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下,寻求高效、 持续、清洁的新能源成为当今国际发展的主题之一。而太阳能以其无比的优越性。成为人们解除能源危机的主要选择之一。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 。
光伏并网发电是目前人们使用太阳能的重要方式。传统集中式光伏并网系统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这些电池板首先分组串联,然后并联起来形成光伏阵列。阵列产生的直流电会流到位于电池板侧旁的集中式并网逆变器,由其逆变器完成 DC/AC 转换连接到电网,并找出最大功率跟踪点以优化光伏并网系统的效率。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
(1) 可靠性: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整个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单台逆变器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装置维护期间光伏阵列产生的能量便被浪费 。
(2) MPPT 跟踪效率: 虽然大多数集中光伏逆变器生产厂商宣称跟踪效率可以达到 99%,事实上,由于其 MPPT 跟踪针对的是整个光伏阵列,无法兼顾到每块光伏组件。由于模块匹配、局部阴影等因素,实际光伏阵列输出呈现多峰值特性。在光照功率不均时,进行统一的最大功率跟踪,很可能能使阵列工作在局部最优点,集中式系统中通常每块光伏电池组件均接有旁路二极管,用以将处于阴影情况下的光伏电池旁路 。
(3) 系统可扩展性:集中式并网系统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其系统可扩展性较差。针对集中式并网系统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新型光伏并网系统,其中以串联直流模块并网系统和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为代表的分布式并网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图 1(b)、图 1 (c)分别为串联直流模块式并网系统和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由图 1 可知,直流模块系统通过 DC/DC 变换器与光伏电池直接相连,跟踪每块电池的最佳工作点,而交流模块系统则是通过微型逆变器完成这一工作。两种方案均能够将 MPPT 做到面板级别。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中每块面板均工作在相应的最大功率点处,光伏电池利用率高于集中式并网方式 。
由图 1(b)、图 1(c)可知,直流模块仍需集中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可靠性仍受集中式逆变器的限制。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集中式并网方案中集中式逆变器的可靠性问题对系统的影响,该方案将微型逆变器装置与光伏电池集成一体,支持热插拔,用户可根据需求安装、扩展,是针对集中式并网系统所存在问题的最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微型逆变器作为该方案的核心单元,是目前光伏并网装置研究的热点之一 。
微型逆变器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功率密度: 微型逆变器要求具有高的功率密度,整体电路应具备较小的体积 。
2) 转换效率: 由于目前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不高, 因此光伏并网设备的效率每提高1%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
3) 可靠性: 集中式并网逆变器平均首次故障时间(MTFF)通常为 5 年,平均故障时间(MTBF)约为10 年。光伏电池的寿命达 20 年以上,因此微型逆变器寿命设计指标必须与光伏电池相当才能体现出该方案的优势。其 MTBF 应大于 20 年, MTFF 为10 年以上 。
4) 成本: 交流模块系统为每块光伏面板均配置微型逆变器,这就要求微型逆变器成本较低,电路中应包含较少的器件。其控制器在能处理所有的控制、 通信和计算任务, 同时亦必须具有较低的价格 。
目前对传统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多的成果, 在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设计中可借鉴采用这些成果。本文将针对不同微型逆变器主电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
小容量的,1~10kW逆变器,价格大概在1.0~1.5元/W,越大单价越便宜,500kW可能只有0.5元/W了,具体价格也逆变器厂商报价为准。
设计简单。只需一个电源模块,配上少量分立元件,即可获得电源。缩短开发周期,模块电源一般备有多种输入、输出选择。用户也可以重复迭加或交叉迭加,构成积木式组合电源,实现多路输入、输出,大大削减了样机开发时...
设计简单。只需一个电源模块,配上少量分立元件,即可获得电源。缩短开发周期,模块电源一般备有多种输入、输出选择。用户也可以重复迭加或交叉迭加,构成积木式组合电源,实现多路输入、输出,大大削减了样机开发时...
3.1.电路结构:
由于单块面板输出电压较低,为使直流侧电压高于网侧峰值电压,微型逆变器应具备升压环节 。
目前微型逆变器多采用高频变压器,该方案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效率高,而且能够实现光伏电池与网侧的电气隔离 。
基于高频变压器的单级式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而多级式电路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根据功率变换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首先将直流电通过前级变换器变换为高频交流电,变压器次级整流为直流,最后经过逆变环节转换为工频交流。若前级高频交流电为按照正弦脉宽调制,次级可直接通过周波变换器直接变换为工频交流电。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 Boost 变换器和乘法升压单元组合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亦可作为两级式变换器直流升压环节。有研究]对两种DC/DC 升压方式进行了研究,基于 Boost 和升压单元级联的解决方案效率为 94.5%~95.5%,文章指出引入无源缓冲电路后,该效率会进一步提升。采取高频变压器升压方案效率约为 96%,两种方案的效率相当。高频变压器可以实现光伏面板和网侧的电气隔离,目前大部分微型逆变器拓扑升压环节均采用高频变压器。若采取高增益 DC/DC 变换器升压方案,逆变器可以考虑采用如图 4 所示的 H5 等非隔离型逆变器拓扑,该类型拓扑能够有效抑制漏电流 。
3.2.功率解耦环节:
当光伏电池稳定工作在其最大功率点时,逆变器输入功率 Pin 是恒定的,而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Po 却是瞬变的, 逆变器输入输出存在瞬时功率不平衡问题,反映在光伏电池输出侧表现为其输出电压包含有二倍频的扰动分量。该扰动会影响最大功率跟踪的效率,降低对光伏电池的利用率。为此,应引入功率解耦方案抑制该二次扰动 。
传统的解决方案为在光伏电池与逆变器之间安置解耦电容,电容容值的选取由式(1)、式(2)可得。
式中: C 为前侧解耦电容容值; Pin 与 Po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功率; Umax 和 Umin 分别是电容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ΔU 是电容的电压波动值; Udc 为电容承受直流电压均值 。
单块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通常 23~45 V 左右,输出功率范围在几十瓦到几百瓦之间。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若要抑制二次扰动在合理范围内,由公式(2)可知必须在光伏输出侧所需电容容值较大,通常选用较大容值的电解电容。该方案虽然简单有效,但是电解电容不仅体积大,而且寿命短,影响了微型逆变器的工作寿命和稳定性,与微型逆变器高可靠性长寿命设计指标显然不符,已被证实是影响微型逆变器设备寿命的主要因素 。
新型功率解耦方案是当前微型逆变器研究的重点。目前出现了多种用以取代电解电容的功率解耦电路, 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引入附加解耦电路,将二次功率扰动转移到解耦电路中,使得逆变器两侧瞬时功率相等 。
(2) 由式(2)可知,提高直流侧输入电压或电容电压波动值增大都可降低所需电容容值,该方案多见于两级式逆变电路 。
(3) 三相微型逆变器,三相桥式电路输出和输入瞬时功率平衡,不存在功率扰动,只需一个小电容滤除高频纹波 。
3.3.具有功率解耦功能的微型逆变器拓扑
目前提出微型逆变器拓扑类型多为单级式和多级式。传统采取电解电容的功率解耦方案可靠性低,而采取改善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具备更高的可靠性,是微型逆变器研究的趋势所在。主要对目前提出的微型逆变器电路中包含如上改善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研究 。
单级式微型逆变器:
单级式微型逆变器通过高频变压器,直接将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源变换为网侧交流电源,无需其他转换环节,结构上简单,但是控制比较复杂。目前针对单级式微型逆变器的研究多集中在反激式电路结构上,该类型逆变器所用器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适合应用于小功率场合 。
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解耦电路功能的拓扑结构。该拓扑在传统反激式逆变器的基础上引入功率解耦电路,将二倍频功率扰动通过解耦电路转移到解耦电容中,光伏电池输出侧仅需小容值电容滤去高频纹波。变压器漏感中的能量亦可通过解耦电路存储到解耦电容中。该方案首先将输入到激磁电感中的能量全部转移到解耦电容当中, 之后通过脉宽调制策略控制开关管 S1 的导通和关断,能量传递到二次侧。解耦电路需要对全部的能量进行处理,功率损失严重,效率较低,文中表明改变换器的效率仅为 70% 。
多级式微型逆变器:
两级式逆变器首先通过 DC/DC 升压环节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升高至大于网侧峰值的电压值,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然后通过后级逆变器转换为并网交流电 。
有研究探究了一种基于移向全桥软开关电路的微型逆变器 , 该电路前侧采用基于全桥 DC/DC 变换器进行升压,后级为电流型逆变器,该逆变器整体均采取小容值电容,且运用软开关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文中指出逆变器的峰值效率为 89% 。
基于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也是目前微型逆变器研究的重点。然而该类型微型逆变器仍然存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效率普遍不高的缺点。部分微型逆变器拓扑对比,可知:
1) 在单级式微型逆变器中, 引入附加的功率解耦电路后,虽然能够有效抑制二次功率扰动,使得微型逆变器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成为可能,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设备的体积和成本,降低设备的整体效率,控制和电路拓扑都变得复杂,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简洁的解耦方案是单级式微型逆变器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
2) 多级式微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复杂, 能量转换次数多,整体效率下降。该类型电路大多通过升压环节提高解耦电容端电压的方法来减小电容容值。基于高增益升压直流升压电路的微型逆变器由于失去了变压器的隔离,还需考虑共模漏电流问题,而非隔离型并网装置的控制和拓扑均较为复杂。多级式微型逆变器所需器件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
3) 三相型微型逆变器通常也为两级式, 仍需升压环节,整体电路所需器件较多,成本较单相式逆变电路高。无升压环节的三相拓扑虽然效率较高,但目前应用对象仅限为特定的大功率输出光伏面板,并不具备普遍性。如若引入升压环节,该类型拓扑和多级式拓扑类似,电路所需器件亦较多。由于微型逆变器多采用小容量的逆变器设计,其效率相对较低,而且成本较高。通过分析目前提出的微型逆变器结构可知,单级式微型逆变器由于结构简单,所需开关数目较少,成本相对于多级式逆变器较低,且效率相对较高,若能进一步改进功率解耦电路,同时引入软开关技术,使功率解耦电路和逆变器电路均工作在软开关状态,不仅能降低主电路的损耗,提高整体效率,还能减少器件的发热,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高效率低成本的单级式微型逆变器将更具吸引力。另外,影响微型逆变器可靠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当前对于提高微型逆变器工作寿命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取代电路中电解电容这一方面,实际中微型逆变器的极端工作环境、 封装、制作工艺等均会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在微型逆变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使变换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高频变压器设计
针对用于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中的标准高频变压器购买难的问题,应用功率体积法设计了一款交错反激高频变压器,对高频变压器的磁芯、绕组导线、电感、绕组布置等进行设计和计算。实验样机测试表明,高频变压器工作状态良好,逆变器能够成功并网运行,逆变效率达到95.5%,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小于4%。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微型并网逆变器作为屋顶光伏系统的核心,使用越来越广泛。论述了微型并网逆变器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简单介绍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的控制原理,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反孤岛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微型逆变器输出并网电流波形良好,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摘要:
为了解决光伏并网系统中二次功率扰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反激式微型逆变器为基础,包含功率解耦功能的新型三端口电路拓扑结构。其中的一个端口可以用低容值长寿命的薄膜电容取代大容值短寿命的电解电容来实现功率解耦,提高整个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解耦电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0 引言
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简称微逆),在光伏板的输出功率中存在二倍于工频频率的功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能量转换率。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用一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并联在光伏板的输出侧,以此来抑制二次功率扰动。但是因为逆变器的寿命远大于电解电容的寿命,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通过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微型逆变器解耦电容的容值大大减小,容值大寿命短的电解电容就被容值小寿命长的薄膜电容取代,提高了微逆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1-5]。
文献[6]中提出的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用了交错并联结构,仿真验证中235 W的微型逆变器需要50 μF的薄膜电容,但是控制方式和电路拓扑结构较为复杂。文献[7]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功率解耦电路,使用两个电容进行能量传递,但该电路适合功率等级比较大的系统。
上面这些方法中电路控制方式比较复杂,效率也比较低,有些不适合微型逆变系统。本文提出的三端口反激变换器因为其紧密的拓扑结构成为一个优选拓扑方案。首先提出二次功率扰动的问题,接着对拓扑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最后对提出的拓扑结构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1 二次功率扰动
光伏板的输出功率中存在二倍于工频频率的功率波动。输出电流和电压,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如图1所示[8-9]。
并网功率:
由式(4)可知,大容值电解电容并联在光伏板的输出端对二次功率波动的问题起到抑制作用。但是短寿命的电解电容影响了微逆的寿命[9-10]。
2 新型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1 新型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新型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光伏板、反激式高频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路、H桥工频逆变电路和功率解耦电路组成。
2.2 工作原理
比较光伏板的输出功率PPV和微逆的输出功率Pac,把电路分成两种模式。
两种模式下开关管驱动信号和变压器各端电流如图3所示。
模式1:输入功率PPV大于输出功率Pac。工作过程被分成了4个阶段,如图4所示。
第1阶段(t0≤t<t1):如图4(a)所示,t0时刻,开通主开关管Sm。假设在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入电压Udc恒定,则励磁电流为:
第2阶段(t1≤t<t2):如图4(b)所示,关断主开关管Sm,开通解耦端开关管S3,假设一个开关周期内电容Cd的电压Ucd保持不变,[t1,t2]期间有式(7):
开关管S3开通时间为:
第3阶段(t2≤t<t3):如图4(c)所示,关断开关管S3,开通副边开关管S1,假设电网电压Uac是恒定的,副边线圈电流可以表示为:
t3时刻,im(t)、is(t)下降为零,这个阶段的时间为:
第4阶段(t3≤t<t4):如图4(d)所示,电感Lf和电容Cf能量传向电网,变压器完全磁复位,因为微逆工作在DCM模式,所以有:
模式2:输出功率Pac大于输入功率PPV。该模式和模式1一样也可以分成4个阶段。图5给出和模式1不同的阶段2。
4 仿真验证
使用PSIM软件,对光伏板和微逆进行仿真。表1为电路的关键参数。
图6是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和电压。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和电压均有二倍于电网频率的频率波动。
图7(a)为加入功率解耦电路后光伏板输出电流和电压,二次功率扰动得到抑制。图7(b)解耦电路中解耦电容上的电压为二倍电网频率,功率解耦通过不断地充电和放电过程得以实现。图7(c)入网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满足并网的要求。
5 实验结果
搭建了一个功率为100 W的单相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样机,具体参数同表1。
图8为并网电流和电网侧的电压、光伏板的输出电流以及解耦电路中解耦电容电压纹波。随着解耦电容不断的放电和充电,其电压纹波为电网频率的两倍。光伏板的输出电流恒定,说明其输出功率在稳态时基本不变。
6 结论
本文提出的新型微型逆变器解耦电路中的解耦电容完全可以用小容值长寿命的薄膜电容来取代电解电容,整个系统在输入和输出功率上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微逆的整体寿命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电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胡海兵,黄宵驳,王万宝,等.具有功率解耦功能的三端口反激式单级光伏微型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2):47-54.
[2] 安少亮,孙向东,翟莎,等.反激式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J].电气传动,2016,46(7):34-39.
[3] KIM K D,KIM Y H,KIM J G,et al.A new active power decoupling technique for three-port flyback inverter[C].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IPEMC),2012,2:1159-1163.
[4] Hu Haibing,HARB S.A review of power decoupling tech-niques for micro-inverters with three different decoupling capacitor locations in PV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3,28(6):2711-2726.
[5] 王晓,张立伟,李艳,等.一种带功率解耦的Flyback微型逆变器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34(2):44-49.
[6] 伍魏,何宁,陈超波,等.基于光伏并网反激式微逆变器的功率解耦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3,31(7):6-10.
[7] 杨晓光,姜龙斌,冯俊博,等.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新型功率解耦电路[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16):42-48.
[8] 高文祥,王明渝,刘洋,等.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的研究[J].低压电器:分布式电源,2012(11):23-28.
[9] 陈诚,朴政国.光伏交错反激逆变器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源学报,2015,13(3):79-86.
[10] 李朵.一种应用于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技术[D].杭州:浙江大学,2012.
作者信息:
李正明,张家浚,何 斌
(江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转换直流从单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至交流电的装置。
微型逆变器的直流电源转换是从一个单一的太阳能模块交流,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逆变器及转换器功能,每块组件可单独进行电流的转化,所以这被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能够在组件级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拥有超越集中式逆变器的优势。这样可以通过对各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优化,使得整体的输出功率最大化。
此外,与通信功能组合,还可用于监视各个模块的状态,检测出出现故障的模块。
根据是否有储能电池,分为并网微逆和离网微逆;根据输出电压,分为单相微逆和三相微逆。
微逆变器技术提出将逆变器直接与单个光伏组件集成,为每个光伏组件单独配备一个具备交直流转换功能和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逆变器模块,将光伏组件发出的电能直接转换成交流电能供交流负载使用或传输到电网。
当电池板中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则只有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其他光伏板都将在最佳工作状态运行,使得系统总体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