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系”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中的一本。在传统的拱坝模型试验分析拱坝稳定、应力等问题的基础上,本书增加了基于模型试验成果的拱坝整体稳定评价准则介绍。本书对李家峡、二滩、拉西瓦、溪洛渡、锦屏等实际高拱坝的整体地质模型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总结模型试验的工程意义与作用。本书可为从事水工结构技术的设计施工及试验人员提供有益帮助,他们可以了解通过物理模型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途径以及了解试验理论方法等。
总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第1节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意义
第2节 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特点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章 拱坝地质力学整体模型试验理论方法
第1节 模型的相似原理
第2节 坝肩岩体的模拟
第3节 模型材料
第4节 地质模型试验的方法及分类
第5节 地质力学模型的设汁
第6节 荷载及加载方式模拟
第7节 非正态模型设计问题
第3章 地质力学模型中的测量技术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应力应变测量
第3节 模型试验误差分析
第4章 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实例分析
第1节 李家峡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第2节 二滩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第3节 溪洛渡双曲拱坝二次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比较研究
第4节 锦屏双曲拱坝三次地质模型试验研究
第5章 国内主要高拱坝整体稳定试验评价准则
第1节 拱坝整体稳定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2节 拱坝整体稳定评价指标的统计方法
第3节 拱坝整体稳定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
第4节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
参考文献
出版者的话2100433B
版 次:1页 数:209字 数:188000 印刷时间:2008-3-1开 本:大32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08452258包 装:平装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
从你的图片看来,你用的是手工氩弧焊。但是你做的只是个角焊缝,是没有全焊透的,这样的角焊缝一般是不会做拉伸试验的。其实只要你选用的焊材强度和母材匹配,而且你的焊角高度达到设计的要求,就没问题了。如果实在...
现场压实质量用压实度表示。对于路基土及路面基层,压实度是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于密度的比值;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集)建筑科学类著者:周维恒林鹏等出版时间:2008年1月开本:大32K页数:269装帧:平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4-5225-8定价:$16.00元
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及其应用(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集)
本书首先概述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及分类,然后介绍了拱坝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方法、加载技术、测量技术,并进行了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实例分析,与国内外主要拱坝的整体稳定试验比较。
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近些年来在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关的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国内高拱坝工程中的应用。本书主要针对模型试验相似材料、模型砌筑技术、试验设备、加载系统、数据测量以及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高拱坝整体稳定和加固评价理论方法进行了叙述,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本书还对溪洛渡、白鹤滩、大岗山和小湾等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破坏模式、加固效果评价及坝内裂缝对拱坝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进行高拱坝稳定和加固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本书注重理论、方法、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提出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在国内大部分高拱坝中得到成功应用,获得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国内高拱坝的稳定分析和加固设计。
本书可供从事水电工程领域的设计、科研和试验技术人员使用,可以给交通、采矿和能源等其他与岩体结构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有益帮助,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用书。
第1章绪论
1.1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意义
1.1.1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1.2工程背景
1.1.3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必要性
1.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
1.2.1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发展
1.2.2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1.3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
2.1相似理论基础
2.1.1基本概念
2.1.2量纲分析
2.1.3相似第一定理
2.1.4相似第二定理
2.1.5相似第三定理
2.2相似关系分析和结构模型分类
2.2.1方程分析法
2.2.2量纲分析法
2.2.3定律分析法
2.2.4相似模型
2.3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
2.3.1相似比尺
2.3.2静力结构模型的相似判据
2.4考虑时效的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及模型加工技术
3.1模型试验材料
3.1.1模型试验材料特性
3.1.2模型试验材料分类
3.1.3材料试验和配比确定
3.2小块体砌筑技术
3.2.1小块体砌筑技术简介
3.2.2小块体制作
3.2.3坝拱坝体砌筑和雕琢
3.2.4裂隙岩体模拟
3.2.5断层、破碎带模拟
3.3基础处理措施模拟技术
3.3.1建基面混凝土置换
3.3.2深部混凝土置换
3.3.3大坝贴角模拟
3.3.4预应力锚索模拟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模型试验装置和加载系统
4.1模型试验装置
4.1.1基座式试验槽
4.1.2钢架式试验槽
4.1.3新型多功能模型试验平台
4.1.4其他新型模型试验平台
4.2模型荷载模拟
4.2.1重力荷载
4.2.2静水荷载
4.2.3联合的合成荷载模拟
4.2.4渗透压力模拟
4.2.5地应力荷载模拟
4.2.6洞室内压
4.3拱坝水压力模型荷载计算
4.3.1基本参数
4.3.2每层单位宽度内的集中力计算
4.3.3集中力垂直作用位置
4.3.4集中力的水平坐标位置和大小
4.4模型加载设备
4.4.1手工油泵千斤顶加载
4.4.2多点伺服加载系统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数据采集和监测
5.1应变测量原理
5.1.1测量原理
5.1.2线路分析
5.1.3温度补偿
5.1.4桥路
5.1.5光纤测量
5.2数据采集
5.2.1应变测量及应力计算
5.2.2位移测量方式
5.2.3绝对位移的测量
5.2.4相对位移的测量
5.2.5温度测量
5.3破坏监测
5.3.1摄像头监测
5.3.2声发射
5.4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5.4.1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5.4.2统计分析
5.4.3试验精度的影响因素
5.5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高拱坝稳定评价分析
6.1整体稳定的评价准则
6.2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国内高拱坝安全稳定评价
6.3试验位移分布与整体稳定性的关系
6.3.1大岗山拱坝模型试验整体安全度
6.3.2拱梁及坝周顺河向位移分析
6.3.3拱坝位移方向角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溪洛渡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破坏模式分析
7.1概述
7.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7.2.1模型砌筑
7.2.2加载布置
7.2.3测点布置
7.2.4数据采集系统和破坏监控系统
7.3试验结果分析
7.3.1坝体位移分布
7.3.2坝体应力分布
7.3.3坝肩岩体变形分布
7.3.4层间层内错动带相对位移分布规律
7.3.5破坏形态及机理
7.3.6整体安全度和破坏分析评价
7.4试验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大岗山拱坝加固效果分析
8.1工程概况
8.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8.2.1模型试验设计
8.2.2坝基裂隙岩体模拟
8.2.3断层模拟
8.2.4基础加固模拟
8.2.5加载及量测系统
8.3试验结果分析
8.3.1坝体位移分析
8.3.2应力分析
8.3.3超载位移分析
8.3.4开裂破坏过程分析
8.3.5整体稳定评价
8.4加固措施影响评价
8.4.1应力影响
8.4.2变形影响
8.4.3超载破坏模式影响
8.4.4整体稳定性影响
8.5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8.5.1位移对比
8.5.2应力对比
8.5.3开裂破坏对比分析
8.5.4加固措施效果对比
8.5.5整体稳定
8.6试验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不对称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9.1工程概况
9.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9.2.1相似比参数选择
9.2.2模型模拟范围
9.2.3测点布置
9.3试验结果分析
9.3.1坝体位移分析
9.3.2正常水载下坝体的应力分布
9.3.3坝体超载变形及开裂
9.3.4岩基变形及破坏机制
9.3.5各平切高程的开裂和破坏结果分析
9.3.6坝踵和坝趾开裂
9.3.7坝肩滑块的破坏情况
9.4与数值模拟成果的对比
9.4.1坝踵开裂对比
9.4.2坝趾破坏和不平衡力计算结果对比
9.5试验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有缝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0.1概述
10.2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0.2.1模型试验设计
10.2.2模型砌筑
10.2.3坝体裂缝的模拟
10.2.4模型试验装置
10.2.5监测点布置
10.3试验结果分析
10.3.1应力分析
10.3.2变位分析
10.3.3内部观测分析
10.3.4开裂破坏研究
10.4试验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变形加固理论简介
A.1结构的稳定和失稳
A.2高拱坝整体稳定性评价
A.3变形加固理论的有限元表述及局部破坏评价
A.4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南、西北等地区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一大批高拱坝,例如溪洛渡(285.5m)、小湾(292.5m)、锦屏(305m)、大岗山(210m)等已经接近完工,另外一些高拱坝,例如白鹤滩(287m)、松塔(313m)、马吉(290m)等处于设计之中。这些高拱坝无一例外都处在河谷陡峻、高地应力的复杂地形地质赋存环境中,对高拱坝工程的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
高拱坝的安全性主要受大坝基岩控制,坝肩稳定是其安全的核心问题。伴随着岩石力学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拱坝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稳定分析和加固设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高拱坝赋存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理论解析方法难以处理岩体的非线性特征,飞速发展的数值模拟技术在岩体裂隙模拟及破坏仿真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以其直观、形象和岩体模拟的真实性成为高拱坝整体作用机理、破坏分析和加固设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我国的300m级高拱坝,更需要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深入研究其破坏模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设计,以保证大坝的安全可靠运行。
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实验室在1956年开始进行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单位。先后完成了青石岭、龙羊峡、李家峡、东风、紧水滩、二滩、铜头、拉西瓦、大岗山、锦屏一级、溪洛渡、小湾、白鹤滩等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为这些高拱坝的稳定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加固设计建议也已经成功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关创新性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也编入了我国的水利行业标准《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和电力行业标准《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T5436—2006),以及2011年修订的《水工设计手册》(第5卷混凝土坝)中。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高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发展现状;第2章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相似理论;第3章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及模型加工技术的开发,重点阐述了能较好同时模拟岩体结构变形和强度特点的小块体砌筑技术;第4章针对模型试验装置和加载系统,阐述了模型试验台和多点伺服加载设备的研制;第5章阐述了数据采集和破坏监测,介绍了小尺寸、低成本的内部位移计和外部位移计的研制;第6章介绍了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高拱坝稳定评价理论,提出了整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并分析了拱坝位移分布与整体稳定性的关系;第7~10章分别介绍了溪洛渡、大岗山、白鹤滩和小湾等4个典型高拱坝的地质模型试验情况,其中第7章重点阐述了溪洛渡拱坝的破坏模式及内在成因;第8章重点介绍了大岗山拱坝的加固效果评价;第9章重点介绍了白鹤滩这一典型不对称高拱坝的模型试验及与数值模拟的对比研究;第10章介绍了坝体内部存在裂缝的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情况。
本书的研究成果和出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作者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实验室近十年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总结,包含了试验技术和高拱坝稳定分析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参加本书研究工作的还有沈大利、张泷、何柱、程立、武哲书、潘元炜、常强、邓检强、吕庆超、宋子亨、吕征、林聪、官福海、王峻、李波、崔智雄、冷旷代等。本书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所属的多个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12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