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作者30多年来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连接设计、分析和试验方面的研究经历及成果,特别是基于作者主持编写的《复合材料连接手册》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手册》等专著中“连接”章节的有关内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6章,包括复合材料连接概述、胶接、机械连接、连接有限元分析、开孔和复合材料元件试验等,在内容编排上由浅入深,先阐述胶接和机械连接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再介绍复合材料层压板胶接和机械连接多种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反映出最新的连接设计研究与发展动态。 2100433B
树脂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区别???
你指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吧,增强材料是碳纤维,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比如炭/炭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炭(石墨)基体的复合材料,属于无机材料,主要应用于高温、摩擦方面;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有...
复合材料有特性:  ...
耐磨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复合耐磨材料,以北京耐默公司为例,主要有以下耐磨复合材料:1、KN17高分子陶瓷聚合物2、KN60复合耐磨钢板3、镍钨合金耐磨材料
C/SiC复合材料的在线气相穿刺连接
提出了一种C/SiC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在线气相穿刺连接。该方法是在C/SiC复合材料制备的最后一步——SiC沉积过程中,对待连接件进行C纤维束穿刺,穿刺后继续沉积SiC,最终在完成复合材料制备的同时,结束复合材料的连接过程。采用该方法,对2D和3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在线气相穿刺连接。结果表明:在线气相穿刺连接所得接头热物理和热化学相容性好,连接应力低,拉伸强度可达82MPa,连接过程不影响构件的使用温度,是一种适合于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
浅谈复合材料电连接器
复合材料连接器是指用复合材料代替传统连接器中某些金属件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具有耐磨性强,重量轻等特点。文章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加快发展复合材料连接器研制的必要性,以及简述了国内外复合连接器发展情况。以及国内一些厂家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其连接结构的强度是结构安全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先进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国内外先进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分析基础及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结合理论和实践系统地阐述了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和胶接连接的基本知识和强度预测的典型分析方法,以及典型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和试验验证。
《先进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分析方法》可作为航空、航天专业、力学专业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供飞机结构设计和强度专业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为了克服专利背景中相关技术粘结降低连接件的可靠性;不适合大型复杂薄壁件的连接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加工成本高;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损伤较大;螺栓改变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表面形状等缺点,该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这种类似金属铆接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方法,将粘结和紧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采用下述方法步骤:
(1)用碳纤维编制三维预制体,用平板石墨模具对碳纤维三维预制体进行定型,经过沉积热解炭界面层和碳化硅基体,完成三维C/SiC复合材料制备,用三维C/SiC复合材料加工铆钉;
(2)将需要连接的构件A与构件B组合配钻加工铆钉孔,铆钉孔为沿构件A与构件B的连接面对称向外的锥孔,锥度为10~20度;
(3)将铆钉用紧配合的方法与构件AB组装在一起;
(4)釆用化学气相渗透的方法在铆钉孔与铆钉之间沉积碳化硅;
(5)对铆接部位进行加工和修整,除掉铆钉的多余部分,使铆钉与构件A与构件B的外表面平齐;
(6)釆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构件A与构件B的外表面制备碳化硅涂层,对铆接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护。
所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铆钉为沿纤维轴向夹角0~45度方向加工而成,铆钉的直径为Φ2~6毫米。
截至2004年7月27日,与相关技术相比,《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釆用了粘结和紧固相结合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方法,连接强度和可靠性高,使用温度不受影响;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与连接过程融为一体,不需要增加新的连接设备与连接工艺,同时陶瓷基复合材料铆钉的加工成本远比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低。因此,该发明工艺简单,连接成本低;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表面涂层,将铆接部位覆盖,使构件表面光滑过渡。因此,该发明对连接件的结构强度影响小且不改变构件表面形状;连接过程全部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设备,在制造设备许可的范围内铆接的尺寸不受限制。因此,该发明对连接件的尺寸和形状限制小,适用于大型复杂薄壁构件的连接。
第一篇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分析基础
第1章复合材料基本概念
1.1复合材料的定义
1.2复合材料的分类
1.3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4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特点
参考文献
第2章单层板弹性力学基础
2.1各向异性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2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
2.3单层板的弹性特征
2.4单层板的工程常数
参考文献
第3章层压板弹性力学基础
3.1经典层压板理论
3.2层压板铺层应力分析
3.3典型层压板刚度特征
参考文献
第4章强度理论
4.1本位强度
4.2就地强度
4.3复合材料结构强度特点
4.4强度比
4.5层间强度
4.6典型失效准则
4.7层间失效准则
参考文献
第5章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分析技术基础
5.1复合材料结构基本分析方法
5.2基于ABAQUS软件的有限元模型基本单元
5.2.1基本单元
5.2.2单元相关知识
5.3材料本构参数设置
5.3.1二维材料模型本构参数设置方法
5.3.2三维材料模型本构参数设置方法
5.4复杂复合材料结构载荷、强度和失效模式综合显示方法
5.5基于ABAQU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先进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分析方法
第6章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概论
6.1机械连接形式及典型失效模式
6.2机械连接分析的主要内容
6.3BOJCAS计划简介
参考文献
第7章钉载分配分析方法
7.1概述
7.2钉载分配的刚度法
7.2.1单排钉连接
7.2.2多排单列钉连接
7.2.3规则的多排多列钉连接
7.3钉载分配计算的有限元方法
7.3.1传统的二维有限元模型
7.3.2新二维有限元模型
7.3.3三维有限元模型
参考文献
第8章机械连接应力分析方法
8.1概述
8.2解析法
8.3有限元法
参考文献
第9章机械连接静强度预测方法
9.1概述
9.2强度包线方法
9.2.1复合材料应力集中减缩系数及应力集中减缓因子
9.2.2经典强度包线方法
9.2.3应力集中减缓因子修正方法
9.2.4强度系数修正方法
9.2.5钉载均布修正方法
9.2.6基于旁路载荷影响的修正方法
9.3特征尺寸方法
9.3.1特征尺寸方法研究进展
9.3.2经典特征曲线方法
9.3.3特征曲线方法的修正研究
9.4渐进损伤方法
9.4.1复合材料机械连接中渐进损伤方法研究现状
9.4.2渐进损伤方法四要素
9.4.3渐进损伤方法预测流程
参考文献
第10章典型机械连接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10.1典型螺栓连接静强度试验
10.1.1试验件
10.1.2试验过程
10.1.3静强度试验结果
10.2钉载分配计算
10.2.1直接刚度法计算钉载分配
10.2.2有限元法计算钉载分配
10.2.3直接刚度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10.3螺栓连接的应力分析
10.3.1解析法计算孔边应力分布
10.3.2有限元法计算孔边应力分布
10.3.3孔边应力分布曲线
10.3.4紧固件对孔边应力的影响研究
10.4基于强度包线方法的强度预测
10.4.1经典强度包线方法
10.4.2钉载均布修正方法
10.4.3应力集中减缓因子修正方法
10.4.4基于旁路载荷影响修正方法
10.5基于特征尺寸方法的强度预测
10.5.1经典特征曲线方法
10.5.2基于关键层的特征曲线方法
10.5.3三参数特征曲线方法
10.6基于渐进损伤方法的强度预测
10.6.1复合材料开孔板的渐进损伤分析
10.6.2单钉连接渐进损伤分析
10.6.3多钉连接渐进损伤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篇先进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分析方法
第11章复合材料胶接连接概论
11.1胶接连接的特点、基本形式及典型失效模式
11.2胶接连接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1.2.1国外相关研究计划
11.2.2平面胶接连接
11.2.3非平面胶接连接
参考文献
第12章胶接连接应力分析方法
12.1理论分析方法
12.1.1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应力分析方法
12.1.2复合材料双搭接胶接接头应力分析方法
12.2有限元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13章胶接连接静强度预测方法
13.1概述
13.2基于弹塑性力学的传统强度预测方法
13.2.1应力/应变极值方法
13.2.2等效应力方法
13.2.3胶层的失效准则
13.3基于损伤力学的方法
13.3.1传统的损伤力学分析方法
13.3.2损伤区域理论
13.3.3渐进损伤方法
13.4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
13.4.1弹塑性的断裂力学预测方法
13.4.2虚拟裂纹闭合技术
13.5基于损伤断裂力学的方法
13.5.1内聚力模型
13.5.2内聚力模型的分层萌生及分层扩展准则
13.5.3基于双线性本构的内聚力模型基本参数
参考文献
第14章典型胶接连接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14.1典型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静强度试验
14.1.1试验件
14.1.2拉伸试验
14.1.3弯曲试验
14.2拉伸载荷下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的渐进损伤模型研究
14.2.1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渐进损伤模型
14.2.2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强度预测
14.2.3修正最大应力准则的验证研究
14.3拉伸载荷下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的失效机理及承载/传载特性
14.3.1失效机理及破坏过程
14.3.2应力分布及传载路径
14.4弯曲载荷下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的失效
14.5典型复合材料π胶接接头结构参数影响
14.6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分层扩展模拟
14.6.1典型分层扩展试验
14.6.2内聚力模型的参数模型
14.6.3分层扩展模拟及参数模型验证
参考文献
附录A各向同性材料孔边弹性应力集中系数
A.1各向同性材料受载孔挤压弹性应力集中系数
A.2各向同性材料开孔拉伸弹性应力集中系数
参考文献
附录B紧固件强度校核
B.1螺栓抗拉强度校核
B.2螺栓抗剪强度校核
B.3螺栓挤压强度校核
B.4拉剪同时作用下螺栓强度校核
B.5螺纹强度校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