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副题名
外文题名
Study on architecture and wind break efficiency of imitation sand-fixed shrub
论文作者
刘虎俊著
导师
王继和,李毅指导
学科专业
学位级别
农学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12
关键词
馆藏号
唯一标识符
108.ndlc.2.1100009031010001/T3F24.006128186
馆藏目录
\ \
科学发展观给新疆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变化高山常青,碧水长流,天空湛蓝,人们都生活在绿色家园,这是新疆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如今,在以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从生长的形态来看,,应该是“连翘”。
论文对北京市路旁土壤和植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以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为材料,从Pb对根系生长、根系结构、根系呼吸以及根系活性等 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北京市地区公路路域...
不同铺设年限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以铺设于2000年和2003年沙柳沙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铺设年限的沙柳沙障对沙漠地区风速特征的影响,以探讨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沙柳沙障年限的增加,设障沙柳沙障样地的防风效能增大,2个设障年限样方的防风效能均在10cm处达到最大,100cm处最低;设障沙柳沙障使地表粗造度显著地提高,2000年试验样地与2003年试验样地的地表粗糙度值分别是对照粗糙度值的2.35倍和3.69倍;2000年铺设的沙柳沙障内的风速廓线曲线比2003年的变化更显著。
新恩陶铁路沙柳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对比分析新恩陶铁路不同规格沙柳沙障(1.0 m×1.0m、1.5m×1.5m和2.0m×2.0m)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防护效果。结果表明:1.0m×1.0m沙柳沙障的枝条生长状况较好,2.0m×2.0m沙柳沙障内的植被恢复情况较好。沙柳沙障能够降低地表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少近地表输沙率。其中,1.0m×1.0m沙柳沙障在地表10cm处对风速的降低效果最好,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最大,输沙范围最小。
鉴于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的风振反应的模糊性、随机性,本研究项目首先利用模糊控制理论,通过对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在风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耗能机理、固沙效应、倒塌机理的研究,取得杨树在风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曲线及固沙效应的基础数据,并用以建立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在风作用下的ANSYS随机模型及倒塌模型;其次通过对杨树、带有减振器的杨树、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带有减振器的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的风洞对比试验,并自行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减振效果,从而得出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的减振方法和措施,以实现对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的减振模糊控制,达到衰减风振反应,减少杨树损坏或倒塌数量,有效节省工程防沙费用,保护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安全的目的。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将为后续防风固沙杨树林体系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作好准备,并为首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因而可取得显著的科研意义、社会意义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方标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DB15/T 1937-2020)规定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基本原则、监测点的选择与布设、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境内的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工作。
防风固沙灌木林建立以后,对其减小地面风速,阻沙滞尘以及微气候改善,保持土壤,保育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监测是客观评价防风固沙灌木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也是科学指导固沙灌木林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截至2019年,尚缺乏专门系统监测固沙灌木林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数据获取方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等对防风固沙灌木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监测。由于这些规程中的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的是乔木林体系,虽然其中的部分监测指标如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可以用于防风固沙灌木林的监测,但是一些关键指标并不适合用来监测灌木林的生态效益。并且建设防风固沙灌木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流沙移动,促进流沙固定,但在上述的规程中,缺少对削减风速、减少地表蚀积量等反映固沙效果的关键指标,影响对防风固沙灌木林生态效益的客观评价。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防风固沙灌木的生理生态研究,提出防风固沙灌木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标准。
标准计划
该标准为2018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154号文件批准实施,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起草阶段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首先对承担单位多年来在内蒙古地区防风固沙灌木林生态效益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
2019年1月至4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防风固沙灌木林发育特征及其生态效益评价实际需求,编制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讨论稿。
专家评审
2019年9月,邀请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张文军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刘果厚、高永教授和左合君副教授进行初审,按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送审讨论稿。
发布实施
2020年7月30日,地方标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DB15/T 1937-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0年8月30日,地方标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DB15/T 1937-2020)实施。
地方标准《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DB15/T 1937-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起草人:罗永清、王晓江、李玉霖、连杰、段育龙、王立龙、高孝威、洪光宇、李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