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防震减灾法教程前言

防震减灾法教程前言

本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章节顺序,结合国内外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并根据高等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编撰,对法规中的规定,尽量先对一般理论进行讲述,然后对有关条款和技术标准等作较详尽的阐述,以有利于读者加深理解和掌握,力求使该书成为系统、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

本书除供教学外,还可供从事防震减灾及各类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地震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以及防灾、救灾志愿者学习参考。 本书由李纪恩编写第一、二章,张建毅编写第三、四、七章,张宇东编写第五、六章,李一行编写第八、九章,孙国学编写第十章。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山教授、原山西省地震局局长孙国学统稿。

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同志以及我们引用和参考过的文献作者谨致衷心的谢意。

真诚希望读者对本书中的错误提出批评、给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编者2014年2月

查看详情

防震减灾法教程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健身房减震地垫

  • 厚度:2.5cm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震

  • 品种:防震锤;型号:FD-2;
  • 广利达
  • 13%
  • 银川广利达物资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震

  • 品种:防震锤;型号:FD-1;
  • 广利达
  • 13%
  • 银川广利达物资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震

  • 品种:防震锤;型号:FR-1;说明:热镀;
  • 策马
  • 13%
  • 河北同创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震

  • 品种:防震锤;规格型号:FG-35;
  • 东旭
  • 13%
  • 四川东旭昊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65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24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2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4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20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入口前言背景墙前言灯箱

  • 入口前言背景墙前言灯箱
  • 1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3-10
查看价格

前言

  • 尺寸:1300mm×3000mm×200mm, 1.2mm厚镀锌板焊接,方通骨架,10mm厚PVC喷漆字
  • 1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15
查看价格

前言

  • 铜板蚀刻 尺寸:1200×2400mm,折边厚度50mm
  • 1m²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28
查看价格

前言

  • 方通骨架,1.2mm镀锌板烤漆,15mmPVC字,uv印文字
  • 1个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09
查看价格

防震

  • 防震
  • 4个
  • 3
  • 厂制品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2-22
查看价格

防震减灾法教程图书简介

本书是防灾减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三篇,即防震减灾法部分、案例分析部分和相关法律法规部分,具体包括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案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每章节均编写了思考题。

查看详情

防震减灾法教程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引言

一、 法的概念

二、 法律法规的形式、构成与运行方式

三、 《防震减灾法》简介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种类及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现状简介

一、 引言

二、 自然灾害的种类

三、 美国和日本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简况

四、 我国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的背景及立法现状

第三节《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一、 《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目的

二、 《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第四节《防震减灾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关系

一、 《防震减灾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共同点

二、 《防震减灾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不同点

第五节思考题

第二章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原则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节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一、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概述

二、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的沿革

第二节防震减灾工作原则

一、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二、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三、 加强政府统一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四、 坚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演练的原则

五、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原则

六、 依靠人民军队参与抢险救灾原则

七、 防震减灾工作应遵守有关标准的原则

第三节思考题

第三章防震减灾规划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意义、权限和类型

一、 意义

二、 权限和类型

第二节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一、 编制原则

二、 编制依据

三、 编制资料

第三节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

一、 一般内容

二、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必备内容

第四节防震减灾规划的报送与公布

一、 广泛征求意见

二、 报批、公布与修订程序

第五节案例示范

一、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国办发[2006]96号通知)

二、 江安县防震减灾规划(2008—2020年)

第六节思考题

第四章地震监测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

一、 历史概况

二、 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措施

第二节地震监测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 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二、 台网建设与运行制度

三、 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制度

四、 信息平台建设制度

第三节地震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 地震预测的含义

二、 异常现象、预测意见处理制度

三、 关于地震预测研究的规定

四、 震情会商及预报意见评审制度

五、 地震预报的统一发布制度

第四节关于强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法律措施

一、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含义

二、 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权限、依据、方式

三、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政府及其负责部门工作职责

第五节关于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及档案管理的规定

一、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规定

二、 地震档案管理规定

第六节思考题

第五章地震灾害的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的基本法律规定

第一节关于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一、 引言

二、 抗震设防的概念

三、 抗震设防要求

四、 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与抗震设防要求的衔接

第二节地震区划图

一、 主要概念

二、 地震区划图的应用

第三节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 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其法定依据

二、 地震安全性评价队伍资质与工作等级划分

三、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般方法简介

四、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形成和审定

五、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

第四节抗震加固与城乡建设抗震设防管理

一、 抗震性能鉴定与抗震加固

二、 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设防水平

三、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各环节相关单位的法定职责

第五节非工程性预防措施

一、 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

二、 抗震救灾资金与物资的保障

三、 发展地震灾害保险

四、 应急疏散通道与应急避难场所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五、 城市(地区)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价

第六节思考题

第六章地震应急救援

第一节地震应急预案

一、 地震应急预案及其重要性

二、 预案的种类及其制定、修订、批准和备案

三、 地震应急预案的法定内容

四、 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五、 地震应急预案编写提纲和实例

第二节地震灾害分级及其响应机制

一、 地震灾害的分级

二、 分级的目的和分级负责

三、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

第三节地震应急期

一、 临震应急期

二、 震后应急期

第四节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法律制度

一、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 省级政府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紧急救援队

三、 志愿者救援队

四、 保障制度

五、 涉外救援队的管理制度

第五节思考题

第七章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第一节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

一、 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意义

二、 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依据与方法

三、 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组织与程序

四、 损失评估的案例

第二节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

一、 安置点的设置原则

二、 过渡性安置点的全面管理与安置期限

第三节灾后恢复与重建原则

一、 恢复与重建的总原则

二、 尽快恢复生产、关注民生原则

三、 行政审批、简化高效原则

第四节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

一、 编制审批主体

二、 编制原则

三、 编制规划与实施规划的原则

第五节思考题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一节行政法制监督概论

一、 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二、 行政法制监督的性质

三、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方式

第二节防震减灾行政监督管理

一、 防震减灾监督主体

二、 防震减灾行政监督的方法

三、 对防震减灾行政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

四、 《地震行政法制监督规定》的相关内容

五、 地震行政法制监督的报告制度

第三节思考题

第九章法律责任与地震行政执法

第一节法律责任概论

一、 法律责任的含义与分类

二、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 归责与免责

四、 法律责任方式

第二节防震减灾法律责任

一、 防震减灾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二、 防震减灾行政法律责任

三、 防震减灾民事法律责任

四、 防震减灾刑事法律责任

第三节地震行政执法

一、 地震行政执法的概念

二、 地震行政执法的特征

三、 地震行政执法的原则

四、 地震行政执法的主体

五、 地震行政执法管辖

六、 地震行政执法的内容

七、 地震行政执法的程序

第四节地震行政救济

一、 地震行政救济的概念

二、 地震行政复议

三、 地震行政诉讼

第五节思考题

第十章关于防震减灾法附则的规定

附录一案例分析

附录二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节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第四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五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第六节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第七节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第八节中国地震烈度表

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防震减灾法教程前言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防震减灾法教程前言文献

防震减灾论文 防震减灾论文

防震减灾论文

格式:pdf

大小:47KB

页数: 4页

论古代建筑的抗震 夏钟秀 2014092303 摘要:从古至今,地震总是会给人类带来伤亡。在我国古人们依靠智慧用“以柔克刚”的思 维,利用种种巧妙的措施, 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的程度——柔性的框架 体系——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体系。 关键字 :古代,抗震,框架体系 Seismic theory of ancient buildings Xia zhongxiu 2014092303 Abstract Historically, the earthquake will always bring human casualties. Ancient people in China used to rely on wisdom ", "with thinking, use all sorts of clever measures, with mi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格式:pdf

大小:47KB

页数: 14页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根据 ************* 部署要求《关于加强 ************* 住建行业 防灾减灾救灾暨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 ***** 建设局《关于加 强*** 建设行业防灾减灾救灾暨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为 切实做好今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结合实际,为进一步全方位、多角 度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增强市民的公共安全意识, 提高市民应急避 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经局领导同意,特制定 2018年防震减灾宣传活 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思路, 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普及 防震减灾和避险互救知识, 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最大限度 减轻灾害损失。 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社会 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目录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引言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式

二、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第二节 防震减灾与防震减灾法律体系

一、防震减灾的含义

二、我国正在建设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三、有关《防震减灾法》的执行问题

四、关于《防震减灾法》的条文释义

第三节 《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调整对象和空间适用范围

一、《防震减灾法》的立法宗旨、目的

二、《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

三、《防震减灾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第四节 《防震减灾法》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的作用

一、灾害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防震减灾法》在社会发展与政府公共事务服务职能中的作用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二章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原则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 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一、我国防震减灾方针的沿革

二、我国目前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第二节 防震减灾工作原则

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二、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三、加强政府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四、坚持防震减灾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原则

五、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原则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三章

地震监测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依法保障地震监测迅速发展

一、我国地震台网迅速发展

二、台网的主要功能

三、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几点措施

第二节 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台网建设统一规划制度

二、台网建设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地震监测台网的常规管理

一、地震监测台网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二、保证台网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的规定

三、严格检查各类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执行,确保地震监测信息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节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制度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禁止占用、拆除、损坏监测设施

三、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四、地震监测人员在识别干扰方面要有所作为

五、处理建设工程干扰地震观测环境的法律规定

第五节 我国地震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引言

二、地震预报的含义及其类型

三、地震预报意见的管理

四、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五、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制度

六、平息地震谣言的法定制度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四章

地震灾害的工程性预防与非工程性预防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要求

一、抗震设防的概念

二、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三、科技进步在地震灾害预防中发挥着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作用

第三节 地震区划图的内容及其法律效力

一、主要名词概念

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GBl8306-2001

第四节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法律规定

一、引言

二、严格执行评价规范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五、监督管理

第五节 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第六节 依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培训教育工作

一、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三、公众应知应会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

四、发挥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五、开展防震减灾专业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六、地震台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第七节 市县地震工作机构的作用

第八节 城市(或地区)防震减灾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美国的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简况

二、开展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提高政府灾害管理水平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五章

地震紧急应急的法定内容与措施

第一节 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一、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

二、关于应急机构的规定

三、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四、临震预报发布后的临震应急工作

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工作

第二节 贯彻落实地震应急的法律规定

一、组织好地震应急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地震应急工作原则

第三节 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应急预案的概念

二、预案的作用和意义

三、预案的体系化

四、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和社会基层单位地震应急预案提要

五、地震台应急预案

第四节 地震灾害损失及其评估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六章

震后应急救援与重建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 震后自救互救与应急救援

一、引言

二、震后自救互救

三、应急救援

四、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节 灾民救助

一、灾民的生活安置

二、对灾民救助的五条原则

第三节 救灾物资的接收与转运、分配

第四节 临时征用与适当补偿制度

第五节 有关地震灾区重建统筹规划制度

第六节 维护社会秩序

思考题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第七章

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节 地震行政执法

一、地震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震行政执法的原则

三、地震行政执法管辖

四、地震行政执法内容

五、地震行政执法程序

第三节 地震行政救济

一、地震行政救济的概念

二、地震行政复议

二、地震行政诉讼

第四节 地震行政法制监督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震行政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及法制监督人员的职责

三、地震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制度及问题处理

第五节 关于《防震减灾法》第七章附则的说明

第六节 案例分析

思考题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附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参考文献

防震减灾法规考试大纲2100433B

查看详情

防震减灾法及其配套规定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查看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修订)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修订),2008年12月27日发布。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