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特征周期数值如下表所示:
设计地震分组 |
Ⅰ0类场地 |
Ⅰ1类场地 |
Ⅱ类场地 |
Ⅲ类场地 |
Ⅳ类场地 |
第一组 |
0.20秒 |
0.25秒 |
0.35秒 |
0.45秒 |
0.65秒 |
第二组 |
0.25秒 |
0.30秒 |
0.40秒 |
0.55秒 |
0.75秒 |
第三组 |
0.30秒 |
0.35秒 |
0.45秒 |
0.65秒 |
0.90秒 |
对应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特征周期所在位置如图1所示
2、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特征周期数值如下表所示:
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值 |
场地类别 |
||||
Ⅰ0 |
Ⅰ1 |
Ⅱ |
Ⅲ |
Ⅳ |
|
0.35 |
0.20 |
0.25 |
0.35 |
0.45 |
0.65 |
0.40 |
0.25 |
0.30 |
0.40 |
0.55 |
0.75 |
0.45 |
0.30 |
0.35 |
0.45 |
0.65 |
0.90 |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的定义,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规准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1-2010(2016年版)的定义,
设计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多遇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震中距和场地类别(五类)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二者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实质上也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是同一概念。
但是与卓越周期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淆。
特征周期实际上是地震专家们为了模拟地震反应谱提出的设计反应谱的需要,而根据大量地震统计数据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特征周期的取值和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实际都是经验值,本来地震反应谱就是经过许多假定而提出来的,为了用设计反应谱模拟地震反应谱,必须提出一个公式,而特征周期就是公式里的一个系数。
结构自震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高度H、宽度B有关。 基本周期T1: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振型:单质点体系在谐...
可以查看这个图
我觉得这不是勘察专业考虑的,这个条文由设计人员掌握执行,最多在报告里提醒一下。
地震动相位谱和幅值谱对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
为了研究地震动的相位谱和幅值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本文以某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为例,通过输入一系列具有相同幅值谱、不同相位谱和具有相同相位谱、不同幅值谱的地震动时程,开展了结构弹性和弹塑性分析。结果显示,相位谱和幅值谱的差异对结构地震反应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场地和震级分组的地震动相位谱和幅值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明显不同,并且对弹塑性反应的影响大于弹性反应。因此,在进行结构时程分析选取输入地震动时程时,应同时考虑幅值谱与相位谱的影响。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讨论
本文对目前上海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根据上海市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1、其特征周期比国家规范的远震反应谱特征周期略长(1.0秒)
2、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略大(2.5)
3、反应谱的有效周期从3秒延长到10秒,以适应高层建筑自振周期长的需要,其中在6秒以后取常数。除了给出阻尼比5%的反应谱外,还给出了阻尼比2%的反应谱曲线,以适应钢结构设计的需要。后经上海市许多专家讨论,为与国家规范一致起见,正式颁布的规范中特征周期降为0.9秒,动力放大系数取与国家规范一致。如果没有这一研究成果,按照上海地震背景应是近震,套用国家规范IV类场地的反应谱,其特征周期应为0.65秒,这将会大大减小上海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作用计算,会给上海市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带来不安全隐患。本成果同时得出上海地区土层的卓越周期约为2.0秒,这对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同时澄清了当时对比认识的许多误解,这一结果被后来的日本长周期测震仪实测所证实。2100433B
抗震设计反应谱是基于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谱和上海场地平均地质特征的地震反应分析统计谱综合而成。在统计实际地震记录的反应谱时,对部分美国软弱场地(近似于中国的IV类场地)的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形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精选了其中的部分地震记录。
对于一些地震记录,尽管其反应谱特征周期很长,但同上海地震地质背景情况相差较大,像日本新泻地震和墨西哥城地震也不列入。为了弥补缺少同上海地区地质条件类似的地震记录,采用美国西部基岩场地的地震记录用作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统计反应谱平均值时,在高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分别采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来标定加速度反应谱,使得在周期0~10秒范围内谱值变异系数均匀且最小,解决了长周期部分反应谱用单一参数标定的离散性。最后综合大震、远震记录的分段统计反应谱和土层地震反应谱的特点,提出了上海地区的抗震设计反应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