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刘则渊,1940年生于湖北恩施县。1962年7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金属学专业。1999年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985工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暨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技术伦理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委,《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副主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学、科学计量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发民战略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哲学。近年来,主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及地方科研项目10余项;有10余项研究成果和论著获部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将或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著述有《德国技术哲学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发展导论》、《论科学技术与发展》、《发展战略学》、《技术开发原理与方法》、《自然辩证法原理》;主编《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生理文库》,主持牛津版《技术史》第7卷的翻译,合作主编《科学方法论丛书》并编著《怎样选择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要代表性论文有《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德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的中德对话》、《近代世界数学与科学关系的计量研究》、《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统一》、《知识活动系统与大学知识管理》、《马克思和卡普:工程学传统的技术哲学比较》、《国家知识经济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其测度》、《钱学森与技术科学》、《On Scientometrics-Based Instiutional Science of Science》、《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知识经济学和知识价值论》、《技术社会形态与生态化社会》、《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世界新经济长波的来临与中国21世纪发展对策》、《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等。
主编导语
本卷特稿
两位伟人的博士论文与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
技术哲学元研究
新视野下的工程与技术——从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看工程与技术的规定性
海德格尔对古希腊词语τεχγη的释义
现代技术下人类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过程
对人文技术的思索
试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蓝领人才”
产业哲学
产业哲学座谈会发言摘编
产业·时代·哲学
产业哲学的意义、路径和方法
走向产业哲学——从现代性研究的视角看
产业;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机器、产业与人的本质力量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深圳产业发展呼唤产业哲学
软件产业中的设计方法论的演变
工程技术伦理
技术的道德控制初探
技术伦理面临的困境
国外技术哲学研究
关于德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的中德对话
当代美国的技术哲学
理解当前的境况,超越现代的意识——雅斯贝斯的技术中立论思想简析
阿诺德·格伦技术哲学思想初探
论汉斯·萨克塞的技术自然观
西方技术哲学经典文献评介: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
2004年研究进展和述评
技术哲学元理论研究综述
技术发展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技术认识论研究综述
技术伦理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综述
国内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信息文献索引
技术哲学学术信息集锦(2004年1~12月)
技术哲学国内期刊文献索引(2004年1~12月)
技术哲学中文版图书索引(2004年1~12月)
编辑委员会顾问、委员简介
英文摘要2100433B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版
平装
开本: 0开
ISBN: 7561134096
条形码: 9787561134092
尺寸: 23.5 x 17 x 1.5 cm
重量: 522 g
追问技术,反思技术,一直是人们探奇求赜且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也是编辑出版国内第一套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工程·技术·哲学》的主题。
鉴者,镜也,辨也。这份年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科专业年鉴,无意全面检阅过去一年的学科进展,鉴别学科得失,而是营造一个自由透明的学术透镜,供各界学者一起来透视技术、追问技术、辨识技术、反思技术,鉴析技术之既往,开启技术之未来。
关于技术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本卷有一些新的考虑。有些问题属于技术哲学的“元研究”,如关于“工程”、“技术”、“产业”这些基本范畴的语义分析和演变过程研究,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技术哲学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等。这些元研究对于技术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非常必要。笔者们编发了2004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中德两国学者关于德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的对话,期望有助于推动中外技术哲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技术哲学课程论文(流体传动技术发展史及其哲学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1 流体传动技术发展史及其哲学思考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and philosophy consideration of fluid power technology 巴鑫 D201077097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博 1001 班 摘要 : 本文对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史做了简要介绍,对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发 展方向进行了哲学性思考。从技术与资源、环境资源的兼容性角度以及技术与人的关系分 析了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过程,揭示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解决技术与人的矛盾这一规律, 并根据这一规律对未来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 : 流体传动;发展史;哲学思考;发展趋势 0 前言 流体传动又称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通过各种液压元件实现能量转换、传 递和控制的技术,现已成为现代机械
哲学的建筑 建筑的哲学
简述了建筑和哲学的关系。贝聿铭先生运用“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于法国的鲁俘尔宫的改建 法国费莱西涅运用“有无相生”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发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例说明了建筑设计中也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要求建筑师要善于学习,吸收各家之长,多一些哲学思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本卷特稿 ; 技术哲学一般问题 ; 工程技术伦理 ; 国外技术哲学 ; 年度研究综述 ; 信息文献索引。
工程哲学是研究工程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立场、根本观点、普遍规律及方法论的思想学问,而工程教育具有“工程”和“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尝试将工程哲学之工程本体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文化论、工程创新论、工程伦理学、工程社会学、工程理念和现代工程观等相关理论应用于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从若干工程哲学范畴和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出发,在《大工程时代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一书的基础上,就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的若干问题做进一步论述与探索。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论、工程哲学与工程师、工程文化与工程文化教育、工程全球化与工程教育国际化及工程专业认证、工程师伦理责任与工程伦理教育、现代工程观与工程教育改革等。
本书的阅读对象包括理工科院校及工程专业的广大教师和学生、工程教育界和工程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工程界和企业界的工程师以及其他有兴趣的人士,也可作为有关工科院校的教学参考用书。本书与另一本在同一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大工程时代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构成姊妹篇,两书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中国工程哲学的奠基人(也是工程教育哲学的首倡者)、中国科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点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教授李伯聪为本书作了序,他认为:本书“把工程哲学和工程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成为在这个新方向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必须给予高度评价。”
基于对哲学辩证思维的钟情,长期以来,致力于道路工程学研究,致力于哲学、自然地理学、人机功效学和人因工程学、系统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学习,并结合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审查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应用哲学辩证思维,主持和参与重大道路工程建设的决策,同时充分利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佐证对道路工程哲学思维的思考,及时进行反复的纠偏和总结,再思考、再探索,吴华金逐步完成了《道路工程哲学》一书。
分为12章,第1章阐述国内外道路建设活动历史及工程哲学研究进展;第2章分析中西方哲学主要思想;第3章分析道路网规划中的哲学思辨;第4章至第6章探讨道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辩证思想;第7章至第10章分别讨论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构造物决策、道路施工和道路养护的工程理念、工程系统观及辩证思维;第11章辩证分析都江堰工程、滇越铁路、人字桥、成昆铁路和云南思小雨林高速公路、水麻螺旋隧道等历史工程建构哲学思想和主观能动的智慧;第12章分析未来道路工程的发展方向和对新型道路工程人才的要求。
吴华金,云南丽江永胜人,l966年5月4日出生,汉族。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工程设计大师、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建筑业突出贡献个人、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交通运输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百名优秀工程师。从事交通规划、设计近25年。主持多条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审查和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和9项科技进步奖。公开发表《公路勘察设计理念》、《道路工程哲学思维探索》等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出版了《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手册》、《公路滑坡典型案例剖析》、《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山区高速公路安全工程》、《山区公路选线》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