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于我国西藏(扎达、普兰、申扎、安多、定结、拉萨)。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生长于海拔4500-5200米的山坡草地和碎石缝中。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具多数长根。叶丛基部由鳞片、叶柄包叠成假茎状,高3-5厘米,外围有枯叶,常分解成纤维状。叶片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通常长5-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边缘通常极狭外卷,全缘或具细齿,干时坚纸质,下面被白粉或有时近于无粉,中肋宽扁,侧脉纤细,在下面稍明显;叶柄具宽翅,基部互相包叠,外露部分甚短或与叶片近等长。花葶高10-25厘米,近顶端被粉;伞形花序1轮,5至多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I-2厘米;花梗长1-3厘米,多少被粉,果时稍伸长;花萼筒状,长8 15毫米,分裂略超过中部或深达全长的3/4,裂片披针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外面常染紫色,内面被白粉;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O-13毫米,冠檐直径约2厘米,裂片近圆形或倒卵圆形,全缘或顶端微具凹缺;长花柱花:冠筒仅稍长于花萼,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4毫米,花柱约与花萼等长;短花柱花:冠筒约长于花萼0.5倍,雄蕊着生处约与花萼等高,花柱长达花萼中部。蒴果筒状,约长于花萼1倍。花期6-7月,果期8-9月。
环境因子对陕西羽叶报春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是百年绝迹、曾被植物界视为可能绝灭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萌发和成苗是其种群续存的前提,也是其园林开发时繁育工作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发现,陕西羽叶报春种子细小,25℃、低光(2700 lx)和当年采集种子是其萌发的最适条件。然而,该条件的成苗率仅25%左右,成苗/萌发比也比其它处理低。29℃高温下陕西羽叶报春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休眠,赤霉素(GA3)处理后萌发率虽显著增加,始萌发时间缩短,但高浓度(200 mg/L)GA3处理使种子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显著降低。经过2个多月的高温高湿(29℃下萌发)处理后,将未萌发的种子重新在最适温度25℃下萌发,发现它们的萌发率不受影响,但始萌发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说明陕西羽叶报春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并适当让其高温休眠一段时间,萌发时先用低浓度(20 mg/L)GA3处理,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而且可提高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
大叶报春(原变种)Primula macrophylla D. Don
黄粉大叶报春(变种)(新拟)Primula macrophylla D. Don var. atra W. W. Smith et Fietcher
原变种大叶报春根状茎短,具多数长根。叶丛基部由鳞片、叶柄包叠成假茎状,高3-5厘米,外围有枯叶,常分解成纤维状。叶片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通常长5-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边缘通常极狭外卷,全缘或具细齿,干时坚纸质,下面被白粉或有时近于无粉,中肋宽扁,侧脉纤细,在下面稍明显;叶柄具宽翅,基部互相包叠,外露部分甚短或与叶片近等长。花葶高10-25厘米,近顶端被粉;伞形花序1轮,5至多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I-2厘米;花梗长1-3厘米,多少被粉,果时稍伸长;花萼筒状,长8 15毫米,分裂略超过中部或深达全长的3/4,裂片披针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外面常染紫色,内面被白粉;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O-13毫米,冠檐直径约2厘米,裂片近圆形或倒卵圆形,全缘或顶端微具凹缺;长花柱花:冠筒仅稍长于花萼,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4毫米,花柱约与花萼等长;短花柱花:冠筒约长于花萼0.5倍,雄蕊着生处约与花萼等高,花柱长达花萼中部。蒴果筒状,约长于花萼1倍。
本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苞片叶状,通常长于花梗;花冠裂片先端具凹缺。
产于中国西藏西部和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
喜马拉雅山西段,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境内均有分布。
生长于沼泽化草甸,海拔4000-4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