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堆工所设有行政办公室、党工办公室、科技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反应堆物理研究室、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反应堆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反应堆材料及辐照性能研究室、反应堆材料辐照后检验研究室、反应堆燃料元件研究室、微型堆研究室、101重水反应堆研究运行室、49-2轻水反应堆研究运行室、中国先进研究堆运行室、反应堆工程设计部(含设计管理室、总体设计室、理论设计室、机械设计室和自控设计室)以及堆工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雷克机电工程技术公司,中核集团的核临界安全中心设在堆工所。
堆工所自行设计建成了轻水、重水、快中子、固态零功率堆和49-2游泳池式反应堆,承担过49-3高通量堆的设计和科研任务,对重水研究堆进行了大修改建,自行研制成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为我国生产堆和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基地,堆工所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5项,国家发明三等奖3项,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级核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
堆工所是全国最早具有培养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格的单位之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名博士生导师。
堆工所现有大型研究堆2座,微型堆1座,零功率反应堆6座;各种堆内试验回路和堆外综合实验台架;大型热室,各种核材料试验、检测装置;完备和先进的反应堆物理计算、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计算、结构力学计算以及核安全和事故分析程序。此外,正在建设的中国先进研究堆将配备中子散射和中子活化分析谱仪、堆内考验回路、多功能热室群等,这将成为堆工所又一个新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综合核科技研究平台。
堆工所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关于从事反应堆工程(含核电站反应堆)主导工艺设计(甲级)资质的工程设计证书,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资格许可证》。
堆工所正在从事中国实验快堆和中国先进研究堆的设计与建造、先进核能技术开发、反应堆运行研究与同位素生产、涉外工程和民品开发等任务。堆工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2100433B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设计所。其前身是第一设计室,在六、七十年代主要进行科研项目和三线军工企业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献身精神,这个传统一直保...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北京瑞祥佳艺工程设计所地址在海淀区复兴路83号国防大学二号院子里面北面最里面的二层小楼,交通便利,可乘坐736路,996路公交到达,还是比较容易到达的。 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1:北京市科原工程设计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阜通东大街59号(四元桥西北角) 2:北京市科原工程设计所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电功率为2×600MW,反应堆为压水堆,两环路结构,A模式运行;堆芯平均线功率密度为161W/cm;换料方式采用年换料四分之一。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采用对称布置,以反应堆容器为中心,两条环路两边对称;主冷却剂系统额定流量为每条环路各24290m3/h。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NPIC)承担了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的控制、保护、仪控系统的设计与技术服务任务,并承担有关的设计验证工作。工程实行院长领导下的项目负责制,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以中国的核安全法规、工程合同和业主要求为基础,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和设计文件清单。设计中主要采用法国RCC系列规范,系统中重要的设计结果都经过了试验的验证。各种实测值与设计分析计算值的比较表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的理论计算值与实堆的实测值符合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设备性能完善,能够满足核电站正常和事故工况下的运行要求。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是中美两国目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美国能源部、香港、台湾、捷克及俄罗斯共同支持。中国科学院为该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理研究所为项目的建设单位,并成立专门的工程指挥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指挥部,其组织结构图如下: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由全球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科研单位,约250名研究人员组成。
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 纽约州, 美国 (22人)
Wanda Beriguete, Mary Bishai, Ralph Brown, Chellis Chasman, Milind Diwan, Jim Frank, Ron Gill, Robert Hackenburg, Richard Hahn, Sunej Hans, Liangming Hu, David Jaffe, Steve Kettell, Kelvin Li, Laurence Littenberg, Charles Pearson, Richard Rosero, Brett Viren, 王喆, Lisa Whitehead, 叶铭芳, 张洪山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中国 (5人)
邓景珊, 郭新恒, 黄明阳, 王乃彦, 肖华林
加州理工大学, 加利福利亚州, 美国 (6人)
Robert Carr, Dan Dwyer, 刘江来, Robert D. McKeown, Raymond Hei-Man Tsang, Fenfang Wu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中国 (4人)
葛良全, 姜海静, 赖万昌, 林延畅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深圳, 中国 (2人)
孙吉良, 张一心
查尔斯大学, 布拉格, 捷克 (4人)
Rupert Leitner, Viktor Pec, Bedrich Roskovec, Vit Vorobel
原子能研究院, 北京, 中国 (6人)
候龙, 黄翰雄, 聂阳波, 阮锡超, 王朝辉, 周祖英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中国香港 (8人)
陈潇聪, 朱明中, 关键强, 郭文伟, 刘北江, 陆永康, 颜思远, 黄冠棋
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 中国 (3人)
康莉, 李仪, 杨雷
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 莫斯科, 俄罗斯 (4人)
Olshevski Alexandr, Yuri A. Gornushkin, Dmitry Naumov, Igor Nemchenok
乔治梅森大学, Fairfax, 美国 (1人)
Philip Rubin
香港大学, 香港, 中国香港 (8人)
郑广生, 郭天能, 李嘉碧, 梁干庄, 柳皓, 倪浩然, 潘振声, 唐启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 北京, 中国 (55人)
安丰鹏, 白景芝, 曹俊, 常劲帆, 陈和生, 戴雄新, 邓子艳, 丁雅韵, 付金煜, 关梦云, 何苗, 衡月昆, 胡涛, 季晓璐, 蒋文奇, 李飞, 李金, 李秋菊, 李卫东, 李小波, 李小男, 刘金昌, 路浩奇, 陆卫国, 马烈华, 马秋梅, 马骁妍, 马宇倩, 盛华义, Soeren Jetter, 孙功星, 唐晓, 王灵淑, 王玲玉, 王萌, 王瑞光, 王贻芳, 王铮, 王志刚, 王志民, 温良剑, 向海生, 邢志忠, 徐吉磊, 杨长根, 叶梅, 占亮, 张家文, 张书华, 张银鸿, 张智勇, 赵豫斌, 周莉, 朱科军, 庄红林
伊利诺依工学院, 伊利诺依州, 美国 (5人)
Brandon Seilhan, Jeff Terry, Yagmur Torun, 白勇, 吴群
衣阿华州立大学, 衣阿华州, 美国 (2人)
Kerry Whisnant, 杨炳麟
卡恰托夫研究所, 莫斯科, 俄罗斯 (1人)
Vladimir Vyrodov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利福利亚州, 美国 (14人)
Bill Edwards, Matt Hoff, John Joseph, Jason Lee, Charles Leggett, 李南央, 林政儒, Pedro Ochoa, Simon Patton, Mary Stuart, Craig E. Tull, Steve Virostek, 钟玮丽, Sergio Zimmerman
南开大学, 天津, 中国 (2人)
李学潜, 徐晔
国立交通大学, 新竹, 中国台湾 (6人)
陈志荣, 胡贝祯, 李峰旭, 林贵林, 罗令威, 叶永顺
南京大学, 南京, 中国 (6人)
陈申见, 付在伟, Gong Guobin, 黄品文, 李丕谊, 祁鸣
国立台湾大学, 台北, 中国台湾 (3人)
何文雄, 何泰祥, 熊怡
国立联合大学, 苗栗, 中国台湾 (4人)
Simon Blyth, 张昀, Ming-Huey Alfred Huang, 王正祥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 美国 (3人)
贺青, Changguo Lu, Kirk McDonald
莱塞拉尔理工学院, 纽约州, 美国 (4人)
John Cummings, Johnny Goett, Jim Napolitano, Paul Stoler
山东大学, 济南, 中国 (4人)
黄性涛, 焦健斌, 张健, 祝成光
, , 美国 (1人)
John Cummings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中国 (3人)
季向东, 刘江来, 倪凯旋
深圳大学, 深圳, 中国 (3人)
陈羽, 牛憨笨, 牛丽红
清华大学, 北京, 中国 (5人)
陈少敏, 龚光华, 宫辉, 邵贝贝, 薛涛
, , 美国 (1人)
Randy Johnson
, , 美国 (2人)
陆锦标, Herb Steiner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加利福利亚州, 美国 (5人)
Vahe Ghazikhanian, 黄焕中, Steve Trentalange, Oleg Tsai, Chuck Whitten
休斯顿大学, 德克萨斯州, 美国 (6人)
Kwong Lau, Logan Lebanowski, Shih-Kai Lin, Bill Mayes, Cullen Newsom, Larry Pinsky
伊利诺依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州, 美国 (4人)
Ry Ely, 魏华佳, 彭仁杰, Chris Poll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中国 (5人)
安琪, 梁昊, 张一纯, 张子平, 周永钊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弗吉利亚州, 美国 (8人)
Eric Christensen, Joseph Hor, Patrick Huber, Jonathan Link, 孟月, Deb Mohapatra, Jo Ellen Narron, Leo Piilonen
威斯康星大学, 威斯康星州, 美国 (12人)
A. Baha Balantekin, Henry Band, Jeff Cherwinka, Farshid Feyzi, Lee Greenler, Darrell Hamilton,Karsten M. Heeger, Christine Lewis, Bryce Littlejohn, Michael McFarlane, 王为, Thomas S. Wise
中山大学, 广州, 中国 (1人)
李志兵
国内外反应堆压力容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由美国能源部倡导发起,在第4 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组织下,第4 代先进核能系统正朝着既定方向研究发展 ,其中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选择、设计、制造等一直都为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2、 随着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大规模建造的核电站运行时间接近设计寿命,急需反应堆压力容器寿期评估与延寿分析论证,国外有美国核管会、美国西屋公司等、国内主要有核工业728 设计院、核动力设计院等[37 ]机构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国内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材料的制造国产化,特别是大型铸锻件的冶炼、机械加工方面的国产化。其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实施铸锻钢基地及大型铸锻件自主化改造项目,在能力水平上都瞄准了世界一流。2100433B
球床反应堆的这种科技增加了反应堆的安全及效率。反应堆的核燃料密度比一般的反应堆低,就算是失去冷却,亦不会出现核芯熔解。反应堆使用惰性气体或接近惰性气体,如氦、氮、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剂,在高温下直接推动涡轮引擎。由于毋须处理蒸气,系统的热能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正在发展这种技术的国家包括有:美国、南非、荷兰等。中国的华能亦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目前已建有十兆瓦的试验反应堆,并计划于五年内兴建第一座投产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