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绪论
小结
思考题
第一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第一节 造岩矿物
第二节 岩浆岩
第三节 沉积岩
第四节 变质岩
第五节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第三节 岩层产状
第四节 褶皱构造
第五节 断裂构造
第六节 地质图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第一节 地貌
第二节 风化作用
第三节 河流地貌
第四节 岩溶地貌
第五节 第四纪沉积物简述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水文地质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
第二节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及评价
第六节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小结
习题
思考题
第五章 地质灾害
第一节 内动力地质灾害
第二节 外动力地质灾害
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工程地质问题
第一节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概述
第二节 坝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三节 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四节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评价
第五节 道路工程地质问题
第六节 桥梁工程地质问题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节 勘察的任务和阶段划分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第四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100433B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系统介绍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应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方法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相应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适合考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师。大三没毕业现在是不可以报考的。(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1、取得本专业(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
我学的就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好像是按学校分的不一样。我们当时是勘察技术与工程,分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向和“地球物理探索”方向。不过现在学校又改了划分,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划分到环境学院了。差不...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争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练习题
水文工程与地质习题 习题一: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 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 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地质类课程是农林高校中许多与建筑或环境相关专业的必修课,针对地质课程在农林高校中逐渐被淡化和萎缩的尴尬现状,提出改革措施以促进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对农林高校中地质课程授课现状进行了分析,再从课程性质定位、非地质专业地质教学的必要内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详细论述,参照国外某些课教改措施,以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为例提出了农林高校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目前要在处于课时量少、教学任务重的农林高校中提高地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同时引起主管部门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课堂讲学、实验室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的协调、正常运行,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书针对《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点,构建“性质—途径—问题—措施”的新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建设活动中的运用。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岩土介质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图识读基础、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勘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工程地质、水的地质作用和水文地质勘察。
《高等学校教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及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也可供水利水电类及其它有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在地球历史演变过程中,地壳是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考查时,发现了过去生活在海中的鱼龙化石。说明这里约在50兆。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由于地壳缓慢上升,才隆起成为今日的“世界屋脊”。据观测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兆年来,平均每年上升约2mm。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条大致与太平洋东海岸相平行的圣·安德列斯断层。该断层两侧的地层、地形、水系等都因相对地水平位移而错开,累计最大位移量达260km。1906年旧金山一次大地震就使这条断层错开6.4m,断层带增长430多km。
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沿铅直地面方向进行的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水平运动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或引张作用,使岩层产生褶皱和断裂,甚至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裂谷系。
地壳运动的速率一般是以缓慢渐变的方式进行,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其速度一般以毫米每年计。但有时也表现得十分强烈,在短期内发生快速突变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
地壳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表形态,也改变了岩层的原始状态,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因此,地壳运动也叫构造运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层中产生的应力叫构造应力或地应力。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变位叫构造变动。构造变动在地质力学中叫构造形迹。构造变动或构造形迹是地质构造的主要研究内容。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