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复混肥料和功能性肥料分析测试与标准》是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隆隆,潘振玉 。
绪论
0.1 国内外肥料分析方法综述
0.2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名词术语
0.2.1 一般术语
0.2.2 产品术语
0.2.3 物理性质术语
0.2.4 物理化学性质术语
0.2.5 取样术语
第1章 复混肥料及功能性新型肥料
1.1 复混肥料
1.1.1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1.1.2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及水溶磷占有效磷百分比的计算
1.1.3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1.1.4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真空烘箱法)
1.1.5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1.1.6 粒度测定--筛分法
1.1.7 氯离子含量测定
1.2 掺混肥料
1.2.1 范围
1.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 术语及定义
1.2.4 要求
1.2.5 试验方法
1.2.6 检验规则
1.2.7 标识
1.2.8 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1.3.1 总氮含量的测定
1.3.2 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1.3.3 总氧化钾含量的测定
1.3.4 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法
1.3.5 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1.3.6 粒度测定--筛分法
1.3.7 酸碱度的测定--pH酸度计法
1.3.8 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1.3.9 大肠菌值的测定
1.3.10 氯离子含量测定
1.3.11 砷、镉、铅、铬、汞试样溶液的制备及测定
1.4 缓控释肥料
1.4.1 范围
1.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3 术语和定义
1.4.4 分类
1.4.5 要求
1.4.6 试验方法
1.4.7 检验规则
1.4.8 标识
1.4.9 包装、运输和贮存
1.5 有机肥料
1.5.1 术语和技术要求
1.5.2 有机质含量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1.5.3 有机肥料全氮含量的测定
1.5.4 有机肥料全磷含量的测定
1.5.5 有机肥料全钾含量的测定
1.5.6 有机肥料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1.5.7 有机肥料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1.5.8 有机肥料水分含量的测定
1.5.9 有机肥料粗灰分含量的测定
1.5.10 有机肥料有机物总量的测定
1.5.11 有机肥料铜含量的测定
1.5.12 有机肥料锌、铁、锰含量的测定
1.6 包衣尿素
1.6.1 范围
1.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6.3 术语及定义
1.6.4 要求
1.6.5 试验方法
1.6.6 检验规则
1.6.7 标识
1.6.8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碳铵复混肥料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1.7.1 技术要求
1.7.2 试验方法
1.8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1.8.1 技术要求
1.8.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氨基酸自动分析法
1.8.3 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钠分光光度法
1.8.4 硼含量测定--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
1.8.5 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仲裁法)
1.8.6 锌含量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8.7 锰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1.8.8 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
1.8.9 铁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1.8.10 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1.8.11 铜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1.8.12 铜含量的测定--容量滴定法
1.8.13 水不溶物含量测定--重量法
1.8.14 pH值的测定--电位测定法
1.8.15 有害元素的测定
1.9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1.9.1 技术要求
1.9.2 试验方法
1.10 硫酸钾镁肥
1.10.1 范围
1.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0.3 术语
1.10.4 要求
1.10.5 试验方法
1.10.6 检验规则
1.10.7 标识
1.10.8 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 复混肥料中的中量元素
1.11.1 试样溶液的制备
1.11.2 总钙、总镁含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1.11.3 总硫含量的测定--灼烧法和烘干法
1.12 复混肥料中的微量元素
……
第2章 主要原料分析方法
第3章 养分分析方法
第4章 生产许可证
参考文献
作 者:陈隆隆,潘振玉 编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18298出版时间:2008-03-01版 次:1页 数:450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化学工业
您好:通常所说的复合肥料,主要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纯无机的复合肥料,其正式的商品名称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标准GB15063-2001。通常是含作物需要的三大元素氮、磷、钾,以及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楼主你好,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功能性面料都属于高档面层材料,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gb5063-2009》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 GB15063-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063-2009复混肥料(复 合肥料)》 2001-07-26 发布 .2002-01-01 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混肥料 (复合肥料) 的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 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1)本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专用肥料以及冠以 各种名称的以氮、磷、钾为基础养分的三元或二元固体肥 料); (2)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一铵、磷 酸二铵、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农业用硝酸钾、磷酸二氢 钾、钙镁磷钾肥及有机 -无机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应执行 相应的产品标准。 (3)缓释复混肥料同时执行相应的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
复混肥料质量管理制度
1 四川金土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为确保复混肥料(配方肥)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提高 员工工作责任心,减少质量损失,确保客户对复混肥料(配 方肥)产品的满意度,制定以下细则: 一、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1、公司管理者代表职责: 确保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落 实,督促质量负责人、生产部长和化验室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监控,确保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最大满意 2、生产部长岗位职责: 负责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的全面 公司管理者代表 公 司 生 产 部 质 量 负 责 人 生 产 部 长 车间质量管理人员 化 验 室 岗位操作人员 2 工作,制定生产车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 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产品的销售、客户 信息的收集、与公司质量负责人和化验室的沟通获取相关质 量信息、主持不合格品评审会议、督促车间质量管理员做好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3、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GB18877-2009替代GB18877-2002
在2009年的5月1日正式实施。与之前的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养分、水分含量以及肥料颗粒方面均有不同的规定新标准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产品分为Ⅰ型、Ⅱ型,并分别规定了指标。Ⅰ型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15%,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20%;Ⅱ型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25%,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为≥15%。在新标准中,将旧标准中的“大肠菌值”改为“粪大肠菌群数”,按GB/T19524.1进行测定。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蛔虫卵死亡率改为按GB/T19524.2进行计算。新标准进一步细化了产品包装标识的规定;如,对标称硫酸钾(型)、硝酸钾(型)、硫基等容易导致用户误认为不含氯的产品不应同时表明“含氯”;含氯的产品应用汉字在正面明确标注“含氯”,而不是“含Cl”或“Cl”等,表明“含氯”的产品包装带容器上不应有忌氯作物的图片。
根据包裹层的材质不同可分为:
I型:以钙镁磷肥或磷酸氢钙为主要包裹层的无机包裹型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可使核芯肥料实现适度缓释,在土壤中发挥较长时间的肥效。
Ⅱ型:以磷酸铵镁类肥料为主要包裹层的无机包裹型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其核芯肥料由于包裹层的物理作用而缓释。
一.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概念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既含有有机质,又含有化学肥料养分,是指将有机物料和化学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采用不同制造工艺将二者进行复合(混)加工而成的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有机质大部分来源与二次加工后的其他有机物料,如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和酿造等企业的有机废弃物、城市有机废弃物、垃圾有机物、污泥、农作物秸秆、木屑等或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其他有机物料;另外,不少企业也利用风化煤、褐煤、纯化腐植酸、草炭等作为邮寄原料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无机营养部分主要来源于普通化学肥料。
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特点
有机无机复混肥兼具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特点,并体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交互作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部分提供的养分数量较为有限,并且多是有机形态存在,供应养分的速度缓慢;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质部分具有分散多孔的结构以及含有较多的活性官能团,可以通过影响化肥的释放、转化和供应等来调节化肥的养分供应,起到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果。
三.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对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在粮食作物上,能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淀粉和粗蛋白的含量;在蔬菜水果上应用,能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改善营养品质。
四·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前景
发展有机肥应当着眼于改善环境这个大背景的社会意义。其实,目前发展的有机肥多属于公益性,因为如果不施用有机肥就会污染环境。国家要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去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而不是单纯地看有机肥施用的生物效果。
将来中国的肥料行业应该向有机-无机复混肥方向发展,这将成为最终的发展趋势。低价的堆肥效果不显著,而做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最好的一种利用方式。现在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始终是30%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有几条途径,如发展控释肥,虽然也有突破,但主要是成本太高。此外,就是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二者结合可以将氮肥的吸收率提高到40%-45%。如果将有机-无机做成颗粒状,氮肥吸收率可以显著提高,这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条途径。
1、中央政策的支持: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实施“沃土工程”和“农业生态保护”的要求;
2、有机无机复混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效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多元化,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长缓化,更大限度控制养分释放周期。
3、有机无机复混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养分全面,利用率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培肥土壤,生产持续;原料来源广泛,成分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