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论 1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5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5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 5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7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7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8 1.1.5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GB/T19096—2003) 10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4 1.2.1 图板和丁字尺 15 1.2.2 三角板 15 1.2.3 绘图铅笔 15 1.2.4 圆规 16 1.2.5 分规 16 1.2.6 曲线板 17 1.3 几何作图 17 1.3.1 等分线段 17 1.3.2 正多边形作图方法 18 1.3.3 斜度和锥度 18 1.3.4 圆弧连接 20 1.3.5 椭圆 21 1.4 平面图形的分析、作图与尺寸标注 21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22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22 1.4.3 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23 1.4.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3 1.5 尺规绘图步骤 24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6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6 2.1.1 投影法的概念 26 2.1.2 投影法分类 26 2.1.3 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27 2.2 点的投影 28 2.2.1 三投影面体系及多面正投影图 28 2.2.2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9 2.2.3 两点的相对位置与重影点 30 2.3 直线的投影 32 2.3.1 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投影特性 32 2.3.2 直线上的点 35 2.3.3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36 2.4 平面的投影 38 2.4.1 平面的表示法 38 2.4.2 三投影面体系中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投影特性 39 2.4.3 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42 第3章 基本体三视图 45 3.1 立体的投影及三视图 45 3.1.1 立体投影的形成 45 3.1.2 三视图及投影特性 46 3.2 平面立体三视图 47 3.2.1 棱柱三视图 47 3.2.2 棱锥三视图 48 3.3 常见回转体三视图 49 3.3.1 圆柱三视图 50 3.3.2 圆锥三视图 51 3.3.3 圆球三视图 52 3.4 立体表面上取点 53 3.4.1 积聚性法取点 53 3.4.2 辅助线法取点 54 3.5 常见简单立体三视图 57 第4章 立体表面交线 59 4.1 平面与立体相交及截切体 59 4.1.1 截交线的性质及分析作图 60 4.1.2 平面立体截交线及截切体 60 4.1.3 回转体截交线及截切体 64 4.2 立体相交及相贯体 73 4.2.1 相贯线的性质及分析作图 73 4.2.2 求两个回转体相交相贯线的方法 74 4.2.3 两圆柱正交相贯线的形式与变化趋势 77 4.2.4 两回转体相交的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78 4.2.5 多体相贯 79 第5章 组合体 81 5.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与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81 5.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81 5.1.2 组合体上相邻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81 5.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82 5.2.1 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82 5.2.2 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 83 5.3 读组合体视图 86 5.3.1 读图要点 86 5.3.2 读图的基本方法 88 5.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93 5.4.1 基本立体的定形尺寸 93 5.4.2 组合体的定位尺寸 94 5.4.3 组合体的总体尺寸 94 5.4.4 标注尺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5 5.4.5 尺寸标注的清晰布置 97 5.4.6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和步骤 97 第6章 轴测图 99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99 6.1.1 轴测图的形成 99 6.1.2 轴测图的基本术语 100 6.1.3 轴测图的特性 100 6.1.4 轴测图的分类 101 6.2 正等轴测图 101 6.2.1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101 6.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01 6.2.3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 104 6.2.4 带圆角物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06 6.3 斜二轴测图 107 6.3.1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108 6.3.2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斜二轴测图 108 |
6.3.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108 6.4 轴测剖视图 109 6.4.1 轴测图的剖切方法 109 6.4.2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110 第7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112 7.1 视图 112 7.1.1 基本视图 112 7.1.2 向视图 114 7.1.3 局部视图 114 7.1.4 斜视图 116 7.2 剖视图 117 7.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画法 117 7.2.2 剖视图的分类 121 7.2.3 剖切面的种类及剖切方法 123 7.3 断面图 127 7.3.1 断面的概念 127 7.3.2 断面的种类及其画法 128 7.4 其他表达方法 130 7.4.1 局部放大图 130 7.4.2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131 7.5 机件的综合表达 134 7.6 第三角投影简介 136 7.6.1 第三角投影的形成 137 7.6.2 第三角投影的基本视图 137 7.6.3 识别符号 138 第8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39 8.1 螺纹和螺纹紧固件 140 8.1.1 螺纹 140 8.1.2 常用螺纹紧固件 148 8.2 键联接和销联接 153 8.2.1 键联接 153 8.2.2 销联接 155 8.3 齿轮 157 8.3.1 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名称 157 8.3.2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和计算公式 159 8.3.3 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159 8.4 滚动轴承 162 8.4.1 滚动轴承的结构及类型 162 8.4.2 滚动轴承的代号及标记 162 8.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163 8.5 弹簧 165 8.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及尺寸 165 8.5.2 圆柱螺旋弹簧的规定画法 166 8.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零件图 167 第9章 零件图 169 9.1 零件图的内容 169 9.1.1 零件图的作用 169 9.1.2 零件图的内容 169 9.2 零件的结构分析 171 9.2.1 零件的设计结构 171 9.2.2 零件的工艺结构 171 9.3 零件的视图表达 175 9.4 零件的尺寸标注 178 9.4.1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178 9.4.2 按零件加工工序标注尺寸 179 9.4.3 标注尺寸要便于测量 180 9.4.4 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180 9.4.5 零件常见孔的尺寸标注 181 9.5 零件工作图上的技术要求 181 9.5.1 表面粗糙度 182 9.5.2 公差与配合 186 9.5.3 几何公差 193 9.6 典型零件的图例 196 9.6.1 轴套类零件 197 9.6.2 轮盘类零件 198 9.6.3 叉架类零件 199 9.6.4 箱体类零件 200 9.7 读零件图 201 9.7.1 读零件图的要求 201 9.7.2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201 9.7.3 读零件图的综合举例 202 第10章 装配图 205 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05 10.1.1 装配图的作用 205 10.1.2 装配图的内容 205 10.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208 10.2.1 规定画法 208 10.2.2 特殊表达方法 208 10.2.3 简化画法 210 10.3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和技术要求 210 10.3.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10 10.3.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211 10.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211 10.4.1 零、部件序号 211 10.4.2 标题栏和明细栏 212 10.5 常见装配结构 212 10.5.1 两零件接触面避免发生转角干涉 212 10.5.2 两零件在同一方向只应有一组接触面 213 10.5.3 装配结构应考虑装拆方便 213 10.6 画装配图的方法 214 10.6.1 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与装配关系 214 10.6.2 拟订表达方案 214 10.6.3 画装配图步骤 215 10.7 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221 10.7.1 读装配图的方法 221 10.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23 附录 227 附录A:螺纹 228 附录B:螺纹紧固件 231 附录C:键和销 237 附录D:滚动轴承 240 附录E:极限与配合 244 附录F:常用机械加工一般规范和零件结构要素 246 参考文献 248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配套教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工程制图习题集》。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工程制图习题集》 |
9787121203749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3-07 |
沈培玉、蔡召冲、朱佳金 |
课程资源
该教材还提供电子教案。
该教材根据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结合编者经验和教学成果编写而成。
该教材由江南大学的朱佳金、沈培玉主编,苗青、薛小雯参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朱佳金编写绪论、第1~4章,沈培玉编写第7~9章及附录,苗青编写第6、10章,薛小雯编写第5章。
该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江南大学王跃进、蔡召冲、蔡小华老师以及工程图学课程组老师的支持。该教材由叶碧云副教授审阅,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3年7月,该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
章海涛 |
陈晓莉 |
在进行调价时,在查询中,点击保存的信息价,按照指示操作; 导入后的价才可以看到的
2013年7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中央派出45个群众路线督导组整风 新京报讯 中国新闻网昨日消息,本月开始,中央派出了45个督导组,分赴部分省市区、国家部委、央企以及副部级重点高校,确保其群众路线教...
2月2日: 广电总局要求各台春晚不要讲排场 比阔气 拼明星 乌鲁木齐水库溃坝 事故已致1人死亡 救援进行中 甘肃宁县车祸遇难人数升至13人 遇难者身份难确认 2月3日: 全国24小时内发生多起车祸 西...
全书分为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三部分,共10章。包括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三视图,立体表面交线,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注法,轴测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以及附录、参考文献。
该教材的特点如下:
保证制图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精简画法几何;
突出体的分析与表达,选取例题与图例,并以三维为主线,结合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由三维到二维,再由二维到三维的训练;
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两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各类零、部件的结构,及其工程图样的表达,理论联系实际;
该教材所有二维、三维图例均采用CAD软件绘制;
采用颁布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同时配套的《工程制图习题集》,编选了与该教材内容同步的习题;
该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覆盖了教材的所有教学内容,利用CAD软件的功能,以三维展示、动画演示,二维与三维结合,静、动结合,以三维为主线,动态分析立体的构成。
朱佳金,1962年生,男, 江南大学讲师。
沈培玉,1964年生,女,硕士,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2013年7月工程造价信息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计量 单位 指导价 (元) 备注 1 细砂 t 48 2 中砂 t 85 3 碎石 5-16mm t 76 4 碎石 5-20mm t 78 5 碎石 5-31.5mm t 78 6 碎石 5-40mm t 77 7 生石灰 t 310 8 石灰膏 m3 170 9 块石 t 70 10 清道渣 t 50.40 11 混道渣 t 31.10 12 二灰碎石 t 92.80 13 水泥稳定碎石 4%水泥 t 120.00 14 花岗岩侧石 125×200×1000 m 68.00 15 花岗岩侧石 圆弧125×200×1000 m 135.80 16 花岗岩平石 125×200×1000 m 61.40 17 花岗岩平石 圆弧125×200×1000 m 126.00 18 花岗岩侧石 125×300×1000 m 81.20 19 花岗岩侧石 圆弧125×300×10
武汉市2013年7月信息价
武汉市2013年7月信息价是武汉市地区2013年7月建筑材料政府造价部门发布的建材市场指导价,为您提供武汉市2013年7月信息价电子版期刊.pdf 下载。
配套教材
《工程制图》有配套教材——《工程制图习题集》 。
书名 |
ISNB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工程制图习题集》 |
978-7-04-037788-0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年8月2日 |
徐祖茂、吴战国、杨裕根 |
配套教材
《工程制图》设有配套教材——《工程制图习题集》。
书名 |
ISBN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时间 |
---|---|---|---|---|
工程制图习题集 |
9787030511836 |
科学出版社 |
马俊、熊艳 |
2017-01-01 |
配套教材
《工程制图》有配套教材——《工程制图习题集》 。
书名 |
ISNB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工程制图习题集》 |
978-7-04-023941-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年6月15日 |
陶冶、易素君、文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