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是2008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时进、万玲、李雅春。
1 国家法规与标准
1.1 基本国家法规
1.2 《职业病防治法》摘录
1.3 职业病危害分类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1.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许可管理与分类
1.5 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2 放射源检测仪表概述
2.1 检测仪表的特点
2.2 检测仪表类别
2.2.1 强度测量型仪表
2.2.2 荧光仪表
2.2.3 电离型仪表
2.3 常见放射源检测仪表
3 放射源检测仪表的辐射防护性能
3.1 密封源
3.1.1 密封源性能分级
3.1.2 不同穿透能力的放射源
3.1.3 检测仪表选用放射源的原则
3.2 对检测仪表的放射防护要求
3.2.1 源容器
3.2.2 检测仪表及其使用场所要求
4 射源检测仪表的安全操作与管理
4.1 放射源和其检测仪表的管理
4.1.1 制造厂的职责
4.1.2 放射源检测仪表应用单位的管理规章
4.2 放射源检测仪表使用操作与维护的安全
4.3 源容器的运输要求
4.4 放射源容器和带放射源的检测仪表的贮存要求
5 放射源检测仪表的辐射安全
5.1 放射源的辐射危险
5.1.1 潜在照射概念
5.1.2 放射源的危险活度
5.1.3 放射源的分类
5.1.4 放射源和含源实践的意外危险
5.1.5 说明
5.2 放射源检测仪表应用中的放射事件与事故
5.2.1 放射事件与事故表现
5.2.2 放射事故原因
5.2.3 辐射(放射)事故及其管理
5.2.4 事故预防与对策
5.2.5 辐射事件与事故应急响应
5.2.6 结束语
6 X射线管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6.1 范围
6.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
6.3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
6.4 其他X射线仪表
7 整装货包检查系统放射防护与安全
7.1 概述
7.1.1 检查系统和其应用范围
7.1.2 检查系统分类
7.1.3 检查系统组成与结构
7.2 检查系统工作场所分区及辐射剂量控制水平
7.2.1 工作场所分区
7.2.2 辐射剂量控制水平
7.3 辐射安全系统
7.3.1 辐射安全一般原则
7.3.2 辐射安全设施
7.4 安全操作与管理注意事项
8 剂量监测要求
8.1 不同类别的剂量监测
8.1.1 分类
8.1.2 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剂量监测一般要求
8.1.3 对放射源检测仪表的放射防护性能检测和检验
8.1.4 经常性场所剂量检测(含安全设备检查)
8.1.5 个人剂量监测
8.1.6 特殊监测
8.2 对剂量监测仪表的要求
8.3 剂量监测仪表使用注意事项
8.4 个人剂量计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主要内容简介:核检测设备使用的辐射源为放射性核素源和射线发生器件。放射源检测仪表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仪表,《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包括料位计、厚度计、密度计、核子秤、中子水分仪、油田测井仪等。另一类检测设备以射线发生器件为辐射源,《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包括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安检仪和整装货包检查装置。工业射线照相检测装置未包括在《辐射源检测仪表和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之列,将在本系列培训教材中另立分册。
您好 电脑,电话,还有你的手机。放一些仙人球,可以降低辐射。给电脑戴防辐射框,买防辐射眼镜,像怀孕的女人一定要穿防辐射衣。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电辐射及光辐射。多出户外做有氧运动就可以 希望能帮到您
简单分的为两类:表面污染测量仪,用于监测各类表面放射性物质((α、β)沾污水平的仪表。如控制区出入口的门式全身β污染监测仪。剂量率仪,亦简称剂量。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电离辐射量(剂量)是一个问...
典型的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结构式怎样的?各单元主要起什么作用?
分为被控对象、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显示单元、调节单元、执行单元、操作人员。被控(被测)对象:控制系统的核心。检测单元: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调节作用的基础。变送单元: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显示单元...
煤气计量和检测仪表的合理选择
检测仪表应用于焦化企业中,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类,并且详细论述了在焦化厂里所使用的煤气计量的新式内藏式双文丘里管计量表以及常用孔板流量计。合理的论述了检测仪表和煤气计量的选择方式。
煤气计量和检测仪表的合理选择
检测仪表应用于焦化企业中,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类,并且详细论述了在焦化厂里所使用的煤气计量的新式内藏式双文丘里管计量表以及常用孔板流量计。合理的论述了检测仪表和煤气计量的选择方式。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最优化原则又称为ALARA原则,健康代价(曲线A)
正比于总剂量,当总剂量较小时,放射防护代价(曲线B)很高,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曲线A和B代价之和有一最小值,这就是最优化健康代价与防射代价之和Wo。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ICRP规定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制为50毫希沃特*(mSv),广大居民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0.1rem)。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对工作人在民年剂量当量限值,采用了ICRP推荐规定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0.5rem)。当长期持续受放射性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不应高于1mSv(0.1rem),且以上这些限制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民政部下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许接受的剂量上限。即使个人所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当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所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只能作为以最优化原则控制照射的一种约束条件而已。
随着放射同位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放射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随着放射照射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剂量的放射性会造成被照射部位的组织损伤,并导致癌变,即使是小剂量的放射性,尤其是长时间的小剂量照射蓄积也会导致照射器官组织诱发癌变,并会使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发生遗传缺陷。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的发生概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线性关系,而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且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放射性致癌、放射性诱发各种遗传疾病均属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non-stochastic effect)是机体受照射后在短期内就出现的急性效应,以及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现的发育功能低下、白内障和造血机能障碍等等。其严重程度随受照射剂量不同而变化,存在着明确的剂量阈值,这种效应是随着受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有越来越多的细胞被杀死而产生的。
ICRP第60号出版物把非随机性效应改称为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 )。放射性防护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其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放射性物质可以从体外或进入体内放出射线,对人体造成损害。就外照射而言,由于各种射线穿透能力不同,γ射线照射对机体的危害大于β射线,而β射线的危害性又大于α射线。受照射部位不同,受害程度出不同,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蓄积率高的组织或器官,必然受害严重,如[32P]对骨骼系统危害较大,[125I]和[131I]主要危及甲状腺器官等。但是,由于射线与机体作用可产生电离,射线这种电离本领的大小,决定了当放射性物质进入了体内,对机体造成内照射的情形下,α射线由于射程很短,其危害性大于β射线和γ射线的危害,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又大于γ射线。放射防护的必要性在于保护操作者本人免受辐射损伤,防止了必要的射线照射,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做好放射性污物、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取得的结果可靠。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时,一定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预防为主",合理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减少人群的剂量负担。
用来检测生产过程中各个有关参数的技术工具称为检测仪表。
也称测量仪表。是指能正确感受和反映被测量大小的仪表。确定被测变量的量值变化或量值特性、状态、成份的仪表。
如传感器和变送器,某些将检测元件和显示仪表直接组合而成的仪表也是检测仪表。
工业生产中有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物理仪表,有气体分析、水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