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教育技术学(078401/040110)(授予理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0人。教育技术学主要设有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应用、知识服务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设置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1)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信息时代的教与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法、策略、模式与评价;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教育技术哲学;未来教育、未来教师与泛在学习等问题。
(2)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化环境下群体和个体学习的方法、模式和绩效;创新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实践数字化学习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3)知识服务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关注语义网、认知科学、学习科学、信息资源组织等前沿领域,探索面向用户认知需求的知识发现、组织、管理与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学科领域本体”支持下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描述、检索、获取、保护、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的理论和方法。
(4)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研究;教育信息化智能评测与决策系统研究;我国不同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交叉学科)(授予工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是华中师范大学于2011年获批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交叉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教育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艺术等学科基础上,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技术、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等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规律和特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佳融合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设置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数字化学习技术、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
该方向在对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体系等,以构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服务平台和战略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决策咨询的环境和信息平台。同时,从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技术等角度出发,该方向还研究制定可供我国教育领域各层次、各种对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互交换、学习系统的互操作,支持资源的共享。
(2)数字化学习技术
该方向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构建包括教室、家庭和户外在内的、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并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何将技术以最佳的方式融合到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将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以提升学习效率,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3)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5)数字化学习资源
该方向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融合与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与创意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创作中的应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和交互式仿真学习资源的创作技术,基于学科工具的学习资源制作技术,学习资源跨平台迁移技术,实现不同学习资源共享的可重用构件技术等。
(6)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
该方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各级别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管理与监测、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网络信息监测以及预警理论与系统研发等领域之中,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和实效反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技术学(078401)(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技术学主要设有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新媒体与教育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设置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1)信息化教育
重点研究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认知机理、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等。
重点研究内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认知机理;教学系统设计;信息素养培养;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学评价;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等。
(2)教育信息技术
重点研究教育软件、教育装备、教育信息资源等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如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智能导师、专题网站开发等。
重点研究内容:教育软件、教育装备、教育信息资源等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技术与方法,如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智能导师、专题网站开发等。
(3)新媒体与教育
重点研究新媒体设备、技术等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策略和方法;探索娱教、动画、人机交互、社会媒体等的教育应用及绩效评估,如虚拟教育场景、虚拟实验环境等。
重点研究内容:新媒体设备、技术等支持的教育教学应用策略和方法;探索娱教、动画、人机交互、社会媒体等的教育应用及绩效评估,如虚拟教育场景、虚拟实验环境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1: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分布式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形图像技术及应用、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教育信息化、嵌入式技术等。
研究方向2:人工智能
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将人工智能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整个过程,并以智能化信息处理为核心,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以及国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跟踪捕捉国际上的研究前沿,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算法,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表现出较强的研究特色和创新性。众多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质量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优化、信息检索、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智能决定支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广泛的领域。
教育信息技术(0871J3)(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教育信息技术是华中师范大学于2011年获批的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交叉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艺术等学科基础上,等信与科学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技术、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等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规律和特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佳融合方式和技术手段,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设置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数字化学习技术、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标准
该方向在对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保障体系等,以构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服务平台和战略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决策咨询的环境和信息平台。同时,从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技术等角度出发,该方向还研究制定可供我国教育领域各层次、各种对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以实现学习资源的互交换、学习系统的互操作,支持资源的共享。
(2)数字化学习技术
该方向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构建包括教室、家庭和户外在内的,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并存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何将技术以最佳的方式融合到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将技术与学科学习深度融合,以提升学习效率,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
(3)智能学习技术与知识服务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5)数字化学习资源
该方向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融合与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与创意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创作中的应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和交互式仿真学习资源的创作技术,基于学科工具的学习资源制作技术,学习资源跨平台迁移技术,实现不同学习资源共享的可重用构件技术等。
(6)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工程
该方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各级别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管理与监测、教育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网络信息监测以及预警理论与系统研发等领域之中,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和实效反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软件工程(085212)(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智能系统的软件支撑技术
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研究方向2: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
该方向主要招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云计算实现海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实践、安全性和可用性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传统数据中心改造成云计算中心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应用特征,深入挖掘教育大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辅助智慧教学的进行。
产品与工程部
专注于数字化学习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和工程化应用,承担中心的各项大型系统工程开发项目,研发数字化学习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装备。
辅助学习工具产品室
辅助学习工具产品室主要针对基础教育,研发面向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和语文学科的辅助学习工具产品,产品特点包括:1) 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智能型;2) 深入具体学科,突出学科特色,涵盖教学大纲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3) 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可用于教师的备课授课环节。目前正在研发的辅助学习工具包括“动态几何学习系统”、“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平台”和“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平台”。
数字化教室产品室
数字化教室产品室主要面向当前及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面向教室,从事教室学习空间设计、教室数字化专用技术的研究、教室数字化专用软硬件产品设计与开发、数字化教室相关标准的制定等。着重强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突出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作用,体现并适应教学个性化的需求,力求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目前正在研发的产品包括:“PGP课堂教学平台”、“PGP课件制作平台”,“PGP课堂教学交互终端”及相关教学辅助产品。
资源产品室
资源产品室面向数字化教室环境,围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策划、设、开发、制作、应用和评价等环节,组成了一支由学科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多媒体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方面人员构成的专家团队,从事数字化教室环境下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研究与产品研制,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库工程建设,并且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化的资源定制和教学设计咨询服务。
平台产品室
平台产品室主要从事数字教育支撑体系与平台产品的研发与服务。以教育数字化服务为核心,通过提供数字化教育公共基础信息与服务支持,本产品室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在线自主学习与培训、移动学习、实时课程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内容服务、教育信息管理等服务平台。平台产品室研发的服务平台主要用户包括学龄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层次的教师和学生;支持在校教室学习、家庭学习以及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环境的学习服务。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体系。
媒体与智能监控产品室
媒体与智能监控产品室主要研究开发方向为多模态的智能视频产品的研发。产品的首要应用领域包括教育与视频监控。研究开发的策略是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视觉、传感器和相机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研究开发高性能视频产品。研究室重视培养年轻研究人员和硕博研究生,持续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的学科领军人,能持续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品,使该室成为国内国际上在多模态视频产品开发方面的知名研究室之一。
对外合作与服务部
专注于数字化学习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承担中心的各项国际、国内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并对外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推动中心各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技术转移与市场拓展室
承担中心各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与市场推广工作,提供技术转移与培训、咨询服务,形成工程中心的数字化学习产品线和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可以对外提供的研发产品成果包括:基础教育资源库、数字化学习系列辅助工具和未来教室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中心产品已在湖北省基础教育领域具备较大影响力,并在国内数字化学习领域有较大的知名度。
战略规划与标准研究室
承担国家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的各项工作,研究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规划,并研制与之相匹配的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规范。作为国家级战略研究基地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单位,根据业界实际需求,研制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研发其配套的辅助软件和测试系统,推动其进入实际应用。
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室
承担中心各项国际交流事务,发展与国际著名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并负责发展与国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项目合作。引进国外顶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经验,改进中心各项研发成果,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与国内业界同行的良好合作,共同承担大型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
研究部
专注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承担中心各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任务,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自科基金等重要科研课题。
综合办公室
专注于中心日常运转的各项行政事务,承担中心的文秘、网管、设备、档案、财务、来访接待等各项行政服务工作。 2100433B
工程研究中心现有数十名高素质研究人才和工程实践人才,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管理班子和技术带头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具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战略与经营方针。 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信息标准与技术、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与软件系统、教育资源集成与开发、数字媒体内容集成与开发等。现有“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教育技术学三个硕士研究方向。
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宗旨是:“跟踪国际前沿科技,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打造数字媒体平台,提供优质内容服务”。中心先后与IBM、Microsoft等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合作研究,在未来教室、IPTV、虚拟摄影棚和知识服务系统等方面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心依托航天集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先进的空间光伏技术,将其在特殊用途设备电源系统,高能化学电源、物理电源和电子电源的设计、研究、生产和试验上的经验和优势运用于地面用(民用)太阳...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数控设备、办公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物流等五项核心业务。集团总资产35亿元,2008年工业销售3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外贸出...
请问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定要有部级中心吗,部级重点实验室能否申报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申报,不需要有部级中心,一般最好有省级中心。重点实验室属于另一类项目,一般也是通过科技部门申报。
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湖北省发改委(2004)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
支持单位:教育部语信司(2005)
“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学科引智基地
支持单位:国家外专局(2006)
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国家教育部(2006)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国家科技部(2009)
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主要针对我国受力结构工程塑料,特别是线型饱和聚酯、聚醚工程塑料、尼龙和国防军工用高性能工程塑料中存在的合成、加工、应用等工程技术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如对聚甲醛、尼龙、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致液晶聚合物、芳纶等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开拓应用领域,建立千吨级装置,为万吨级装置提供软硬件技术,使我国受力结构工程塑料的生产技术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于1962年的吉林工业大学排灌机械研究室,1963年成建制迁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99年组建江苏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组建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山东理工大学现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吉林石化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
序号 |
中心名称(农业)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2 |
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北农业大学 |
3 |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 |
4 |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
5 |
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6 |
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7 |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东北农业大学 |
8 |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 |
9 |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0 |
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11 |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赣南师范大学 |
13 |
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国家工程中心 |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序号 |
中心名称(教育信息化)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中师范大学 |
序号 |
中心名称(材料)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2 |
国家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 |
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
4 |
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矿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 |
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6 |
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黎明化工研究院 |
7 |
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钢铁研究总院 |
8 |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巨化集团公司 |
9 |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
10 |
国家感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
11 |
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序号 |
中心名称(资源开发)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 |
2 |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
3 |
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4 |
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 |
5 |
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南理工大学 |
6 |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长沙矿山研究院 |
7 |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工程大学 云南磷化集团 |
8 |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
北京矿治研究总院 |
9 |
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10 |
国家现代地质勘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序号 |
中心名称(能源与交通)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交通大学,长江航道局 |
2 |
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3 |
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院 |
4 |
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中电投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5 |
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西科学院 |
6 |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7 |
国家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许继集团 |
8 |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学 |
9 |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10 |
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中心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11 |
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 |
12 |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理工大学 |
序号 |
中心名称(制造业)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2 |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 |
3 |
国家超精密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机床研究所 |
4 |
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燕山大学 |
5 |
国家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
6 |
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学 |
7 |
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 |
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9 |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
10 |
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南大学 |
11 |
国家工业控制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O二研究所 |
12 |
国家固体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序号 |
中心名称(信息与通信)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山大学 |
2 |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
3 |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大学 |
4 |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5 |
国家宽带网络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6 |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7 |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
8 |
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通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9 |
国家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兴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 |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11 |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12 |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序号 |
中心名称(轻纺、医药卫生)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厦门大学 |
2 |
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
3 |
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服装集团公司 |
4 |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5 |
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天津大学 |
6 |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海制药厂 |
7 |
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8 |
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9 |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 |
10 |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东华大学 |
11 |
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江西师范大学 |
12 |
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序号 |
中心名称(建设与环境保护)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2 |
国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安全环境科学研究院 |
3 |
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4 |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
5 |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
6 |
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7 |
国家工业烟气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
8 |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敦煌研究院 |
9 |
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福州大学 |