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GB/T 14848和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是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基本依据。对属于GB/T 14848水质指标的评价因子,应按其规定的水质分类标准值进行评价;对于不属于GB/T 14848水质指标的评价因子,可参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如GB 3838、GB 5749、DZ/T 0290等)进行评价。现状监测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检出率和超标率等。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标,标准指数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方法见下式:
Ci一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
Csi一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
(2)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pH值),其标准指数计算方法见下式:
对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和评价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开展包气带 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包气带污染状况。 2100433B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中国大学的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机构,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水文地质队,所以可以做一个专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估。
给地质大队等相关单位拉福利的导则。最失败的导则没有之一!估计不久要修改了。
地下水环境评价所需资料清单(参考)
地下水环境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1、1:20 万地下水文地图 2、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中)岩土层单层厚度 0.5m≤Mb≤1.0m、渗透系数 K ≤10 -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 Mb≥1.0m、渗透系数 10-7cm/s <K ≤10 -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3、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 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 地区。 4、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 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 矿泉水、 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 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5、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内容包括: ①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②地层岩
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环境地质评价
地下水是南阳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了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地下水总体上处于动平衡状态的结论;重点论述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超采、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水质恶化、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开发替代水源、优化城市供水水源结构、逐步封停城区自备水源井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以及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和加强地下水监测等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监测控制或治理改善的应对措施。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指对那些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工矿企业区所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必要时还要进行环境水文地质的监测和试验。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要求在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现状、成因、范围和程度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做出定量评价和描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的质量变化为重点,结合研究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进行评价。2100433B
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常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所谓环境质量指数就是将各种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值与它们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相比,并进行综合运算。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常用两种形式表示,一种是反映单一污染物影响的“分指数”,另一种是反映多种污染物共同影响的“综合指数”。
分指数是环境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Ci与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浓度(评价标准) Si的比值:
Si为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值越大,表示 i 因子对环境质量影响越大;当分指数为1 时,单因子的环境质量达到评价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仅进行了一期监测,又没有直接可用的例行监测资料,不能轻易以这几天的监测值代表整个评价区不同时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因为正如前面已多次分析过的,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差别大,污染源也在变化,致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差别很大。
在参与评价因子数大于1时,就要用多冈子环境质量指数来表述环境质量状况。
分级评价法,是我国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方法。该方法将大气质量划分为五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相当于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和城市一般植物需要达到的水平;第四级、第五级相当于污染和重污染水平。2100433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的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的影响和环境特点而有不同,一般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物种、种群、群落等)和非生物成分(水分、土壤)的评价,即生态系统因子层次上的状况评价、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环境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资源的评价等。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一般需阐明生态系统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特点,评价区内居优势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域内自然资源赋存和优势资源及其利用需阐明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空间布局、物流等)及连通情况,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注意食物链关系);明确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约束条件(限制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以及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另外,现状评价还需阐明评价的生态环境受到的主要压力、威胁和生存的主要问题等。
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生态系统评价方法,主要考虑的是生态系统属性,较少考虑其他方面的意义。例如,早期的生态系统评价就是着眼于某些野生生物物种或自然区的保护价值,指出某个地区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现状、有哪些外界(自然的、人为的)压力,根据这些住处提出保护措施观点评价生态系统,估计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改变程度,提出保护生态系统和补救生态系统损失的措施。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免受或少受有害影响。两类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影响因子和评价目的不同,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方法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大部分评价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而且许多定量方法仍由于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人为的主观因素而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因此,对生态环境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评价的对象(生态系统)有透彻的了解,大量而充实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以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工作,在于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