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6085篇。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显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共载文4781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期刊网、维普数据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数据库收录。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总被下载1179721次、总被引5479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7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3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显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0.89,载文量为4781,被引量为40176,下载量为149396。2015年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1293名;建筑科学(147种)第21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构想、新成果,地下工程和相关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特色栏目主要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理论与实验研究,设计、施工、监测,防灾与环境等。
据2018年4月《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70人。
委员:方祖烈、王明年、王建华、王铁行、王述红、马芹永、冯守中、石少卿、田志敏、孔亮、邓涛、左建平、叶飞 、包太、朱合华、朱万成、邬爱清、阴可、刘东燕、刘保县、刘元雪、许江、严金秀、杜修力、李夕兵、李术才、李宁、李建林、李晓昭 、杨林德、杨更社、杨平、束昱、何川 、吴梦军、张乃基、张子新、张志强、张季超、张强勇、陈志龙 、陈国兴、陈洪凯、陈秋南、范益群、林鹏、周辉、赵阳升、胡千庭、姜忻良、祝文君、姚爱军、耿永常、贾坚 、徐志胜、郭院成、黄宏伟、梁卫国、梁波、梁正召、彭芳乐、蒋树屏、傅鹤林、焦玉勇、童林旭、谢雄耀、廖红建、谭云亮、潘泓、戴峰
1981年,《地下空间》创刊。
1986年,由建设部转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后公开发行。
2004年7月,接科技部的通知,《地下空间》杂志获准更名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年,正式以新刊名《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开始发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好像更地上差不多,就是套做法是有点不一样
不学,学了也有好处
压缩文件里面有介绍,希望可以帮到你。
● 办刊宗旨
旨在通过中国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相关技术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中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主任:钱七虎
副主任:鲜学福、王梦恕、郑颖人、冯夏庭、王静霞、刘新荣 2100433B
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人防信息系统的设计探讨
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质量、效益、信息化为根本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真三维的人防信息系统。文章着重讨论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结构、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在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防信息系统对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区、人口疏散隐蔽最佳路径、实时监测等空间分析提供支持;对提高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功能发挥以及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人防信息系统的设计探讨
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质量、效益、信息化为根本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真三维的人防信息系统。文章着重讨论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结构、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在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防信息系统对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区、人口疏散隐蔽最佳路径、实时监测等空间分析提供支持;对提高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功能发挥以及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会主办《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动态》四种期刊,通过集群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学会始终把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放在重要位置,对精品学术会议做了顶层设计,在国际上形成系列的、多方位交流格局,如与欧美形成SinoRock国际岩石力学系列研讨会;与俄罗斯形成深部岩体动力学高层论坛;与亚洲各国组织各届岩石力学大会。在国内做好四项品牌会议,即两年一次的全国学术大会;系列化的专题会议;相邻学科的学术交叉会议;高端、前沿学术交流平台等,使学会成为国内该领域凝聚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社会团体。
学会积极拓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外事活动,以扩大学会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继冯夏庭理事长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以来,我国学者相继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主席职务,展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大国的风采,2013年,钱七虎院士还获得国际岩石力学领域ISRM会士的最高荣誉。
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不断成长和发展,近年来获得多项表彰和奖励,2011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奖二等奖”;2013年在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评估中获AAAA等级。
王明年,男,1965年3月出生,安徽舒城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隧道建设》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3项,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1项。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地下铁道预制化设计方法研究,新建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技术的应用研究,地下铁道区间明挖结构预制技术中结构设计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仰拱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明洞预制化技术研究,涵洞预制化技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