 3
  • 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思考文献

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格式:pdf

大小:188KB

页数: 2页

针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从政策鼓励、标准制定、宣传推广、节能研发、节能产品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建议,以不断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

格式:pdf

大小:188KB

页数: 未知

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思路。研究了在我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建筑节能机制。

对我国供热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的形势对供热事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供热行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记者近日采访了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原北京市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城镇供热专家组专家郭维圻。

郭维圻认为,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供热行业也同样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改革期、挑战期和机遇期。供热行业不仅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而且还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历史性变革,如何判断并把握供热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供热行业将面临新抉择。

他对供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判断一:当前供热行业正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必须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改变现状,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将加剧供热企业对环保的投入,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二是全球发展导致的能源需求增长,将推高化石燃料的价格,我国北方地区供热行业燃料成本居高不下,将造成不良经济影响;三是劳动力需求加剧和社会人工成本上涨,将使供热人工成本急剧增长,企业负担进一步加大,逼迫供热企业寻求新供热管理方式。

判断二:我国供热行业已进入两个关键时期。一是伴随城镇化进程,供热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20年,供热面积将从目前100亿平方米增至200亿平方米,但供热发展又面临着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多重压力,供热已作为战略性问题提到国家以及城市管理的重要议程;二是在节能减排和老旧设备的压力下,供热设施设备已进入了更新改造期,供热行业新的设备设施装备水平将决定着我国供热系统未来15年至20年的能力与效率,也决定着供热领域节能减排水平。

判断三:供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机遇大于挑战。一是采暖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呈个性化趋势,供热面临用户的挑战,传统供热只讲保障将成为历史,未来企业比拼的是创意文化,供热产品将走向舒适化、个性化、数字化;二是新能源革命,使供热行业成为朝阳行业,资金、技术、人才开始涌向供热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物联网以及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趋势,供热市场将被无情分割,传统供热方式与管理方式以及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新挑战;三是新常态下的新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民生需要、基础设施、环境生态、能源建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领域,如何争取和利用好新政策是供热行业面临的新发展机遇。

判断四:供热行业将面临新的重大变革。这体现在,一是供热行业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使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热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供热运行效率,努力构建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供热系统已成为我国供热事业发展的关键,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二是供热行业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供热企业改革、适应市场新形势与要求、加快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加快新技术推广和装备升级,这是当前供热企业必须思考和付之行动的问题,也是供热企业再发展的关键;三是发挥行业整体作用,凝聚行业智慧与力量,围绕发展、改革、管理三大主题,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企业改革,这将是供热行业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同时,郭维圻又对新形势下供热企业面临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供热企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压力,一是成本压力,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压力、燃料价格成本压力、劳动价格成本压力;二是社会压力,包括消费需求提高压力、市场竞争加剧压力、政府资金紧缩压力;三是自身压力,包括管理观念陈旧、技术装备落后、综合素质低下等方面压力。

在问及目前供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时,郭维圻表示:

一是体制改革尚待深入,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改革尚未将补贴方式纳入工资结构和退休统筹范畴,企业退休人员采暖保障还存在政策障碍;供热计量面临的体制障碍、政策障碍、基础障碍、利益障碍、设备障碍、能力障碍,将制约计量收费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客观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两个主体”尚未确立、政策引导尚未到位、法规标准有待完善、社会宣传缺乏力度、行业自律尚需努力等问题,需要政府加以引导、规范;供热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供热投资体制尚未理顺,供热价格体系与调价机制尚未形成,各地供热价格面临资源、环境和社会稳定多重压力,特别是大气治理带来的高额供热成本,使供热价格倒挂,企业政策性亏损得不到合理补偿,打击了供热企业的积极性;再有就是传统观念以及传统方式制约企业发展,供热企业改革有待深化。

二是历史问题欠账严重,设施老旧年久失修。由于体制改革滞后、热价未理顺、欠费严重等历史原因,供热设施资金投入不够,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等浪费热能现象突出。北京市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还有5168公里的管网设施以及2.4037万公里的户内立管亟待更新改造,涉及供热面积两亿平方米,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三是企业壁垒制约发展,技术装备已经落后。目前,我国供热行业的传统观念、落后模式、老旧系统以及企业壁垒已严重制约了技术进步与事业发展。燃煤锅炉面临设备更新或排放改造,设备升级改造与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迫在眉睫,这决定着企业未来10年到20年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供热企业的锅炉效率、管网输配效率以及换热效率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节能潜力巨大,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供热节能从智能转向智慧是当务之急。

四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各地供热后勤化非企业的运行模式,造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供热单位管理粗放、效能与服务低下;供热职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供热一线员工中,60%是季节工,流动性大,基本技能、服务意识、管理能力与先进设备、安全运行、节能降耗、服务质量的要求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保障能力、节能减排和服务质量。

五是传统方式受到挑战,企业发展面临风险。一方面,事业发展加速,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社会资本与技术向供热领域的倾斜,使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思维、新模式开始涌入供热领域,冲击了传统供热方式;另一方面,目前,传统供热企业已进入疲劳期,企业故步自封、技术壁垒、市场封闭,全员精神不振、情绪低迷,企业不仅失去了创新的激情与动力,而且可持续发展还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

他认为,供热行业要确定发展目标。一是技术目标,就是提升并引领供热行业的技术与装备的先进水平,打造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供热系统,深化供热领域的节能减排。二是管理目标,就是创新行业管理机制,强化行业基础管理,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努力创造和谐供热环境,努力打造一流的供热队伍。(未完待续)

对供热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郭维圻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创造争取供热行业生存发展的条件。要加快推进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价格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供热法规体系,积极培育规范供热市场,逐步建立供热市场新秩序;要加大政府供热基础设施扶持力度,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提升供热系统的保障能力和节能减排效率;要积极推进供热资源及体制性整合,促进供热向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要提升供热行业社会地位,提高劳动力资源质量。

第二,积极探索供热企业发展方式与途径。发展是硬道理,谁占有了供热资源,谁就占有了市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可能与机遇。供热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企业供热规模,将企业做大作强;要注重发展方式,力求将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改造结合;要创新服务理念,适应并引导消费需求,奠定发展基础。把握发展条件,重视项目投资的环境与投入产出效益;要以环保与效率为中心,多种方式发展;要延伸企业服务,盘活现有资产与市场,整合资源发展。

第三,依靠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支撑供热事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装备升级已成为当前缓解行业成本压力的关键。要集合行业智慧与力量,围绕供热系统技术路线和关键设备,做好系统顶层设计,以可以达到的最高标准,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资源,为供热行业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要进一步放开供热技术市场,改变“唯我为大、故步自封、技术壁垒”传统观念,打破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技术壁垒,引导社会资源向供热领域的倾斜、流动与聚集,加快供热行业的技术进步;要以全生命周期的新理念,加快供热系统技术创新与设备替代升级,借助计量系统改造、天然气低氮改造以及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全面提升供热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

第四,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奠定行业发展基础。先进的技术设备离不开企业坚实的管理基础,更离不开企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一线队伍,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和企业素质的竞争。要将供热行业技术培训与技术人才培养纳入行业发展战略,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大力培育技术人才,加强一线职工技能培训,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事业发展聚集力量;要实施减员增效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的手段,依靠各级管理人员的智慧,提升供热运行的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五,稳步推进计量改革,实现计量收费可持续。总结反思我国供热计量10年改革,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但也有值得深刻反思的教训,在全行业改革的实践中,认识上已经有了“五大转变”:一是从非理性、盲目性向合理性、科学性方面转变;二是从为计量而搞计量向为节能降耗和精细化管理转变;三是从强调计量改造向系统节能改造方面转变;四是从单纯计量技术向智慧供热方面的转变;五是从重前期计量改造向后期能源服务管理的转变。这五大观念上的转变对未来计量收费的可持续至关重要。

他强调,总结反思10年计量改革的历程,全行业要调整心态,统一思想,围绕降耗增效和行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稳步推进计量改革。

谈到具体思路,郭维圻认为,要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调整实施路径,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取得实效;要强化并落实供热单位和计量生产服务单位“两个主体”的责任,将责任与利益挂钩,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计量管理新机制;要鼓励技术创新,规范计量市场,注重行业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市场秩序。同时,政府要有所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化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主动为供热行业计量收费的可持续创造条件。

查看详情

对我国桥梁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75.71万座,4257.89万延米。目前,仅黄河上已建和在建的大桥已达228座,长江上达到162座。我国建成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梁桥这四类桥梁的跨径均已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的前列。从发展历程看,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经历了从平原区向山岭重丘区、从一般江河湖泊到大江大河再向海湾及联岛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桥梁结构从常规的以梁桥和拱桥为主,向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高墩、不对称结构、弯桥发展,再向离岸深海长联桥大型上下部预制结构、大型复合基础以及超大跨径结构发展。总体上,我国公路桥梁建设走过了一条自力更生、以我为主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到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已逐步实现从最基本的注重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方法向注重全寿命周期成本及环保、景观、品质、耐久的现代设计理念转变。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它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特别是桥梁建设不断提出新需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建设技术成果带来的新探索与实践;更凝聚了我国桥梁建设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懈追求高品质桥梁建设成果的智慧和心血。

一、当前我国桥梁建设发展与桥梁强国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尽管我国在桥梁建设核心技术、桥型与结构体系、材料性能和装备水平、桥梁监测与评估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桥梁强国相比,还存在以下主要技术差距:

(一)在大跨径桥梁设计方面:技术储备不够,如主跨3000米级悬索桥及1500米级斜拉桥等结构体系与关键结构问题有待解决;高性能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滞后;与超大跨径相匹配的支座、伸缩和阻尼等装置、设备研究开发不足,与国外先进产品有差距。

(二)在设计规范和设计理论方面: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及钢结构疲劳荷载验算等基础性研究不够,技术储备不足;对传统材料的组合结构研究、新型材料组合结构的探索和积累有明显差距;主要设计规范中原始创新内容与建设规模不相匹配。

(三)在桥梁施工方面:深海基础、抗震基础和装配式基础工厂预制化、整体化、大型化,以及现场施工大型、先进机械成套装备水平还有差距;钢构件下料、焊接、机加工等各工序的精度控制系统,混凝土构件模板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精度还不够高;中小跨径桥梁结构体系也需要改进。

(四)在旧桥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方面:检测设备的自主创新、评估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加固机具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以及应急抢修装备的轻型化、小型化、系列化等方面差距明显。

(五)在桥梁养护管理方面:对大型桥梁、非常规结构桥梁的监管养护经验不足,专业机构和从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技术手段和水平亦相对滞后。

上述五方面的差距,并不足以完全概括我国桥梁建设发展存在的全部问题,但都至少是较为基础和突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和目标,研究确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公路桥梁技术发展方向,尽快迈进世界桥梁强国的行列。

二、 “十三五”我国公路桥梁发展要坚持“创新引领,建养并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如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切实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推动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落实国家“三大战略”的关键期,作为交通运输业来说,服务国家“三大战略”,适度超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既是我们的发展机遇,更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担当。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组织建设好“十三五”重大项目,就需要清醒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方式与内容的阶段性特征,以战略思维来审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在桥梁工程领域,坚持“创新引领、建养并重”是至关重要的。

(一)创新桥梁建设技术,努力实现支撑保障能力的新跨越。

到2030年我国还需新建2万多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上有许多关键性控制工程是跨越长江、黄河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或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穿越沟壑和崇山峻岭的高架桥梁,如琼州海峡通道、渤海湾海峡通道等重大工程在采用什么工程结构特别是桥梁结构方面都还在进行研究论证,有许多难点和关键技术尚待突破。需要重点开展以下技术创新:

1.面对公路桥梁设计理念的提升和桥梁精细化设计的需求,需要完善公路桥梁抗风、抗震等减灾防灾设计方法,建立健全公路桥梁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与相关规范,研发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桥梁设计系统,以推动我国公路桥梁设计技术的升级换代。

2.面对交通运输发展和长大桥梁建设的需求,需要解决长大桥梁适宜交通荷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组合交通荷载,基于全寿命周期设计的耐久性作用、疲劳荷载等关键技术问题,以促进我国桥梁设计水平和可靠性的提升。

3.面对琼州海峡、渤海湾和西部山区大峡谷等超长、超大跨越建设需求,需要研发轻质、超高强的工程材料和水深超过70米的基础施工技术,以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支撑超大跨结构体系的创新。

4.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城市群、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需要研发多层承载结构桥梁,实现桥位资源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以解决满足公路、市政道路、轨道交通与铁路共建的一桥多用问题。5.面对我国中小跨径桥梁通病根治和服役可靠性提升的现实需求,改进创新现有中小跨径桥梁结构体系,提升整体化性能,发展钢结构、钢混结构和无缝桥梁,以推动我国中小型桥梁建设向工厂化、标准化以及结构耐久性方向提高。

6.面对公路桥梁标准化建设、工厂化制造和便捷化施工的需求,结合根治混凝土桥梁痼疾病害的需要,大力发展钢—混凝土组(混)合结构桥梁,以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制造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发展。

(二)改进桥梁养护技术,全面提升桥梁服役性能。

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步入维修期的桥梁数量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公路网中,各类危桥数量达7.96万座,约占桥梁总数的10.5%,直接影响我国公路网的安全运行,尽管我们加大了改造力度,降低了国省干线的危桥数量,但农村公路上的危桥仍居高不下,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如何保障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已成为目前桥梁工程界的巨大挑战。桥梁工程技术发展也面临以建设为主向建养并重转型,需要我们在桥梁养护理念、方式、设备与材料及养护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我国桥梁工程材质、损伤、缺陷和受力状态的检测需求,需要研发桥梁永久荷载下桥梁受力状态非破损检测技术及装备,发展桥梁损伤和缺陷的可视化检测诊断方法及装备体系,构建服役桥梁材质状况高精度量化无损检测技术体系,以支撑我国桥梁养护和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2.面对我国桥梁长期性能研究和长大桥梁运营管理的技术需求,需要研发高精度、长寿命、智能化传感器,发展桥梁关键状态参数和性能指标长期跟踪监测技术,构建桥梁健康诊断以及性能和抗力衰变监测技术体系与标准,研发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管养系统,以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

3.面对服役桥梁养护科学决策的技术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承载能力和减灾防灾能力鉴定方法,构建桥梁安全可靠性评估和使用寿命预测等的理论体系及技术方法,以推动我国桥梁服役可靠性的提升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4.面对我国服役桥梁养护管理和桥梁资产保全增效的技术需求,需要转变桥梁养护理念,发展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提升桥梁机械化养护能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桥梁养护技术及装备体系,以促进我国桥梁技术向“建养并重”转型发展。

5.面对服役桥梁病害处治和提高使用荷载等级的实际需求,需要完善加固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快速可靠的加固技术,发展模式化加固技术和整体替代技术,以保证公路网的畅通与高效。

6.面对灾后应急抢通和保通的需求,需要提升桥梁应急装备跨越和承载能力,拓展桥梁应急装备的品种,增强桥梁应急装备的施工便捷性,以提高我国公路的应急保障能力及水平。

此外,还要强化设计与施工精细化,提高桥梁建设的工程品质;要加大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力度,为跨江跨海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要提升桥梁养护管理技术和水平,在开展桥梁常规检查、评价、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特大型桥梁的安全运营与监测,确保重要桥梁的运营状况实时可控。

展望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桥梁建设目标,更加注重功能,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注重经济耐久,更加注重建筑美学,更加注重全寿命周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

查看详情

新木材法对我国木家具的影响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把我国看成是非法采伐高风险的国家。近日,欧盟《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的强制实施,对我国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木家具等木制品出口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对我国木家具等木制品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影响有哪些:

一、出口木制品成本大幅增加

首先,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其次,原材料运输成本将增加。由于通过FSC森林供应认证的本地林场较少,欧盟客户提出要求后,异地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将大大增加。再次,认证费用将增加。企业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企业想要通过FSC认证需认证费用3万元左右,之后每年需要年审,年审费用约为1.5万元,而实施FSC森林认证之后,企业必须出资为其原料购买地的森林经营单位支付认证费用。此外,进口原料成本将增加,经过认证的进口木材成本比普通进口木材高出10%左右。上述情况无疑增加了成本,对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二、木门等木家具企业获得FSC认证难度加大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目前,全世界获得认证的木材只有10%,就中国而言,由于我国的森林认证刚刚起步,市场上获得认证的木材则不到1%。而新规定要求进口到欧盟市场的木制品必须获得森林管理委员会的认证,但该机构的标准与其他国的标准并不互认,这为合法性证明的取得或者拿到认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能提供足够合法性证明的木材和木制品将受阻欧盟。

三、输欧木制品的门槛大大提高

我国一些企业需要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口原木和木材产品,而这些供应国中不少国家都存在非法采伐问题,因此,欧洲的原木“身份证”要求可能会使一些家具企业错失订单。而各国的管理法规不同,很难证明木材来源是否合法,一些进口木材原产地来源更是无从核查,这对我国木制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木制品出口企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迫使他们退出欧洲市场。

四、木制品出口通关受到较大影响

欧盟新指令强制实施后,欧洲各国海关在执法时可能会对进口的木制品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如在原有复杂的通关流程上增加了“尽职调查”审核内容,这势必加大出口木制品生产企业的通关成本,不利于便捷通关,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欧盟口岸当局对我国输欧木制品的自由裁量权,为其采取贸易限制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虽然新指令在短期内会对我国输欧木家具行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是挑战也是机遇,新规对我国木家具出口市场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将有益处,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木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同时能有效规范市场,进一步淘汰落后和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促进木家具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木家具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