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珐琅器

珐琅器:即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 ,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七宝烧作为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具有胎骨轻薄,器型规整,珐琅釉料细腻,光泽闪耀,等特点。它与中国的景泰蓝、画珐琅器一样,为世界金属珐琅器工艺中优秀的艺术财富。

珐琅器基本信息

珐琅器制作工艺

珐琅器制作工艺很繁复,要经过锤胎、掐丝、填料(珐琅釉)、烧结、磨光、鎏金等多项工艺,每项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可疏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尤其是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的瓶件等,制作难度很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加之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亦有用金、银为胎的,珐琅釉多系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还须鎏金工艺,耗金量也大。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成本,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数十倍。

依据金属胎珐琅器在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具体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一般可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画珐琅器、掐丝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錾胎珐琅器及流行日本的七宝烧等几个品种。

珐琅釉料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它以纯碱、硼砂为熔剂,用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作为乳化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珐琅粉,或配入粘土经湿磨而得珐琅浆。珐琅属硅酸盐类物质,珐琅釉属低温色釉,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以下。

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胎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一般在有了成熟的设计后,要经过制胎、添蓝、焙烧、磨光、镀金等工序。其中制胎过程依不同种类的珐琅器又包含备料、凿錾花纹、合对、攒焊、掐丝等工艺过程。

查看详情

珐琅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珐琅板铝单板

  • 2.5mm,珐琅
  • m2
  • 鑫盈
  • 13%
  • 肇庆鑫盈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鑫盈”牌产品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珐琅漆 铝板厚 2.5mm
  • 鑫盈
  • 13%
  • 肇庆鑫盈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珐琅

  • ZP822 2050×960
  • 13%
  • 浙江永康市世纪腾飞电子有限公司云南办事处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2.0mm,珐琅
  • m2
  • 鑫盈
  • 13%
  • 肇庆鑫盈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鑫盈”牌产品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3.0mm,珐琅
  • m2
  • 鑫盈
  • 13%
  • 肇庆鑫盈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鑫盈”牌产品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搅拌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吸尘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搅拌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吸尘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搅拌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珐琅漆 铝板厚:2mm
  • 2592m²
  • 1
  • 鑫盈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06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珐琅漆 铝板厚:3mm
  • 7797m²
  • 1
  • 鑫盈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30
查看价格

珐琅板铝单板

  • 珐琅漆 铝板厚:2.5mm
  • 6363m²
  • 1
  • 鑫盈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31
查看价格

珐琅彩茶具

  • 18 件套
  • 1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14
查看价格

透明面漆

  • 珐琅 15kg
  • 4351组
  • 4
  • 立邦
  • 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12
查看价格

珐琅器加工分类

珐琅器的分类一般有按胎骨材质及加工方法分类,或按珐琅釉料性质及处理方法分类两种。按胎骨材质分类有金属胎珐琅器和瓷胎画珐琅,金属胎珐琅器根据胎骨加工方法又可分为錾胎珐琅器、掐丝珐琅器、画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等。由于不同的胎骨加工方法与施用的珐琅性质及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按珐琅釉料进行分类与按胎骨分类是相互融合的。

珐琅器錾胎珐琅器

金属錾刻技法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工匠们就将这一技艺广泛运用到青铜器的装饰上,并制作出了图案精美的青铜工艺品。錾胎珐琅器的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在已制成的金属胎表面,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运用金属錾刻技法,在纹样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从而使得纹样轮廓线起凸,再在其下凹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过程后,方可成器。其表面能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

珐琅器锤胎珐琅器

锤胎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工艺中的一种。制作方法是按照图案纹饰的设计要求,以金属锤蝶(花)加工技法对金属胎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锤出图案花纹,然后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再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锤胎珐琅器点施珐琅釉料的独到之处是在其凸出的部分点施珐琅釉料,而其凹下的部分则以镀金饰之。用金色来衬托点施珐琅的花纹。有的作品在使用珐琅釉料装饰花纹的同时,还镶嵌绿色松石、红色珊瑚等各种宝石。这样,在金光灿烂的铜镀金装饰衬托下,五颜六色的珐琅釉料和晶莹闪烁的各种宝石交相辉映,器物表面呈现出五彩斑谰的立体艺术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立体效果,尽显珐琅釉料的晶莹剔透。

珐琅器透明珐琅器

在金属胎上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锤錾出浅浮雕,再罩以具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经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深浅不同而引起的视觉上明暗浓淡的变化。透明珐琅器是在錾胎珐琅器衰落时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以清乾隆年间广州制造的透明珐琅器最为著名。

珐琅器掐丝珐琅器

又称“景泰蓝”,先在金属胎上,按照图样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主要是铜,兼有金、银丝、片)焊着或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组成纹饰图案。再于纹样轮廓线的空白处,点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多次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掐丝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器工艺的一个品种。据现存清宫造办处档案材料记载,这一名称的使用,在清代巳于宫内广泛流行。掐丝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在己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图案纹样轮廓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 (金属主要是铜,也有用金或银的),焊着或者是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再于金属丝或金属片纹样的空白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制作过程后而成。

掐丝珐琅器与錾胎珐琅器的表面效果相似,都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掐丝珐琅器和堑胎珐琅器二者在点蓝(填施珐琅釉)、焙烧、磨光和镀金等工艺制作方法上基本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金属加工工艺的具体方法上,即图案纹样的起线(制作和形成)方法。掐丝珐琅器是以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焊着或者是粘合在金属胎上组成图案纹样;而堑胎珐琅器则是运用金属錾刻技法起线花纹。因此,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两种珐琅器,就会发现,掐丝珐琅器的图案线条纤细而婉转,而且在掐丝、焊着及磨光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线条断裂现象而堑胎珐琅器的图案线条一般比较粗壮,且无接头相焊痕。

珐琅器画珐琅器

画珐琅器又称“洋瓷”。从清代蓝滨南在其《景德镇陶录》一书中对画珐琅器的描述可知,画珐琅器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 (珐琅釉)经烧制而成。画珐琅器是用珐琅釉料直接在金属胎上作画,经烧制而成,富有绘画趣味,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珐琅画”。画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己制成的红铜胎上涂施薄薄的一层白色珐琅釉,人窑烧结,并使其表面光洁平滑,然后以单色或多彩的珐琅釉料,按照图案纹饰设计要求,绘制花纹图案,再经人窑焙烧显色而成。

清代康熙帝年间,中西方贸易禁止被解除后,欧洲的画珐琅器(洋瓷)传入中国,并以贡品、礼品等形式进大清宫廷。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工艺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关注,于是清政府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宫廷专门设立了珐琅器制造作坊,借鉴掐丝珐琅器、瓷器和料器(玻璃器)的生产,并吸收欧洲画珐琅工艺制作方法,经若干年努力,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在图案题材、器物造型、珐琅色彩以及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画珐琅器,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

画珐琅器还有非金属胎的,如瓷、紫砂、玻璃等,这类工艺制品称之为“珐琅彩”,属陶瓷艺术品。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其珐琅釉料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控制准确,画面富有立体感,富丽堂皇。以康熙雍正时期最为精湛。

珐琅器七宝烧

七宝烧作为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创制之初,即体现出其独特魅力:是日本的传统工艺品,以贵金属为胎,外饰以石英为主体的原料及各种色料,经烧制而成。七宝烧具有胎骨轻薄,器型规整,珐琅釉料细腻,光泽闪耀,色调艳丽明快、纹样典雅、线条纤细等特点。它与中国的景泰蓝、画珐琅器一样,为世界金属珐琅器工艺中优秀的艺术财富。

查看详情

珐琅器历史传承

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富丽堂皇的色彩、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超凡脱俗的展现手法,至今仍魅力不减。虽然它是一种源自阿拉伯的工艺,但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分别于不同时期在中国出现。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其原产地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公元11世纪,中东的阿拉伯人已开始制作和使用掐丝珐琅。约在13-14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中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

珐琅器与中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多为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格古要论》是研究中国早期珐琅器唯一的一部重要文献。

因文献记载过于少而简单,老一辈专家通过对现存掐丝珐琅器的排比、分析与研究,推断出中国最早的珐琅实物为元代制品。元代珐琅器器形端庄大方,构图舒朗流畅,釉色明艳温润,具有宝石般的半透明光泽。唯原配珐琅器较少,大部分被后人改装过,存量稀少,弥足珍贵。

“御用监”为明代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整个明代,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署有官方年款。因明早期的洪武、永乐没有署款的标准器,故在年代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与模糊性,但在实物中确有一些珐琅器具有早于宣德而又不同于元代的特点风格,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贯耳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簋式炉等。

宣德款珐琅的器形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盒、花觚、炉、双陆盘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现了龙、凤、狮及四季花卉图案;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铸款或阴刻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的掐丝与釉色为典型的宣德风格。

万历款掐丝珐琅在器形、图案、釉色、款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出现了烛台、甪端等新的器形;珐琅釉基本失透,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泽;款识改为“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釉款和“大明万历年造”阴刻双线款。掐丝珐琅双狮戏球长方盘,在珐琅釉色上具有万历朝珐琅风格。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扬州、广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风格的掐丝珐琅。

有清一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康熙朝掐丝珐琅基本有三种风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风格的大器,如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大盘、仿汉壶等,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定为明晚期。掐丝珐琅八不正瓶,在掐丝上仍具有明晚期的痕迹,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风格;其二是珐琅釉失透,釉色灰暗无光泽,器物表面欠光滑,掐丝珐琅勾连纹马蹄式瓶即属于此类典型作品;其三是掐丝细腻活泼,釉色纯正鲜亮。康熙朝掐丝珐琅有五供、炉、瓶、盘、盒、暖砚、笔架、香薰等,款识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书、篆书阴刻款、铸款和镂空款。还有很多无款的康熙风格的作品流传于世。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宫廷典章用品有宝座、屏风、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龛、佛像、坛城、五供、七珍、八宝等,乾隆期共制作了12座珐琅塔,分别陈设在紫禁城梵华楼、宝相楼内,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是所见最大的珐琅器;生活用品数量庞大,有熏炉、手炉、冠架、盘、碗、盒、茶壶、杯盘、多穆壶、火锅、筷套、唾盂、烛台、花浇、鼻烟壶、铜镜等,掐丝珐琅春字盒为乾隆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陈设品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普通陈设品瓶、罐等,如梅瓶、天球瓶、长颈瓶、双连锦袱瓶、六方贯耳瓶、鸭颈瓶、双管式瓶、英雄瓶、镂空转心瓶、棕式瓶、蒜头瓶、抱月瓶、葫芦瓶等;其二是仿古陈设品,主要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花觚、鼎、卣、觥、簋、钟、扁壶、罍、奁、甗、尊、觯等,造型古朴,纹饰典雅,掐丝珐琅鼎式炉从造型到纹饰均为仿古风格;其三是动物造型陈设品,如狮子、麒麟、牺尊、天鸡、天鹿、鸽子、仙鹤、大象、甪端等,形态生动,惟妙惟肖;其四是挂屏、插屏等陈设品。文房用品有笔筒、笔架、笔洗、墨床、砚盒、仿圈、镇纸、水丞等。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

嘉庆、同治、光绪朝的官造掐丝珐琅数量减少,做工粗糙。晚清民国时期有“印铸局勋章制造所”“老天利”“静远堂”“宝华生”“德兴成”“德成”和“志远堂”等官营与私营制造掐丝珐琅的机构和作坊。“达古斋”款掐丝珐琅袱系纹笔筒属首次发现的又一个晚清珐琅作坊名号,其笔筒的造型与风格与“志远堂”款笔筒如出一辙。

錾胎珐琅又有“内填珐琅”之称,与掐丝珐琅不同的是,錾胎珐琅的丝不是焊接在铜胎上,而是直接在铜胎上錾刻出来,故錾胎珐琅的丝较之掐丝,线条要粗,无接缝,具有粗犷豪放之美。已知最早的錾胎珐琅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时期的一件小盒。到清代乾隆时期,广东制作錾胎珐琅,有炉、瓶、碗、盘等,紫禁城钦安殿内陈设的錾胎珐琅太平有象就是广东官员李侍尧进贡的。錾胎珐琅花卉蝙蝠纹唾盂以及骑竹马小童的前身装饰都是采用了錾胎工艺。錾胎珐琅与掐丝珐琅相比,更加费工费料,故在明清时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发展。

珐琅器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风格清秀,也极具收藏价值。”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说,景泰蓝富贵大气,金碧辉煌,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人文艺术、空间艺术,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有独特的欣赏角度。

查看详情

珐琅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珐琅器材质器型

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有着青铜器般恢宏的气势、丝绸织锦般缤纷的色彩以及瓷器般明亮润泽的质感。

珐琅器器型多种多样,有瓶、盘、碗、炉、鼎、圆盒、香熏炉等;珐琅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浅绿、深绿、鸡血红和黄色等;吉祥纹饰多为蕉叶、饕餮、狮子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等。珐琅器工艺品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作为宫廷艺术,珐琅器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中华国粹,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详情

珐琅器艺术鉴赏

珐琅器鉴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对文献史料的考证;二是科学的检测手段;三是通过时代风格的比较来鉴定。前两种方法较复杂,常用的是第三种。时代风格比较鉴定一般着重考察款识、胎骨与型制、纹饰图案和珐琅釉料等几个方面。

珐琅器明清款识

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尚不能枉下结论。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尤其以某年造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款识语气。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

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有刻,还有镂空款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体始见于乾隆时期),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四字和六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珐琅器胎骨型制

明清掐丝珐琅器胎骨和型制方面总的趋势是:明代早期胎骨略厚,中晚期日趋减薄。清代从康熙时起,胎骨厚重坚实,到清末减薄。明代器物掐丝常有断裂现象,而清代由于铜质精纯并提高了烧制和打磨技术,这种现象基本消失。明代器物镀金较薄,常有磨脱现象,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镀金厚重,镀金技术远胜于明代,至今器物的镀金仍光彩照人。

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体积和型制从小到大,从简练到复杂,从陈设、祭祀到观赏实用。

珐琅器纹饰图案

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的纹饰图案品种繁多,也经历了一个有简练到繁缛的过程。以缠枝莲纹为例,元末明初疏密有致,大花大叶、枝蔓伸展坚强有力,全部单线勾勒图案线条。枝叶呈串联状,并点缀数朵盛开的花朵,花朵饱满,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明中晚期开始以双线勾勒轮廓线,布局趋于繁缛,但仍保留某些早期余韵。缠枝莲的花瓣趋于尖瘦,花心常呈“圭”字形或如意形。清代的缠枝莲纹枝蔓弯曲,布局繁密规整,极具图案性。基本以双线勾勒轮廓线,明代那种洒脱的韵味不复存在。

珐琅器珐琅釉料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色调纯正,鲜艳明快,具有水晶般透明感。通常以浅蓝色作地,间饰红、黄、白、绿、紫、深蓝等色釉。从明宣德晚期开始,釉色略显灰暗,光泽度降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地色除浅蓝色外,宝蓝色应用广泛。到万历年间,更出现了淡青、白等中间色地。珐琅色釉有所增加,新出现了赭、豆青、松石绿等色釉品种。

清代的珐琅釉料品种丰富,所用色釉达几十种之多。但其有一个共同点,皆不透亮。

珐琅釉料的另一特征是表面沙眼现象,是由于硼酸盐含量过高以及烧制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作用所引起。工匠们常用“蜡补”的方法来补救,即用石蜡加入色粉制成色蜡,填充于沙眼之中。到乾隆时期,经改进工艺,杜绝了沙眼现象。

景泰蓝以它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绚丽的艺术风采,在世界掐丝珐琅工艺中独树一帜。那些仿制的似是而非的景泰蓝赝品,无论在材料、质地还是艺术风格上均无法与明清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相提并论。只要熟悉掌握明清掐丝珐琅器的制作、材料和艺术风格等特征,一望便可断定其真伪。

查看详情

珐琅器收藏维护

珐琅器性质稳定,质地坚硬。除强酸强碱外,不溶于水及一般常用的酸液碱液。金属珐琅器的胎骨以铜合金(与铁、铅、锡等)居多。这些特点决定了珐琅器的主要损害是机械性破坏和金属胎起皱生锈。另外珐琅釉配料和涂施方法不正确也会造成釉胎脱离,釉料粉化、炸裂、失去光泽、透明度降低等。因此,收藏保存珐琅器时应注意避免磕碰,放置于安全的地方。环境的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珐琅器腐蚀。氯化物和氧化物对胎体损害较大,应避免接触。珐琅器镀金面和釉面上的灰尘应用软毛刷拂拭以免产生划痕,切忌用水或粗糙的物品擦拭。总之,金属胎珐琅器应放置于干燥低温清洁的环境中保存,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2100433B

查看详情

珐琅器文献

金属珐琅器汇总. 金属珐琅器汇总.

金属珐琅器汇总.

格式:pdf

大小:2.3MB

页数: 14页

金属珐琅器汇总.

论清宫玻璃器对珐琅彩瓷的工艺与艺术影响 论清宫玻璃器对珐琅彩瓷的工艺与艺术影响

论清宫玻璃器对珐琅彩瓷的工艺与艺术影响

格式:pdf

大小:2.3MB

页数: 3页

清宫玻璃器与珐琅彩瓷同为一代名品,玻璃器对珐琅彩瓷在工艺和艺术上都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在工艺上,珐琅彩瓷的发生、兴盛与衰败都与玻璃器工艺有着密切关联;在艺术上,玻璃器在装饰风格和器型上对珐琅彩瓷均有一定影响。

乾隆珐琅珍器:珐琅彩芦鹰图花口盏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氢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用珐琅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绘画,再入炉二次烘烧,即成为美妙的珐琅彩瓷。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由法国传入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彩瓷品种。

乾隆时期所用于制造珐琅彩瓷器的瓷胎,依然是用来自于景德镇的优质白瓷胎,除了在宫廷造办处外,也有些珐琅彩瓷器开始在景德镇烧造。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较之雍正时期的珐琅彩题材上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山水、花鸟题材外,出现了中国以及西洋人物画,还包括了受西方艺术“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西洋图案,这是乾隆时期所特有的。

相较与雍正时期珐琅彩以松散的纹饰,来表达意境的风格不同,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采用大量的纹饰堆砌,复杂繁复,显得很“满”。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出现了一种锦地花卉的风格,用细针在胎体上绘出花卉,形成锦地,然后在在其上绘制纹饰。题款上面,主要是白地上题的“乾隆年制”的楷书图章,或者“大清乾隆年制”的六个字的篆书款。

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件珐琅彩芦鹰图花口盏,口径:11cm 高:6cm 底径:4.5cm,器身以珐琅彩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出芦鹰图,构图简洁清新,彩料明丽,绘画细致生动,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色彩清雅,画工细腻,有雍正珐琅彩之遗风。藏品瓷质白细,釉色莹润,胎质坚实细腻,釉面润泽,造型别致,底足白釉写有“大清乾隆年制”隶书款。整体给人十分清雅之感,却又让人感到它的华贵无比,令人惊艳。且写实生动,是珐琅彩中的精品。

珐琅彩瓷作为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其高超的烧造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因此这期间流传下来的珐琅彩瓷器极为珍贵。

查看详情

《家国山河》珐琅彩山水大瓶如何创下“皇家珐琅器”历史之最!

自清帝退位之后,曾是宫中禁物的珐琅彩瓷开始流出故宫,这种清官窑的百年绝技“珐琅彩瓷”从此便一直被民间称为彩瓷中的皇后,其器型小巧且数量稀少,在古玩市场珍如拱璧。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为 “瓷胎画珐琅” ,其色彩艳丽而不妖,深受各代皇帝垂青。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这种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皇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由于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及高贵的 “皇家血统” ,清代以来就一直是瓷器藏家的梦寐以求之物,更是收藏者的挚爱之物。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 景德镇官窑负责选用最上的高岭土等料烧制白色素胎,然后送到京城造办处备选。选出来的素胎,再由宫廷技师绘画填彩,入宫内彩炉烘烧。由于其制作成本昂贵,专用于皇室的珐琅彩瓷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自古都以玩赏性小件为多,很少有大的器型出现,因此又有珐琅无大器之说。也因如此,珐琅彩一直未能像青花、粉彩一样,出现形体更大,艺术效果更佳的大型器。

今天国内保存的清代珐琅彩瓷大多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是谁失传了百年的珐琅彩工艺?

诞生于清代的精湛珐琅彩技艺并没有顺利的传承到今天,它随着中华大地上近代开始的百年劫难而销声匿迹!这让海内外无数文化学者、艺术家与收藏家们叹惋不已。但是就在全世界刚刚迈入21世纪后不久,在中国大地上,失传百年的珐琅彩瓷却突然重出江湖,虽然开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则消息,但却迅速传遍全国,那么是何人、何时恢复了这秘藏于皇宫内的珐琅彩技艺?2006年中央电视台2套的《财富故事会》为我们栏目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这期栏目中讲到: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需要恢复制作一批珐琅彩瓷,以恢复失传200多年珐琅彩瓷古法制作工艺。经过严格挑选,最终经过专家决定与景德镇仿古瓷艺术家熊建军合作进行珐琅彩复古工艺的研究。于是在大部分国人还不知珐琅彩为何物时,熊建军接过了这项艰巨无比的历史任务。他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接触到清代珐琅彩瓷实物,后又与多位陶瓷专家及制瓷大师共同研究实试,后经翻阅大量的陶瓷古籍并对数万片古瓷碎片进行分析后,开始了试烧珐琅彩瓷的工作。他先是深入深山之中用数年时间寻找与宫廷珐琅彩相同的高岭土与其它原料,后又按清代紫禁城内专门用来烧珐琅彩的小柴窑之制式,重建了珐琅彩专用的柴窑,最终经过了8年的苦心钻研,熊建军终于揭开被誉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神秘面纱。虽然他因恢复了珐琅彩瓷而名声大振,但却并未满足于此,因为当前青花、粉彩等获得良好传承的古瓷无论在器型上还是创新性上,都已超过珐琅彩,尤其是器型上,珐琅彩因工艺问题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自古以来便有珐琅无大器之说,这使刚刚复原了珐琅彩技艺的熊建军下定决心,要挑战前人之不能,他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所能掌握的科学知识,突破历史极限,烧出比以往历史时期更好、更大的珐琅彩山水大瓶。

熊建军作品《仿清乾隆珐琅彩海鹤来朝玉环胆瓶》

突破历史规格的珐琅彩鸿篇巨制《家国山河》珐琅彩山水大瓶

2017年,经过多年的实践,熊建军终于烧出了一件历史未见的珐琅彩大器:《家国山河》珐琅彩山水大瓶,这件作品首次突破珐琅彩200多年的工艺限制,艺术效果大大超越器型较小的那些历史文物。熊建军在历史上首次使用珐琅彩料绘制出宏大的“通景山水”,创造出历史上器型最大、画法最繁杂的珐琅彩山水大瓶。

一位常年活跃于国内艺术市场的经营者说到,我们常常感叹有历史代表性的好东西难遇,真正遇到有年代的、值得收藏的好东西价格上也是让人咂舌。而今天我们见到的这款《家国山河》珐琅彩山水大瓶其工艺之精彩使收藏价值甚至于比普通的老瓷都强。而熊建军大师其作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是收藏价值的一大保障,珐琅彩无论从工艺价值上看,还是从当代人审美需要上看,收藏价值与装饰力上都是艺术瓷中的翘楚!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充斥着徒有其表的东西,很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我们相信,当消费者达到一定年龄与学养后,就会认识到祖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的深邃内涵与独特美感,这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品无法替代的,就像《家国山河》珐琅彩山水大瓶一样,它瑰丽的釉色、磅礴的画风、夺目的大器形与代表皇家艺术风范的奢华之美,都是代表今天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是能让我们沉浸于祖国艺术与文化的完美之器。

《家国山河》珐琅彩大瓶

《家国山河》珐琅彩大瓶采用灯笼瓶器型,寓意高灯下照,播撒万里光辉;作品自上而下为盘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器型饱满、体态壮美。瓶身彩绘选用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结合工艺,瓶口与底部用青花如意纹与寿字纹装饰,瓶身画面以粉彩创作,画面上群山叠嶂、百川飞瀑,完美表现出祖国万里山河蓬勃向上之势;松树寓意国家万年长青,浑然一体,气势磅礴。瓶口与瓶底绘有如意纹与寿字纹,上下包裹着主画面,寓意为祈福国泰民安。

熊建军大师简介

中国珐琅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景德镇市官窑研究所所长

景德镇官窑艺术博物馆馆长

熊建军先生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是近 200 年来唯一全面掌握珐琅彩制瓷秘技的景德镇传统技艺传承人,从事古瓷仿制研究工作数十载,特别是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研究。从1998年到2005年,他经过 8 年的苦心钻研,完美复原了失传已久的珐琅彩古法工艺。2011 年 6 月 11 日 “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熊建军更隆重当选为景德镇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珐琅彩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熊建军在“宫廷珐琅彩”基础上,历史性创造出了“珐琅彩山水通景技法”

在中国陶瓷历史上,自清代康熙年将铜胎珐琅移植到瓷胎,从而创造出瓷胎珐琅彩,即今天的珐琅彩瓷之后,由于珐琅彩原料、器型大小等限制,珐琅彩的彩绘装饰内容一直限于花鸟、人物等小品题材,一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也无更大突破。直到今天的珐琅彩非遗技艺传承人熊建军大师经过多年尝试,在解决了器型限制,解决了珐琅彩釉料在大面积使用上的限制之后,终于成功创造出可媲美传统国画的“珐琅彩山水艺术”。

查看详情

精美绝伦的珐琅器

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富丽堂皇的色彩、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超凡脱俗的展现手法,至今仍魅力不减。虽然它是一种源自阿拉伯的工艺,但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珐琅器,是在金属胎的外表施以玻璃质的釉料,经窑烧而成的器物。其技法可分为三种: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明、清两代的宫廷中均设有作房,专门制作珐琅器。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因此,虽然珐琅的技术源自西方,但是表现在器形、色彩、纹饰方面,却显出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珐琅器约有一千八百余件,多数是宫廷作品,选料精致,装饰华丽,为静肃雍容的陈设器。

精美的掐丝珐琅器欣赏:

珐琅器与中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多为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格古要论》是研究中国早期珐琅器唯一的一部重要文献。

清乾隆内填珐琅番莲纹五供一组

因文献记载过于少而简单,老一辈专家通过对现存掐丝珐琅器的排比、分析与研究,推断出中国最早的珐琅实物为元代制品。元代珐琅器器形端庄大方,构图舒朗流畅,釉色明艳温润,具有宝石般的半透明光泽。唯原配珐琅器较少,大部分被后人改装过,存量稀少,弥足珍贵。

“御用监”为明代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整个明代,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署有官方年款。因明早期的洪武、永乐没有署款的标准器,故在年代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与模糊性,但在实物中确有一些珐琅器具有早于宣德而又不同于元代的特点风格,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贯耳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簋式炉等。

宣德款珐琅的器形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盒、花觚、炉、双陆盘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现了龙、凤、狮及四季花卉图案;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铸款或阴刻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的掐丝与釉色为典型的宣德风格。

万历款掐丝珐琅在器形、图案、釉色、款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出现了烛台、甪端等新的器形;珐琅釉基本失透,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泽;款识改为“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釉款和“大明万历年造”阴刻双线款。掐丝珐琅双狮戏球长方盘,在珐琅釉色上具有万历朝珐琅风格。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扬州、广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风格的掐丝珐琅。

有清一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康熙朝掐丝珐琅基本有三种风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风格的大器,如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大盘、仿汉壶等,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定为明晚期。掐丝珐琅八不正瓶,在掐丝上仍具有明晚期的痕迹,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风格;其二是珐琅釉失透,釉色灰暗无光泽,器物表面欠光滑,掐丝珐琅勾连纹马蹄式瓶即属于此类典型作品;其三是掐丝细腻活泼,釉色纯正鲜亮。康熙朝掐丝珐琅有五供、炉、瓶、盘、盒、暖砚、笔架、香薰等,款识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书、篆书阴刻款、铸款和镂空款。还有很多无款的康熙风格的作品流传于世。

清康熙画珐琅四季花卉瓶

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

嘉庆、同治、光绪朝的官造掐丝珐琅数量减少,做工粗糙。晚清民国时期有“印铸局勋章制造所”“老天利”“静远堂”“宝华生”“德兴成”“德成”和“志远堂”等官营与私营制造掐丝珐琅的机构和作坊。“达古斋”款掐丝珐琅袱系纹笔筒属首次发现的又一个晚清珐琅作坊名号,其笔筒的造型与风格与“志远堂”款笔筒如出一辙。

清康熙画珐琅花卉八楞式盒

錾胎珐琅又有“内填珐琅”之称,与掐丝珐琅不同的是,錾胎珐琅的丝不是焊接在铜胎上,而是直接在铜胎上錾刻出来,故錾胎珐琅的丝较之掐丝,线条要粗,无接缝,具有粗犷豪放之美。已知最早的錾胎珐琅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时期的一件小盒。到清代乾隆时期,广东制作錾胎珐琅,有炉、瓶、碗、盘等,紫禁城钦安殿内陈设的錾胎珐琅太平有象就是广东官员李侍尧进贡的。錾胎珐琅花卉蝙蝠纹唾盂以及骑竹马小童的前身装饰都是采用了錾胎工艺。錾胎珐琅与掐丝珐琅相比,更加费工费料,故在明清时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发展。

珐琅器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制作精良、风格清秀,也极具收藏价值。”收藏爱好者陈先生说,景泰蓝富贵大气,金碧辉煌,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人文艺术、空间艺术,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有独特的欣赏角度。

(文章源自盛世藏典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