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电子对抗概述
1.1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
1.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1.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1.3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时期
1.1.4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
1.1.5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和信息时代
1.2电子对抗的概念
1.2.1电子对抗的含义
1.2.2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
1.2.3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3电子对抗的技术领域和应用
第2章测频接收机技术
2.1信号环境与信号截获
2.1.1电磁信号环境
2.1.2信号截获
2.2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2.2.1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2.2.2测频接收机的特性
2.3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2.3.1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3.2宽带超外差接收机
2.4瞬时测频接收机
2.4.1工作原理
2.4.2鉴相特性和测频范围
2.4.3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4.4频率分辨力和测频精度
2.4.5多相关器的IFM接收机
2.4.6同时信号问题
2.5数字接收机
2.5.1数字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5.2数字接收机的关键技术
2.5.3几种典型的数字接收机结构
2.6其他测频接收机
2.6.1晶体视频接收机
2.6.2信道化接收机
2.7侦察方程与作用距离
2.7.1简化的侦察方程
2.7.2修正的侦察方程
2.7.3直视距离
2.7.4侦察作用距离对雷达的作用距离优势
第3章测向与定位技术
3.1测向技术概述
3.1.1测向的概念和意义
3.1.2测向技术的分类和指标
3.2比幅单脉冲测向技术
3.2.1相邻比幅单脉冲测向原理
3.2.2全向比幅单脉冲系统
3.2.3测向误差分析
3.2.4特点及应用
3.3干涉仪测向技术
3.3.1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3.3.2测角模糊问题
3.3.3测向精度分析
3.3.4多基线干涉仪
3.4其他测向技术
3.4.1环形天线测向法
3.4.2多普勒测向技术
3.4.3多波束测向法
3.4.4阵列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技术
3.5对辐射源的定位技术
3.5.1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3.5.2测向交叉定位技术
3.5.3时差定位技术
3.5.4其他多站定位技术
3.5.5单站无源定位技术
第4章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
4.1概述
4.2脉冲时域参数测量
4.2.1脉冲幅度测量
4.2.2脉冲到达时问测量
4.2.3脉冲宽度测量
4.3雷达信号分选
4.3.1雷达脉冲描述字
4.3.2分选参数的选择
4.3.3多参数联合分选
4.3.4脉冲重频分选
4.4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4.4.1脉内调制类型
4.4.2脉内调制分析方法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
4.6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
4.6.1 电子对抗侦察的特点
4.6.2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类型
4.6.3 电子对抗侦察装备
第5章 电子干扰
5.1 概述
5.2 雷达干扰方程
5.2.1 接收机接收的有用信号功率
5.2.2 接收机接收的干扰功率
5.2.3 干扰方程
5.2.4 烧穿距离
5.2.5 关于干扰方程的几点讨论
5.3 压制干扰
5.3.1 最佳压制干扰波形
5.3.2 直接射频噪声干扰
5.3.3 噪声调频干扰
5.3.4 噪声调相干扰
5.3.5 噪声干扰的效果
5.4 欺骗干扰
5.4.1 距离欺骗
5.4.2 速度欺骗
5.4.3 角度欺骗
5.5 投掷式干扰物和诱饵系统
5.5.1 箔条
5.5.2 诱饵
5.5.3 诱饵的战术应用
第6章 电子干扰系统
6.1 有源电子干扰系统的结构
6.1.1 干扰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1.2 干扰发射机关键器件
6.1.3 干扰机系统的结构
6.1.4 功率管理
6.1.5 干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6.2 电子干扰系统体系结构
6.2.1 平台上/平台外体系结构
6.2.2 电子干扰系统的作战应用模式
6.3 典型的电子干扰系统
6.3.1 干扰机
6.3.2 投掷式干扰系统
6.3.3 AN/ALE-47干扰物投放器
第7章 隐身与硬摧毁
7.1 隐身技术
7.1.1 赋形
7.1.2 雷达吸收材料(RAM)
7.1.3 隐身目标探测区域的减缩
7.2 反辐射武器
7.2.1 反辐射武器的分类
7.2.2 反辐射导弹系统(ARM)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2.3 反辐射导弹的战斗使用方式
7.3 定向能武器
7.3.1 高能激光武器(HEL)
7.3.2 高功率微波武器(HPM)
7.3.3 粒子束武器
第8章 电子防护技术
8.1 反侦察技术
8.1.1 截获因子与低截获概率雷达
8.1.2 低截获概率技术措施
8.2 抗干扰技术
8.2.1 空间选择抗干扰技术
8.2.2 频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8.2.3 功率选择抗干扰技术
8.2.4 信号波形选择抗干扰技术
8.2.5 极化选择抗干扰技术
8.2.6 抗干扰电路技术
8.3 抗摧毁技术
8.3.1 抗反辐射导弹的有源诱偏原理
8.3.2 有源诱偏的技术实现问题
8.4 电磁加固技术
8.4.1 "前门"加固技术
8.4.2 "后门"加固技术
第9章 电子对抗的发展
9.1 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9.1.1 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电子对抗装备发展的影响
9.1.2 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特点
9.2 从传统电子战走向信息战
9.2.1 信息战概念的形成
9.2.2 信息战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系统与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电子对抗的历史发展、概念和基本内容;第2章介绍电子侦察信号截获问题以及几种典型的测频接收机对信号频率的测量原理和技术;第3章介绍电子对抗中常用的无源测向方法和辐射源定位技术;第4章介绍了电子对抗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电子对抗侦察系统的组成和装备应用;第5章讨论了电子干扰的基本分类、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的原理和技术;第6章介绍了电子干扰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原理,以及典型装备应用;第7章讨论了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反辐射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硬摧毁手段的原理和技术;第8章介绍电子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9章介绍了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战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作 者:安玮,郭福成 著 周一宇,等 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95153
出版时间:2009-09-01
版 次:1
页 数:17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材教辅 > 大学教材教辅
图书 > 科技 > 电子与通信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以下为信丰县工业园电子扬声器厂生产线产品目录 信丰二极管 信丰可控硅(晶闸管) 信丰三极管 信丰电容器 信丰电阻器 信丰电位器 信丰集成电路(IC) 信丰变压器、电感器 信丰继...
可视门和对讲系统我们是按户计价的,一般的每套1500元左右
适用法律、法规 国家、地方政府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 (1)综合 专利商及设备供货商关于本装置(设备)的标准规范、安装指导性文件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子对抗系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技术交流与探讨.促进专业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电子对抗系统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在云南组织召开“电子对抗系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电子对抗天线:直接用于电子对抗装备的各种天线和天线组合的总称。
直接用于电子对抗装备的各种天线和天线组合的总称。
电子对抗天线是电磁波与射频电流之间相互转换的设备,这种转换过程是互逆的,既可用于发射电磁波,也可用于接收电磁波。任何常规天线只要频带满足要求,都可以用作电子对抗天线。
电子对抗天线按装备类型,分为雷达对抗天线、通信对抗天线。按用途,分为侦察天线、干扰天线和测向天线。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元天线和阵列天线。单元天线主要包括单极天线、偶极子天线、环形天线、喇叭天线(含宽带单/双脊喇叭天线)、缝隙天线、透镜天线、微带贴片天线、槽缝天线、平面螺旋天线、柱螺旋天线、圆锥螺旋天线、八木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反射面天线等,具有频带宽、波束宽等特点,通常用于空域覆盖比较宽的收发天线。阵列天线是由多个单元天线按特定用途构成较大等效口径的天线,主要包括直线阵天线、L阵天线、圆形阵天线、三角阵天线、正交阵天线、平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多波束透镜天线、相控阵天线等,具有波束窄、增益高、搜索跟踪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用于提高干扰有效辐射功率、角跟踪精度和定位精度。电子对抗天线中少数单元天线为全向天线,多数为定向天线,全向单元天线波束的方位覆盖角为360°,仰角为一固定值。通常用于测频和全向发射等。定向天线波束的方位覆盖角和仰角为一有限值,用于侦察接收、干扰发射和测向,以提高干扰有效辐射功率和测向精度等。电子对抗天线最重要的特性是宽带特性,天线工作频带可达数个至数十个倍频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现,在电子对抗装备向综合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电子对抗天线也向功能综合、孔径综合、一体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弹性力学中的一个普遍的能量原理,它可表述为:在弹性体上,外力在可能位移上所作的功等于外力引起的可能应力在相应的可能应变上所作的功。其中可能位移是指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可能应力是指满足平衡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的应力。
虚功原理是弹性力学中各种能量原理 (如弹性力学最小势能原理和弹性力学最小余能原理)和能量方法(如单位载荷法和布勃诺夫-伽辽金法)的核心。由这一原理还可导出下列两个重要原理:
①虚位移原理
若有一组内、外力,它们和各种可能位移及其对应的应变都使上式成立,则这组内、外力必定是平衡的。
②虚内力(应力)原理
若有一组位移和应变,它们和各种可能的内力(应力)都使上式成立,则这组位移和应变必定是连续的 。2100433B
虚功原理是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能够解决很多重要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变形体系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对于任何虚位移,外力所作虚功的总和等于各微段上的外力(各截面上暴露出来的内力)在其相应的变形上所作虚功的总和,即外力虚功等于变形虚功。
虚功原理中所指虚位移是与力状态无关的任何其他原因(力、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引起的,甚至是假象的。虚位移应满足微小、为约束允许和符合变形连续条件。在理论力学中已经讨论过的刚体虚功原理是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一个特例。它表述为:刚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对于任何虚位移,外力所作的虚功之和恒等于零。
(1)力系在变形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
(2)变形是连续的,不出现搭接和裂缝;
(3)虚功原理既适合于变形体,也适合于刚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