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是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秉恒等。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基本信息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图书目录

第一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格局变化与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第二章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与发展重大需求分析

第四章“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行动计划实施途径

第五章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行动计划评价研究

第六章政策措施建议 2100433B

查看详情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寅意制造

  • H500×W500×D80 型号:YD-G003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LOFT楼层轻钢龙骨板带动企业发展

  • 2.4*1.2/old 建筑建材
  • 欧拉德
  • 13%
  • 山东德州欧拉德新型机械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制造

  • HDLK-GM-5.5KW/2/两泵联动(变频ABB主要元件正泰)
  • 海德隆
  • 13%
  • 上海海德隆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办事处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满意度提升计划和工作计划标志牌

  • 2100*800,写真表KT板粘贴
  • 13%
  • 成都新格蓝广告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上海梦添铜门抓住“四大”诀窍,赢口碑获发展

  • /013 紫铜
  • m2
  • 梦添
  • 13%
  • 盐城铭安阁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高端交换机

  • 万兆光接口:≤3个短距,≤2个中距,≤2个长距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端交换机

  • 万兆光接口: ≤3个短距,≤2个中距,≤2个长距
  • 广东2020年4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端交换机

  • 万兆光接口: ≤3个短距,≤2个中距,≤2个长距
  • 广东2020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端路由器

  • 包转发率不低于480Mpps,槽位数不低于8;
  • 广东2020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端交换机

  • 万兆光接口: ≤3个短距,≤2个中距,≤2个长距
  • 广东2020年1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先进制造业展项

  • 1、设计风格创意,线条样式制作;玻璃钢仿石材浮雕,德保县马隘山区7座大石山起爆,四散崩摧,黄尘滚动的场景2、尺寸:长7270mm×高2950mm
  • 21.4m²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26
查看价格

发展历程

  • 视频 发展历程
  • 48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高端数字话机

  • 高端数字话机
  • 3台
  • 1
  • 详见截图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2-09
查看价格

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

  • 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 1.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华为)
  • 1项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21
查看价格

成眉同城跨越发展

  • 视频 成眉同城跨越发展
  • 12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内容简介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面向公众和决策人员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针对“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7个领域,分析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格局变化与未来发展重点、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与发展重大需求,提出“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行动计划实施途径,展开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行动计划评价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查看详情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研究文献

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 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

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 1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暨高速铁路建设市场。轨道交通业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作为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媒体,本刊极为关注轨道交通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快广东工业化进程 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快广东工业化进程

发展装备制造业 加快广东工业化进程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 4页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马克思认为,装备工业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其范围应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任务是: 

航空装备

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大型客机。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量大的150座级为切入点,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的C919单通道干线飞机,逐步形成产业化能力。开展未来型号前期研究。

——支线飞机。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2012年前后取得中国适航当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交付;2013年取得国外适航证书。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改进改型,适时启动加长型、公务型、货运型飞机研制,实现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适时启动新型支线飞机研制。

——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在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重点支持大中型特种飞机、中/重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2吨(含)以下直升机,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飞机平台,通过不断改进、改型以及升级来满足用户需求。

——航空发动机。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大客商用发动机验证机研制,2015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建立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和实现批量交付。开展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相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

——航空设备。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促进专业化、系列化、货架化和规模化发展,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配套体系。以现有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快发展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等系统供应商,逐步发展多个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大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

卫星及应用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乡建设、环保、应急、交通、气象、海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航天运输系统。继续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积极开展更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

——应用卫星系统。统筹发展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卫星,构建完整体系,满足多方面需求。积极发展新型通信广播卫星。

——卫星地面系统。完善现有气象、海洋卫星地面系统数据接收站,组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通信广播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地球站/地面关口站;建设和完善卫星导航基准站、卫星运行管理、卫星数据处理等地面配套设施。加强导航接收机、通信终端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和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卫星应用系统。实施遥感应用示范工程,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大力推进行业和区域应用。大力推进卫星通信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积极支持直播卫星的应用服务。推进卫星导航在金融、电力、通信、交通、信息、农业、渔业等国家重点行业的应用,加强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轨道交通装备

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和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城际轨道交通需要。

——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160km/h速度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深入研究轴重与线路桥梁匹配关系、速度与牵引质量匹配关系、车辆与站场匹配关系等,开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的配套研发,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进一步加强城轨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完善城轨车辆产品技术平台,形成适应各个国家不同技术标准要求的、满足全球市场不同性价比、文化、环境等需要的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谱系,保持多样性发展。开展低噪、低振动、节能产品,加强关键核心部件,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架、运控系统等,以及车辆车站机电设备、灭火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等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全面突破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向性能优异化、效率高效化、品种多元化、产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业环保化发展,加快研制、批量制造高精度和高效捣固稳定车、高效清筛机、带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车、道床综合处理车、钢轨打磨车和铣磨车、综合巡检车、高精度测量车、高速轨检车、钢轨探伤车、物料运输车、接触网综合作业车、轨道吸污车、轨道除雪车等新产品,研制轨道电力牵引双源制、高原型和多功能组合式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

——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全面建成覆盖高、中、低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展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平台研究,开发城际先进的铁路列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完善大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基于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的行车监控应用技术,实现行车、供电、机电、通信、防灾、工务、车辆等综合监控信息集成,形成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开展基础设备设施领域的铁路地质灾害预报警系统研究,开展信息领域的轨道交通客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质量水平,满足整机配套需求。

海洋工程装备

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开发装备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半潜式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物探船、起重铺管船、海洋钻采设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水下立管等装备;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为培育相关产业奠定基础。

——海洋可再生能源和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上风机运营维护船、海上及潮间带风力发电装备等,全面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重点,促进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开展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海水提锂、海水提铀等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

——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以海上浮式石油储备基地、海上后勤补给基地等装备为重点,加快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积极开展海上机场、海上卫星发射场等装备的前期研究,为工程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智能制造装备

围绕先进制造、轻工纺织、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制造与服务并重,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大力推进示范应用,催生新的产业,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等九大类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对共性智能技术、算法、软件架构、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发,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

——重大智能制造集成装备。重点开发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冶金智能成套设备、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建材制造成套设备、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智能化印刷装备等八大类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立足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的协同发展。

查看详情

马钢已携手泰尔重工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

  泰尔重工不断拓展新的投资领域,日前联合中国一重、马钢股份与马鞍市政府签约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    泰尔重工主要从事动力传动机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工业万向轴、齿轮联轴器和剪刃等三类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公司5月5日公告,拟与中国一重、马钢股份共同投资设立一重集团马鞍山重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泰尔重工以现金方式投资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目前,该公司已成立,并与马鞍山市政府签订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年产重型卧车15台、重型立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30台、重型落地铣镗床50台,实现年产值15.4亿元,利润1.5亿元。    泰尔重工表示,公司重型万向轴、大型联轴器的生产加工需要数控化的专用设备,该项目的实施使公司资本分散投资,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的使用率;并以此次投资为契机,瞄准高端重型机床行业和技术,巩固和加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除了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之外,上市仅1年多的泰尔重工2011年以来动作频频,不断拓展通过并购方式扩展投资领域。公司2011年1月公告出资2400.85万元,收购哈尔滨天源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绍兴通力机床有限公司1393.76万股股权;日前,又意向收购购瑞慈(马鞍山)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梅红女士持有的79.34%股权。这两家公司主营泰尔重工的上下游产品,通过收购,可以扩展泰尔重工在行业中的发展领域,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公司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行业一流品牌奠定基础。    
查看详情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五大方向

    工信部等起草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等待国务院批准。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据经济参考报3月18日报道,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据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     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有关人士介绍,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据《规划》分析,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问题。     “这些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依然只是制造大国,算不上制造强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石勇认为,缺乏自主设计能力、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据他介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总体上处于下游和低端位置。根据2009年各国统计局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可以说,现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做大,下一步的目标是做强。”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人士表示。     《规划》指出了五个细分行业的重点方向。航空方面,将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在高速铁路方面,重点研发高速列车、中转列车、城际和城市快捷轨道车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装备,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结构物、海下系统以及关键设备与系统,同时,扶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重点推进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装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可总体概括为一个战略、一个目标。一个战略是调整“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为: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突破和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行业新产品率超过30%,获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速达到5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装备制造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局部优势,现代制造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发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集聚区,新兴产业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大型企业集团制造服务业收入占其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三是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常规装备制造业水平位居世界前茅,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的装备自主化率达到80%,基础配套能力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自主化率达到80%,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四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左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国家工业平均水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基础上,实现装备制造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五是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逐步下降;企业清洁生产审批比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逐步提升,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指出,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构建政策体系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借鉴国外同行业的振兴做法,研究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法》,建立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公关,协调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落实依托工程,组织并监督实施国产化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检测和信息引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建立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奖励制度,对研制、使用国内自主创新平台的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研发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业务。     此外,还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出口信贷资金力度,支持国内企业承包国外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