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北京(08093,08096,11485,12207,31546);辽宁沈阳(38615);吉林长春(38613)、公主岭(38614);山东青岛(14117);江苏无锡(14142)、南京(11484,14125);浙江杭州(14141,38616);广西南宁(38612)。
凤仙花属Impatienssp.:福建邵武(11482);云南大理(04109)、中甸(05254)。
根据戴芳澜(1979),这个种在我国还寄生于水金凤Impatiensnoli-tangereL.;国内分布还有河北、安徽。
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花和茎上,消失,开始形成斑片,以及遍及全叶;子囊果聚生至散生,褐色,球形、近球形,直径(65-)70-100(-118)μm,壁细胞较大,明显,不规则多角形、长方形、近正多角形,直径7.5-35(-42.5)μm;附属丝3-7(-9)根,丝状,长度为子囊果直径的0.2-3.2倍,有0-3个隔膜,短于子囊果直径者为全褐色,长度超过子囊果直径者基部褐色,往上颜色逐渐变浅,顶部无色,粗细不均,基部稍粗[5-7.5(-10)μm],常与菌丝体交织在一起;子囊1个,椭圆形、卵形,未成熟的子囊常有一短柄,(52.5-)60-80(-87.5)×(50-)55-67.5(-82.5)μm;子囊孢子8个,罕见6个,椭圆形、长椭圆形、少数圆形,15-21(-23.1)×10-15(-17.5)μm。
中国、匈牙利、苏联、芬兰、波兰、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瑞典、民主德国或联邦德国。
本种是自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中分出来的,其主要区别是:(1)本种的子囊果较大为85-100μm,后者较小为70-90μm;(2)本种分生孢子长宽比例为1.7-1.9,后者为1.9-2.1(3)本种寄生于凤仙花属Impatiens上,后者寄生于婆婆纳属Veronica上。
施用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铜-锌复合胁迫对凤仙花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
1912年三宅市嘞(Miyake)在河北省的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上采到过 Podosphaera属的白粉菌,定名为 Podosphaera oxyacanthae(DC.)De Bary,以后的60多年间未见过报道,这次鉴定的标本采自湖北省。
Podosphaera minor Hacke 的形态与 Podosphaera clandestina(Wallr.)Lév. 相近似,主要区别是:(1)前者的附属丝短,仅为子囊果直径的0.5-1.2倍,后者的附属丝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7-)2.4-4.2(-5.2)倍;(2)附属丝的隔膜前者少,0-2个,后者多,(2-)3-7(-9)个;(3)子囊孢子数目前者为6(-8)个,而后者多为8个。
菌丝体叶背生,稀疏,形成白色斑片,存留;子囊果聚生,暗褐色,球形,直径54-72 (-78)μm,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壁厚,直径10.9-14.2μm;附属丝5-8(-10)根,生于子囊果'赤道'上部,稍弯曲,顶端双叉状分枝,长度为子囊果直径的0.5-1.2倍,下部较粗,6-9μm,上部分叉处变细,6μm,基部褐色,壁厚,有1-2个隔膜,短的附属丝顶部不分叉,长的顶部双叉状分枝3次,第一次分枝较其他分叉稍长;子囊单个,圆形、椭圆形、不正椭圆形,有短柄,51.7-55.9×45.9-48.3μm;子囊孢子6-8个,多数是6个,长椭圆 形、长矩圆形、肾形,12-21×9-12μm。
1、振动不理想,调节电压。
2、簧片螺钉松动,拧紧螺钉。
3、胶囊壳排好在工作台板中,口高出或偏低,调节错位板高低及导轨。
4、胶囊壳倒头太多(超过3%),震动器调节不当,因调节适当电压或胶囊壳尺寸不合规格,选用合格胶囊壳。
5、胶囊壳卡在台板上不能下落,更换胶囊壳或调节错位板和台板孔位置。
6、模具不能在轨道中复位,导轨后端压簧卡住或胶囊变型卡住。重新安装弹簧或顶杆,另将推棒将卡住胶囊推下。
7、模具中导向板磨损,影响胶囊套合率低,更换新模具或两边定位松动,紧固定位钉,胶囊变型或潮湿,更换好胶囊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