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地域场地建筑》适用于建筑师、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古建筑保护等方面人士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
2100433B
《地域场地建筑》是建筑师与多学科的研究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而成。《地域场地建筑》以大量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建筑师们利用现代建筑语言和环境结构对建筑及其所在地域环境所进行的详细分析和研究,以及建筑师们用脱离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地域场地建筑》特点及创新之处在于它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层面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了探讨,它抛弃了传统上将城市从版图上和将规划从建筑中区别开来的作法,对这些建筑师们来说,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城市和乡村只是同一版图上的不同位置而已,它们既有自己的特征,又与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从属关系。《地域场地建筑》具有较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涵义。对建筑师、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古建筑保护等方面人士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浅谈地域性建筑的场地设计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重视建筑设计本身,而忽略了建筑所在的场地,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因为场地的布局与设计于建筑设计并非单纯的基地与主体关系,对于建筑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场地设计的理解与研究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笔者通过对地域性建筑中的场地设计研究,以场地设计的视角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所体现出的人文与自然的特性与设计策略,为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场地设计理念与思路作出梳理与总结。
场地卓越周期的讨论与场地建筑的共振现象
阐述了场地卓越周期测定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卓越周期在抗震工程中的作用,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场地卓越周期与场地建筑物共振现象的内在联系。
厦大地域建筑设计工作室 李立新
厦大地域建筑设计工作室 唐洪流
李立新、唐洪流是一对来自厦大地域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建筑师组合。
二位均毕业于重庆大学,就职于厦门大学,现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其中,李立新现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2012年荣获厦门市“十佳”建筑师,唐洪流为2011年厦门市“十佳”建筑师。
作为“新闽南”建筑风格的首创者,他们一直坚持建筑的在地性、文化内涵和精神性,为建造“接地气”的建筑不断努力。
李立新:
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创造出既富有神韵和内涵,又富有情感的建筑空间,应是当代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闽南地区深厚的传统建筑文化值得我们汲取、研究,其浓郁的“特色文化”赋予我们创作灵感。
唐洪流:
每一位建筑师都会有自己“朝圣”的路,我不知不觉走进了闽南地域建筑的创作之路。这条路连着过去和未来,如何让它在当下交响,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磨合,终于有了一些和谐的音符。
建筑创作要透过形态、空间感受其中的韵味、意境,一座美丽温馨的城市期盼高品质的地域建筑强化每个人的归属感。
筼筜书院、集美万达广场、园博苑嘉园……这些兼具闽南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建筑,被称为“新闽南”建筑。它们皆出自本土设计师组合——李立新、唐洪流之手,业界称之为“李唐”。他们提出了“新闽南”的设计概念,并不断付诸实践。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这种“新闽南”风格,在众多本土建筑师的发扬下,逐渐形成一种闽南在地建筑风潮。
本书围绕不同地区现代建筑文化发展之路展开,同时阐述了西方建筑思潮对地域性建筑发展的影响。我们不仅仅要向西方学习,而且要在东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中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现代的建筑材料,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本土资源,并强调建筑的节能性、环境性、地域性进行设计。这对于解决我国的资源、能源紧缺现状更具现实意义。
本书从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两方面入手,在现代性与地域性结合的基础上,重点从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所涉及的自然、社会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出发,在寻求广西地域气候、社会文化、技术三个方面的原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及优秀作品实例,解析设计的具体表达方法,最后,从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出发,总结了广西地域性建筑朴素的设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