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绪论
2 地下结构荷载
3 地下结构可靠度理论
4 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5 浅埋式地下结构
6 附建式地下结构
7 逆作法地下结构
8 基坑围护及支撑结构
9 沉井结构
10 盾构隧道结构
11 整体式隧道结构
12 沉管结构
13 顶管结构及箱涵结构
14 其他地下结构简介
参考文献 图书2100433B
《地下工程结构(新1版)》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为绪论,简要介绍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地下结构的概念及其作用、地下结构的形式与特点等;第2章重点介绍地下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和爆炸荷载;第3章主要介绍地下结构可靠指标的若干近似计算方法及地下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分析评价;第4章介绍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模型与方法;第5章至第14章,分别介绍了浅埋式地下结构、附建式地下结构、逆作法地下结构、基坑围护及支撑结构、沉井结构、盾构隧道结构、整体式隧道结构、沉管结构、顶管结构及箱涵结构、其他地下结构。
《地下工程结构(新1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必修课教材和大土木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特点
1.2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概述
1.2.1 概念
1.2.2 作用和意义
1.3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1.3.1 第一阶段——人工观察、测量与钻孔取芯检测阶段
1.3.2 第二阶段——无损检测阶段
1.3.3 第三阶段——自动检测、在线检测、车载检测阶段
1.4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1.4.1 基于物联网的地下工程检测与评价
1.4.2 建养一体化理念与数字化技术
1.4.3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与构造
2.1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与构造
2.1.1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形式
2.1.2 地下空间结构与工程地质条件
2.2 地铁
2.2.1 组成与形态
2.2.2 结构与构造
2.3 城市地下公路与道路
2.3.1 组成与形态
2.3.2 结构与构造
2.4 地下街
2.4.1 组成
2.4.2 构造
2.4.3 结构
2.5 地下停车场
2.5.1 组成
2.5.2 结构与构造
2.6 地下综合管廊
2.6.1 类型与组成
2.6.2 设计与施工及其构造
3 地下工程结构病害
3.1 地下工程结构水害
3.1.1 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3.1.2 水害的成因
3.1.3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3.1.4 地下工程结构水害防治
3.2 地下工程结构裂损
3.2.1 地下结构裂损类型
3.2.2 地下结构裂损的成因
3.2.3 地下结构裂损的防治
3.3 地下工程结构冻害
3.3.1 地下结构常见的冻害种类
3.3.2 冻害的成因
3.3.3 冻害的预防与整治
3.4 地下工程结构腐蚀
3.4.1 地下结构物理性腐蚀
3.4.2 地下结构化学性腐蚀
3.4.3 地下结构腐蚀的防治措施
3.5 地下工程结构震害
3.5.1 地下结构震害的类型
3.5.2 地下结构震害的表现形式
3.5.3 地下结构震害设防与整治
3.6 地下空间环境与有害气体
3.6.1 地下空间内部环境特点
3.6.2 地下空间内部有害气体
3.6.3 地下空间空气卫生标准
3.6.4 地下工程结构通风
4 地下工程结构检测方法与原理
4.1 地下工程结构限界检测与管理
4.1.1 限界检测方法
4.1.2 断面与限界管理
4.2 地下工程结构混凝土性能检测
4.2.1 回弹法检测
4.2.2 声波测试
4.2.3 超声波检测
4.2.4 超声回弹综合检测
4.3 地下工程结构与周围地层(围岩)检测
4.3.1 地质雷达法
4.3.2 红外热像法
4.4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与照明检测
4.4.1 空气质量检测
4.4.2 照明检测
4.5 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检测
4.5.1 地下结构耐久性及其要求
4.5.2 衬砌耐久性检测
4.5.3 钢筋的检测
5 地下工程结构病害调查与检测
5.1 地下结构设施及病害检查检测
5.1.1 地铁隧道结构设施的检查内容及方法
5.1.2 地铁隧道病害检测计划
5.1.3 城市道路隧道检查与检测
5.2 地下工程结构变形检测
5.2.1 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指标
5.2.2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
5.2.3 隧道变形监测频率
5.3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检测方法
5.3.1 长期沉降检测
5.3.2 长期收敛检测
5.3.3 工程监护监测
5.4 城市地下道路隧道变形检测
5.4.1 盾构法隧道变形检测
5.4.2 沉管隧道变形检测
5.4.3 盾构法双层隧道变形检测
5.5 城市其他类型地下结构检查与检测
5.5.1 检查内容及要求
5.5.2 地下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
5.6 隧道结构病害预警制度及结构评估
5.6.1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评估
5.6.2 隧道结构预警
5.6.3 隧道结构检测评估
5.7 工程检测实例
5.7.1 地铁工程检测实例
5.7.2 城市公路隧道检测实例
6 地下工程结构状态与评价
6.1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状态
6.1.1 渗漏水
6.1.2 地下工程结构裂损与腐蚀
6.1.3 结构变形
6.1.4 杂散电流的腐蚀
6.2 地下工程结构状态评价体系的建立
6.2.1 渗漏水评价指标和标准
6.2.2 地下结构衬砌裂损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6.2.3 结构变形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6.2.4 其他评价指标和标准
6.3 地下工程结构状态评价方法
6.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3.2 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
6.3.3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
6.4 地下工程结构状态评价案例分析
6.4.1 工程概况
6.4.2 结构状态评价
6.4.3 一级评价
6.4.4 二级评价
6.4.5 评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索引2100433B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运营与维护管理系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入选项目。《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运营与维护管理系列》介绍了城市地下工程结构及其病害、结构检测与病害调查、状态与评价。首先总结了城市地下工程结构的特点,阐述了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的意义。从城市地下空间类型、建筑与构造、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地下工程结构与构造。其次,针对地下工程常见的病害和危害,分析了各种病害和危害的成因、机理及其防治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地下工程结构检测方法与原理。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地下工程结构状态评价方法。
《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运营与维护管理系列》可供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几个常见错误:
1:暗梁当楼面梁使用这是最常见的错误。暗梁之所以不能当楼面梁是因为其刚度不够,荷载不能按自己设想的方式传递,即楼面荷载—板—暗梁—柱的传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将大大低估板的内力。根据内力按最短距离传递的原则,用暗梁代替梁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时,在集中力处沿板的最短方向(双向板沿两个垂直方向)设置暗梁,可以认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满足抗弯强度和裂缝要求,此时板的计算跨度绝对不能按支承于暗梁来考虑。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也没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钢筋即可,除非因抗剪(冲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在刚度发生较大突变(增加)处,应视为梁典型的问题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间出现的错台,错台本身平面外刚度比较大,而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不管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载都要传递到错台上,因此应当按梁来设计,尤其是抗剪钢筋应满足要求。地下通道、车站遇到的这种情况较多,其荷载又比较大,但大多数人对错台的处理却非常草率,这很令人担忧。
3:框架结构形成事实上的铰接最常见的是梁刚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对梁的约束作用较弱,形成事实上的铰。这样减少了超静定次数,于抗震不利,也难以形成“强柱弱梁”。坂神地震时,地铁车站柱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地铁车站顶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梁的刚度当然大于柱,但中板处不宜将梁的刚度做得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铁车站等,有时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刚度较大的顶底板和刚度较小的侧墙,这样横剖面就形成铰接的四边形,两侧墙土压力相差较大时很容易失稳,也不利于抗震。
4:板墙受力钢筋置于分布钢筋的内侧很多人总把分布钢筋想象成类似梁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这样倒置。分布钢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受力及防止温度收缩裂缝,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样外包以防止钢筋受压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墙截面高度较小,为增加有效高度发挥受力筋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当外置受力钢筋。某些特殊情况,如地下连续墙,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牺牲板有效高度,将受力钢筋内置。
5: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6: 板钢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钢筋之上这在地面上结构中还不容易出现,但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不够直观,稍有疏忽就会犯错。最常见的是通道入口处顶板有一道收口的横梁,其底部顺板向下倾斜,形成不规则的梁。多数人配筋将此梁受力钢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板的纵向钢筋则从下侧锚入梁内。地下工程没有完全的分布钢筋,在这个横梁处,板的纵向钢筋实际上是受力钢筋,不但要按受力钢筋锚固,还应当在梁受力钢筋之上。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